绥靖政策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一种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英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也使两国自身遭到重大损失。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如下: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
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
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
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
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
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2)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
(3)《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签署《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然后把此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史称"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绥靖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美等国家对德意日国家的侵略行为采取的姑息纵容政策,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保证自己可以免于战争所采取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没有实现英法美等国家的意愿,最终绥靖政策破产,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一是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这个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了敌意,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不希望由自己去出兵攻打苏联,所以他们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德国与苏联作战,自己从中渔利,一则可以消灭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另外一则自己可以从苏德战争中获利。
但是苏联看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推行,对英法完全丧失了信任,于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避免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之下发生战争,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英法希望德国与苏联开战的如意算盘落空,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二是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波兰曾经与英法两个国家签订过同盟条约,德国闪击波兰也就是对英法宣战,这使得英法希望可以避免战争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不得不对德国宣战。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三是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德国对法国的进攻标志着英法希望可以避免战争的想法彻底落空,英法不得不卷入战争之中,标志着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绥靖政策的实质绥靖政策就是面对侵略者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委曲求全,对侵略者施行姑息纵容的政策,这一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被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积极的推行,这一政策的实质就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对法西斯的侵略姑息纵容。
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绥靖政策的实质。
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对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置之不理,甚至是以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为条件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在欧洲对德国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看着希特勒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在亚洲,看着日本人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甚至是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而无动于衷,在非洲容忍意大利墨索里尼侵略埃塞俄比亚,而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通过了中立法,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采取不干涉政策,之后更是策划了太平洋国际会议,出卖了中国人的利益,同日本侵略者妥协,同时积极的怂恿德国去攻打苏联,想要从中渔利。
《绥靖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述“绥靖”一词,最早见于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
所谓“敬服王命,绥靖四方”,这里面的“绥靖”是平定安抚之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绥靖”渐渐与政策二字联系在一起,其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用来指代姑息养奸的行为做派。
而绥靖政策,则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的妥协退让。
这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大国之间的和平,极力避免武装冲突的纵容政策。
这种政策在当时还突出地表现为“祸水东引”,即尽可能满足德国和日本,使其侵略矛头对准苏联。
二、产生背景1、一战使得英法实力衰弱。
1914—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缓缓落下帷幕。
作为主战场的欧洲大地仿佛经历了一场特大级暴风雨的洗礼,英国和法国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而在1929年,一场世界级的经济危机又不期而至。
