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宇宙复习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5
理科复习资料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是自然科学中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宇宙则是包含了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星系和黑暗物质所构成的巨大空间。
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对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科复习中,地球与宇宙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组成与结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由岩石和土壤构成,地壳上生长着植物并栖息着动物。
地壳下面是地幔,由熔融的岩石构成,温度较高。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由铁和镍构成,温度极高。
地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地壳上的地质活动。
二、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自身围绕着地轴旋转,一天时间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时间为36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度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阳光照射程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三、宇宙的组成与演化宇宙由无数个星系组成,其中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
宇宙中最基本的结构是星系,如银河系。
恒星是星系中的一种天体,包括太阳。
恒星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
行星是绕着恒星运行的天体,如地球就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宇宙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宇宙大爆炸开始,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结构。
四、地球与宇宙的相互影响地球与宇宙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影响的现象。
例如,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球表面,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光和热。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形成了潮汐现象。
宇宙中的行星也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而维持着规律的运动轨道。
同时,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等宇宙现象也会对地球的生物圈和大气层产生影响。
五、理科复习资料的重要性理科复习资料对于理解地球与宇宙的知识非常重要。
地球与宇宙的科学知识是广大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
通过理科复习资料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起源、结构和运动规律,探索宇宙的奥秘,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修养。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复习课目录【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专题梳理】考点1 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考点2 昼夜长短变化考点3 日食和月食形成原理1.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形成(1)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成一线时,日食便会发生。
月球阻挡了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阴影,使某些地区不能接受到部分或全部阳光。
至于观测者看到太阳被遮盖了多少,则要看他们身处的地方相对阴影的位置。
如观测者在半影区内,他们会看到日偏食,而身处本影区的人会看到日全食(如图1)。
(2)有些时候,月球距离地球较远,它的本影不能抵达地球,即月球不能完全把太阳遮盖,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伪本影投影区的人仍会看到一圈太阳的光环,这便是日环食(如图2)。
2.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1)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
地影分本影和半影两部分。
(2)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是只受到部分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3)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本影和半影区,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4)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月球一部分进入本影,另一部分在半影区时,就会发生月偏食。
3.日食与月食的比较(1)原理不同。
日食是太阳光被月球遮住而看不到;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
(2)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同。
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3)发生的时间不同。
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开始的部位不同。
日食总是从太阳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月食总是从月球东边缘开始,到西边缘结束。
(5)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
日食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
(6)看到的范围不同。
地球上只有较小地区的人会看到日食;而半个地球上的人都会看到月食。
4.月相和月食的区别(1)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所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的圆缺变化;月食是地球挡住照射在月球表面的太阳光,而使月亮部分或全部变暗。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第一节太阳与月球: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的体星球。
植物的向性、作用和叶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直径:千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万℃,日地距离: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秒,约分钟。
3、太阳大气(由里至外):层(太阳黑子)层(耀斑、日珥)层(太阳风),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层和层。
4、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和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①干扰地磁场,产生“”,使指南针不指南②干扰电离层,影响波通讯③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造成,旱灾⑤使地面上增强。
5、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6、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
(2)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用对准目标星体,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3)用镜观察目标星体。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暗区是和,分别被称为月陆和。
月球的表面布满了,主要是早期撞击月球的产物,一些是古老的爆发形成。
8、月球的直径: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3/11倍,是太阳直径的倍,月球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质量为地球的1/81。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
9、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昼夜大,听不到声音,天空的背景是色的。
月球上没有水,因此没有生命,没有天气变化。
由于月球质量小,所以月球是地球的1/6。
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10、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第二节地球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北南)2、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宇宙和地球知识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是指一切存在的空间和物质的总称,包括星系、星云、恒星、行星等天体。
关于宇宙的起源,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该理论认为,宇宙在约138亿年前由一个非常高密度和高温的奇点开始,经过急剧膨胀,进而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二、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的组成主要包括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
普通物质是我们所熟知的物质,包括星体、行星、气体、尘埃等。
暗物质是一种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但通过其引力作用可以推断其存在。
暗能量是一种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其性质和来源仍然不明确。
宇宙中的结构包括星系、星云、星团等。
星系是由大量恒星、星际物质和黑洞等组成的巨大天体系统,例如我们所在的银河系。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状物体,其中可能会形成新的恒星系统。
星团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集群,有的是散开的,有的是紧密聚集的。
