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UTⅢ级人员资格考核
- 格式:pdf
- 大小:307.68 KB
- 文档页数:10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8001-2011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11年×月×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8001-2011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考核的方法、项目和级别 (1)第三章各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能力与职责 (2)第四章报考条件 (3)第五章考核的管理、程序与要求 (4)第六章考试方式与内容 (5)第七章考试结果的上报与发证 (6)第八章证书的更新 (6)第九章监督管理 (8)第十章附则 (9)附件A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申请表 (10)附件B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证书更新申请表 (11)附件C 无损检测Ⅲ级人员能力保持与更新验证评分表 (1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XXXX-2011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依据)为保证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质量,规范考核行为,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考核。
第三条 (适用人员)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的规定,经考试机构考核合格,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取得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资格证,由其聘用单位办理执业注册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各类各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试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以下称发证机关)认定并公布的考试机构负责。
第四条 (责任部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工作进行监督。
第二章考核的方法、项目和级别第五条 (分级分类)纳入考核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UT)、磁粉(MT)、渗透(PT)、声发射(AE)、电磁(EMT);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所包含的项目和级别见表1。
综合分析题一:某压力容器厂制造蜡油加氢装置一、二类容器,设备有换热容器、分离容器(包括塔器、吸附器、分液罐)以及储运容器等,容器主体材质有20R、Q245R、Q345R、15CrMOR、20R+316L、Q245R+316L等,容器直径从ø800mm~ø4000mm不等,容器筒体或封头用钢板(或复合钢板)公称厚度主要有8mm、12mm、16mm、20mm、24mm、32mm、20+3mm、24+3mm、32+3mm等,容器上接管公称直径在ø32mm~ø250mm之间(不含ø250mm),其与筒体或封头连接形式均为插入式焊接接头。
设备按现行相关规程,标准设计制造,另外设计技术条件要求:1、每台容器的对接接头除进行规定的射线检测外,还需进行局部超声检测,检测长度不得少于各焊缝接头长度的20%,且不得小于250mm,包括所有焊缝交叉部位。
2、对于接管公称直径大于等于ø80mm插入式接管与筒体(或封头)焊接接头进行100%超声检测3、同一规格和材质的钢板进行超声复验,复验比例以张计抽检20%,质量合格级别不得低于II级4、容器焊接接头超声检测技术等级B级,质量合格等级为II级。
请根据容器及超声检测设备和器材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1编制超声检测工艺规程除依据设计技术条件及图纸要求外,还应遵守哪些法律法规标准?1.2根据压力容器制造过程超声检测的要求,填写探头和试块的用途,如不需要或不合1.3如何对超声检测仪器、探头和试块进行管理,以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4操作指导书首次应用前应进行工艺验证,试以¢3200mmx32mm环缝,C级检测为例,说明如何进行工艺验证。
综合分析题二:某球罐制造安装公司制造一台2000m3环形球罐(见图1)。
规格为S¢15700mmx48mm,壳体材质为07MnNiVDR(在调质状态下使用),盛装介质为丙烷,球片在制造厂车间压制,现场组焊,可选用的超声设备和器材有:数字超声仪PXUT-350,探头5P13*13K1/K1.5/K2,2.5P13*13K1/K1.5/K2,2.5P20*22K1/K1.5/K2,2.5P20Z、5P14Z等,试块CSK-IA、CSK-IIA系列等。
RT-Ⅲ级人员口试考核试题RT-Ⅲ级人员口试考核试题一. RT检测专业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方面例题:1.射线胶片系统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简叙射线底片上的信息含量与曝光量即形成图像的X射线光子线的关系?答:射线胶片系统包括射线胶片、增感屏(材质、厚度)和冲洗条件(方式、配方、温度、时间)的组合。
射线底片上的信息含量与曝光量(X射线光子线数量)成正比,X射线光子线数量(X射线光子线数量与管电流成正比)越高,即胶片的信噪比越高,底片上信息细节可见度更佳。
2.我国GB、JB两标准对黑度下限的规定值偏低,这对透照截面厚度变化较大的工件(如管座填角焊缝、T型接头)有何影响?应采用什么补救措施纠正?答:通常情况下,对检测厚度变化大的工件,如管座填角焊缝、T型接头等颇为有利。
因为透照此类焊缝,为增大一次可检范围,提高工效,但不得不对局部区域适当降低灵敏度。
若从安全角度,则还应借助其他NDT方法(如UT)作补充检查来保证内部质量。
3.如何鉴别射线底片像质三参数(对比度、不清晰度、颗粒度)的优劣?底片上的伪黑度一般有哪几方面组成?在透照过程中应如何防止伪黑度的形成?答:底片像质三参数主要是通过观察底片上黑度变化大小、变化速率和变化随机性,如射线透照方向可检出的最小厚度变化(△X)、沿透照方向可检出的最小缺陷尺寸(W)以及在底片上可记录的最小细节尺寸。
伪黑度一般是指灰雾黑度,包括化学灰雾、曝光灰雾和散射灰雾等。
在透照过程中,应从器材、能量、几何、布置、屏蔽、冲洗(配方、温度、时间、湿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控制。
4.为了减少零件表面产生散射线和背散射线的影响,在透照过程中应采用哪些措施来防止背散射线?答:可以用一定厚度的铅板将不必要曝光的区域遮蔽,避免工件的表面产生的散射线;在暗袋后面放置一块一定厚度的铅板,或是拆除底片周围2m内的所有会产生散射线的物质,防止底片的背散射线的影响。
5.在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采用射线检测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一是验证制造、安装时允许保留的缺陷在使用允许应力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能,二是检测设备(材质为A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内表面在应力、介质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的抗裂性能,三是验证无人孔和检查孔的设备焊接接头的焊接型式(是双面焊还是单面焊)。