可谓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大幅下跌,外贸总额更是缩减了一半还多,英镑贬值了1/3,22%的工人陷入失业的境地,国内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经历了一战和经济危机的英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再看法国,其境地比英国还要悲惨。
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局势一直不稳,内阁更替频繁。
身为老牌霸主的英国在一战和经济危机中遭受的苦难,法国亦是感同身受。
对德国的惧怕,对民众的无力,追随英国就成了法国的政治正确。
2、敌视社会主义制度“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至今读起来也是魄力非常。
虽然时至今日,无产者仍没有获得整个世界,但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确已经瑟瑟发抖了。
比如英法这样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除了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还拉开了两大社会制度对立的序幕。
自此,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了斗争。
苏联,就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
英法非常清楚,本国绝不能发生大规模的无产阶级运动。
苏联的绥靖政策时间:苏联绥靖政策包括远东对日绥靖政策和欧洲对德绥靖政策"。
从1931年开始表明苏联推行绥靖政策,至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标志苏联外交政策由集体安全转向中立自保政策,标志着苏联开始全面推行绥靖政策,至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苏联最终才放弃绥靖政策。
1、对日绥靖政策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4月,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使对日绥靖达到顶峰,苏联在法律上承认了伪满,也使日本得以放手准备南进,很快发动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才标志着对日绥靖政策完全停止2、对德绥靖政策开始于1939年8月苏德两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秘密议定书的签订,它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轻取波兰、北欧、西欧"1940年苏联对德绥靖达到顶峰,在舆论上!行动上完全站在法西斯一边"但顶峰之时也是它该悄悄收场的时刻,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对德绥靖政策的破产。
原因:1.由于矛盾重重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苏联对英法采取怀疑和拒绝的态度,“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国卷入冲突中去”。
2.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屡屡受挫。
特别是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之后,给一向倡导集体安全的苏联当头一棒,英、法与德、意法西斯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后,苏联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了一贯的努力,苏联力图抵制西方国家的“祸水东引”。
对英、法彻底失望后,于是苏联把其国家利益置于人类的整体利益之上。
3.苏联当时国内又面临着巩固政权、增强国力,反对帝国主义威胁的任务,同时自身实力也不及英法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不具备首先向德日作出回应的条件。
4.苏联希望仅可能的拖延时间,以争取更充分的准备,避免首先引火上身。
表现:对日本: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宣布对中、日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
2.1932年初,苏联答应了日本关东军使用中东铁路的要求,且只收半价运费。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
二战前英法绥靖政策一、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935年6月,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扩军,一起破坏了凡尔赛条约。
1936年3月,德国出兵进占莱茵非军事区,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的有关规定,英国不仅听之任之,而且反对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初瓦尔一瓦尔事件后,意大利忙于准备战争,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
战争爆发后,国联拖延很久才对意大利实施软弱无力的制裁;意大利完全吞并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在英国建议下取消了对意大利的制裁。
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英法操纵的国联只是通过了一个《李顿调查报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美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倭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对英国绥靖政策的认识绥靖政策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现象,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国家对德日意法西斯侵略扩张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政策。
“绥靖”的本义有“讲和、调解、安抚、平息斗争及用满足要求的办法息事宁人”,所以“绥靖政策”的本质也就是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者的姑息迁就,甚至于牺牲他国以至本国领土、主权利益来乞求和平;也包含了他们的恐战情绪,妄图通过妥协达到“祸水东引”至苏联的阴谋。
然而西方各国被法西斯侵略者的阴谋蒙蔽了双眼,最终是自食恶果。
下面就绥靖政策的形成原因、收益、代价等说一下我的认识。
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英国传统因素,也有当时英国国情与国际形势的因素,更有英国政府领导人的私人情感。
从历史传统这方面来说,绥靖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手段“欧洲均势”、“光荣孤立”的继承与发展,一战后的欧洲,苏联因十月革命崛起,法国因德国的赔偿也在复兴,德国因战败残弱不堪。
这样的局势下英国才采取“扶德抑法”的法子,以保欧洲的均势。
从当时英国国情方面来说,经济实力的下降是其实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
