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茨基进行曲
- 格式:docx
- 大小:19.98 KB
- 文档页数:3
《拉德茨基进行曲》作品赏析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
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
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
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咚咚咚”大鼓雄浑的震响,凌空而起。
一阵欢快的合奏乐,把人引入到音乐的境界。
以小提琴为主的乐器,中间不时地插入大提琴,长笛,大鼓的声音,纷乱中见和谐,似乎是为军队的凯旋而热烈庆祝。
从音符间可以感到人们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欢快,更是团聚奋发的呼喊,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人教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人教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的一首经典乐曲。
本曲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充满热情和力量。
这首进行曲节奏鲜明,结构清晰,旋律激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进行曲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激发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
此外,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一定的认知,通过这首乐曲,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特点,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理解乐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演奏、合唱、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行曲的特点,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合作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乐器、乐谱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讲解进行曲的相关知识。
3.示范:演奏乐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4.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参与演奏、合唱,提高音乐表现力。
5.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爱国主义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拉德茨基进行曲》1.结构:ABAB2.旋律:激昂、优美3.节奏:鲜明、有力4.爱国主义精神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人教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拉德茨基进行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拉德茨基进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斯特劳斯的一首著名进行曲,它以强烈的节奏和旋律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首曲子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被选为人教版音乐五上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这首进行曲,学生可以了解进行曲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喜欢具有动感的音乐,对于富有节奏感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他们会更容易产生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于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等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进行曲的特点,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背景及意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拉德茨基进行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进行曲的特点。
2.理解并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的音乐魅力。
3.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进行曲的特点,介绍《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背景及意义。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乐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乐曲的特点,分享彼此的感悟。
4.实践法:让学生分组演奏乐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介绍、乐谱、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乐曲所需音响设备。
3.乐器:钢琴、小提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进行曲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进行曲的概念。
然后,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
同时,教师示范演奏乐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乐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乐曲演奏,可以选用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教材分析
《拉得茨基进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十四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曲是老约翰.斯特劳斯于1848年为拉德茨基将军所作。
曲子既有进行曲的速度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战斗进行曲的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
由于它美妙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形式,之后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
本曲的结构为A+B+A的结构形式,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A主题,让人们仿佛联想到拉德茨基将军率领战士出兵作战的画面,描写拉德茨基将军威武雄壮的形象。
接着是B部分,旋律叫A部分柔和沉稳,增加了抒情的色彩,仿佛是描绘拉德茨基将军检阅军队严肃而轻松的状态。
紧接着乐曲回到A部分,并以更加热烈的情绪结束全曲。
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每年音乐会都以本曲结束,它因此也成为每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乔治·普莱特指挥《拉德茨基进行曲》,太欢乐现场
《拉德茨基进行曲》(Radetzky March),又名《拉德斯基进行曲》,是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于1848年创作的曲谱。
拉德茨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
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
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
后来,由于此曲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较好的剧场效果,人们也就渐渐地忘记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支曲子来。
《拉德斯基进行曲》常被选作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此曲作为终曲并成为传统。
这里分享一个2010年由法国指挥家乔治·普莱特(Georges Prêtre)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版本。
现场气氛真的太欢乐,太舒心了。
拉德茨基进行曲二级考级曲目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于1866
年创作的,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品灵感来自于他在匈牙利旅游时所听到的军乐队演奏的音乐。
这首曲子原本是为庆祝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胜利而创作的。
拉德茨基进行曲曲调雄壮铿锵,旋律悠扬,给人一种高昂豪迈的感觉,因此成为了全球军乐队和管弦乐队演出中不可缺少的曲目之一。
它也成为了许多电影和电视剧的配乐。
在二级考级曲目中,学生需要演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经过简化和修改的版本。
这个版本适合初学者演奏,让他们能够学习这首著名曲子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学习这个曲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1 -。
《拉德茨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茨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
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茨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拉德茨基”是人名。
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
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
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
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
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