UT-Ⅲ级方法考试试卷UT method questions for level Ⅲ拟题级别审批阅卷Prepared by Level UT Approved by Corrected by__________姓名成绩Name Mark______________(full point is 1.5% per question)1. A couplant is needed for a test on a hot steel plate (250°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can be used?下列那种材料可用作热钢板(120℃)检验的耦合剂?()A.Water水B.Mercury水银C.tractor oil机油D.none of the above以上都不行。
2. A couplant is needed for a test on stainless steel welds. Numerous Couplant are available. Which should be chosen?检验不锈钢焊缝,在下列提供的几种耦合剂中,应选择哪一种?()A. a couplant free of chlorine无氯的耦合剂B.glycerine甘油C.oil油D.water水。
3. A 5MHz, 0.5in. diameter, flat search unit in water has a near field length of approximately.5 MHz, 直径0 .5 吋的直探头,在水中的近场长度大约多长?()A.7 in.(英寸)B. 2 in.(英寸)C.3-1/3in.(英寸)D.5-1/2in.(英寸)4. A concave lens on a transducer will result in the near field in water being换能器前的凹透镜会使声场在水中的近场长度变成()。
文件名称 超声波检测(U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超声波检测(UT)作业指引编制人: 日期: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 日期: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文件名称 超声波检测(U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1.质量控制流程图文件名称 超声波检测(U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2.检测人员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持有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范围内;签发报告、资料审核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超声波探伤Ⅱ级或Ⅲ级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3.探伤仪、探头和系统性能3.1.探伤仪: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5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其余指标应符合ZBY230的规定。
3.2.探头:3.2.1.本工程超声波检测使用的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等,具体划分应符合ZBY344的规定。
3.2.2.晶片有效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mm2,且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
3.2.3.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3.3.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3.3.1.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与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
3.3.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工称误差不得大于±10%。
3.3.3.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5mm。
3.3.4.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3.3.5.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ZBJ04001和ZBJ231的规定进行测试。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Ⅱ级)考核大纲(超声检测部分)第一章通用知识中的专业基础知识1 超声波探伤物理基础1.1 振动与波动1.1.1 振动⑴振动的一般概念(B)⑵谐振动(A)⑶阻尼振动(A)1.1.2 波动⑴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波(C)⑵波长、频率和波速(B)1.1.3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⑴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的区分(A)⑵超声波的应用(B)1.2 波的类型1.1.1 按质点的振动方向分类⑴纵波、横波及表面波(B)⑵板波(A)1.2.2 按波的形状分类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A)1.2.3 按振动的持续时间分类连续波和脉冲波(A)1.3 超声波的传波速度1.1.1 固体介质中的纵波、横波与表面波声速⑴无限大固体介质中的声速(A)⑵细长棒中的纵波声速(A)⑶声速与温度、应力及介质材质均匀性的关系(A)1.3.2 板波声速的一般知识(A)1.3.3 液体、气体介质中的声速⑴液体、气体介质中的声速公式(A)⑵液体介质中的声速与温度的关系(A)1.3.4 声速的测量⑴超声波探伤仪测量法(A)⑵测厚仪测量法(A)⑶示波器测量法(A)1.4 波的迭加、干涉、衍射和惠更斯原理1.4.1 波的迭加与干涉⑴波的迭加原理(A)⑵波的干涉(A)1.4.2 惠更斯原理和波的衍射⑴惠更斯原理(A)⑵波的衍射(绕射)(A)1.5 超声场的特征值1.5.1 声压、声阻抗及声强的定义(B)1.5.2 声压、声阻抗及声强的一般表达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A)1.5.3 声压、声阻抗及声强的单位及变化规律(A)1.6 分贝与奈培1.6.1 分贝与奈培的概念⑴分贝的定义及相互换算(B)⑵分贝与奈培的公式、计算及应用(A)1.7 超声超垂直入射到界面时的反射和透射1.7.1 单一平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⑴声压反射率与声压透射率的定义及应用(B)⑵声强反射率与声强透射率的定义及应用(B)⑶声阻抗的定义及应用(B)1.7.2 薄层界面的反射率与透射率⑴均匀介质中的异质薄层(Z1=Z2≠Z3)①影响声压反射率、声压透射率有关因素(B)②声压反射率与波长、薄层厚度的关系(B)③反射和透射的特征(A)⑵薄层两侧介质不同的双界面(Z1≠Z2≠Z3)声压往复透过率与薄层厚度的关系(B)1.7.3 声压往复透过率⑴声压往复透过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计算(B)⑵声压往复透过率与声阻抗、入射方向的关系和变化规律(A)⑶声压往复透过率与检测灵敏度的关系(B)1.8 超声超倾斜入射到界面时的反射和折射1.8.1 波型转换与反射、折射定律⑴纵波斜入射①反射、折射定律及第一、二、临界角的定义、计算和应用(C)②产生波型转换的条件(B)⑵横波入射反射、折射定律及第三临界角的定义、计算和应用(C)1.8.2 