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字教学课件)狐狸分奶酪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22.狐狸分奶酪人教(部编版)22.狐狸分奶酪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狐狸是如何分奶酪的,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狐狸分奶酪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狐狸图片)自从狐假虎威后,狐狸在森林里可威风了,有一天他在森林里悠闲地散步,遇到了两只小熊,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强调“奶酪”的读音。
(奶酪图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边读边思考:狐狸是如何分奶酪的?结果如何?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合作识字。
同学之间相互读生字,不熟悉的字相互交流,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捡酪俩始拌帮匀嚷瞧便剩整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
捡到奶酪哥俩开始拌嘴仔细瞧一瞧剩下整块公平吃光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
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真棒!自己夸夸自己吧!3.读通课文。
(1)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
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同桌是怎样读的。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
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4.狐狸是如何分奶酪的?5.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三、学生观察生字,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学习生字的方法:借助拼音读一读,看清字形记一记,记住笔顺写一写。
四、指导写字1.范写,学生书空练习。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笔顺。
五、达标检测1.黄金搭档。
22狐狸分奶酪1.认识“酪、捡、俩”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吵、第”等8个生字,会写“开始、过来、仔细、生气、公平”5个词语。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始终”等词语。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1.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会失去更多的道理。
1.识字写字字形上,根据特点的不同,可以在课文学习中随文识字。
①借助图片。
如,揭示题目时,可借助图片认识“奶酪”,识记“酪”字。
②借助熟字。
如,在认识了熊哥哥和熊弟弟后,识记“俩”字,与熟字“两”区分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
从而理解“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
另外,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归类指导书写。
“奶、始、吵、仔、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急、第、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课文朗读“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能分角色读好狐狸与两只小熊的对话”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
课文中长句子较多,建议在初读时,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句中的停顿。
如,教师可先范读其中一个长句子,再让学生自主尝试读好另一个长句子。
随后,让学生找找文中其他的长句子,自己练读。
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读好停顿。
狐狸和两只小熊的对话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
狐狸话中的感叹号更多代表着自我的肯定和炫耀,而小熊话中的感叹号更多包含着不满和气愤。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区别。
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插图,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想象角色的神态、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3.理解表达课文的理解可以分两条线来进行。
一条线先抓住小熊兄弟俩的表现。
正是因为这小熊哥儿俩的斤斤计较、贪婪、小心眼,让狡猾的狐狸有机可乘,最后谁也吃不到一点儿奶酪。
另一条线是抓住狐狸的表现。
体会狐狸假装亲切、体贴、善良,其实从头到尾都是虚情假意,目的就是想独吞这块奶酪。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许秀瑛广州市荔湾区龙津小学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文本分析《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为了分这块奶酪而拌嘴,狐狸趁机提议帮它们分奶酪,结果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的故事。
故事刻画了一只非常狡猾、侵占他人利益的狐狸,也刻画了一对相互间斤斤计较的小熊兄弟。
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狐狸分奶酪》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相处”,训练重点是引导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本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本文富含想象,幽默有趣,篇幅较长,有11个自然段,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
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借助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以读代讲,借助插图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同时,在进行充分的分角色朗读训练后,以课后的问题为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个问题的多次深入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生字教学分析课文要求会认读12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认读“捡、拌”2个字,可拓展“提手旁”的字,引导学生归类积累,并发现带有提手旁的字,多和动作有关。
认读“始、匀”2个字,将生字放在词语中结合具体情境识记。
认读“酪、俩、嚷、瞧、便、剩”6个字,宜用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认读,如“酪”字,可利用已认识的“骆”,将马字旁换成“酉”。
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奶、始、吵、仔、咬”是左右结构的字。
“奶、始”都是“女字旁”,左右齐平,注意“女字旁”起笔为撇点,第3笔横宜写得略向右上扬。
其中“奶”要重点提醒右半边的书写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吵、咬”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仔”左右齐平。