三、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行星,属于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地球是我们所熟知的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其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的形成是在约46亿年前,当时的太阳系形成于一颗巨大恒星的爆炸。
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地球上的气候、地质、生态系统等因素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四、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与其他行星、恒星和星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地球受到太阳的引力和辐射能量的影响,这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季节和生态系统。
地球还与其他行星有重力相互作用,例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潮汐现象。
地球上的生命也受到宇宙中的辐射和小行星撞击的影响。
例如,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可能受到宇宙射线的突变作用,而小行星撞击可能导致生物的灭绝。
五、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体的位置和运动,逐渐揭示了宇宙的基本规律。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初一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课题地球和宇宙复习授课日期及时段2015年05月25号教学目的1、复习并巩固太阳与月球知识点,掌握地球的公转和自转;2、掌握月相的识别(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日月食的形成过程;3、进一步掌握太阳系,人类探索宇宙方法。
教学内容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3.经度和纬度: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长短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 ° E赤道(0°纬线)4.东半球包括:0°~160° E和0°~20° W;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和20° W~180° W5.160° E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20° W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6.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 ~30°30° ~60°60° ~90°7.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8.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9.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9.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知识梳理9.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9.3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9.4比例尺的类型:大比例尺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0万分之一小于或等于100万分之一10万分之一至100万分之一10.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11.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12.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13.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14.太阳活动的影响:15.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不能直接观察太阳16.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17.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1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19.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20.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21.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22.星空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23.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
24.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先找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两星连起来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25.星等越小,表示越亮;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小的星。
26.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27.北斗七星斗柄四季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28.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夏季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天津四——天鹅座29.星图可以简明的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30.活动星图的第一面“窗口”是指观测点的地平圈(纬度);第二面“窗口”所显示的星图是指在观测点某一时刻所能观测的星空31.在赤道地区可以观测到全部的星座。
32.活动星图的使用——“一反两对”(1)“一反”是指在使用是要把它反过来举过头顶。
(2)“两对”一是指要对准方向,即图上北方要对准实际的北方;二是指要对准日期和时间(星图上的日期和时刻要与观察的日期和时刻对准)33.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34.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5.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
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36.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 农历时间 日、地、月位置关系 视觉形状新月 初一(朔日)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 半圆。
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 十五、十六(望日)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 半圆。
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37.日食与月食日食 月食 概念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三者的位置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农历初一 农历十五 类 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几分钟 一般1-2小时 形成原因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38.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的左右的夹角。
39.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40.太阳系41.行星之最:(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5)金星: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 “长庚星”太阳:太阳系的中心 水、金、地、火 类地行星 太 八大行星 木、土 巨行星天、海 远日行星 阳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卫星: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系 彗星: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流星体和流星 陨星 陨石 其它星际物质知识精讲(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42.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
43.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大冰球。
44.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45.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46.银河系的形状:侧视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47.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大多数天体属于恒星。
48.宇宙的结构层次:河外星系已知的宇宙 其他恒星世界银河系 太阳太阳系 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七大行星和卫星等例一、我国古代有许多诗句不仅优美而且涉及月相知识,你能根据诗句画出当时大致月相吗?①罢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②月上柳梢头,约黄昏后。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暗晓风残月。
例二、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居住在我国河南省安阳的人们,正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正常活动,可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发生了。
人们仰望天空,只见光芒四射的太阳,突然间产生了缺口,光色也暗淡下来。
但是,在缺了很大一部分之后,却又开始复圆了。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的一次可靠记录,它刻在一片甲骨上。
看了这段记载,你能判断出发生的是日全食、日偏食,还是日环食吗?为什么?例三、右图是投影到白墙壁上的经纬网地球仪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20º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③和⑥所在位置的经度:③ ;⑥(2)C 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它位于B 点的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