声压反射率⑴纵波倾斜入射到钢/空气界面的反射①影响声压反射率、透过率的基本因素(A)②常见界面的声压反射率、透过率图及某些特征的应用(A)⑵横波倾斜入射到钢/空气界面的反射①影响声压反射率、透过率的基本因素(A)②常见界面的声压反射率、透过率图及某些特征的应用(A)1.8.3 声压往复透过率⑴声压往复透过率定义(B)⑵水/钢界面声压往复透过率(A)⑶有机玻璃/钢界面声压往复透过率(A)1.8.4 端角反射⑴端角反射定义及特征(B)⑵端角反射率及应用(C)1.9 超声波的聚焦与发散1.9.1 声压距离公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B)1.9.2 球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⑴在单一平界面上的反射(B)⑵在双界面的反射(A)⑶在单一平界面上的折射(A)1.9.3 平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⑴在曲界面上的反射、透射、聚焦、发散的产生条件、特征和应用(B)⑵影响聚焦、发散的主要因素(A)⑶声透镜的应用及原理(B)1.9.4 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与折射⑴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①球面波在球面上的反射波及应用(B)②球面波在柱面上的反射波及应用(B)⑵球面波在曲界面上的折射现象及应用(A)1.10 超声波的衰减1.10.1 衰减的原因⑴扩散衰减(A)⑵散射衰减(A)⑶吸收衰减(A)1.10.2 衰减方程与衰减系数⑴衰减方程(A)⑵衰减系数(A)1.10.3 衰减系数的测定⑴薄板工件衰减系数的测定、计算及应用(B)⑵厚板或粗圆柱衰减系数的测定、计算及应用(B)2 超声波发射声场与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2.1 纵波发射声场2.1.1 圆盘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⑴波源轴线上声压分布①波源轴线上的任意一点声压公式及应用(B)②近场区定义、其声压分布特征及应用(B)③远场区定义、其声压分布特征及应用(C)⑵波束指向性和半扩散角①定义、计算公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B)②波束指向性和半扩散角的影响因素(A)③波束指向性和半扩散角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及应用(C)⑶波束未扩散区和扩散区①定义、计算公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B)②波束未扩散区和扩散区的影响因素及应用(A)2.1.2 矩形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⑴定义、计算公式及计算、各参数的物理意义(C)⑵近场区声压分布特征及应用(B)⑶远场区声压分布特征及应用(B)⑷矩形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与圆盘波源辐射的纵波声场差异(A)2.1.3 近场区在两种介质中的分布⑴近场区在两种介质中的计算及应用(B)2.1.4 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的比较⑴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的定义(B)⑵近场区内的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的区别及原因(A)⑶实际声场与理想声场在远场区轴线上声压分布情况(B)2.2 横波发射声场2.2.1 假想横波波源⑴横波探头辐射声场的组成(A)⑵横波探头辐射的实际波源与假想横波波源的区别及相互关系(B)2.2.2 横波声场的结构⑴波束轴线上(当X≥3N时)的声压计算公式、计算及应用(B)⑵近场区长度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B)⑶半扩散角①横波声束半扩散角与纵波声束半扩散角的区别(A)②横波声束半扩散角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B)2.2.3 聚焦声源发射声场⑴聚焦声场的形成(A)⑵聚焦声场的特点和应用(A)2.2.4 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⑴平底孔回波声压(当X≥3N时)①平底孔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孔径、孔距之间的关系(C)②平底孔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⑵长横孔回波声压(当X≥3N时)①长横孔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孔径、孔距之间的关系(C)②长横孔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⑶短横孔回波声压(当X≥3N时)①短横孔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孔径、孔长、孔距之间的关系(C)②短横孔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⑷球孔回波声压(当X≥3N时)①球孔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孔径、孔距之间的关系(C)②球孔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⑸大平底面回波声压(当X≥3N时)①大平底面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距离之间的关系(C)②大平底面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⑹圆柱曲底面回波声压(当X≥3N时)①实心圆柱体Ⅰ实心圆柱体底面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距离之间的关系(C)Ⅱ实心圆柱体底面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②空实心圆柱体Ⅰ空实心圆柱体底面回波声压的特征,声压与距离之间的关系(C)Ⅱ空实心圆柱体底面回波声压的计算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计算及应用(C)2.2.5 A VG曲线⑴纵波平底孔A VG曲线(当X≥3N时)①通用A VG曲线的制作、计算及应用(B)②实用A VG曲线的制作、计算及应用(B)⑵横波平底孔A VG曲线(当X≥3N时)①通用A VG曲线的制作、计算及应用(B)②实用A VG曲线的制作、计算及应用(B)3 仪器、探头和试块3.1 超声波探伤仪3.1.1超声波探伤仪概述⑴仪器的作用(B)⑵仪器的分类①按超声波的连续性分类(A)②按缺陷显示方式分类(A)③按超声波的通道分类(A)3.1.2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的一般工作原理⑴仪器电路方框图⑵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B)3.1.3 仪器主要开关旋钮的作用及其调整⑴用于调节探伤仪功能的开关旋钮(工作方式选择旋钮、发散强度旋钮、衰减器、增益旋钮、抑制旋钮、深度范围及深度细调旋钮、延迟旋钮、聚焦旋钮、)(C)⑵用于调节探伤仪工作状态的开关旋钮(频率选择旋钮、水平旋钮、垂直旋钮、深度补偿开关、辉度旋钮、重复频率旋钮、显示选择开关)(C)3.1.4 仪器的维护⑴仪器的维护的目的(B)⑵仪器的维护的内容和要求(B)3.1.5 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⑴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的特点(A)⑵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3.2 超声波测厚仪3.2.1 超声波测厚仪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B)3.2.2 