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新高考选考通用技术之电子控制技术1

浙江新高考选考通用技术之电子控制技术1

浙江新高考选考通用技术之电子控制技术1
浙江新高考选考通用技术之电子控制技术1

浙江新高考选考通用技术之

电子控制技术

概述

本模块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

本模块的教学应紧紧围绕技术课程的目标展开,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努力反映电子技术的新成果。教学过程强调基于提高生活质量、基于问题解决、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设计。鼓励设计方案的多样性,注重引导学生在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形成的同时领悟出电子技术设计的思想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在电子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创造和共通能力,使学生成为电子技术学习的主体,更好地面对当今技术社会的挑战。

本模块的教学应反映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中技术设计的思想方法。

本模块分设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和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四个主题。模块-主题结构如下图。

前面三个主题分别阐述了电子控制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各部分的作用、原理和应用,第四个主题是将前面三个主题组合成一个控制系统,通过应用性设计,对“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的内容进行应用、综合和拓展迁移。本模块的重点是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上。

模块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军事武器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结构和电子控制系统结构的完整概念,明确传感器、数字电路和电磁继电器作为电子控制系统的三个主要环节的作用,了解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亲历设计过程,使学生理解电子技术、亲近电子技术。可能有一些学生缺乏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补充电阻、电容、电感、三极管、放大器等知识和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如多用电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模块的四个主题,建立电子控制系统的完整结构概念是前提,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传感器掌握运用是基础,电子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是载体,通过电子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试验方法的掌握,领悟技术与设计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所学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第一节传感器一、内容结构图:

二、知识点列表

三、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常见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象人体的感觉器官一样能感受到外界物理信息的变化,它能将非电量的物理信息转换成与之有确定关系的电信号,输送给控制电路进行处理。在电子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是能够采集外界物理信息的唯一元器件,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种类繁多,常见的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光、温度、湿度、力、气体浓度等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间接转换成电流、电压信号)这样的一种器件。主要有光敏、热敏、湿敏、压敏、气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对红外线敏感,可在红外遥控电子控制系统中应用。

2、常见传感器的应用

技术课程的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传感器在日常生活、生产、军事、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电子控制技术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对电子控制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

(二)难点分析

1、从外形和标识上认识传感器

从外形和标识上区别不同的常见传感器是其应用的基础,而传感器种类繁多、外形各异,认识它们,对初学者有较大难度。

2、常见传感器的检测

通过用多用电表检测常见传感器的电气特性,使学生加深对传感器原理的感性认识,激发探究欲望,能比较、判断传感器的好坏及引脚极性,正确使用传感器,这是一个是试验、探究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学生技术素养的一个观察点。

常见传感器的检测涉及到对常见传感器结构、原理、特性的了解和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而且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检测方法,所以是传感器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四、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重点要放在如何让学生定性了解传感器上。因此,教学中穿插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课堂实物演示就显的特别重要。

如何上好这部分教学内容,建议把握好以下4个教学内容。

1、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1)对于敏感型电阻式传感器,其型号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字母“M”表示敏感型元件,第二部分字母表示敏感类别(都是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如:“Z”表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F”表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Y”表示压敏电阻、“S”表示湿敏电阻、“Q”表示湿敏电阻、“G”表示光敏电阻、“C”表示磁敏电阻、“L”表示力敏电阻,后面两个部分表示用途和序号。例如:MF41是普通旁热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MG42是可见光敏电阻,MSC-1是陶瓷湿敏电阻,等等。

(2)对于非电阻式传感器,就要查阅有关手册,如光敏二极管常用型号是2CUXX,管壳上有一个光照窗口、一个正极性标志点,使用时注意两个电极的正负极;光敏三极管常用型号是3DUXX,使用时要注意集电极C和发射极E的区别。

2、定性认识常见传感器

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两个常见传感器将不同的物理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的最简单原理和外形结构,教学中重点是定性介绍常见的传感器如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声

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等的功能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先介绍电阻型敏感器,其物理信息直接转换的电信号是电阻值的变化;如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以钛酸钡为主和微量锶、钛、铝等化合物配制成电阻体材料,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以锰、镍、铜等的化合物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用陶瓷工艺制成,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对于非电阻型敏感器,如光敏二极管由硅材料构成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工作在反向电压下,管芯受到光照时,半导体材料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的电子被激发出来,形成反向电流,且随光强度增大而增大,所以光敏二极管是将光信息直接转换为电流信号。

例:认识常见传感器件

老师:给学生看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的实物,同时也展示磁敏传感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照片,并介绍各个传感器的名称。

