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调查记录表
- 格式:pdf
- 大小:146.66 KB
- 文档页数:1
资环专业课程实习大连市植被调查报告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2011级姓名:学号:大连市植被调查报告摘要:通过资料查询和野外调查的方法,对大连市植被种类和资源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全面了解了大连地区植物资源及主要植被类型,其中维管束植物隶属152科,678属,植被类型主要是乔木、灌木、草本和草丛群落。
大连植物区系主要隶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北植物区,分析植物区系植被特点。
统计野生植物资源对于城市绿化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大连植被植被类型引言:为了了解大连地区植物资源现状,本文对大连植被类型、植物群落、野生珍贵花卉资源以及影响植物生长与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资料查询与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这对于掌握大连植被资源状况很重要,对以后人们对大连植被资源现状的认识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大连概况大连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大连市行政规划范围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最南端西隔渤海与华北区相邻,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南邻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相对峙。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8′20"~123°31′00″,北纬38°43′34″~40°12′30″;大连市辖6区1市3县。
6个行政区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市为瓦房店市;所辖3个县为新金县、庄河县、长海县。
6个区中: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为城市中心区;甘井子区为近郊区;旅顺口区和金州区为远郊区。
全市陆域总面积为12573.85平方公里(历史沿用数)1990年完成的1:1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面积为13578.35平方公里大连市辖区土地面积大连处于东亚季风范围,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大连市具有绵长的海岸线,东起黄海北岸南尖子乡大邵村,向南西方向曲折延伸,绕过半岛南端老铁山,经金州湾、复州湾,直到渤海辽东湾东岸浮渡河口,陆岛海岸线1906公里,约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度的73%,其中大陆海岸线1288公里,占辽宁省大陆海岸线的66%;岛屿海岸线618公里,占辽宁省岛屿海岸线总长度的93%。
1植被调查 1.1 调查目的通过对标准地灌木和草本的详细调查,得到林分内灌木和草本的种类、数量、盖度和分布状况。
1.2 调查仪器围尺、游标卡尺、钢卷尺、皮卷尺(30米)、记录夹、铅笔、橡皮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3 灌木调查在标准地的四角及中心选取5个小样方进行量测,小样方5×5m 大小,并用皮尺标出界线。
调查内容有: 灌木的种类、高度、地径、生长状况和分布状况等,并将量测的数据记入附表1.1。
(对于植物名称不确定的种类,应采集标本,栓上标签,写明样地号及标本编号)用钢卷尺对高度进行量测。
用游标卡尺对地径进行量测。
生长状况:良、中、差。
分布状况为:均匀、随机(散生)、群团(丛生)。
1.3.4 草本调查在标准地的四角及中心选取5个小样方进行量测,小样方1×1m 大小,用测绳标出界线。
调查内容有:草本的种类、高度、生长状况和分布状况等,并将量测的数据记入附表1.1。
(对于植物名称不确定的种类,应采集标本,栓上标签,写明样地号及标本编号)。
用钢卷尺对地径进行量测。
生长状况为:良、中、差。
分布状况为:均匀、随机(散生)、群团(丛生)。
1.3.5 灌草生物量调查在每一标准地内均匀设置灌木和草本植物样方各5个,灌木样方2 m ×2 m,草本样方1 m ×1 m,两种样方重叠。
用收割法称量地上部鲜重,再挖样方地下20 cm 范围内的根,冲净晾干表面水分用1%天平称重,再将样品烘干求得含水率,并计算干重。
将所测数据填入附表1.3。
1.4 植被调查内业处理 1.4.3 灌木、草本调查1.4.3.1 样方中第i 种植物的密度:10000⨯⨯=kn ii 样方面积密度(株/公顷)1.4.3.2 ∑==kj ij i 1盖度盖度和1.4.3.3 1001⨯=∑=mi i ii 盖度和盖度和相对盖度1.4.3.4 100⨯=ki i 种植物的样方数出现第频度1.4.3.5 1001⨯∑==mi ii i 频度频度相对频度1.4.3.6 3iiii相对频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重要值++=其中i n 为样方中第i 种植物的株数;k 为标准地内的小样方数目。
自然植被调研报告【引言】本次调研旨在对自然植被进行深入了解,探索其生态环境和植物种类。
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搜集,本报告将对调研得出的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调研目的】1. 了解自然植被的分布情况和生态特点。
2. 调查植物群落结构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3. 探讨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选择多个地点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2. 文献资料搜集:收集相关的专业书籍、研究报告和科学论文,获取有关自然植被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
【调研结果】1. 自然植被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山地、平原、湿地等地形类型中,自然植被的类型和组成有较大差异。
2. 自然植被的生态系统功能明显:通过调查发现,自然植被在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自然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众多的植物种类和优势物种共同构成了自然植被的多样性特征。
【调研分析】1. 地理环境对自然植被的影响: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有所差异,生态系统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2.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自然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对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和恢复植被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
