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工艺学
- 格式:docx
- 大小:429.84 KB
- 文档页数:14
化妆品工艺学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第一章绪论1、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2、化妆品按用途分:(1)清洁类(2)保护类(3)营养类(4)美容类(5)特殊用途类按使用部位分:(1)毛发用化妆品类(2)皮肤用化妆品类(3)唇、眼用化妆品类(4)指甲用化妆品类3、特殊用途类有: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九类。
第二章皮肤与毛发科学1、表皮分层:(更新周期约28天)角朊特点功能2、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程,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
3.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基质组成。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4.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小汗腺、顶泌汗腺等。
5.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指(趾)甲及血管、神经与肌肉等6.皮肤的生理功能:保护作用、温度调节、感知作用、吸收作用。
7.皮肤老化原因:内在因素:生活方式,饮食,情绪,健康。
外在因素:紫外线,保养不当,地心引力,恶劣环境。
8、头发的组织结构:毛干、毛根、毛囊、毛乳头9、头发的化学组成:头发基本成分:角质蛋白(从外到里):毛表皮、毛皮质、毛髓质6、毛发的化学性质:(1)氢键:在水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破坏。
(2)盐键:静电吸引作用(盐键有助于组成蛋白链),pH在之间,是盐键最强的时候。
(3)二硫键:头发链键组织中最结实的键。
物理性质:吸水性、弹性与张力、颜色、与pH的关系(最佳pH为)7、热烫发原理:头发中的二硫键很容易被还原剂破坏,可将头发浸上碱性药水,用卷发器将头发卷曲,然后对头发进行加热,使头发发生水解而破坏二硫键,从而可形成新的硫化键将头发形成的波纹固定下来。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资料化妆品工艺学是研究化妆品制备过程和工艺技术的学科,涉及到化妆品的成分选择、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产品质量的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化妆品的基本成分、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一、化妆品的基本成分化妆品的基本成分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配方的设计。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对皮肤的适应性等因素。
常见的化妆品原料包括水、油脂、乳化剂、活性成分等。
其中,水作为化妆品的基础,常用于作为溶剂和稀释剂。
油脂常用于调节皮肤表面的油脂膜,以增加皮肤的保湿性和润滑性。
乳化剂的作用是将油脂和水相结合,形成乳化体系,以实现化妆品的良好质地。
活性成分是指具有一定生理活性和功能性的成分,如抗衰老成分、美白成分等。
二、化妆品的工艺流程化妆品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混合、加热、乳化、调pH、灭菌等步骤。
原料准备是指将所需的化妆品原料按照配方要求称取出来,并且进行初步处理。
混合是将各个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配方的要求。
加热是将混合好的原料进行加热处理,在一定温度下使其混合均匀,并且激活一些特定成分的活性。
乳化是将加热好的混合物和乳化剂加入到乳化器中进行乳化处理,使油脂和水相结合形成稳定的乳液。
调pH是针对乳化好的乳液进行调节,使其pH值适合皮肤的使用。
最后,灭菌是用高温或其他方法对乳液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产品的无菌和稳定性。
三、化妆品的质量控制化妆品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化妆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等。
对于原料的质量控制,需要对原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的要求,并且不存在有害物质。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过程监控,以确保产品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最后,对于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包括对产品的外观、pH值、抗菌性以及至少两年的保存稳定性等进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化妆品工艺学》重要知识点第一章1.化妆品定义和分类化妆品具体要求来讲主要是指为了清洁和美化人体、增加魅力、改变容貌、保持皮肤及头发健美而涂擦、散布于身体或用类似方法使用的物品。