超声波测厚仪的调整、测试、维护和应用(C)3.3 超声波探头3.3.1 工作原理(压电效应)⑴压电效应定义及产生机理(B)⑵影响压电效应的几个主要因素(压电材料性能主要参数)①压电应变常数d33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②压电电压常数G33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③介电常数ε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④机电耦合系数K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B)⑤机械品质因子θm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⑥频率常数N定义、计算公式、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应用(B)⑦居里温度T定义及应用(B)3.3.2 探头的种类和结构⑴分类方法(按波型分、按耦合方式分、按波束分、按晶片数量分)(B)⑵探头的基本结构(直探头、斜探头、表面波探头、双晶探头、聚焦探头、可变角探头、高温探头)(B)3.3.3 探头型号(探头型号的组成内容)(B)3.4 试块3.4.1 试块的作用(B)3.4.2 试块的分类(B)3.4.3 试块的要求和维护(B)3.4.4 国内常用试块简介及应用(C)3.4.5 国外常用试块简介及应用(A)3.5 仪器和探头的性能及其测试3.5.1 仪器性能(垂直线性、水平线性、动态范围、衰减器精度)及其测试(B)3.5.2 探头的性能(入射点、K值和折射角βS、主声束偏离与双峰、声束特性)及其测试(B)3.5.3 仪器和探头的综合性能(灵敏度、盲区及始脉冲宽度、分辨力、信噪比)及其测试(B)4 超声波探伤方法和通用探伤技术4.1 超声波探伤方法概述4.1.1 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分类⑴按原理分(脉冲反射法、穿透法、共振法)(A)⑵按波型分(纵波法、横波法、表面波法、板波法、爬波法)(A)⑶按探头数目分(单探头法、双探头法、多探头法)(A)⑷按探头接触方式分(直接接触法、液浸法)(A)4.1.2 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应用(B)4.2 仪器和探头的选择4.2.1 仪器的选择(选择依据和选择原则)(B)4.2.2 探头(型式、频率、晶片尺寸、K值)的选择(选择的依据、原则、目的和要求)(B)4.3 耦合与补偿4.3.1 耦合剂(作用、要求、种类及应用)(B)4.3.2 影响声耦合的主要因素(耦合层厚度、耦合剂声阻抗、工件表面粗糙度、工件表面形状)(B)4.3.3 表面耦合损耗的测定和补偿(B)4.4 探伤仪的调节4.4.1 扫描速度的调节⑴纵波扫描速度的调节(试块、方法和要求)(C)⑵表面波扫描速度的调节(试块、方法和要求)(B)⑶横波扫描速度的调节(试块、方法和要求)(C)4.4.2 探伤灵敏度的调节⑴探伤灵敏度的定义、调节目的和要求(B)⑵调节方法(试块调整法、工件底波调整法)及应用(C)4.5 缺陷位置的测定4.5.1 纵波(直探头)探伤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应用(C)4.5.2 表面波探伤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C)4.5.3 横波探伤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C)4.5.4 横波周向探测圆柱曲面时缺陷定位及其应用⑴外圆周向探测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B)⑵内壁周向探测时缺陷定位(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应用(B)⑶外圆周向探测时最大探测壁厚的计算与应用(A)⑷外圆周向探测时声程修正系数μ和跨距修正系数m计算和应用(A)4.6 缺陷大小的测定4.6.1 当量法⑴当量试块比较法(方法、要求与应用)(C)⑵当量计算法(当X≥3N时):应用原理、计算方法与应用(C)⑶当量A VG曲线法(应用原理、计算方法与应用)(B)4.6.2 测长法⑴相对灵敏度测长法(应用原则、方法与要求)(B)⑵绝对灵敏度测长法(应用原则、方法与要求)(B)⑶端点峰值法(应用原则、方法与要求)(B)4.6.3 底波高度法(应用原则、方法与要求)(B)4.7 缺陷自身高度的测定4.7.1 表面波波高法(A)4.7.2 表面波时延法(A)4.7.3 端部回波峰值法(A)4.7.4 横波端角反射法(A)4.7.5 横波串列式双探头法(A)4.7.6 相对灵敏度法(10d B法)(A)4.7.7 散射波法(衍射法)(A)4.8 影响缺陷定位、定量的主要因素4.8.1 影响缺陷定位的主要因素⑴仪器的影响(仪器水平线性及水平刻度的精度)(B)⑵探头的影响(声束偏离、指向性、双峰、斜楔磨损)(B)⑶工件的影响(表面粗糙度、材质、表面形状、边界、工件温度及缺陷情况)(B)⑷操作人员的影响(扫描速度比例调整、入射点及K值调整、定位方法不当)(B)4.8.2 影响缺陷定量的主要因素⑴仪器及探头性能的影响(频率、衰减器及垂直线性、探头形式和晶片尺寸、K值)(B)⑵耦合与衰减的影响①耦合的影响因素:耦合剂声阻抗及耦合层厚度、探头施加压力、工件表面耦合状态等影响因素(B)②衰减的影响因素:介质晶粒度,工件尺寸(B)⑶工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影响因素:工件底面形状、粗糙度及与探测面的平行度,工件尺寸的大小及其侧壁附近的缺陷情况(B)⑷缺陷的影响因素:缺陷性质、形状及其表面粗糙度、位置及其与超声波入射方位,缺陷回波的指向性(B)4.9 缺陷性质分析4.9.1 根据加工(焊接、铸造和锻造等)工艺分析缺陷性质(B)4.9.2 根据缺陷特征(平面形、点状或密集形)分析缺陷性质(B)4.9.3 根据缺陷波形(静态波形、动态波形)分析缺陷性质(B)4.9.4 根据底波(底波消失、缺陷波与底波共存、底波明显下降而缺陷波互相彼连高低不等、底波和缺陷波都很低)分析缺陷性质(B)4.10 非缺陷回波的判别4.10.1 “迟到波”定义、形成原理、特征、识别方法及应用(B)4.10.2 “61。
超声检测Ⅲ级人员资格考核实际操作考试规定一、考试时间:1、操作时间:110分钟(含操作前的准备时间)。
2、填写报告时间:40分钟。
二、仪器和探头:允许自备,自带数字超声检测仪在使用前应消除相关记忆数据和曲线,整机清零。
三、考核试板:每人以抽签方式抽取一块对接焊缝试板,试板编号在左上角。
四、操作前的准备:1、抽签选取试板及操作台。
2、测量试板厚度及尺寸并做好记录。
五、操作:1、仪器调节。
2、测定入射点、K值。
3、调节时基扫描线。
4、表面声能损失修正规定4dB。
5、距离—波幅曲线制作。
6、根据板厚正确选择扫查灵敏度。
7、缺陷扫查。
8、测量并记录缺陷相关信息。
六、缺省:焊缝两端10mm以内缺陷不计。
七、缺陷检测记录的规定(参见《缺陷位置示意图》):X1——缺陷左端距试板左端的距离。
X2——缺陷右端距试板左端的距离。
X3——缺陷波幅最高时距试板左端的距离。
指示长度——缺陷X2-X1的数值。
Y——缺陷距焊缝中心线的距离,中心线以上为“+”,中心线以下为“-”。
d——缺陷波幅最高时距检测面的深度。
最高波幅——缺陷波幅相对于定量线的dB差,即SL线±dB。
波高区域——按NB/T47013.3标准规定划分的区域。
评级——按NB/T47013.3标准进行评级。
八、整理:考核结束后清理试板和桌面。
九、报告填写:应填写完整(参见《焊缝超声检测记录》),缺陷参量的位置和尺寸标注应明确、清晰。
缺陷位置示意图:缺陷检测记录: (mm)成绩: 阅卷人签字: 日期:。
UT-Ⅲ级方法考试试卷UT method questions for level Ⅲ拟题级别审批阅卷Prepared by Level UT Approved by Corrected by__________姓名成绩Name Mark______________(full point is 1.5% per question)1. A couplant is needed for a test on a hot steel plate (250°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can be used?下列那种材料可用作热钢板(120℃)检验的耦合剂?()A.Water水B.Mercury水银C.tractor oil机油D.none of the above以上都不行。
