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植物调查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4
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杨春霞龙主多杰*(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1)摘要为掌握麦秀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对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进行资源调查。
结果表明:麦秀林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12属14种,分别占青海省兰科植物的57.14%和41.18%;林区内兰科植物主要以全草、块根和块茎的方式入药。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麦秀林区兰科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等基础资料,为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兰科植物;种类;生境;药用功效;麦秀林区中图分类号Q-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1-0119-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1.03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nvestigation of Orchidaceae Plant Resources in Maixiu Forest AreaYANG Chunxia Longzhu Duojie*(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 Qinghai810001)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ild Orchidaceae plant resources in Maixiu forest area, the resources of Orchidaceae plants in Maixiu forest area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12genera and14species of wild Orchidaceae plants in Maixiu forest area,accounting for57.14%and41.18%of Orchidaceae plants in Qinghai Province,respectively.Orchidaceae plants in Maixiu forest area were mainly used for medicine in the form of whole grass,root tuber and tuber.Through investigation,the basic data of species,habitat,medicinal parts and medicinal efficacy of Orchidaceae plants in Maixiu forest area were preliminarily mastered,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rchidaceae plant resources in Maixiu forest area.Keywords Orchidaceae plant;species;habitat;medicinal efficacy;Maixiu forest area兰科植物是青藏高原种子植物中的大科之一,《中国植物志》分省名录共收录青海省兰科植物17属29种。
地坛公园植物调查记录表摘要:1.引言2.地坛公园植物种类概述3.调查方法与过程4.植物种类及数量统计5.植物群落特点分析6.结论正文:【引言】地坛公园位于我国北京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公园。
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景观同时,也为动植物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坛公园的植物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植物调查,并整理成了这份记录表。
【地坛公园植物种类概述】地坛公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涵盖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
根据调查记录,共发现植物种类200 余种,其中包括不少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调查方法与过程】本次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将地坛公园划分为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植物进行详细记录,最后汇总统计。
调查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植物图鉴和专业设备,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植物种类及数量统计】调查发现,地坛公园内的植物种类以乔木为主,占总植物种类的50% 以上。
其中,最常见的乔木种类有银杏、白玉兰、紫玉兰等;灌木类植物主要有玫瑰、康乃馨、荆棘等;草本植物则以蒲公英、苜蓿、野菊花等为主。
此外,还发现了少量的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植物群落特点分析】地坛公园的植物群落具有以下特点:1.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较高;2.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相互搭配,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3.部分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如银杏、白玉兰等。
【结论】通过对地坛公园的植物调查,我们了解到公园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希望本次调查能为公园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为今后的植物研究奠定基础。
地坛公园植物调查记录表【实用版】目录1.介绍地坛公园2.植物调查的背景和目的3.植物调查的方法和过程4.调查结果及分析5.植物多样性对公园的意义6.结论和建议正文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皇家祭祀园林。
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游览的好去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地坛公园的植物多样性也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园内的植物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植物调查。