中国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2008.9.1-):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接近欧盟,包括牙膏)“定义”中规定了:(1)使用方法/(2)使用对象/(3)使用目的/(4)产品性质。
化妆品的4大共性: 1.表面活性 2.胶体分散性 3.流变性 4.高度安全性按化妆品用途分:清洁类保护类营养类美容类按剂型分:乳化类油剂类表面活性剂溶液类粉状产品块状类棒状类珠光类凝胶状类气胶状类悬浮类2.国内外化妆品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第二章1.皮肤结构和附属器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汗腺,皮脂腺,毛发,指甲2.皮肤的生理功能和颜色(1)保护作用(2)调节体温作用(3)感觉作用(4)吸收作用(5)分泌、显示情绪、合成VD作用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 黑色素、类黑色素、叶红素、氧化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等色素以及表皮的厚度、皮下血管和光的散射度等。
但是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关键因素。
当黑色素增多时,皮肤由浅褐色变为黑色。
3.皮肤的老化和护理皮肤衰老的具体特征:皮肤失去弹性和柔软性,出现皱纹,干燥角化,皮肤松驰干燥。
色素过量沉积,出现老年色斑。
皮肤的表皮逐渐变薄,皮肤中水分和脂肪含量减少,使皮肤变得粗糙、失去光泽。
免疫力下降。
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发、指甲等,发生明显变化。
如毛发变白、脱落,指(趾)甲变得干燥、肥厚。
皮肤老化的原因: 年龄 遗传 日光照射 化学物质 内分泌 营养 精神皮肤老化的预防:防治各种疾病保持精神愉快和乐观的情绪加强劳动保护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妆品4.毛发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毛杆:毛发露在皮肤外面的部分毛根:毛发埋在皮肤里面的部分毛囊:毛根周围由表皮向上真皮内凹陷形成的管腔毛球:毛根下部膨大的部分毛乳头:毛球下端中央陷入的部分(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插入到毛乳头,担负着撮取营养成分,调节毛发的生长。
化妆品工艺学概述化妆品工艺学是一门研究化妆品生产过程及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从原材料选择和采购,到加工、包装和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技术和流程。
化妆品工艺学的目标是生产出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化妆品产品。
首先,原材料选择是化妆品工艺学的重要一环。
不同的化妆品产品需要不同的原材料,如香水需要香料、精油等,护肤品需要乳液、精华等。
工艺学的研究者需要根据化妆品的配方和功效,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接下来,工艺学研究关注的是化妆品的加工过程。
这包括原料的混合、稀释、搅拌等工序,以及化妆品的炼制、浓缩和过滤等工艺。
工艺学研究者需要制定出适当的工艺流程,确保原料能够完全混合均匀,并且在不损害其功效的前提下实现工艺的高效进行。
此外,包装也是化妆品工艺学的重要部分。
化妆品的包装不仅要具备美观性,还要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艺学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包材,并设计出合适的包装方式,以确保化妆品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最后,质量控制是化妆品工艺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工艺学研究者需要制定出质量控制标准,并建立相关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对成品产品的最终质量评估。
通过这些控制措施,工艺学能够确保化妆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总之,化妆品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包装的一系列技术和流程。
通过研究和应用化妆品工艺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化妆品产品。
化妆品工艺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化妆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领域,如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