2. A couplant is needed for a test on stainless steel welds. Numerous Couplant are available. Which should be chosen?检验不锈钢焊缝,在下列提供的几种耦合剂中,应选择哪一种?()A. a couplant free of chlorine无氯的耦合剂B.glycerine甘油C.oil油D.water水。
3. A 5MHz, 0.5in. diameter, flat search unit in water has a near field length of approximately.5 MHz, 直径0 .5 吋的直探头,在水中的近场长度大约多长?()A.7 in.(英寸)B. 2 in.(英寸)C.3-1/3in.(英寸)D.5-1/2in.(英寸)4. A concave lens on a transducer will result in the near field in water being换能器前的凹透镜会使声场在水中的近场长度变成()。
考核号:姓名:身份证编号:密封线2009年度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RT-Ⅲ级人员专业理论复试试卷成绩:2009年4月22日浙江宁波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一、是非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5分,共30分)1.行政处罚是特定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者(包括人和单位)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
(O)2.《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报批稿)在本次制修订工作中,引入了一些成熟科技成果,如风险评估RBI检验技术,无损检测TOFD方法,缺陷评定方法等。
(O)3.CR照相技术中的“基准强度读出值”是与胶片射线照相技术中“最小光学密度”相对应的术语。
(O)4.由于向后透照操作较麻烦,所以管子-管板角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优先采用底片放置于射线源前方的向前透照方式。
(×)5.管子-管板角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所使用的补偿块的材质应与管的材质种类相同,也可使用原子序数比管材高的材料制作。
(×)6.对规格为Φ133×5 mm且焊缝余高为1.5 mm的管子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采用AB 级检测技术双壁单影透照方式进行100%射线照相,按JB/T 4730.2-2005标准规定,底片上至少应识别的丝号是14(丝径0.160 mm)。
(○)7.JB/T 4730.2-2005标准中, 关于γ射线照相检验时总的曝光时间与送源和收源时间关系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减小送源和收源过程对底片影象质量的影响。
(〇)8.按JB/T 4730.2-2005标准规定,γ射线源的透照厚度范围不仅取决于射线源的种类,而且还与检测的技术级别有关。
(○)9.按JB/T 4730.2 -2005标准规定,对小径管对接接头进行100%射线检测时,如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应相隔90°透照2次。
如采用垂直透照重叠成像,则应相隔120°或60°透照3次。
超声波试题(UT)一、是非题1.1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
√1.2 波只能在弹性介质中产生和传播。
×(应该是机械波)1.3 由于机械波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所以波动频率等于振动频率。
√1.4 由于机械波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所以波长等于振幅。
×1.5 传声介质的弹性模量越大,密度越小,声速就越高。
√1.6 材料组织不均匀会影响声速,所以对铸铁材料超声波探伤和测厚必须注意这一问题。
√1.7 一般固体介质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8 由端角反射率试验结果推断,使用K≥l.5的探头探测单面焊焊缝根部未焊透缺陷,灵敏度较低,可能造成漏检。
√1.9 超声波扩散衰减的大小与介质无关。
√1.10 超声波的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1.11 介质能传播横波和表面波的必要条件是介质具有切变弹性模量。
√1.12 频率相同的纵波,在水中的波长大于在钢中的波长。
×1.13 既然水波能在水面传播,那么超声表面波也能沿液体表面传播。
×1.14 因为超声波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所以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为质点的振动速度。
×1.15 如材质相同,细钢棒(直径<λ=与钢锻件中的声速相同。
×(C细钢棒=(E/ρ)½)1.16 在同种固体材料中,纵、横渡声速之比为常数。
√1.17 水的温度升高时,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亦随着增加。
×1.18 几乎所有的液体(水除外),其声速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19 波的叠加原理说明,几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并相遇时,都可以合成一个波继续传播。
×1.20 介质中形成驻波时,相邻两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应是λ/4;相邻两节点或波腹间的距离为λ/2)1.21 具有一定能量的声束,在铝中要比在钢中传播的更远。
√1.22材料中应力会影响超声波传播速度,在拉应力时声速减小,在压应力时声速增大,根据这一特性,可用超声波测量材料的内应力。
RT-Ⅲ级人员口试考核试题一. RT检测专业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方面例题:1.射线胶片系统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简叙射线底片上的信息含量与曝光量即形成图像的X射线光子线的关系?答:射线胶片系统包括射线胶片、增感屏(材质、厚度)和冲洗条件(方式、配方、温度、时间)的组合。
射线底片上的信息含量与曝光量(X射线光子线数量)成正比,X射线光子线数量(X射线光子线数量与管电流成正比)越高,即胶片的信噪比越高,底片上信息细节可见度更佳。
2.我国GB、JB两标准对黑度下限的规定值偏低,这对透照截面厚度变化较大的工件(如管座填角焊缝、T型接头)有何影响?应采用什么补救措施纠正?答:通常情况下,对检测厚度变化大的工件,如管座填角焊缝、T型接头等颇为有利。
因为透照此类焊缝,为增大一次可检范围,提高工效,但不得不对局部区域适当降低灵敏度。
若从安全角度,则还应借助其他NDT方法(如UT)作补充检查来保证内部质量。
3.如何鉴别射线底片像质三参数(对比度、不清晰度、颗粒度)的优劣?底片上的伪黑度一般有哪几方面组成?在透照过程中应如何防止伪黑度的形成?答:底片像质三参数主要是通过观察底片上黑度变化大小、变化速率和变化随机性,如射线透照方向可检出的最小厚度变化(△X)、沿透照方向可检出的最小缺陷尺寸(W)以及在底片上可记录的最小细节尺寸。
伪黑度一般是指灰雾黑度,包括化学灰雾、曝光灰雾和散射灰雾等。
在透照过程中,应从器材、能量、几何、布置、屏蔽、冲洗(配方、温度、时间、湿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控制。