经济决定政治,一战的巨大损失与1929年经济危机使得英国的财政吃紧,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在军费投入的比例减少。
一个国力虚弱、军备松弛的国家如何在外交中采取强硬的态度,那么就只有是他的对立面退让妥协了。
此外,当时英国的社会因素——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战将英国人心安理得、高枕无忧的社会心理打击的稀碎,使得他们产生了对战争的厌恶、反感甚至是恐惧情绪。
这就在社会舆论上产生了一种对德开战的“负疚感”;在英国内阁选举上也使得主张强硬的一派屡受挫折,才使得当时的英国政府一贯主张“亲德”。
在当时的国际局势来看,社会主义的兴起,及与资本主义的对抗也是非常重要的。
十月革命崛起的苏联影响了亚非拉多地人民的反殖运动、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对资本主义的统治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德国的战略位置与其反苏的思想倾向正好符合英国及西方国家“祸水东引”的阴谋。
一、对英法绥靖政策的理解1 绥靖政策含义: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2 出现原因:A、英法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英军重整军备不力,政府软弱怕战,推行绥靖外交政策C、法国政局不稳、内部斗争激烈D、英法抱侥幸心理,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全自身,并企图祸水东引,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
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E、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3表现:A、纵容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B、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C、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对德采取宣而不战的“奇怪战争”表明并未完全放弃绥靖政策4后果: 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直接后果:(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4)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5反思:a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经济决定政治;衰败的经济无疑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历史动因之一。
b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正是英法统治阶级推行绥靖主义的温床,更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幌子!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法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
∙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美国表示无疑干涉日本在在“满洲”的行动。
2.193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表示不干涉,并没有封锁苏伊士运河。
3.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合约。
4.1936年,希特勒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派兵支持,英法表示不干涉。
6.1938年,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6.1938年,慕尼黑会议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发展到顶风。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战火蔓延本国,;2.祸水东引,企图以此打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经济危机之后,英法等势力受到明显影响,无力遏制德国;4.国际的反战情绪较大,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思想促使。
绥靖政策带来的危害:1.法西斯势力膨胀,军事工业迅速发展;2.许多国家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被法西斯国家侵略或兼并;3.绥靖政策同时使英法放松了警惕,导致二战开始后准备不足。
二战前英法绥靖政策一、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1935年6月,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扩军,一起破坏了凡尔赛条约。
1936年3月,德国出兵进占莱茵非军事区,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的有关规定,英国不仅听之任之,而且反对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初瓦尔一瓦尔事件后,意大利忙于准备战争,国联不但坐视不问,而且想方设法要求意大利以和平手段吞并埃塞俄比亚。
战争爆发后,国联拖延很久才对意大利实施软弱无力的制裁;意大利完全吞并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在英国建议下取消了对意大利的制裁。
绥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英法操纵的国联只是通过了一个《李顿调查报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英美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要求停止战争,但既不援助中国,也不制裁日本,相互推倭责任,只想坐观成败,收渔人之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为什么叫绥靖
导语: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
绥靖政策主要有哪些原因
绥靖政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意思就是对侵略采取不抵抗,姑息纵容的态度,绥靖政策这个词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诱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的态度,英法美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有恃无恐,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原因。