老师举实物自问自答:为什么称光敏传感器。因为它能收集光的信息,并把它转变为电信号。

老师举实物问:为什么称热敏传感器。

学生回答:因为它能收集热信息,并把它转变为电信号。

老师:它能收集温度信息,并把它转变为电信号。温度是反映物体热度的物理量。

学生:老师为什么气敏传感器引脚这么多,而热敏传感只有两个引脚。

老师:目前对天然气(液化气)敏感的传感器,技术上还需要4个引脚其中两个引脚需要外接辅助电源。这样气敏传感器才能收集液化气的信息并把它转变为电信号。随着技术的发展,会有一天气敏传感器的引脚与光敏传感器的引脚一样只有两个引脚。

3、使学生直观认识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获得外界的输入信息并通过它将非电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其内部工作原理是复杂的。课标只要求学生知道传感器的作用及其应用。因此教学设计要精选简单易行的实物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传感器的作用。通过二三个不同传感器的演示实验引出一个结论----各种传感器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将非电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不同的是它们敏感的非电量信息不同,有的是光、有的是声、有的是温度……。

例:传感器的作用

老师实验前准备:光敏电阻一只、热敏传感器一只、电吹风一把、指针式万用表一架、电池组、电阻一个.

老师上课演示,同学观察。置万用表于R×1K档,表笔分别接入光敏电阻的两个引脚,察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约为1千欧;用手遮盖光敏电阻的受光表面,观察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为30千欧,即光敏电阻无光照时电阻值增大,有光照时电阻值减小。用电吹风对光敏电阻加热,对着光敏电阻叫喊,光敏电阻的电阻值都不发生变化,说明光敏电阻仅拾取光信息。

置万用表于R×1K档,表笔分别接入热敏电阻的两个引脚,观察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为2千欧姆,用电吹风产生热风吹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温度上升的同时观察万用表指示的电阻值渐渐增大,即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增大,用手遮盖热敏电阻,使它不受光,观察万用表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不发生变化,说明热敏电阻仅拾取温度的信息。

如检测光敏二极管可用光照法,多用电表选R×1K电阻档,用黑表笔(表内电池正极)接光敏二极管负极,红表笔接正极,用手遮住光敏二极管光照窗口,此时电阻接近无穷大;然后,让光线照射光敏二极管,电阻会大幅度减小,可以直观光敏二极管的特性、可以判断光敏二极管的敏感性和好坏。光敏二极管还和普通二极管一样具有单向导电作用,其正向电阻为8~9KΩ,反向电阻大于5MΩ。

老师做实验小结:不同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收集不同的信息,将信息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信号的这类传感器称为电阻类传感器。还有许多传感器也是电阻类传感器,如:湿敏传

感器、力敏传感器、声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对于阻类传感器,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它们的好坏可以用多用表测量,它的电阻值随外界信息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来判断,若它们的阻值随外界信息变化而变化,则是好的,否则为不良的。不良的传感器是不能用的。

老师:如何将电阻类传感器电阻随外界信息变化而变化变换为输出电信号随外界信息变化而变化呢?

观察一个实验如图9.1所示。它由一个电阻R、一个光敏电阻RG和一个3伏电池组组成。V是电压表用来测量输出电压。

图9.1 电阻性传感器检测电路

用手遮盖光敏传感器输出电压随光敏传感器受光面的光强度而变化。

老师:这个实验电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电阻性传感器在应用时要并接由E(电源)和R(电阻)相串联组成的转换电路。该转换电路能使电阻类传感器电阻随外界信息变化而变化,变换为传感器输出电信号随外界信息变化而变化。

这样光敏传感器经转换电路变换后就能将光信息变换为电信号。经过后续章节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如何对该电信号进行处理,然后输出执行电路。如用光敏电阻实现对街上路灯的自动控制。它的控制过程为:天暗了,光敏传感器将光信息变换为电信号,送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控制电压送执行电路。执行电路接通路灯开关,路灯点亮,反之,路灯电源被切断。

4、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对传感器的应用了解。

为了使学生能定性认识传感器的功能和作用,加深学生对传感器的了解,在教学设计中,可考虑安排学生一次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几个人一组。实验的目的是认识常见的传感器,能用多用表检测传感器,知道传感器的作用及其应用。教师在选择实验电路时要尽可能考虑电路简单、操作容易、突出学生对传感器在应用性方面的认识,使学生知道传感器的作用在与收集信息;知道不同类别的传感器能够把不同类别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控制系统需使用什么类别的传感器。

例:

老师:实验教学资源准备。(微调电位器、光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电阻、多用表、电池组、调光台灯、喷雾器、照度计、湿度计、声强仪等)实验电路:

图9.2 传感器试验电路

老师:图9.2是一个信号处理电路(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的一个报警实验电路,报警时,发光二极管V1亮,图中V2主要功能是信号处理,V1是执行器(执行器也可以是继电器或蜂鸣器等),R1是限流电阻,限制V1亮时的最大电流,通常R取200Ω,V1亮时的流过V1的电流约为10mA。R2也为限流电阻,防止因传感器接错,电源直接烧毁三极管的BE结。图中,a、b两点用于连接传感器。当a、b两点接热敏电阻时,该电路的功能为湿度报警器,a、b两点接光敏传感电阻时,该电路的功能为照度报警器;当a、b两点接声传感器时,该电路的功能为噪声报警器……。

下面以a、b两点接光敏传感器为例介绍照度报警器电路工作原理。

光照强度大时,光敏传感器的电阻小,根据分压原理,电源E在R P的上的分压值大,适当调整R P的电阻值,使在b、G两点间的电压为0.7V。三极管V2因V be=0.7V饱和而导通。电源经电阻R1,发光二极管V1、三极管V2的C、E极构成了回路,电流流过发光二极管V1,发光二极管被点亮——照度报警,说明当前照度太强了。

老师:当光照度弱时,光敏传感器的等效电阻值变得很大(几十千欧或上百千欧),电源E在R P上几乎没有什么分压值,三极管V2的V be值几乎为零,三极管截止,没有电流流过三极管C、E极,发光二极管V1不亮,说明当前光照度没有超过“警戒线”。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上述电路中,微调电位器R p的与电源E组成一个转换电路,光敏传感器经转换电路变换后,就能将光信息变换微电信号输出。调整R P的目的是改变在确定的照度条件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压,即报警照度为“警戒线”。

老师: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调整照度报警器?

学生:讨论,回答(略)

老师:小结,实验步骤

1)用照度计将台灯的光强度调到100LX(报警照度)

2)在实验板上接入光敏传感器,

3)接通电源开关K

4)调整微调电位器R P,使发光二极管亮。

5)用多用表直流电压档确认,VBE之间的电压0.7V

6)关闭台灯,发光二极管不亮。用多用表直流电压档确认VBE之间电压小于0.7V老师:实验步骤5和6中用电压表测量VBE的电压这个操作可以省略。为什么要求大家做呢?因为R P的端电压值很重要,它是流过光敏传感器的电流流过R P产生的电压降。该电压可以理解为光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该电压是否0.7V决定信号处理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即发光二极管是亮还是暗。当VBE为0.7V时,三极管时导通,当VBE<0.4V时,三极管时截止的。

老师:下面分小组做实验。一组做一种传感器实验。同学们在做实验的同时要发挥团队精神,同时思考下面二个问题:

1、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什么电子产品用过你做过实验的传感器

2、报警器的功能有什么地方不满意,提出建设性意见

实验结束前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实验开始(略)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同学们争论(略)

老师:最后作实验小结(略)

《常见传感器的检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磁敏、声敏的定性检测和对光敏、热敏传感器的定量检测,使同

学们对传感器有一个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传感器的检测方法,了解传感器将物理量转换为电量的特性,为使用传感器进行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电器使用传感器的情况,选用光敏、声敏(用于夜晚楼道声响照明灯的开关)、热敏(自动开水壶)、磁敏(门开防盗报警)这4种传感器,检测方法设计为2种:

1、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通过测量传感器在外界物理量变化时的电阻值变化规律,并作好数据记录;

2、使用QXD-2型传感器性能实验仪,进行传感器功能的演示实验,该仪器在感受到传感器输入信号时,可控制发出四种音乐声,以及进行灯光闪烁和继电器控制。

二、教学对象分析:

虽然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学生缺乏自己动手搭接传感器电路的实际技术体验,因此对传感器对物理量感受和转换作用并不理解,因此使用多用电表和演示仪器进行实验,可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多用电表测量传感器的电阻随环境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学生对多用电表的使用熟练程度不一,可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完成检测任务。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了解常见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能够根据检测信息对几种传感器进行特性分析。学会使用多用电表检测光敏电阻、正、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磁敏传感器;

2、经历传感器检测的一般过程,从系统、信息、控制的角度分析传感器的作用,从传感器检测仪的控制功能领悟“黑箱”原理;

3、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技术学习习惯(如不要将温度计折断、不要被开水烫了等);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习惯。注重学生观察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领悟技术试验的一般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检测几种常见的传感器。

教学难点: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归纳。

四、教学策略及媒体的运用

1、教师先搜集各种生活中传感器应用和各种传感器对照的图片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将检测流程简单、现象明显的光敏电阻的检测安排在开始,集中观察,然后由学生应用类似方法设计其它几种传感器的检测;