4.为了减少零件表面产生散射线和背散射线的影响,在透照过程中应采用哪些措施来防止背散射线?答:可以用一定厚度的铅板将不必要曝光的区域遮蔽,避免工件的表面产生的散射线;在暗袋后面放置一块一定厚度的铅板,或是拆除底片周围2m内的所有会产生散射线的物质,防止底片的背散射线的影响。
5.在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采用射线检测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一是验证制造、安装时允许保留的缺陷在使用允许应力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能,二是检测设备(材质为A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内表面在应力、介质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的抗裂性能,三是验证无人孔和检查孔的设备焊接接头的焊接型式(是双面焊还是单面焊)。
超声考试知识点整理1.不同情况下的工件厚度选择:1)不等厚对接接头在确定灵敏度、质量分级和试块选择时按薄侧来,特别是CSK-II A-1和 CSK-II A-2选择时不能以厚代薄(CSK-II A-2 /3可以),因为两块试块的横孔长度不同,灵敏度不同。
(如35对接45,试块只能选CSK-II A-1,然后用二次波覆盖到45的范围,或者加工一块更厚的 CSK-II A-1试块,增加深度50的横孔来覆盖,不能直接选择CSK-IIA-2)。
2)插入式管接头为筒体(封头)厚度,安放式管接头为接管厚度,T型接头为腹板厚度(看焊缝厚度以哪个为基准)2.工艺验证方法工艺验证是针对特定的仪器和探头组合在检测对象上的灵敏度和信噪比验证,可以在对比试块、模拟试块或直接在检测对象上进行,验证内容包括检测范围内最大声程处的灵敏度和信噪比能否满足检测要求。
步骤如下:1)确定仪器和探头(工艺验证是针对仪器和探头组合的,任何一个改变都得重新做工艺验证)2)根据检测对象(焊缝对应的板厚、板材厚度、锻件厚度等)在相应的试块上做DAC曲线,曲线的最大孔深要正好超过所检测的范围(一次波为T,二次波为2T, T为板厚);3)根据检测对象对应的灵敏度要求,查找基准灵敏度的值(如@2X40-18则记为a=18),最大声程处的灵敏度余量要求不小于10dB (标准4.2.2.2.3.7规定),如果有横向裂纹检测要求则增加6dB (记为b=6),耦合补偿(表面补偿、衰减差异等,记为c),则总dB数为(a+b+c+10)dB;4)将做好的DAC曲线先增益(a+b+c)dB,在此基础上继续增益直至最远处声程的基准灵敏度曲线达到基准波高(如20%或某一值),记下此时的dB数心,继续增益使得电噪声水平达到之前确定的基准波高,记下此时的dB数N2,则N2-N声10dB认为符合要求。
方法2:将做好的DAC曲线上最小孔深处调整至80%基准波高,记录下此时的dB数X,同时标记好最远声程处的曲线高度,继续增益直至电噪声水平达到先前标记的最远处声程的曲线高度,记下此时的增益值丫2,则丫2-Y声(a+b+c+10)dB 认为符合要求。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Ⅲ级人员考核大纲闭卷笔试B1-无损检测相关知识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1.1 材料力学基本知识内力、应力、正应力、应变的定义;拉应力、压应力、剪切应力、弯曲应力、交变应力的特点;应力集中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承压类特种设备壳体中的应力特点;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定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的意义;拉伸曲线的解释;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系数取值;评价材料塑性的指标;硬度试验常用方法;冲击吸收功指标,材料冲击韧性影响因素;屈强比概念及其与安全裕度关系;断裂韧度指标意义,相关因素;钢材脆化种类及现象描述;钢材冷脆性及评价指标;热脆性发生条件;氢对钢的性能的影响;氢脆发生条件;氢致损伤的种类;应力腐蚀发生条件,承压类特种设备常见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敏感性影响因素;1.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晶体、晶界的概念;金属的常见晶体结构种类;常见晶格缺陷种类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晶与过冷度的概念;铁碳合金的基本相结构及其特性;亚共析钢结晶过程描述;合金元素对相图的影响;钢的热处理的一般过程;相变线的意义;钢的冷却时的转变——奥氏体分解过程的描述;钢中碳和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承压类特种设备用钢常见金相组织和性能;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的热处理种类、工艺条件及其应用;消除应力退火处理的目的和方法;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和稳定化处理的目的和方法;1.3 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的材料对制做承压类特种设备材料的基本要求;钢的分类方法:低碳钢、低合金钢定义;常用低碳钢、低合金钢、合金钢牌号及符号含义;低碳钢中碳和杂质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低合金钢中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各种低合金结构钢基本性能;低温用钢种类、特点和基本性能;低合金耐热钢种类、特点、高温下钢材性能的劣化现象;奥氏体不锈钢种类、特点、腐蚀破坏形式;2. 焊接基本知识2.1 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的焊接方法手工电弧焊特点;手工电弧焊电源种类;焊条组成,药皮作用,焊条种类;碱性焊条和酸性焊条特性;手工电弧焊焊接规范主要内容及影响;手工电弧焊焊接位置分类;埋弧自动焊特点;焊丝保管使用注意事项;焊剂作用;埋弧自动焊焊接规范主要内容及影响;氩弧焊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特点及适用范围;等离子弧焊特点及适用范围;电渣焊特点及适用范围;2.2 焊接接头常见的焊接接头形式分类及特点;焊接接头组成;一次结晶过程和二次结晶过程描述;不同钢种的正常焊缝组织;焊接接头薄弱部位;余高对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2.3 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应力的不利影响;焊接变形与应力的关系,影响焊接变形与应力的因素;焊接应力的控制措施;焊接应力的消除方法;2.4 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钢材的焊接钢材的焊接性定义;工艺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碳当量用途和局限性;焊接性试验的内容与方法;焊接工艺评定的作用与过程;预热的对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影响;预热的一般温度范围;预热的有利作用;焊接能量参数内容;焊接线能量的变化对低合金结构钢、低温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层间温度对低合金结构钢、低温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紧急后热的作用和一般温度范围;焊条烘烤的目的和温度范围;坡口清洁的意义;低碳钢的焊接性:淬硬倾向、裂纹倾向、预热要求;低合金钢的焊接性:淬硬倾向、裂纹倾向、预热要求;奥氐体不锈钢的焊接性:防止热裂纹和晶间腐蚀倾向的措施;3.