绥靖政策原因一: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惨重,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之下,英法等国家不得不将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首要的目标,一切其他的目标都要服从国内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大的主题,不能干扰这一主题,于是在面对着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二:英法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掀起了反战高潮,人民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所以英法政府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不想在短时间内出现任何的战争,所以才会使得英法等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原因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开始增长,英国为了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抑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发展,于是积极的扶植德国,实行亲德反法的政策,同时英法两国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借助德国消灭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英国积极的推行绥靖政策。
生活常识分享。
“绥靖政策”是什么意思?最早是谁提出来的?有那些特定的例⼦?楚顷襄王“抱⼤腿”:29楚顷襄王“抱⼤腿”战国时代各路“群雄”⾥,楚顷襄王熊横,堪称背负着“国恨家仇”的⼀位。
他的⽗亲楚怀王当年轻信秦国忽悠,被骗到秦国做了阶下囚,直到公元前296年客死他乡。
⽽这⼀年,也恰是“东进”的秦国,压⼒⼭⼤的⼀年,与韩赵魏等宿敌的战争打成⼀锅粥,东⽅更有与之争锋的齐国。
只要楚国能够抓住这机会励精图治,再造辉煌乃⾄“复仇秦国”,都不是不可能。
但楚顷襄王,显然不这么想。
此时楚顷襄王的⼼态,可“借⽤”相声⾥的⼀句话来形容:只要“秦⼤爷”不打我,怎么着都⾏啊。
在楚顷襄王看来,秦楚差距太⼤,⼀味硬扛太不明智。
再说秦国“打”的⼜不是我⼀家,太较真⼲嘛?抱“秦⼤爷”粗腿过好⽇⼦不⾹吗?本着这样的⼼态,这之后的好些年⾥,楚顷襄王都是乖乖听秦国话,哪怕秦王咳⼀声都吓得不⾏。
两家不但举⾏了⾼调“好会”,彼此还热闹通婚。
秦国打三晋怼齐国等“⼤事”上,楚国也⼀⾔不发,乖乖在旁做乖宝宝。
这“友好关系”,正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怒斥:“忍其⽗⽽婚其仇”。
当然,这乖宝宝也不⽩当,便宜也不少占。
⽐如楚怀王去世后的第⼆年,即公元前295年,秦国就“⼤⽅”给楚国送来了五万⽯粮⾷。
秦国纠集五国联军讨伐齐国时,楚国更是趁机出兵,收复了曾被齐国占领的淮北失地。
可问题是,齐国被“拍”下去了,秦国⼀家独⼤。
在虎狼之国秦国眼⾥,楚国再乖,不也是“猎物”之⼀?果然,“占便宜”没⼏年,秦国就转过头来,朝着“抱⾃⼰⼤腿”的楚国露出了獠⽛:公元前279年,秦王朝以名将⽩起领军,⼤举进攻楚国。
缺乏战备的楚国门户洞开,连国都郢都都被秦国攻占,半壁江⼭成了秦国的囊中物。
昔⽇⽐肩秦齐列强的“强楚”,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这下被彻底⼤放⾎,昔⽇“占的便宜”全被秦国拿回去,国⼒也被打得⼀蹶不振。
⼀切,都是楚顷襄王“抱⼤腿”“占便宜”惹的祸:越抱⼤腿,挨打越快,古今亦然。
“绥靖政策”⼜被国际社会称为“绥靖主义”,是指对侵略者姑息,退让,牺牲别国利益以求暂时的和平与苟安的妥协政策。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绥靖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绥靖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美等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采取的姑息纵容政策,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保证自己可以免于战争所采取的政策,但是这一政策的实施没有实现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意愿,最终绥靖政策破产,下面说一下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一是1939年8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这个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了敌意,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不希望由自己去出兵攻打苏联,所以他们希望将德国这股祸水引到苏联那里,希望德国与苏联作战,自己从中渔利,一则可以消灭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另外一则自己可以从苏德战争中获利。
但是苏联看到了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推行,对英法完全丧失了信任,于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避免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之下发生战争,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得英法希望德国与苏联开战的如意算盘落空,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二是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波兰曾经与英法两个国家签订过同盟条约,德国闪击波兰也就是对英法宣战,这使得英法希望可以避免战争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不得不对德国宣战。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之三是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德国对法国的进攻标志着英法希望可以避免战争的想法彻底落空,英法不得不卷入战争之中,标志着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绥靖政策的实质绥靖政策就是面对侵略者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委曲求全,对侵略者施行姑息纵容的政策,这一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被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积极的推行,这一政策的实质就是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别的国家的利益,对法西斯的侵略姑息纵容。
[原创][我的二战]我也说说绥靖政策
吧
玄烨号航母发帖于:一、二战史
发布时间:2009-1-14 14:14:59
查看原帖
收藏
复制链接
【共16条评论】【浏览423IP】[我的二战]我也说说绥靖政策吧
二战前的一段时间,绥靖政策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
英法等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德国绥靖着利益。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绥靖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再多说两句罢了。
绥靖政策的英文是policy of appeasement!单词appeasement的直接意译是平息、缓和、满足、安抚、姑息。
汉语中,绥靖二字也可以分别作出解释。
绥,可以引申为安定、安抚,当年的绥远就是安定远方的意思;靖,直接就是安定的意思,古语有嘉靖殷邦这句话,不用解释也知道是好词。