3、各小组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归纳。

五、教学准备

多种传感器1袋/组,多用电表1块/组、传感器功能演示仪1台/组

温度传感器特性测试试验仪器:小电热棒1个、温度计1根、大玻璃杯1个

光敏传感器特性测试试验仪器:调光台灯1盏、照度计1台

1、温度传感器检测实验:

多用电表置R×100电阻档,两个表笔分别接热敏电阻的两个引脚,将热敏电阻放入水杯,温度计测得起始加热时的水温为25C,此时多用电表测得热敏电阻(型号:TTC 103)的阻值是5KΩ;用电热棒加温,随着水温不断上升,热敏电阻随之下降(负温度系数),当水温达到100C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是500Ω。

学生可选择10个不同温度作为观测点,测出热敏电阻的10个不同电阻值,列出表格并画出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光敏传感器检测实验:

多用电表置R×100电阻档,两个表笔分别接光敏电阻的两个引脚,用调光台灯照射光敏电阻的感光窗口;调节灯光照度为100LUX,测得光敏电阻值为3KΩ,随着光照度不断上升,光敏电阻随之下降,当光照度达到672 LUX时,测得光敏电阻值约为1.1KΩ。

学生可选择10不同光照度作为观测点,测出光敏电阻的10个不同电阻值,列出表格并画出电阻值随光照度变化的曲线。

第二节数字电路一、内容结构图

二、知识点列表

三、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基本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关系、真值表和波形图

门电路是构成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若将非常复杂的数字电路进行细分解,可以知道都是由与门、或门、非门这三种基本门电路构成的。门电路的输出数据由输入数据决定,

2018版浙江省通用技术——学考总复习

必修一技术与设i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考试标准] 知识梳理理知识夯基础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技术来源于人类的需求。技术具有的作用: 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 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 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 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 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 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 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 化各领域。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关系。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 为目标。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创新性、目的性、专利性、综合性、两面性 技术创新性:技术发展的灵魂是创新,人类社会的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发 展的。技术创新的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发明,一种是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是指创造发明 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技术革新是指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 源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技术的旦的性:技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与愿望为目的。目的性贯穿技术活动的始终。技术 的专利也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 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技术的综合性:技术需要跨学科的性质,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或者多项 技能的多方面的知识。其重在注意合作精神。 技术的两面性:技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危害性。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危害

2017年4月浙江省选考通用技术部分

2017年4月8日技术选考第二部分通用技术(共3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迅速,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下列关于高速铁路技术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高速铁路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拓展了活动空间,体现了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B.高速铁路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体现了技术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C.高速列军利用电力牵引,能耗低、污染少,体现了技术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D.高速铁路涉及轨道、车辆、电网及控制等相关技术,体现了 技术的综合性 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用手枪射击来检验防弹 玻璃性能的试验。该试验的方法属于 A.虚拟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优选试验法 D.移植试验法 3.小明尝试设计一款可折叠餐桌,从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角度 分析,下列设计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4 .如图所示是一款便携式折叠椅,下列对折叠椅的设计分析和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既可作坐垫又可作椅子,符合设计的实用原则 B.支架间采用松铆连接,主要是从“物”的角度考虑的 C.为了便于携带及保证强度,要选择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 D.折叠或打开需要双手操作,既考虑了普通人群又考虑了特殊人群 5. 将大小合适的钢板加工成如图所示的零件,下列工具中,组合正确 并且用到的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图中尺寸标注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多标1处 B.少标2处 C.φ60标注错误 D.φ42标注错误 7.如图所示是一种手动冲压机,扳动手柄,通过连杆带动压杆运动、下列关于该冲压机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压杆只能上下移动,不能转动,压杆与机座之间的连接属于刚连接 B.冲压时连杆受压 C.冲压机重心的垂线偏离支撑面中心,提高了冲压时的稳定性 D.手柄上施加力F 时,压杆向上运动 8.在通用技术实践课上,小明准备用外形已加工的矩形钢制作如图所示的零件,设计了下列工艺流程,其中合理的是 A. 划线→钻大孔→锯割槽→钻小孔→锉削 B.划线→钻大孔→钻小孔→锯割槽→锉削 C.划线→钻小孔→锯割槽→钻大孔→锉削 D.划线→锯割槽→钻大孔→钻小孔→锉削 如图所示为滑台的运动系统示意图,由电机控制子系统和机械传动子系统组成。在电机控制子系统中,传感器检测电机的转动角度,并反馈到控制装置与设定值比较,控制装置根据偏差值发出运动信号,驱动器将运动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流驱动电机转动,在机械传动子系统中,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母驱动滑台移动。系统根据电机的转动角度和丝杆的螺纹间距计算出滑台移动的距离,从而实现对滑台位置的间接控制。请根据示意图及其描述,完成第 9~10 题。 9.电机控制子系统的执行器是 A .驱动器 B .控制装置 C .电机门 D .丝杆 10.由于丝杆传动的误差和滑块移动时的摩擦,导致滑台移动的距离存在误差。为了提高滑台位置的控制精度,需要对该系统进行优化,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设定值 控制 装置 驱动器 电机 滑台 丝杆 传感器 第 9 ~ 10 题图 75 60 10 φ60 φ42