3. 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的影响:采伐、开垦、污染等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造成了破坏,应加强保护意识和控制措施。
【调研建议】1. 加强自然植被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护植被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2. 推动植物多样性研究:加强对植物种类和生态功能的研究,提高对自然植被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自然植被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施。
【结论】自然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意义。
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记录表县名代表区域调查样地调查时间填表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2013年4月北京表1.1中药资源普查样地信息记录表顺序号;3)行政区划名填写镇(乡、街道)名,小地名填写村(屯,林场)名;4)调查时间应与添加的图片所包含的拍摄时间相同;5)生境照片应能反应出样地整体生境特点;6)每个样方套的经度、纬度和海拔信息必须填写;7)每个样地的10*10m的样方照片作为样方套植物群落照片,必须拍摄;8)若灌木和草本样方内无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可不用拍照。
7)如果样地土地利用类型变更为非植被,如建筑用地等,则不需要进行样方调查,但需要照片说明。
8)新增的样地,需要记录样地中心点位的经纬度。
表1.2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信息记录表代表区域编号:需要分别填写;3)药用植物如果在样方套内,仅需要填写样方套编号,如药用植物在样方套外,需要填写经纬度和海拔信息。
5)植物生活型包括4种一级类群类,14种二级类群: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附生木本植物、寄生植物)、半木本植物(半灌木和小半灌木)、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寄生草本、腐生草本、水生草本)、叶状体植物(苔藓及地衣、藻菌植物)。
-3-药用植物数量记录表代表区域编号:样地顺序号:药材的才能进行数量统计,三年内如不能产生药材的植株可不予统计,一年生药用植物需要全部进行统计;3)某药用植物如在样方内数量众多,无法采用常规计数方法时可先对一个较小区域进行统计后按比例进行推算。
4)一种药用植物,需保证6个小样方内的株数不能全为空。
药用植物重量记录表说明:1)进行药材干(鲜)重测量的药用部位应尽量完整,并去除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如同一种药用植物有不同的入药部位作为药材使用,进行药材干(鲜)重测量时应进行区分。
2)一年生药用植物的药材干(鲜)重测量应在当年该植物的药材采收期开展;多年生药用植物应选取植株相对成熟,符合临床使用的个体进行测量或满足采收要求,一般避免使用幼苗,嫩苗或即将枯萎的植株代替成熟植株使用。
关于植被的调查方案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植被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植被资源,需要对植被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
目的本调查方案的目的是:1.了解当地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情况;2.掌握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3.评估植被受到的自然和人为干扰程度;4.提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涉及的地域范围是:•地理范围:某市的内环线至外环线之间;•面积范围:约100平方公里。
调查内容1. 植被类型与分布1.1 通过对当地植被进行调查,了解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1.2 将调查结果编制成植被分布图和分类统计表。
2. 植被生长状况2.1 通过野外走访和拍摄照片的方式,了解植被的生长情况; 2.2 进行样方调查和宿根植物定位,记录植被的生长状况; 2.3 对植被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价,编制植被生长状况图。
3. 植被健康状况3.1 通过病虫害调查和观察,评估当地植被的健康状况; 3.2 记录植被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编制病虫害分布图和危害评价表; 3.3 对植被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编制植被健康状况图。
4. 植被受干扰情况4.1 通过野外走访和沿途实地考察,了解植被的受干扰情况; 4.2 记录植被所受到的自然和人为干扰程度,编制植被受干扰程度分布图和干扰评价表。
调查方法1.野外调查法:根据预先制定的调查路线,采用样方法、宿根植物定位法等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2.遥感调查法: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植被指数提取等方法进行研究;3.实验室分析法:通过对植被样品进行生化分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获取细节信息。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植被类型和分布、生长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受干扰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综合评估当地植被资源的状况,并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
调查保密本次调查结果仅供调查单位内部使用,未得到单位同意,不得对外发布或泄露。
结束语本调查方案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当地植被的情况,为制定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询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皮尺、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方格绘图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主要在于对记录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2-1。