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3.1 无损检测概论无损检测定义;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三个阶段;无损检测的目的;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及其组成部分;3.2焊接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外观缺陷种类、形成原因及危害;气孔缺陷种类、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夹渣种类、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裂纹种类、形态、发生部位、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未焊透种类、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未熔合种类、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其他焊接缺陷种类、形成原因、无损检测方法适用性;3.3其它试件中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铸件中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锻件中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轧材中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使用件中缺陷种类及产生原因;3. 4 射线检测基础知识射线照相法的定义;X射线和γ射线的本质;X射线的产生方法;管电压、管电流、最短波长、线质、强度、连续谱的概念γ射线的产生机理;半衰期、线状谱的概念;钴60、铱192、硒75的平均能量、半衰期、适用厚度范围;射线通过物质强度减弱原因和公式;衰减系数μ的影响因素;黑度定义和计算;胶片特性曲线、梯度定义、梯度与黑度关系;感光度、梯度颗粒度、梯噪比关系;射线照相的基本原理;射线照相设备分类;携带式X射线机管电压和最大穿透厚度;移动式X射线机管电压和最大穿透厚度;高能射线探伤设备最大穿透厚度;γ射线机特点;射线照相操作步骤;透照方式及其适用性;射线照相对比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度公式的意义;射线照相不清晰度的组成,几何不清晰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几何不清晰度公式的意义;透照厚度比K的意义;透照厚度比K、横向裂纹检出角θ和一次透照长度的关系;射线源和能量选择的基本原则;焦距选择的基本原则;平方反比定律的应用;曝光量与黑度、灵敏度的关系;增感屏的作用;像质计的用途;像质指数的概念;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的概念;对底片的质量要求;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性;辐射剂量单位和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当量限值;射线主要防护措施;射线照相法的优点和局限性3.5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超声波的定义和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种类及性质;纵波、横波、表面波、声速、波长的概念;超声场的特征量;声压、声强、声阻抗的定义;回波高度与声压关系;不同声压、不同波高分贝差计算;垂直入射时声压反射率和声压透射率计算;斜入射时反射和折射描述;折射角计算;第一临界角、第二临界角的概念;K值的计算;声束指向性概念;指向角的影响因素;近场和远场的概念;近场长度的影响因素及计算;不同形状、尺寸、倾角的反射体对超声波反射的描述;A型显示脉冲反射探伤法的定义;垂直探伤法和斜射探伤法原理;斜射探伤法缺陷定位计算;斜射探伤法扫描线调节方法和应用场合;试块的用途、种类;超声波探伤基本过程的描述;探伤时机、方法、探伤方向和扫查面、频率、晶片直径选择的一般规定;探伤灵敏度调节方法;超声波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3.6 磁粉检测基础知识磁场、磁极、磁化、磁力线、铁磁材料的概念;通电导体周围磁场;螺管线圈磁场;右手定则;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导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的解释;漏磁场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磁粉检测原理;磁力探伤机分类;电磁轭磁力探伤机结构和磁化强度指标;灵敏度试片结构、用途与使用方法;磁粉种类;荧光磁粉使用特点;磁悬液配置浓度;常用磁化方法分类,周向磁化、纵向磁化、复合磁化方法;连续法和剩磁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交流法和直流法的特点;湿法和干法的适用性;磁粉探伤的一般程序;磁粉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3.7 渗透检测基础知识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步骤;渗透检测方法分类;根据渗透液染料分类;根据渗透液去除方法分类;显象方法分类;湿式显象法、干式显象法、快式显象法特点和适用性;水洗型渗透检测的操作步骤;后乳化型渗透检测的操作步骤;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的操作步骤;各种渗透探伤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选择;渗透探伤注意事项;正常的渗透温度和时间;溶剂去除的正确操作方法渗透探伤的安全管理;渗透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3.8 涡流检测基础知识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集肤效应和透入深度的概念;涡流检测仪的基本组成;涡流检测线圈分类;各种线圈的适用对象;涡流检测的操作步骤;涡流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3.9 声发射检测基础知识声发射的基本原理;声发射检测仪的基本组成;前置放大的作用;声发射信号的一般频率范围;事件计数和振铃计数的概念;声发射的操作步骤;声发射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3.10 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选择承压类特种设备制造过程中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方法和检测对象的适应性;闭卷笔试-B2-通用知识中的专业基础知识射线检测部分⒈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1.1原子与原子结构元素和原子:原子构成,电子、质子、中子,核素、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核外电子运动规律:原子轨道、能级、跃迁发光的概念;原子核结构:原子核结构,核力与核稳定性,放射性衰变模式1.2射线的种类和性质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连续谱X射线的产生和特点:连续谱的产生机理和特点,最短波长计算,管电流、管电压对连续谱的影响;X射线产生效率的影响因素,X射线产生效率的计算标识谱X射线的产生和特点:标识谱的产生机理,标识谱在探伤中的作用;γ射线的产生及其特点:γ射线的产生机理,C O60的衰变过程,线状谱特点,放射性衰变公式,公式符号的意义,半衰期定义,放射强度衰变的计算;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光子和物质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不同点;射线的种类:射线的物理定义,射线的种类和特性;工业探伤常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C O60、Ir192、Se75的γ射线能量分布、平均能、当量能、半衰期、比活度;1.3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原理与发生几率;康普顿效应原理与发生几率;电子对效应原理与发生几率;瑞利散射原理与发生几率;各种相互作用发生的相对几率;窄束、单色射线的强度衰减规律;宽束、多色射线的强度衰减规律;半价层定义;射线穿透物质强度减弱的计算;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曲线的解释,有效能量概念;1.4射线照相法的原理与特点射线照相法的原理,主因对比度公式;射线照相法的特点;2. 