2019年4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word版

第二部分通用技术(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毎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所示是一款带有指纹识别和摄像功能的门锁,只要转动把手就会将开门者的图像传输到户主的手机。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未经同意拍摄开门者的图像,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B.户主通过手机远程了解开门者的信息,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C.直接用指纹开锁,体现了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D.应用了机械、电子、通讯等技术,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2.如图所示是一台食品存放试验机。把食品置于试验箱内,计算第1题图机根据实际存放条件控制试验箱内的温度、湿度等,并记录食品的变化情况。该试验的方法属于 A.虚拟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强化试验法 D.优选试验法 3.如图所示是一款充电式电动小锤,使用时小锤利用振动敲入钉子。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锤头角度调节方便,实现了高效目标 B.利用振动敲钉子,避免敲伤手,实现了安全目标 C.手柄的大小合适,考虑了人的静态尺寸 D.没有电线,适用于更多场合,主要考虑了人的动态尺寸 4.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杀菌功能的床铺除尘机器人。下列关于该机器人的设计分析和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主要考虑了人的因素 B.有杀菌除尘功能,符合设计的实用原则 C.因在床铺上使用,设计时机器人的机身高度不受限制 D.能识别床铺的边沿,不会掉落,考虑到了环境的因素 请根据第5~6题图完成5~6题。

5.图中漏标的尺寸共有 处处处处 6.通用技术实践课上,小明准备用160mm×45mm×8mm的钢板加工该零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半圆锉来锉削加工R22的圆弧 B.加工流程可以为:划线→冲眼→钻孔→锯割→锉削 C.为防止钻屑伤手,在台钻上钻孔时要戴手套 D.加工中需要用到钢直尺、钢锯、划规、麻花钻 7.如图所示是一种结构对称的增力机构。在较小的推力F作用下,推杆通过连杆和摆杆带动顶杆运动,能克服较大的工作阻力P。下列受力形式分析中正确的是 A.连杆1受拉、摆杆1受拉、推杆受弯曲 B.连杆1受压、摆杆1受拉、推杆受压 C.连杆1受压、摆杆1受压、推杆受弯曲与受压 D.连杆1受压、摆杆1受压、推杆受压 8.如图所示的木制售货亭,窗台板和三角架固定在墙板上,窗板向上翻转后用木棍支撑。下列关于该售货亭结构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考知识点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考知识点 一、常见文件类型及格式: 扩展名说明打开该类型文件的常用软件 文本文件TXT 纯文本文件记事本 DOC Word文档Word WPS WPS文档金山WPS软件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档FrontPage、记事本、Dreamweave、PDF 电子图书文档Adobe Acrobat Reader 图形文件BMP 位图图像(无压缩)画图程序、Photoshop JPG 是按JPEG标准压缩的文件ACDSee、PhotoShop、Flash发布 GIF 即可存储静态图像,也可存储动 态图像,常被用于网页制作 ACDSee、PhotoShop、Flash发布 PSD 以层的格式生成图像PhotoShop 声音文件WAV 声波文件格式(无压缩) 录音机程序 MID 记录的MIDI信息,记录演奏乐 器的各种信息或指令 Windows Media Player MP3 一种音频压缩技术Windows Media Player 动画文件FLC 用3DSMAX动画制作软件创建的 三维动画文件 3DSMAX GIF 目前网页中普遍使用的二维动画 文件格式 ACDSee、PhotoShop FLA 矢量动画格式,FLASH源文件Flash SWF fla文件在Flash中编辑完成后 输出的成品文件 Flash、Flash发布 视频文件AVI 音频视频交错格式。Windows标 准视频格式 Windows Media Player、Flash 导出 MPG 是按MPEG标准压缩的视频文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其它文件XLS Excel工作表Excel PPT PowerPoint演示文稿PowerPoint MDB Access数据库Access WMF Office的剪贴画,矢量图形Word、Excel、PowerPoint记RAR、ZIP 无损压缩后的文件RAR压缩软件、ZIP压缩软件 11