表2-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群落名称野外编号记录者日期室内编号样地面积地点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群落高度群落的总盖度主要层优势种群落外貌特点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分层及各层的特点层高度层盖度层高度层盖度层高度层盖度层高度层盖度层高度层盖度突出的生态现象地被物情况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群落动态2.其他野外记录表格根据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的不同,通常采取不同的野外调查方法。
其他野外调查的记录表格在取样方法中分别论述。
三、环境调查在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过程中,必需对所要调查的植物或植物群落的周围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详细记录。
目的是为了考察、研究环境与植物或植物群落的关系。
一般来说,应该对径度、纬度、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质厚度、环境状况、人为干扰、群落类型等做较为详细地调查和记录。
● 径度和纬度的测定应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测定径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 海拔的测定应用海拔仪可对所在地的海拔进行测定。
但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海拔仪以前,必须在已知的海拔地点校正海拔仪的准确测高,然后才能使用海拔仪。
由于海拔仪的工作受气压影响很大,所以晴天和阴天所测海拔略有差异,应给予必要的校正。
海拔仪中外圈的数字(0~999)表示海拔高度0~999m,而900数字下方的椭圆形中的数字表示km。
乔木生物量外业采集记录表
一、样本采集地点生境要素记录采集日期:
样本编号:采集小组:采集人:
采样地点:湖省(区、市) 县(市、林业局)乡(镇、场)村
地理位置:GPS(E) GPS(Y)
地形地貌:海拔坡向坡位坡度
土壤类型:名称土层厚度 cm腐质层厚度 cm枯落物厚度 cm 地类:植被类型:植被总覆盖度:群落名称:
优势树种起源:郁闭度:平均年龄:
平均胸径(地径): cm平均高度: m平均盖度:
灌木盖度 % 草本盖度 %
二、样本测量记录
样本名称:年龄:胸径: cm
高度: m枝下高: m冠幅:南北向 m东西向 m
乔木材积: m3树干鲜重: kg
树枝鲜重: kg树叶鲜重: kg
树根鲜重: kg树皮鲜重: kg 总鲜重: kg
三、树枝、叶鲜重测量记录表
四、树根鲜重测量记录表
注:树根可分根茎、粗根(直径0.3cm以上)和细根(直径0.3cm以下)。
乔木样品测量记录表
样本编号:
注:样本编号方法:调查组代码+建模单元代码+样本序号代码。
样品编号方法:调查组代码+建模单元代码+样本序号代码+部位代码。
样本鲜重以kg为单位,保留小数两位;样品鲜重以g为单位,保留小数一位;样干重以g为单位,保留小数四位;碳含量以g为单位,保留小数四位;热值以KJ为单位,保留小数2位。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实验必备(乔木组)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外貌调查群落外貌集中体现在生活型的组成上。
调查时需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类别,统计每一类生活型中的植物种类数目,按下列公式求出百分率: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的种数/群落中全部植物种数*100%植物群落特征分析乔木层的优势主要利用重要值来判定: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最大的植物种类为乔木层的优势种,因而也是本群落的建群种。
若调查数目过少无法计算重要值和总优势度,可用目测多度和盖度结合起来的方法,把植物优势程度分成以下等级:5.个体数任意,盖度大于75%;4.个体数任意,盖度50~75%;3.个体数任意,盖度25~75%;2.个体数很多,或个体不多而盖度5~25%;1.个体数虽多而盖度小于5%,或个体数少而盖度5%;+。
个体数少,盖度也非常小;R.个体数极少,盖度极小。
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乔木调查对样地中凡是胸径等于或大于5cm的树木都用油漆编号,进行每木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确定树种,树种起源类型、测量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杆型特征、物候、生活力等。
最后以记录坐标位置和画投影图的方式确定每株样木在样地中的位置,调查的标准格式见附表“植被样地野外调查表及乔木层树种野外每木调查记录表”。
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伟乔木类:香樟等;小乔木类:如金叶木、彩叶木、龙舌兰类等;中乔木类:圆柏、樱花、木瓜等;大乔木类:法桐、栾树,五角枫,柳树,国槐,千头椿,合欢,大叶女贞,玉兰,青桐,柿子树等;樟树:樟科植物樟树,常绿高大乔木,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
植被样方调查数据规范1编制背景和目的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是针对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等,在不同区域以不同尺寸的样方(通常草本样方为1 m×1 m,灌木样方为5 m×5 m,乔木样方为20 m×30 m)为调查单位收集的数据。
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是植物科学数据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植被生态学、地理学、植物学等研究的基础数据,对揭示植被的物种组成与分布格局、结构和功能等具有关键作用。
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是反映区域乃至国家自然资源本底状况的基础数据,对制定生态系统管理政策与发展战略,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植被样方调查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部门和调查人在调查指标、数据规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影响了植被样方调查数据的深度集成与广泛应用。
2018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在CASEarth的项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支持下,“植被及其生态信息数据库”课题组制定了植被样方调查数据规范,用于收集和整编全国植被样方调查数据。
在该工作的基础上,2020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专题工作组编写了“青藏高原森林和灌丛调查规范”,对森林和灌丛的调查指标、方法和数据格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基于上述工作,我们制定了植被样方调查数据规范,旨在为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的数据规范,促进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标准的统一和完善,保证数据质量。