此次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是为了掌握地坛公园内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便为公园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以公园内不同区域的植物为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信息,并拍摄了植物的照片,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鉴定。
经过调查,我们共记录了地坛公园内的植物种类达到 150 余种,其中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类型。
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较为均匀。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珍稀植物,如银杏、紫薇等。
这些植物为公园增添了观赏价值,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植物文化的机会。
植物多样性对地坛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植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以提高公园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植物多样性为公园内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
植物和动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最后,植物多样性还有助于提高公园的美观程度,吸引游客参观。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地坛公园在今后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应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一方面,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防止植物资源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生态环保意识。
同时,公园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植物资源的健康生长。
总之,地坛公园的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生态、观赏和文化价值。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公园的植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
观赏树木和木本花卉观测记载表中文名称玫瑰 图 片中文别名刺玫花、徘徊花、刺客、穿心玫瑰 拉丁文名称Rosa rugosa 科蔷薇科 属蔷薇属 株 高0.5m 冠 幅0.4m 干(枝) 颜色灰褐色 形态 茎丛生,有茎刺 习性玫瑰性喜阳光,较耐寒,耐旱,喜通风凉爽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度。
其它枝杆多刺 叶 叶序奇数羽状复叶 叶形椭圆形,有边刺,表面多皱纹,托叶大部和叶柄合生 其它小叶5-9片 花(果) 花序单生数朵聚生 花(果)形苞片卵形,边缘有腺毛,扁球形 花(果)色 红色 花(果)大小 4cm 花期/果成熟期 夏季4~8月开花,果期8-9月花(果)气味 芳香主要用途玫瑰确实很香,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香精原料,人们多用它熏茶、制酒和配制各种甜食品,其价值常比黄金还高。
玫瑰入药,其花荫干,有行气、活血、收敛作用,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是提取天然维生素C的原料。
繁殖方法繁殖方法繁殖方法有种子实生、嫁接、高压、母株分株跟插枝,一般以插枝最为便利栽培方式插枝因在秋末冬初进行,选择健壮饱满有3至4芽点的枝条(5~7CM),只留3~4片叶子,将枝条斜插进疏松湿润的介质中,保持18~25℃,湿度80~90%左右,有光线但不直射,约一个月后可生根。
其它玫瑰象征爱情和真挚纯洁的爱,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是情人间首选花卉。
观赏树木和木本花卉观测记载表中文名称 枇杷图 片 中文别名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 拉丁文名称Eriobotrya japonica 科蔷薇科 属枇杷属 株 高3m 冠 幅1.5m 干(枝) 颜色棕褐色 形态树干颇短,小枝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习性枇杷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喜温暖湿润而阳光充足的气候和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其它叶叶序叶形叶片革质,披针形、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的狭成叶柄,边缘有琉锯齿,表面皱,背面及叶柄密生锈色绒毛。
其它花 花序 圆锥花序花多而紧密;花序梗密生锈色绒毛 花(果)形 梨果近球形或长圆形;花柄、尊筒密生锈色绒毛(果) 花(果)色花白色;果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后脱落花(果)大小花直径1.5cm,果长4cm花期/果成熟期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花(果)气味花芳香主要用途1. 枇杷中所含的有机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对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相当的作用 2. 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 3. 枇杷果实及叶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预防四时感冒繁殖方法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嫁接栽培方式播种可于6月采种后立即进行。
县名称: 县代码:代表区域编号(3位)地名(代表区域所包含乡镇的名称)小地名(非行政区划名)面积(km2)调查时间(年、月)代表区域名称: 代表区域编号:样带编号(3位)地名(样带内所有村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小地名(非行政区划名)长度(m)调查时间(年、月)表2.3 普遍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信息记录表样地编号:基源信息种中文名称种拉丁名称科中文名称科拉丁名植物个体照片名称药材信息药材名称药材别名入药部位入药部位照片名称标本实物标本凭证编号标本凭证照片号标本实物类型a)腊叶标本b)药材样品c)种质资源a) 腊叶标本b) 药材样品c)种质资源a)腊叶标本b)药材样品c) 种质资源a)腊叶标本b)药材样品c)种质资源a)腊叶标本b)药材样品c)种质资源特征描述位置信息样方号(样方内)GPS点号(样方外)备注注:此表适用于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普遍调查,主要用于统计非重点调查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信息。