在化妆品工艺学的研究中,科学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也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首先,科学化是化妆品工艺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化妆品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化妆品工艺学研究者不仅需要了解化妆品原料的性质和特点,还需要了解化妆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反应、机制和控制因素。
《化妆品工艺学》习题一、填空题1、皮肤由外及里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层。
表皮层由里向外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4层,手心还有透明层。
表皮各层细胞都是由基底细胞分裂、分化,向外推移形成的,它是表皮的母(干)细胞。
2、表皮主要有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2类细胞构成。
黑素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属于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位于表皮的基底细胞之间,朗格汉斯细胞位于表皮的棘细胞之间,它们都属于树枝状细胞(形状)。
黑素是有位于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合成,与黑素合成有关的酶包括酷氨酸酶、TRP—1 、TRP—2 。
3、角质层细胞间脂质主要包括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角质层细胞间脂质主要起屏障作用,而其中神经酰胺起主导作用,胆固醇和脂肪酸辅助作用。
4、天然保湿因子由丝聚合蛋白分解而成,主要有游离氨基酸40.0% ,吡咯烷酮羧酸12.0%、乳酸12.0%、尿素7.0% 、无机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磷酸根、氯离子)18%、尿刊酸3%、碳水化合物、多肽、氨、葡糖胺等组成。
5、成纤维细胞分泌、合成真皮中的结缔组织和基质。
真皮的结缔组织主要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3类纤维组成。
6、真皮中的胶原纤维主要赋予皮肤韧性,弹性纤维主要赋予皮肤弹性。
7、透明质酸主要存在于表皮的基底层和棘层。
透明质酸也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层,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合成。
8、皮肤的pH值呈弱酸性性,皮肤主要分为干性皮肤、油性皮肤、中性皮肤、混合性皮肤、敏感性皮肤5种类型。
汗腺导管9、皮肤具有吸收作用,吸收途径主要通过角质层细胞膜、毛囊皮脂腺和角质层细胞间隙。
脂溶性、非极性物质易通过细胞间隙吸收,水溶性和极性物质易通过细胞膜吸收。
10、毛发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胱氨酸,毛发主要有肽键、盐键、氢键、二硫键4种化学键,其中二硫键是最强的。
毛发中的细胞膜络合物(CMC)主要存在毛表皮细胞之间和由毛皮围绕的毛皮质细胞间,起粘合毛表皮和毛皮质细胞作用,主要成分为神经酰胺、胆固醇硫酸酯、胆固醇、脂肪醇、游离脂肪酸。
化妆品工艺学复习资料导言:化妆品工艺学是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它涵盖了化妆品的原料选择、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化妆品工艺学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一份完整的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妆品工艺学的相关知识。
一、化妆品工艺学概述1.1 化妆品工艺学的定义和意义1.2 化妆品工艺学的研究内容1.3 化妆品工艺学在化妆品生产中的作用二、化妆品原料选择与配方设计2.1 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2.2 化妆品成分的分类和作用2.3 化妆品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化妆品生产工艺3.1 化妆品生产的基本流程3.2 化妆品各个环节的工艺要点3.3 关键工艺步骤的注意事项四、化妆品质量控制4.1 化妆品质量标准和指标4.2 化妆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4.3 化妆品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五、化妆品安全评估5.1 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基本要求5.2 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内容和流程5.3 化妆品安全评估的重要意义六、化妆品工艺学与新技术6.1 化妆品工艺学与生物技术的结合6.2 化妆品工艺学与纳米技术的应用6.3 化妆品工艺学与绿色技术的发展七、化妆品工艺学的发展趋势7.1 