“急、第、公”为上下结构,“急”字上收下放,心字底宜写扁些,尽可能舒展;“第”字上面是“竹字头”,撇是写撇,下半部分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公”字写好撇捺则整个字自然舒展。
22 狐狸分奶酪教学目标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开始、过来”等5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狐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板书:狐狸)2.谁能说说《狐假虎威》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只怎样的狐狸?3.再看看狐狸手中拿的是什么?(板书:奶酪)4.指导学生书写“奶”字,并引导学生在教材田字格中写两个“奶”字。
提示:右边的“乃”要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5.谁吃过奶酪?你知道什么是奶酪吗?出示“酪”的生字卡片,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酉字旁:酉字旁表示酒或者是因发酵制成的食物。
比如说豆子和小麦发酵可以制成酱油,大米发酵可以制成米醋,牛奶发酵可以制成——奶酪。
6.请在“狐狸”和“奶酪”这两个词中间填一个动词,你会填什么词呢?(吃、买……)7.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把“狐狸”和“奶酪”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感受,然后借在这两个词语中间加动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识字解词,读顺课文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
(2)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同学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2狐狸分奶酪1.认识“酪、捡、俩”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吵、第”等8个生字,会写“开始、过来、仔细、生气、公平”5个词语。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始终”等词语。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1.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会失去更多的道理。
1.识字写字字形上,根据特点的不同,可以在课文学习中随文识字。
①借助图片。
如,揭示题目时,可借助图片认识“奶酪”,识记“酪”字。
②借助熟字。
如,在认识了熊哥哥和熊弟弟后,识记“俩”字,与熟字“两”区分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
从而理解“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
另外,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归类指导书写。
“奶、始、吵、仔、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急、第、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课文朗读“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能分角色读好狐狸与两只小熊的对话”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
课文中长句子较多,建议在初读时,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句中的停顿。
如,教师可先范读其中一个长句子,再让学生自主尝试读好另一个长句子。
随后,让学生找找文中其他的长句子,自己练读。
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读好停顿。
狐狸和两只小熊的对话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
狐狸话中的感叹号更多代表着自我的肯定和炫耀,而小熊话中的感叹号更多包含着不满和气愤。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区别。
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插图,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想象角色的神态、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3.理解表达课文的理解可以分两条线来进行。
一条线先抓住小熊兄弟俩的表现。
正是因为这小熊哥儿俩的斤斤计较、贪婪、小心眼,让狡猾的狐狸有机可乘,最后谁也吃不到一点儿奶酪。
另一条线是抓住狐狸的表现。
体会狐狸假装亲切、体贴、善良,其实从头到尾都是虚情假意,目的就是想独吞这块奶酪。
第八单元本单元选择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这四篇故事作为课文内容。
从内容上看,《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为我们描绘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形象,《纸船和风筝》讲述了松鼠与小熊间难能可贵的友谊,《风娃娃》意在让学生明白做好事光有美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对别人是否有用。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狐假虎威这是一则十分有名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跑百兽的故事。
同时“狐假虎威”也是一个成语,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狐狸分奶酪本则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为熊哥哥和熊弟弟“分”奶酪的故事,重点刻画了这只狐狸的狡猾与无赖。
纸船和风筝这是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带着祝福和友情,在山顶的松鼠和山脚的小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故事告诉我们当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宽容并勇于伸出友谊之手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风娃娃本文写了风娃娃一心要为人们做好事,结果帮了倒忙,人们责怪他,可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最后风妈妈告诉了他: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1.会认62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转、闷、俩、便、扎、漂、号”。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用想象、质疑、比较、讨论、评价等学习方式,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
4.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明辨是非美丑,懂得该怎么做事情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读故事的兴趣,使他们乐读故事,会读故事。
3.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1.《狐假虎威》…………………………………………………………………… 2~3课时2.《狐狸分奶酪》………………………………………………………………… 2~3课时3.《纸船和风筝》………………………………………………………………… 2~3课时4.《风娃娃》………………………………………………………………… 2~3课时语文园地八………………………………………………………………………… 2~3课时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感情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把语言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字形(酉+各=酪;格——酪)。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老师播放朗读音频、范读。