射线检测设备及器材2.1 X射线机X射线机的种类和特点,X射线机的技术进展;X射线管:X射线管种类和特点:普通X射线管、金属陶瓷管;特殊用途管;X射线管结构;阳极冷却和散热的重要性;X射线管阴极特性和阳极特性,管电压,焦点尺寸,辐射场的分布,真空度,训机的目的,保证X射线管使用寿命的措施;X射线管焦点尺寸测量;X射线机高压发生电路:半波整流电路原理、特点及应用;全波整流电路特点及应用;倍压整流电路特点及应用;全波恒直流电路特点及应用;X射线机的基本组成;X射线机的主要技术条件;X射线机的使用和维护:操作程序,使用注意事项;训机的一般过程;2.2 γ射线机工业射线照相常用γ源:Co60、Ir192、Se75的主要特性参数,活度和比活度概念;γ射线探伤设备的应用特点,分类,组成部分与结构;γ射线探伤机的操作;γ射线探伤机的维护和常见故障,直通道与S通道γ射线探伤设备的特点2.3 射线照相胶片射线照相胶片的构造与特点;射线照相底片黑度的定义及计算;射线胶片特性曲线,特性参数:感光度、灰雾度、梯度、颗粒度、梯噪比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及各类胶片特点;胶片的使用与保管;感光原理及潜影的形成,卤化银粒度对胶片性能的影响,胶片的光谱感光度,胶片特性曲线测试,颗粒度测试2.4 射线照相辅助设备器材黑度计(光密度计)原理及使用方法;增感屏种类和特点,增感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像质计种类;像质指数概念;金属丝型像质计构造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平板孔型像质计构造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其他照相辅助设备器材应用;3. 射线照相质量影响因素3.1 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定义,绝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像质计灵敏度;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因素;射线照相对比度定义,对比度公式的解释和应用;对比度的影响因素:主因对比度的影响因素,胶片对比度的影响因素;射线照相不清晰度的定义;几何不清晰度Ug的定义、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固有不清晰度Ui的定义、影响因素;总的不清晰度U的计算公式;射线照相颗粒度的定义,颗粒度产生机理,影响因素;3.2 射线照相的缺陷检出研究最小可见对比度△D min定义、影响因素;射线底片黑度对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最佳黑度概念不同源-胶片-增感屏组合对缺陷检出的影响;几何因素对小缺陷检出的影响;裂纹的特征参数,裂纹缺陷在射线照相中表现的特殊性;透照角度对裂纹检出的影响;焦距对裂纹检出的影响;裂纹检出灵敏度公式的意义及用途;信噪比概念,信噪比与细节可见性的关系;4. 射线透照工艺4.1 透照工艺条件的选择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射线能量的选择的基本原则;X射线和γ射线源的适用厚度范围,优点和局限性,实际透照时选择射线照相设备的依据;焦距的选择:焦距选择的基本原则;最小焦距的计算;实际透照时选择焦距的依据;曝光量的选择和修正:曝光量的推荐值;互易律、曝光因子和平方反比定律;利用曝光因子的曝光量的修正计算;利用胶片特性曲线的曝光量修正计算;4.2 透照方式的选择和一次透照长度的计算透照方式的选择:透照方式分类;透照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实际透照时选择透照方式的依据;透照次数和一次透照长度的计算:透照厚度比K值与一次透照长度的关系;直缝透照一次长度的计算;环缝单壁外透法一次长度的计算;用查表法确定环缝单壁外透法、环缝单壁内透法、环缝双壁单影法的透照次数和一次透照长度;用计算法确定环缝单壁内透法、环缝双壁单影法的一次透照长度;4.3 曝光曲线的制作及应用曝光曲线的使用前提;曝光曲线的种类与制作;曝光曲线的应用;考虑厚度宽容度的曝光曲线的应用;材质改变时曝光参数的换算;4.4 散射线的控制散射线的来源和分类;散射比的影响因素;散射线的控制措施4.5 缝透照工艺焊缝透照的基本工艺与操作;透照工艺的分类;焊缝透照工艺卡基本内容;小径薄壁管焊缝透照技术与工艺:透照布置、透照次数和透照参数选择依据,像质要求;球罐γ射线全景曝光技术与工艺:设备器材选择、工艺程序及注意事项、曝光时间计算、安全距离计算。
特种设备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Ⅲ级试题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是一种常用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内部缺陷和损伤。
以下是关于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Ⅲ级的一些试题,旨在测试你对该主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选择题1.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主要由什么决定?A. 材料的密度B. 材料的弹性模量C. 材料的泊松比D. 材料的声阻抗2.超声检测中,探头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发射超声波B. 接收超声波C. 聚焦超声波D. 发射并接收超声波3.超声检测中,如何区分缺陷的类型和大小?A. 通过观察反射波的幅度B. 通过观察反射波的频率C. 通过观察反射波的相位D. 通过观察反射波的时间延迟4.二、填空题1.在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中,通常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探头。
2.超声检测中,缺陷的定位主要依赖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参数。
3.超声检测的主要优点包括________、和。
三、简答题1.简要描述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
2.在进行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探头和频率?3.超声检测中常见的干扰波有哪些?如何消除这些干扰波的影响?四、应用题1.给定一种特种设备材料,如何设计一套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方案来评估其内部缺陷?2.分析一份超声检测报告,指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对设备的完整性进行评估。
这些试题旨在覆盖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
通过练习这些试题,你可以增强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