化妆品工艺学在现代化妆品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7.2 化妆品工艺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结语:通过本文的复习资料,读者可以对化妆品工艺学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化妆品工艺学作为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学习和掌握化妆品工艺学的知识,对于从事或有兴趣学习化妆品生产的人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到读者,为他们学习和研究化妆品工艺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第一章 绪论1、 中国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2008.9.1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趾甲、 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 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注:接近欧盟,包括牙膏。
2、 化妆品分类:清洁类、保护类、营养类、美容类、特殊用途类(按作用分类) 其中美容类,美容类化妆品是指涂敷于面部、指甲等部位,达到修饰矫形、赋予 色彩、增强魅力等作用的化妆品。
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修饰性。
这类化妆品中都 含有色素成份,对于改善肤色,调整五官轮廓和面部凹凸结构有明显的效果。
3、 未来产品=已有技术+时新理念化妆品的趋势向着科学、天然、安全和有效的方向。
第二章皮肤与毛发科学1、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约占人体质量的 15%具有保护、控温、感知、吸收 等多种重要功能。
2、 黑素细胞是生成黑色素的细胞,8-10个基底细胞间有一个黑素细胞。
黑色素 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线。
3、 皮肤附属器官包括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指(跖)甲及血管、神经与 肌肉等。
4、 顶泌汗腺是皮肤中另一种腺体,分泌物为较粘稠的乳状液且被细菌分解后产 生特别的气味。
皮脂腺,其分泌功能受身体激素水平的调节,主要是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 甲基质一旦受损,指甲不能再生。
皮肤的生理功能:保护作用(防毒、防紫外等);温度调节;感知作用;显示 情绪等 8、 皮肤的颜色: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黑色素、类黑色素、叶红素、氧化血红蛋白、还原血 红蛋白等色素以及表皮的厚度、皮下血管和光的散射度等。
肤色实际决定于黑素细胞中的黑素粒产生的色素,即黑素粒传递到角化细胞的数 目、成熟度和在角化细胞中的分布方式。
9、 黑色素的生成机理是:体内的酪氨酸由酪氨酸酶氧化成多巴,进而氧化成多 巴醌、多巴色质、二羟基吲哚等,最后生成黑色素。
10、 皮肤老化的原因:年龄、遗传、化学物质、营养、内分泌、精神、日光照射 11、 一般认为:UVC 不会晒黑,但会引起红斑;UVB 会引起红斑,经常暴晒会损 害DNA UVA 穿透力强,产生很多生物学效应,使皮肤变黑、色素沉着、皮肤老 化,可引起皮肤癌,可引起自由基和活性氧化物。
化妆品工艺学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单选)1.下列哪一种是化妆品常见的乳化剂?A.水杨酸B.玻尿酸C.美白剂D.磷脂酰乙醇胺答案:D2.在化妆品生产中,以下哪种设备不是典型的混合器?A.搅拌器B.高剪切乳化机C.消泡剂D.计量泵答案:C3.下面哪一项是使乳液变得稳定的两个至关重要因素之一?A.乳液的乳化剂B.乳液体一致性C.乳液的稀释剂D.乳化器的转速答案:A4.化妆品的销售前,必须进行什么测试以确保安全性?A.致敏性测试B.致癌性测试C.致突变性测试D.致辐射性测试答案:A5.下列哪些化妆品成分是不合法使用的?A.金属颗粒B.合法颜料C.致癌物质D.食用色素答案:C二、问答题1.简单介绍化妆品乳化剂和它们在化妆品制造中的作用。
答:乳化剂被用来稳定不相溶(水性和油性)液体的混合。
化妆品乳化剂的例子包括表面活性剂、混合型乳化剂,和复合乳化剂。
它们的作用是将不同的成分混合成乳状物质,从而保持化妆品的稳定性。
2.简述一下化妆品的制造过程。
答:化妆品的制造要经过多个步骤。
最初,需要表述化妆品的配方和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随后,需要将配方中的原材料按照预定比例、规格和数量混合在一起。
接下来,将原材料加热并以一定的条件混合,使所有材料均匀分布。
之后,需要对混合好的材料进行滤清、冷却、搅拌等处理,以确保品质和效果。
最后,化妆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3.为什么每个批次的化妆品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答:质量控制是确保化妆品安全性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每个批次的化妆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才能出售,以确保每个制造的化妆品批次都符合国际和本地的法规法律标准。