浙江省高中通用技术知识点汇总.-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a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三、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b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的内涵:b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的含义:b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 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技术试验的重要性:b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 重要性: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技术试验可以分为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①优选试验法:例: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②模拟试验法:例:汽车碰撞试验;大坝水利试验(缩小比例模拟)等。 ③虚拟试验法:例: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用计算机模拟)。 ④强化试验法:例:砖块等施工材料的抗压试验、耐火试验、水管抗压试验 ⑤移植试验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许多生物领域的试验。 3.简单的技术试验:c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设计的一般过程: a 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模型或原型、④测试、评估及优化、⑤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方案优化可以对三种典型人群,即专家、潜在客户、用户进行征求意见。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循环,不能将 科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理论,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达尔文发现进化论、居里夫人发现镭等。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恩格尔巴特发明鼠标、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等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最新2020年1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试卷(学生)

700 2000 500 第1题图 2020年1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试卷 第二部分通用技术(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从人机关系角度分析,如图所示的桌椅设计及摆 放尺寸中,仅需要考虑人体静态尺寸的是 A.700 B.600 C.500 D.2000 2.小明要制作一个木桥模型,用截面为20mm×10mm的木条制作两侧的梁,下列是梁的 四种支撑方案,从强度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D 通用技术实践课上,小明要在工件的圆柱面上钻 一个小孔,为了防止钻头跑偏,设计了一个简易模(如 图所示)。将工件装入钻模,钻沿着钻模上的小孔在 圆柱面钻孔。请根据图及其描述完成第3-4题。 3.如果用36mm×36mm×31mm的钢块制作该钻 模,下列加工工艺及其工具选择中不需要 ...或不合理 ...的 是 A.冲眼:样冲和铁锤 B.划线:划针和钢角尺 C.钻孔:麻花钻和平口钳 D.锯割:手锯和台虎钳 4.加工钻模时,小明进行了下列操作,其中不恰当 ...的是 A.先在钢块上划出中心线和外轮廓线,然后冲眼、划圆 B.将麻花钻正直插入钻夹头,并夹紧 C.将平口钳放到台钻工作台上,并夹紧钢块,戴上防护眼镜,对准冲眼,开始钻孔 D.将钻孔后的钢块连同平口钳一起移到钳工桌上,锉去外轮廓的余量 5.图中多标的尺寸共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6.如图所示的压紧机构,在力F的作用下(如 图a所示),推杆通过连杆和摆杆带动压杆逆时针摆 动,将工件压紧。当连杆与摆杆相重合,并与压杆相 垂直时(如图b所示),工件受到的压紧力最大,此时连杆、摆杆、压杆的主要受力形式是 工件 钻模 第3-4题图 第5题图

浙江省高中通用技术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就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与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与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 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 [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就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与改造,并与自然保持与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就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就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与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就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与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就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与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与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与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瞧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瞧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设计就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就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例:白色污染与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就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与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与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与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就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 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 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与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 的关系: ①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 ③人的心理需求与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 重要性:技术试验就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与完善,将设计的风险与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 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技术试验可以分为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①优选试验法:例: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②模拟试验法:例:汽车碰撞试验;大坝水利试验(缩小比例模拟)等。 ③虚拟试验法:例: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用计算机模拟)。 ④强化试验法:例:砖块等施工材料的抗压试验、耐火试验、水管抗压试验 ⑤移植试验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许多生物领域的试验。 3.简单的技术试验:c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就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

浙江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电脑配置说明:Intel 奔腾4 2.8GHz(CPU即中央处理器)/256M(内存)/80GB(硬盘)/50X(光驱)/15’(显示器,对角线长度表示尺寸)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2019年1月浙江省学考试卷和答案版通用技术

第二部分通用技术(共3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所示的背包上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 A、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对背包的设计产生影 B、能对手机等数码产品充电,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C、增加了背包重量,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D、应用了多学科知识,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第1题图 2、在电水壶设计中,为了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从信息交互角度考虑的设计就是 A、弧形手柄 B、可收纳绕线盘 C、水垢过滤网 D、加热指示灯 3、小明尝试设计一款小木凳,从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下列设计方案中不合理的就是 4、根据轴测图判断三视图中缺少的图线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第4题图 5、如图所示就是一种压紧装置示意图。在力F作用下,加力杆通过连杆带动压杆将物体压紧支撑杆1、支撑杆2、销轴的主要受力形式就是 A、支撑杆1受压、支撑杆2受压、销轴受弯曲 B、支撑杆1受压、支撑杆2受拉、销轴受弯曲 C、支撑杆1受压、支撑杆2受压、销轴受剪切 D、支撑杆1受拉、支撑杆2受压、销轴受剪切 第5题图 6,小明用10mm厚的木板制作一个粉笔盒,板与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合理的就是 A、铆接 B、胶接 C、榫接 D、铁钉连接 7、如图所示为某单位高纯度水制作流程示意图。以下对该流程的分析正确的就是

