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
- 格式:ppt
- 大小:333.00 KB
- 文档页数:8
中药学解表药概述1.定义: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归经:解表药主要归肺、膀胱经。
3.分类: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4.注意事项:(1)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导致“亡阳”“伤阴”的弊端。
(2)解表药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
(注:表实为无汗)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宣肺平喘——咳嗽气喘之要药。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脚气。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1)发汗解肌——外感风寒表实、风寒表虚证均可。
(注:表虚为有汗)(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之诸痛证,如胸痹心痛、痛经、脘腹冷痛、风寒湿痹等。
(3)助阳化气——脾阳不足之痰饮、蓄水证;心阳不足之心悸。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表证之轻证。
(2)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解鱼蟹毒——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
(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
(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发汗解表:夏月外感风寒表证。
香薷又称之为“夏月之麻黄”。
(2)化湿和中:呕吐、腹泻。
(3)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应用。
透疹消疮——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疮疡初起之表证。
炒炭止血——各种出血证。
(炭能止血,如地榆炭、血余炭等。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熄风止痉(1)祛风解表——外感表证之无论风寒、风热、风湿均可应用。
(2)胜湿止痛——风疹瘙痒、风湿痹痛。
(3)熄风止痉——破伤风。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湿止痛(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夹湿证。
(2)祛风湿、止痛——风寒湿痹。
解表药名词解释
解表药是指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表浅、外在的病症)的药物。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汗解表,促进体表的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邪随着汗液排出,从而达到降温解热的效果。
常见的解表药物有桂枝、麻黄、羌活、防风、葛根等。
桂枝是解表药物中的代表,能够扶正祛邪,它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麻黄也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开窍、化痰止咳等功效。
羌活具有发散寒邪、疏通经脉、止痛解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葛根能够解表发汗、清热解毒、利咽止咳等,适用于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解表药物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病位、病情及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确立合理的用药方案。
另外,由于解
表药物具有发汗作用,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
解表药的功能、主治和方法1. 解表药的功能解表药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类药物,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散发药性,促进病邪的排出,以达到解表发散的作用。
解表药通常具有以下功能:1.发散表邪:解表药具有温散表邪的作用,能够通过扩张毛细孔和促进汗腺分泌,使体内的风寒、风热等表邪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从而解除表层病邪的侵害。
2.舒展肌表:解表药可以舒展痉挛的肌肉,放松筋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从而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感。
3.解热降温: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降温作用,可以通过促使汗液分泌和扩张毛细孔的方式,加速体温的散发,从而将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
4.缓解头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血管张力和舒张头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2. 解表药的主治解表药在中医药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感冒风寒:解表药是治疗感冒、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的常用药物。
如麻黄、桂枝等。
2.外感风热:解表药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咽喉红肿、咳嗽等外感风热引起的症状。
如银翘、连翘等。
3.肌肉疼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肌肉疼痛、酸痛等症状。
如川芎、桑寄生等。
4.头痛偏头痛:解表药中的一些药物可用于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如白芷、菊花等。
3. 解表药的方法解表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敷。
3.1 内服解表药内服解表药是指将药物通过口服途径进入体内,发挥解表功效的方法。
内服解表药一般使用中药制剂,如草药饮片、丸剂、颗粒剂等。
内服解表药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煎汤:将中药用水煎煮,得到药液后,分次饮用。
煎药时需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病情的轻重,掌握好煎药的时间和火候。
2.丸剂: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后,配合其他草药制成丸剂。
丸剂一般可以直接吞服,也可用开水冲服。
3.颗粒剂:将草药制成细粉后,制成颗粒剂。
颗粒剂可以直接冲服,方便携带和使用。
3.2 外敷解表药外敷解表药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解表功效的方法。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以及风湿痹痛等。
解表药使用需注意:
①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②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③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④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简述解表药使用注意事项
解表药是中医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外感病症。
使用解表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辨证施治:不同的解表药适用于不同的证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能盲目使用。
2.注意剂量:解表药一般剂量较大,但仍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用药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不宜过用:解表药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过量使用容易导致大量流汗,影响机体水分平衡,同时也会消耗机体的阳气,引起寒证、虚证等病症。
4.注意搭配:解表药与其他药物的搭配需要谨慎,避免发生药物相互干扰、副作用加重等情况。
5.孕妇慎用:部分解表药具有孕妇禁用、儿童禁用的副作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安全用药。
6.注意饮食:在使用解表药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7.遵循医嘱:解表药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得随意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出现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