表2.4 中药资源普查样地及样方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信息记录表样地信息基本信息代表区域名称代表区域编号样带名称样带编号样地名称小地名样地编号调查时间调查人员姓名照片编号每个样地内5套样方的信息基本信息顺序号第1套第2套第3套第4套第5套调查时间植被类型a)雨林(季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阔叶针叶混交林d)针叶林e)高山灌丛f)高山草甸g)山地冻原h)草原i)荒漠j)沼泽植被k)水生植被a)雨林(季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阔叶针叶混交林d)针叶林e)高山灌丛f)高山草甸g)山地冻原h)草原i)荒漠j)沼泽植被k)水生植被a)雨林(季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阔叶针叶混交林d)针叶林e)高山灌丛f)高山草甸g)山地冻原h)草原i)荒漠j)沼泽植被k)水生植被a)雨林(季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阔叶针叶混交林d)针叶林e)高山灌丛f)高山草甸g)山地冻原h)草原i)荒漠j)沼泽植被k)水生植被a)雨林(季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阔叶针叶混交林d)针叶林e)高山灌丛f)高山草甸g)山地冻原h)草原i)荒漠j)沼泽植被k)水生植被土地利用类型a)林地b)草地c)耕地d)园地e)水域a)林地b)草地c)耕地d)园地e)水域a)林地b)草地c)耕地d)园地e)水域a)林地b)草地c)耕地d)园地e)水域a)林地b)草地c)耕地d)园地e)水域地形地势GPS点号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a)东b)南c)西d)北e)东南f)东北g)西南h)西北a)东b)南c)西d)北e)东南f)东北g)西南h)西北a)东b)南c)西d)北e)东南f)东北g)西南h)西北a)东b)南c)西d)北e)东南f)东北g)西南h)西北a)东b)南c)西d)北e)东南f)东北g)西南h)西北坡位a)上b)中c)下a)上b)中c)下a)上b)中c)下a)上b)中C)下a)上b)中c)下群落照片编号样方1(乔木)样方2(灌木)样方3(草本)样方4(草本)样方5(草本)样方6(草本)表2.5 样方内药用植物(原植物数量)信息记录表代表区域编号:样带编号:样地顺序号:样方编号:第套序号种的中文名称植物株数植物照片名称标本顺序号标本照片名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2930表2.6 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单株)的药材重量记录表代表区域编号:样带编号:样地顺序号:药材药材名入药部位基源植物种中文名植物个体 1 2 3 4 5入药部位照片名称样方编号(可以不填)生物量(乔木)入药部位鲜重入药部位干重生物量(灌木)入药部位鲜重入药部位干重生物量(草本)入药部位鲜重入药部位干重药材标本药材编号特征描述药材照片备注附表3-1 栽培药用植物资源走访调查表表格编号:县名:县代码:访问单位:访问对象:职业:联系方式:调查人:调查时间:药材信息药材名植物中文名商品名拉丁学名别名药用部位种源类型栽培历史收购价格分布范围和产量序号乡镇(村)名(或农户)亩产量(kg/亩)栽培面积(亩)总产量(kg)注:(1)每张表记录1个县,1个品种的信息。
野外调查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一、背景介绍本次野外调查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该区域位于(具体位置),包含多种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是一个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该区域的生物种类、数量、分布、自然环境状况和植被覆盖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区域的自然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1. 调查时间:本次野外调查共历时一个月,时间跨度包括(具体时间段)。
2. 调查人员:共有(人数)名专业人员参与本次野外调查,包括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环境保护专家等,具备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和专业知识。
3. 调查内容:(1)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样方法、线路调查等方式,对该区域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进行全面调查,并记录在调查表中。
(2)环境因素调查:对该区域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环境因素进行采样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3)植被覆盖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测量。
4. 调查过程:调查人员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计划和路线,深入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工作,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并严格按照法规保护野生动植物。
三、调查结果1. 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共发现(具体数量)种动物和(具体数量)种植物,其中包括(举例说明)等珍稀物种。
2. 环境因素调查结果:该区域的平均气温为(具体数值),土壤PH值为(具体数值),水质优良率为(具体百分比),符合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
3. 植被覆盖调查结果:植被覆盖率为(具体百分比),主要植被类型包括(具体种类),植被结构合理,植被保护较好。
4. 调查发现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具体问题),如(举例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管理。
四、调查结论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是值得重视和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
2. 在保护和管理方面,需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善和加强,加强保护措施,确保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森林样地基本信息表
地点:省市(州)县(区)乡(镇)村
植被类型:
样地名称:
样地编码:
样地面积: m× m
经纬度:E N 海拔: m 坡向坡度:坡位:
地类:
群落高度:郁闭度:
演替阶段或林龄:水分状况:
地貌地形:成土母岩:
土壤类型:土壤侵蚀状况:
土壤剖面特征:
土壤pH: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土壤全磷:
动物活动:影响强度:
人类活动:影响强度:
野外植物调查--乔木层记录表
样地名称:样地编码:样方号:调查人员:调查日期:
第页,共页
野外植物调查--灌木层记录表
样地名称:样地编码:样方号:层盖度:调查人员:日期:
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