第7题图 A、紫外灯与蒸馏器就是串行环节 B、纯化水经紫外灯消毒,可以用作注射用水 C、预过滤环节与精滤环节的时序可颠倒 D、清洗用水从二级反渗透环节后取用,会提高生产成本 8、根据消防要求,仓库、图书馆等场所需要安装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如有火灾发生,烟雾 探测器检测到室内的烟雾信号,经控制电路分析处理后,驱动扬声器发出报警声。下列对该控制系统的分析中不正确的就是 A、被控对象就是扬声器 B、输出量就是报警声 C、控制量就是烟雾的浓度 D、控制的方式就是开环控制 如图所示就是苿即热式饮水机设计方案。自来水经过滤装置后进入储水箱,再送到煮水箱 当水位达到高水位时,进水电磁阀断电关闭,水位降到低水位时电磁阀通电进水。在出水龙头取水时,电加热器迅速将煮水箱中的水加热至100℃,其间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排气管排出。请完成第9-10题 第9-10题图 9下列关于即热式饮水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 A、为保证开水水质,过滤装置应定期更换,体现了系统的动态性 B、高水位开关出现故障,导致排气管连续排水,体现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C、根据出水大小等因素确定电加热器的功率,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科学性原则 D、需考虑电加热器的功率以及对使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综合性原则 10、小明构思了下列几种电加热器控制方案,较合理的就是 A、在出水龙头处安装传感器,有水流动时开始加热,无水流动时停止加热 B、在排气管上安装传感器,有水蒸气流动时停止加热,无水蒸气流动时开始加热

浙江省高考通用技术模拟试卷以及答案知识分享

浙江省高考通用技术模拟试卷以及答案

2010–2011浙江省通用技术高考模拟试卷1 说明:1.本试卷分为试卷I(选择题)和试卷II(非选择题),全卷共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正确的答案和解题过程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方框内,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试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1.现在,许多技术先进的船只上都装备了全球定位系统,但用指南针和观星的方法导航仍然是船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A.这说明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B.这说明技术不是简单的替代 C.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更先进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D.这说明技术具有两面性 2.运动服装既能显露出蓬勃的朝气,又能张扬好动的青春活力(如图所示),深受许多学生们的喜受,运动服装选择的布料往往比一般衣服的材料具有更大的伸展性(弹性),这主要为了考虑( B ) A.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B.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C.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D.信息的交互 3.卡拉OK此项发明改变了全世界无数人的娱乐生活,在当今社会非常盛行(如图所示)。但它的发明者日本人井上大佑先生并没有因此而富起来,因为他推出自己作品前,事先没有做以下哪件事( C ) A.明确问题 B.设计的交流 C.申请并获取专利 D.技术更新 4.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现代电子、通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款式新颖、经济实用、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被设计出来。这主要反映了技术与设计的什么关系( A ) A.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B.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C.技术无需设计,可以任意发展 D.技术的发展需要设计 5.如图所示是各种剪刀,这些剪刀的设计主要体现了设计的( C ) A.综合原则 B.经济原则 C.实用原则 D.美观原则 发剪解剖剪家用剪刀枝剪 6.在设计如图“中学生使用的台灯”过程中,有如下环节: ①进行稳定性、绝缘性能等方面试验 ②通过设计分析,制定并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③制作台灯原型 ④对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同学们喜欢的造型、色彩、附加功能等 以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 A.④②③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 7.某设计师设计出一图纸后,并标注其比例是10:1,某边长的实际长度是200mm,他需要在图形中标注此边长,应标注为( B )A.20 B.200 C.2000 D.200cm 8.下列产品不可能是标准件的是( D ) 第3题图 第6题图 第2题图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9学考选考(18年11月)信息技术试卷及答案解析