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从而保护顾客免受潜在危害。
三、论述题1.为什么化妆品的标签十分重要?请论述一下你的看法。
答:化妆品的标签对于保护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们提供必要的信息,使消费者可以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标签上必须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人们了解产品的成分,以及在使用产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化妆品工艺学》重要知识点第一章1.化妆品定义和分类P1 P3化妆品广义上讲是只化妆用的物品,具体来讲主要是为了清洁和美化人体、增加魅力、改变容貌、保持皮肤及头发健美而涂擦、散布于身体或用类似方法使用的物品。
欧盟定义:化妆品是只接触于人体各外部器官[表皮、毛发、指(趾)甲、口唇和外生殖器]或口腔内的牙齿和口腔黏膜,以清洁、发出香味、改善外观、改善身体气味或保护身体使之保持良好状态为主要目的的物质和制剂。
美国定义:化妆品是通过摩擦、倾倒、喷洒、涂布等方式导入或用于人体表面,为清洁、美化、增进魅力、改变外貌而又不影响机体机构和功能的物质。
我国定义: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分类:按化妆品用途分:清洁类、保护类、营养类、美容类、特殊用途类按剂型分类:乳化类产品、油剂类产品、表面活性剂溶液类产品、粉状产品、块状产品、悬浮状产品、液体水剂类产品、气溶胶产品、膏状产品、笔装产品、珠光装产品、蜡状产品按化妆品使用部位分类:毛发用化妆品、皮肤用化妆品、唇、眼用化妆品类、指甲用化妆品类2.国内外化妆品工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P7~8)第二章1.皮肤结构和附属器的结构皮肤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附属结构:毛发,毛囊,汗腺,指甲及血管,神经与肌肉2.皮肤的生理功能和颜色生理功能:保护作用、温度调节、感知作用、吸收作用、其他功能。
皮肤颜色变化:皮肤的颜色随人种和个体而变化,也随着年龄,地域,季节和身体的不同部位而有所不同,同时收到健康和情绪压力的影响。
皮肤的颜色能够反应色素的多少,决定肤色的因素有黑色素,类黑色素,胡萝卜素,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
3.皮肤的老化和护理皮肤老化包括两方面:自然老化和光致老化。
皮肤科学护理措施:a.防止外界刺激;b.保证充足的睡眠;c.注重整个机体的保养和营养,特别要注重饮食的营养。
第一章绪论1、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2、化妆品按用途分:(1)清洁类(2)保护类(3)营养类(4)美容类(5)特殊用途类按使用部位分:(1)毛发用化妆品类(2)皮肤用化妆品类(3)唇、眼用化妆品类(4)指甲用化妆品类3、特殊用途类有: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九类。
第二章皮肤与毛发科学1、表皮分层:(更新周期约28天)2、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程,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
3.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基质组成。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4.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小汗腺、顶泌汗腺等。
5.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指(趾)甲及血管、神经与肌肉等6.皮肤的生理功能:保护作用、温度调节、感知作用、吸收作用。
7.皮肤老化原因:内在因素:生活方式,饮食,情绪,健康。
外在因素:紫外线,保养不当,地心引力,恶劣环境。
8、头发的组织结构:毛干、毛根、毛囊、毛乳头6、毛发的化学性质:(1)氢键:在水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破坏。
(2)盐键:静电吸引作用(盐键有助于组成蛋白链),pH在4.5-5.5之间,是盐键最强的时候。
(3)二硫键:头发链键组织中最结实的键。
物理性质:吸水性、弹性与张力、颜色、与pH的关系(最佳pH为4.5-5.5)7、热烫发原理:头发中的二硫键很容易被还原剂破坏,可将头发浸上碱性药水,用卷发器将头发卷曲,然后对头发进行加热,使头发发生水解而破坏二硫键,从而可形成新的硫化键将头发形成的波纹固定下来。
温度越高,pH 值越大,或处理的时间越长,损失的硫就越多。
冷烫原理同样是通过还原剂破坏二硫键。
与热烫不同的是新的硫化键的形成必须经过氧化剂的氧化作用。