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引导学生把课题补充具体:狐狸给分奶酪。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自由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鼓励学生质疑。
预设:狐狸给谁分奶酪?它是怎么分的奶酪?狐狸分奶酪分得公平吗?两只小熊的奶酪是捡来的,应不应该分?4、再读课文,边读边圈出难读的字,读给同桌听。
随后教师出示词卡,请生领读。
奶酪捡到哥儿俩开始拌嘴帮助均匀嚷着瞧了瞧方便剩下整块5、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读准字音。
“捡、拌、便”是前鼻音,“帮”是后鼻音,“始”是翘舌音,“让、剩、整”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
“俩”在文中读liǎ,不读liǎnɡ。
(2)识记字形。
①俩:与熟字“两”区分比较,两+亻=俩。
“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文中的小哥儿俩指的是熊哥哥和熊弟弟。
还可联系生活拓展词语“姐妹俩”“母女俩”。
②拌、嚷、瞧: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字义;通过加一加或换一换的办法识记字形。
③始、便、剩:用偏旁组合的方法记忆。
6、长句练读,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1)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2)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指导:在初读检查时,借助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然后请学生自主尝试读好另一个长句子,自己练读。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展示情况,随机指导,让学生明白长句子的朗读要避免机械死板的停顿,同一个句子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理解读出不同的停顿。
三、练习写字,巩固提升1、回顾新学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2、出示“奶、始、吵、咬”。
仔细观察,发现字形特点: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奶、始”都是女字旁,“吵、咬”都是口字旁。
3、指导写法和笔顺,学生练写。
[奶]左右宽窄相当,左高右低。
右半边的书写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始]左窄右宽,左右等高。
《狐狸分奶酪》名师精品教案一、文本教学解读《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为了分一块奶酪拌嘴,狐狸帮他俩分奶酪,结果自己把奶酪吃掉的故事。
故事不仅刻画了一个狡猾的、侵占他人利益的狐狸,也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斤斤计较而失去更多。
本文富含想象,幽默有趣,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丰富语言积累。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2个生字要求会认读,8个生字要求会书写。
其中,“始”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捡、拌”2个字,可拓展“提手旁”的字,引导学生归类积累,并发现带有提手旁的字,多和动作有关。
认读“始、匀”2个字,宜将生字放在词语中结合具体情境识记。
认读“酪、俩、嚷、瞧、便、剩”6个字,宜用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认读,如“酪”字,可利用已认识的“骆”,将马字旁换成“酉”。
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奶、始、吵、仔、咬”是左右结构的字。
“奶、始”都是“女字旁”,左右齐平,注意“女字旁”起笔为撇点,第3笔横宜写得略向右上扬。
“吵、咬”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仔”左右齐平。
“急、第、公”为上下结构,“急”字上收下放,心字底宜写扁些,尽可能舒展;“第”字上面是“竹字头”,撇是斜撇,下半部分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公”字写好撇捺则整个字自然舒展。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课继续学习分角色朗读。
先用对话作范例,教“角色体验与情境对话”,体会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语速应有所不同,读好反复出现的短语“大一点儿”,再通过教师故意误读,引导学生辨识角色,接着放手让学生扮演角色,独立朗读全文,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实践中,积累分角色朗读的经验。
3.积累语言。
本课新词较多,先用词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由字到词,再到短语,最后连成句子,把句子说清楚的过程就是读懂课文大意的过程。
利用文中三组意思相反的词串,深化理解,接着创设课文语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再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运用,既积累语言,又理解课文。
《狐狸分奶酪》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编辑:指导:日期:《狐狸分奶酪》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01我会写奶nǎi(奶奶、奶粉、奶牛)始shǐ(开始、始终、原始)吵chǎo(争吵、吵闹、吵架)仔zǐ(仔细)急jí(急忙、着急、急切)咬yǎo(咬牙、咬舌、咬字)第dì(第二、及第、次第)公gōng(公正、公平、公牛)02我会认酪lào(奶酪、乳酪、酪酥)捡jiǎn(捡到、捡起、捡垃圾)俩liǎ(俩人、兄弟俩、哥俩)拌bàn(搅拌、拌嘴、拌面)帮bāng(帮助、帮忙、帮派)匀yún(匀称、均匀、匀出)嚷rǎng(叫嚷、嚷叫、吵嚷)瞧qiáo(瞧见、瞧病、瞧一瞧)便biàn(方便、便当、顺便)剩shèng(剩下、剩余、剩饭)整zhěng(整齐、整个、整数)03多音字兴xīng (兴奋)xìng(高兴)便biàn (方便)pián(便宜)结jié(结束)jiē(结实)分fēn(分开)fèn(过分)04近义词开始——开端仔细——认真结局——结果公平——公正生气——发火知道——了解05反义词仔细——马虎高兴——难过生气—开心开始——结束公平——偏私06理解词语奶酪: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半凝固的食品。
知道: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懂得。
仔细:细心。
结果:连词,用在下半句,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或情况下产生某种结局。
公平: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07句子解析1.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拌起嘴来”说明两只小熊为分奶酪,争吵起来。
为下文写狐狸分奶酪做好铺垫。
2.“小熊,我分的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从狐狸所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狡猾,吃掉了熊哥俩的奶酪,还无理辩三分。
08问题归纳1.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吵嘴?熊哥哥和熊弟弟捡到一块奶酪,不知道该怎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