信息技术试卷 第1页(共12页) 信息技术试卷 第2页(共12页)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9学考选考(18年11月) 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信息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信息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 B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C .信息技术包含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D .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都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 2.电子邮件服务器之间传送邮件时采用的协议名称是 ( ) A .URL B .SMTP C .HTTP D .POP3 3.使用Word 软件编辑某文档,部分界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现图中的图文环绕效果可以采用“嵌入型”环绕方式 B .删除图中批注后,批注对象和批注内容同时被删除 C .当前光标位于标题行,按“Delete ”键一次,“离”字被删除 D .拒绝文档中的所有修订后,文字“应该说”被保留 4.使用Access 软件打开数据库,部分界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表1”中第1条记录的“借阅ID ”字段值一定为“1” B .“表1”中“是否赔偿”字段的有效输入值可以为“已赔偿” C .“表1”中不同记录的“图书编号”字段值可以相同 D .“读者信息表”中不能包含“读者编号”字段 5.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部分流程,分别输入35、50、60,则输出值依次为 ( ) A .10,3 B .10,4 C .7,10,4 D .10,12,3 6.下列关于多媒体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 B .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中,MPEG 是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 是动态图像压缩标准 C .某软件能根据文本内容自动朗读,该功能主要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中的语音识别技术 D .智能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主要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中的OCR 技术 7.使用UltraEdit 软件观察字符“A-Za-z0-9”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字符“F ”、“d ”、“6”的内码值由小变大 B .字符“a ”与“A ”内码值之差的十进制表示为20 C .字符“2”内码值的二进制表示为“00000010” D .图中所有字符内码值的十进制表示均小于128 8.使用Photoshop 软件制作“阅读”作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将作品存储为JPEG 格式文件“阅读.jpg ”。关于文件“阅读.jp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在 --------------------此-------------------- 卷-------------------- 上--------------------答-------------------- 题-------------------- 无-------------------- 效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3月浙江省通用技术统一考试(带答案)

2014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 技术试题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共9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一款节能插座,它运用了多项控制技术,当用电 器处在待机状态时能自动切断电源,从而节省能源;还具有 过载保护、防雷击等功能。以下关于该插座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 A.用电器待机时自动切断电源,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B.技术的发展为节能插座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C.节省能源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D.具有节省能、过载保护、防雷击等功能,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2.如图所示是一款医院用的无线查房车,医务人员通过计算机查阅和 记录患者病历;支架高度可调,可适合坐姿和站姿工作;显示器视 角可调。从人机关系角度分析,以下对查房车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 A.查房车的设计实现了人机关系的高效目标 B.通过无线网络查阅病历,更好地实现了人机关系的信息交互 C.支架高度可调,考虑了特殊人群的需求 D.显示器视角可调,实现了人机关系的舒适目标 3.如图所示是一款车用应急手电,在设计时进行了以下分析,其中不 恰当的是() A.为了快速敲碎车窗玻璃,应急破窗锤应具有较高的强度 B.为了降低成本,手电筒应由车用蓄电池直接供电 C.为了快速割断安全带,应急断绳刀应锋利 D.为了警示信号醒目,应急爆闪灯应能闪烁并具有较高的亮度 4.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课桌椅,客户试用后作出如下评价: 设计新颖美观;桌椅连体结构和下部储物能充分利用空间; 移动方便,适合分组学习。以上评价属于() A.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B.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C.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D.自我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编写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陶增乐 一、编写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和学都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迫切。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 编写本套教材的目的是: 1. 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探索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一般过程和规律。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编写出能直接用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 为教师全面实施《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指导,保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能得到正确的落实,便于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 3. 作为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将教材编写、实验区试验、课程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显然,做好当前的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为基础教育应作的贡献。 编写的指导思想: 1. 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重视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2.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 3. 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 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

2019年4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word版(含答案)

2019年4月浙江省通用技 术选考w o r d版(含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二部分通用技术(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毎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所示是一款带有指纹识别和摄像功能的门锁,只要转动把手就会将开门者的图像传输到户主的手机。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未经同意拍摄开门者的图像,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B.户主通过手机远程了解开门者的信息,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C.直接用指纹开锁,体现了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D.应用了机械、电子、通讯等技术,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2.如图所示是一台食品存放试验机。把食品置于试验箱内,计算第1题图机根据实际存放条件控制试验箱内的温度、湿度等,并记录食品的变化情况。该试验的方法属于 A.虚拟试验法 B.模拟试验法 C.强化试验法 D.优选试验法

3.如图所示是一款充电式电动小锤,使用时小锤利用振动敲入钉子。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锤头角度调节方便,实现了高效目标 B.利用振动敲钉子,避免敲伤手,实现了安全目标 C.手柄的大小合适,考虑了人的静态尺寸 D.没有电线,适用于更多场合,主要考虑了人的动态尺寸 4.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杀菌功能的床铺除尘机器人。下列关于该机器人的设计分析和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主要考虑了人的因素 B.有杀菌除尘功能,符合设计的实用原则 C.因在床铺上使用,设计时机器人的机身高度不受限制 D.能识别床铺的边沿,不会掉落,考虑到了环境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