同时,本规范也可供从事植被调查的林业、草原、湿地等部门以及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2定义和术语2.1样地样地(Plot)是进行植被调查取样时,选取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如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层片、外貌及数量特征等)的地段。
2.2样方样方(Quadrat)指植被调查时用测绳(杆)围成的一定面积的和形状的地块(通常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地块),用于调查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等数量指标。
调查植物报告格式模板前言植物调查是对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调查结果,需要一个清晰、标准的报告格式。
下面是一种基本的调查植物报告格式模板,可供参考使用。
报告内容1. 调查背景在这一部分,应简要说明植物调查的目的、背景和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2. 调查方法植物调查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采样分析、实验室分析等多种方法。
在这部分,应简要说明使用的调查方法并提供相关的详细信息,以及针对不同植物或植被类型的调查有何具体要求。
3. 调查结果这部分是调查报告的难点部分,需要特别注意。
关于结果的展示和分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植物分类对不同的植物进行分类汇总,根据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合理划分分类,每个类别都需要详细介绍分类依据、关键特征等信息,为后续统计分析做好准备。
3.2 植物数量分布描述植物的数量分布状况,包括所有植物的出现频率、生长地理分布情况,不同植物的种群分布等。
如果有图表支撑更好。
3.3 生态位分析生态位是指物种在一定时期内所占据的所有生态条件和资源,描述植物生态位的范围和分布区域,对于研究物种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非常重要。
4. 数据分析在这一部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提供更深入和详细的研究信息,可以包括下面的内容:4.1 物种多样性分析从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优势度等角度,分析植物调查结果的多样性,如果有多样性指数更好。
4.2 物种相似度分析根据植物分类,通过对物种相似度的计算分析,提供SSR、RAPD等基因多态性指标,拓展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5. 结论与建议在这一部分,应针对调查结果,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同时应注意结论和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结植物调查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在调查的过程中,确保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并保证正确和科学地分析和解读调查结果,才能获得正确的研究结论和贡献。
这个调查植物报告格式模板,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标准,在撰写植物调查报告时,应适当借鉴和参考。
植被调查报告植被调查报告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还对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对某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生态环境的状况。
一、调查区域介绍调查区域位于某省的山区,地势较为复杂,包括山脉、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貌。
该地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多,温度适宜,适合植物的生长。
此外,该地区还有一定的人口分布,农田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也需要考虑。
二、植被类型及分布经过实地调查和样本采集,我们发现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森林、草地和湿地等。
森林主要分布在山脉和河流附近,以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树种包括松树、柏树和榆树等。
草地主要分布在山脚和湖泊周围,以禾草和莎草为主。
湿地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湖泊的沿岸,植被以芦苇和水生植物为主。
三、植被生态功能植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包括固碳、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
在调查区域,森林起到了重要的固碳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同时,森林的根系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草地则能够吸收大量的雨水,减少水灾的发生。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过滤器,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能够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四、植被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植被的生态功能,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植被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植被保护的重视程度。
其次,加强对非法砍伐和盗采植物资源的打击力度,保护植被的完整性。
同时,加强对植被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最后,合理规划和管理人类活动,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确保植被的可持续利用。
五、植被调查的意义本次植被调查不仅对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有重要意义,还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植被的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此外,植被调查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为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