8、常见发用产品的pH润发剂(2.8-3.5)洗发剂(6.5-7.5)烫发剂(8.8-9.5)染发液(9.0-10.0)头发拉直剂(11.5-14.0)第X章化妆品的组分1.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阳>阴>两性≈非离子2.主表面活性剂:皂基型:脂肪酸及碱盐;非皂基表面活性剂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3.4.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就能显著地降低溶剂(一般为水)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及增溶等作用,以满足应用要求5.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6.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作用:乳化;起泡消泡;增溶;分散7.两性表面活性剂:pH高于等电点,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H低于等电点,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H处于等电点,呈两性离子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皂特点:去污,发泡好,耐硬水差。
9.单烷基磷酸酯(MAP)型开发难点:①粘度小;②泡沫少;③流变性差;④洁后肤感差;⑤稳定性差10.两性表面活性剂:①咪唑啉型;②甜菜碱及其衍生物;③氨基酸型(油酰基丙氨酸钠(雷米邦A);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11. 润肤剂(赋脂剂):植物油脂;聚硅氧烷;脂肪酸酯。
12. 保湿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同时阻止皮肤的水分散失。
如甘油、山梨醇、丙二醇、聚乙二醇13. 调理剂:对蛋白质基层有附着性,使皮肤光滑,增加舒适感如聚季铵盐类、季铵化羟乙基纤维素、季铵化羟丙基瓜儿胶、季铵化水解角蛋白、季铵化二甲基硅氧烷聚季铵盐类:(1)聚合性阳离子表活稳定性好,与阴离子表活配伍好;(2)作柔软剂、抗静电剂;(3)用作沐浴露、香波14. 增稠剂:水溶性增稠剂:PEG-6000、卡波姆、纤维素衍生物、阳离子瓜尔多胶、汉生胶透明溶液的增稠:有机增稠剂:羟乙基纤维素15. 酯类增稠剂的机理: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棒状胶束,与水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或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等使体系达到增稠的目的。
最常用的水溶性非离子增稠剂:PEG150 二硬脂酸酯。
16.聚丙烯酸类:卡波树脂增稠机理:(1)中和增稠:聚丙烯酸类经中和后,使其分子离子化后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2)氢键结合聚丙烯酸先与水形成水合分子,再与羟基给予体(如乙氧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体系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17.有机天然水溶性聚合物:淀粉、(与阿拉伯树胶合并使用)、阿拉伯树胶、黄原胶、琼脂(用于制备防止皮肤干裂这里和凝胶类产品)18.聚氧乙烯类的增稠机理:主要与高分子聚合物链有关,并不依赖于表面活性剂体系。
19.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增稠机理20. 脂肪醇、脂肪酸类增稠机理: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表面活性剂胶团, 促进胶团的形成, 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胶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 , 使两分子在表面上定向排列得很紧密, 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 达到增稠的效果21.无机盐的增稠机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
22. 活性成分:天然提取物;PH调节剂: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螯合剂:EDTA-2NA(软化水的硬度);珠光剂:乙二醇单脂肪酸酯。
防腐剂:苯甲酸,尼泊金酯23. 化妆品被污染的现象:①变色;②臭味和形成霉斑;③发生流变;④PH下降;⑤乳化体分层。
24. 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1)一次污染(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2)二次污染(化妆品使用中不注意卫生而引起)25. 化妆品中微生污染的控制:①生产环境的卫生控制;②制造设备的微生物控制;③原材料的微生物控制;④作业人员;⑤制品的微生物控制(产品的防腐能力)26. 常见的防腐剂:甲醛供体类:咪唑烷基脲(甲醛供体)、乙内酰脲(DMDM,甲醛供体,广谱)、异噻唑啉酮(凯松,甲醛供体)季铵盐-15 (甲醛供体,高毒,对皮肤致敏性)其他:苯甲酸(酸性坏境)、苯氧乙醇、尼泊金酯、波罗波尔(广谱)、IPBC 、三氯新 27. 油脂酸败:化妆品中常含有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易被氧化而发生变质分解成低分子羰基化合物(醛、酮、酸)等,这种氧化变质称为酸败28. 影响油脂酸败的因素: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碳碳双键,此部位是结构中的“弱点”,极容易被氧化而生成过氧化物,此过氧化物继续分解或氧化,生成低级醛和羧酸。
