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土动力学第8章边坡地震稳定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4
第八章土体的地震反应变形与稳定分析、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的破坏。
土工抗震学是以研究土工建筑物抗震性能为内容的地震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土工抗震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土工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变形与稳定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将有助于正确评价土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为土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及安全使用提供正确指导。
本章将讨论土工建筑物地震反应、变形与稳定分析方法。
在介绍理论分析方法之前,还需对地震震级、烈度与基岩运动特征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8.1地震的震级、烈度与基岩运动特征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8.1.1震级8.1.1 震级•震级表示地震本身的大小,用地震发生时的弹性波幅值来衡量。
目前使用的震级是Richter提出的。
•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了给震级以明确的含义,需建立起震级M与释放能量正之间的换算关系,常见的有Gutenberg和Richter(1956)提出的经验公式:lgE=4.8+1.5M•E是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以J为单位8.2 烈度•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对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在各地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越靠近震中,震动越强烈,影响越大,即烈度越高。
•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即现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规定的地震烈度。
标示的地震烈度值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过概率为10%的烈度值。
•场地烈度是指建筑物场地因地质、地貌、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的不同而引起的地震基本烈度的降低或提高的烈度,一般比基本烈度提高或降低半度至一度。
•设计烈度是指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国民经济的条件,对不同建筑物将建筑场地烈度按国家标准权限审定加以调整后的抗震设防烈度。
烈度表•世界上的烈度表有数十种,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划分为12度的烈度表,少数采用划分为10度的(欧洲一些国家)和8度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