绥和靖加在一起,就是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甚至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
引申到了绥靖主义就是,用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以换取和平和安全的政策。
再上升到二战爆发前的绥靖政策,则是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绥靖政策的根源,大家应该都了解吧,就是因为一战结束后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才使得西方列强们将苏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
但是,西方列强们在敌
视着苏联的同时,自身集团内部还有着瓜分世界的矛盾,一战结束后的分赃不均,也埋下了二战祸起的伏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
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
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本段引用了百度百科里的内容)
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就不在这里叙述了,因为涉及到了很多一战的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是一战以前,帝国主义形成的时候的老问题了。
今天主要就说说二战爆发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的绥靖政策。
关于绥靖政策的根源,长期以来大致有四种观点,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认为绥靖政策的深层次根源在于英法等国共有的反共性。
祸水东移时英法等国的最理想的算盘,在东方,英法绥靖着日本的侵华行为,也同样是希望日本西进,去打苏联的远东地区。
总之,苏联是英法等国眼中的首要敌人,把世界看作一个国家,就像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意识形态的分歧大于自己领土的缺失,英法的攘外则是攘苏维埃这个异端。
还有人为绥靖政策是以英国为主的政策,不单单是仇视苏维埃的原因。
英国自从一战结束以后,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渐渐的日暮西山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强烈的失落感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陆均衡政策”结合到了一起,维持现状是英国自己理解得当时最好的方法,于是,祸水东移时为了嫁祸苏联,绥靖德国周边是抑制法国。
德国的西边,是英国在欧洲驻军的主要地区,德国也很适时地暂不出兵西线,也使英国暂时感到了安稳。
换句话说,如果德军一上来就剑指西线,英国也许就坐不了那么稳当的钓鱼台了,闹不好那时候就轮到了苏联绥靖德国了。
还有一种可能,英法两国已经竞争了几百年了,虽然一战时曾经并肩作战,但是到了各
自利益上,也是各不相让的。
法国和德国则是世仇,多次战争你争我夺,而法国是胜少负多,对于德国的仇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政府都是相当严重的。
英国希望利用这一点,在欧洲大陆制造新的摩擦,除了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以第三者的姿态审视局势,从而学习一战的美国,以胜利的催化剂的姿态出现在欧洲大陆。
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使受一战之后的倍受掣肘的德国要强大起来,以使德国和法国可以面对面的抗衡。
更多的人认为,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战争策源地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帝国主义的新政策,它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虽然不同,内容和目的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
将祸水东移,或者避战求和,两者其实都不是根源目的,而只不过是维护帝国主义霸权的一种手段罢了,或者说是一种臆想的愿望而已。
绥靖政策在当时给人的印象还不错,尤其是英法的老百姓,那是因为政府将绥靖政策的避战求和描绘成了模糊的和平主义,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有市场的,人们都不希望打仗,一战的伤口都没有养好呢,所以在绥靖政策的初期,使受到了民众的支持的。
希特勒要发动战争,也是在西方的绥靖政策纵容之下进行的,西方国家的绥靖,也就是企望西方无战事,但是,绥靖政策的根源一旦被人们发现了,也就自然而然的让张伯伦下台了。
最后,还有一个疑点,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就是美国再罗斯福总统的带领下,在二战的作用中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美国在20世纪的30年代奉行的中立主义是不是也算绥靖政策呢?
在30年代,美国打着“孤立主义”的旗号,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罗斯福的这种孤立主义其实就是Made in USA的绥靖主义。
此外,罗斯福是一直都是反对希特勒的,这一点是一贯如此的,但是,这种一贯的态度的表现形式缺失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而变化的。
在1936年以前,罗斯福的反法西斯政策处于消极的防御阶段,千方百计的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是当时罗斯福的主要任务;到了1939年的时候,随着希特勒的野心逐渐变成了行动,罗斯福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限制德国,但是仅仅限于在美国国内冻结部分德国的资本而已;直到1941年,罗斯福才正面的提出了打击纳粹德国的纲领。
还有一个事实,美国在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的时候,外交政策中的欧洲大陆政策相比起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处于相对不受重视的地位,鉴于美英之间长久且相对稳固的同盟关系,因此,英国的大陆政策,在一段时间里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欧洲大
陆外交政策。
我理解得美国也是绥靖的,只不过表现得不像张伯伦那样几乎脱光了膀子在叫卖着自己的绥靖主义罢了。
欧洲的绥靖是牺牲了捷克、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国家,以换取西方的暂时和平,并寄希望于德军挥师东进,进攻苏联;亚洲的绥靖是牺牲了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的利益,以换取在西方的时间和在亚洲的不干涉姿态,同样寄希望于日军挺进远东及西伯利亚,进攻苏联。
结果,当德军北上日德兰半岛的时候,英法就知道自己搬起来的石头就要落在自己的脚上了,马其诺防线和绥靖政策一样被德军绕了过去,敦刻尔克的溃败居然让后人称为一次超级经典的逃跑教学范例。
在东方,当小日本任意的掠取着东南亚的橡胶、石油和中国腹地的煤炭、粮农作物的时候,珍珠港的美军还在为周末时看电影还是泡酒吧而苦恼的时候,炸弹从天而降,鱼雷飞速而来!
这下真的绥靖了,绥的是法西斯的靖,靖的是掠夺者的肚满肠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