29.抗氧化剂的分类:(1)酚类:二羟基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
(2)酮类:叔丁基氢醌、生育酚(维生素E)等。
(3)胺类:乙醇胺、谷氨酸等。
(4)有机酸、醇及酯: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5)无机酸及其盐类:磷酸及其盐类、亚磷酸及其盐类前三类抗氧剂主要起主抗氧剂作用,而后两类则起辅助抗氧剂作用30.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出现的过氧化物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诱导期,一旦生成了过氧化物,则此过氧化物即以自己的催化作用促使氧化反应迅速进行,尽早使用抗氧化剂就可能尽早地切断其反应链。
31. 抗氧增效剂:增效剂本没有抗氧化作用,但与抗氧化剂一起作用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如柠檬酸、抗坏血酸及其酯、氨基酸、EDTA 等均有抗氧化增效作用32. 常用的抗氧化剂:BHT 、BHA 、PG 、生育酚(VE )、TBHQ ,维生素C ,AP 33.化妆品色素的分类:合成色素、无机色素、天然色素 34.水的规格:常用水(自来水,井水)、精制水(化妆品用水,蒸馏或离子交换)、注射用蒸馏水(蒸馏精制) 35.化妆用水不合格的情况:在制造含水量较高的产品时,微量的钙、镁、铁和铝形成一些不溶性的残留物,更严重的是一些溶解度较小的香料化合物会一起沉淀出来。
36.水质的预处理:①机械杂质的去除(砂过滤,微孔过滤)、②有机物的去除(活性炭吸附)、③离子交换树脂 37.化妆品用水的灭菌和除菌:①化学处理(氯气)、②热处理(加热)、③紫外线消毒38.化妆品的组成成分:表面活性剂、赋脂剂、调理剂、增稠剂、活性成分、PH 调节剂、螯合剂、珠光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化妆品用水39. 中和度的计算方法:中和度=(氢氧化钾的用量*氢氧化钾的纯度)×1000∕(体系中所用的脂肪酸的用量*脂肪酸的酸值) 酸值:中和1g 样品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40. 沐浴露的制备工艺P120原料准备→混合(乳化)→混合物料的后处理→包装 41.沐浴露的质量控制①黏度变化—活性物含量、无机盐含量(1)pH 过高或过低,原料水解(如琥珀酸酯 磺酸盐类)——pH 缓冲剂;(2)单用无机盐或皂类做增稠剂,体系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 ②珠光效果不良或消失(1)体系缺少成核剂(无机盐、柠檬酸) (2)珠光剂用量过少(3)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好(4)体系油性成分过多,形成乳化体mc V X 1.56⨯⨯=(5)加入温度过低,溶解不佳(6)加入温度过高或pH过低,珠光剂水解(7)冷却速度过快或搅拌速度过快珠光浆,较低温度加入③浑浊分层(1)体系黏度过低,不溶性成分分散不好(2)高熔点原料含量过高,低温放置固体析出(3)体系中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破坏了表活胶体结构(4)微生物污染(5)制品pH过低、某些原料水解(6)无机盐含量过高,低温出现浑浊④变色、变味(1)原料中含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有色制品变色(2)色素在日光下褪色(3)防腐效果不好,发生霉变(4)香精与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变味(5)原料本身气味过浓,无法通过香精遮盖⑤皮肤干燥脱屑、刺激性大表面活性剂刺激性大;皂类皂化不完全40.皂基型沐浴露(洁面乳)基本配方组成脂肪酸;中和剂(碱);多元醇(保湿剂);表面活性剂;赋脂剂(甘油酯等);增稠剂;防腐剂;其它辅料、水41、珠光沐浴露P129 42. 皂基洁面乳(沐浴露)的制备工艺1、室温下将KOH溶于水中,加入分散剂(多元醇),加热至75℃;2、脂肪酸、乳化剂、润肤剂及油脂类混合,加热至75℃;3、将油相置于乳化锅,搅拌下将水相快速加入油相中;4、保持体系在80℃-90℃皂化30-60min;5、皂化结束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注意因搅拌产生的泡沫;6、降温至50℃左右加入香精和防腐剂;7、降温至40℃左右,继续搅拌30min以上,出料。
第X章乳化剂1.HLB:亲水亲油平衡值。
十二烷基磺酸钠HLB=40为标准2.3.HLB 计算P32-39 离子型非离子两性实验估算法4.乳化剂类型:W/O、O/W 、 WOW5.乳化类型鉴别方法:①稀释法、②染色法(亚甲基蓝w,苏丹红o)、③电导法、④滤纸润湿法6.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①乳化剂的分子构型(一价,O/W;二价W/O)、②HLB值、③相体积(26,74)、⑤乳化器材料性质7.楔形理论:乳化剂分脑子在界面定向吸附,亲水端面向水相,亲油端面向油相,在界面处定向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