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降尘措施记录表
- 格式:docx
- 大小:17.02 KB
- 文档页数:2
施工现场扬尘检查记录表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检查记录表工程名称:工程地址: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联系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1 扬尘防治是否制定施工扬尘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
是否开展日常扬尘污染防治自查工作。
无无2 围挡围挡底边设置防溢沉淀井,防止泥浆外漏。
施工现场围挡封闭不严密。
加强围挡封闭,防止扬尘外溢。
3 出入口道路是否实施混凝土硬化。
施工现场内道路、作业区、生活区是否进行混凝土硬化。
无无4 车辆冲洗工地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对驶出施工现场的机动车辆进行冲洗并做好冲洗记录。
无无5 XXX回填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尽快完成回填工作,不能及时回填的,应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
砂石等集散材料集中堆放并覆盖。
无无6 脚手架脚手架应按规范进行搭设,外侧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应保持干净、整齐、牢固、无破损,防止和减少施工中的灰尘外溢。
现场防护应封闭严密、牢固整洁,封闭高度应跟上施工进度防护要求。
7 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临时堆放的生活垃圾应采用封闭式,日产日清。
垃圾清运应委托有资格的运输单位,按照相关卫生部门规定进行处理,不得乱卸乱倒。
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
对楼层、脚手架和高出平台等的垃圾清理,严禁倾倒,应集中装袋扎口,采用垂直机械清运或管道清运。
8 混凝土施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9 物料装卸、堆放及运输是否采取遮盖、封闭、洒水等扬尘控制措施。
没有采取扬尘控制措施。
采取遮盖、封闭、洒水等扬尘控制措施。
10 扬尘监测及监控设备是否完善。
喷淋设施是否完善。
无完善扬尘监测及监控设备和喷淋设施。
检查人员签字:。
施工现场防尘降尘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哈尔滨恒大中央广场首期(11#、12#、13#、14#楼、地下车库)主体及配套工程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南北路(未建)、电碳路、规划路(未建)合围处,建筑面积约147819.15㎡。
其中11#、12#、13#、14#楼使用功能为高层住宅。
2、 11#、12#、13#、14#楼为剪力墙结构,11#楼地上32层,地下1层,12#楼地上21层,地下1层,13#、14#楼地上19层,地下1层,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
3、工程名称:哈尔滨恒大中央广场首期(11#、12#、13#、14#、地下车库)主体及配套工程。
建设单位:哈尔滨市振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哈尔滨方舟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黑龙江省轻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黑龙江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编制目的及依据为有效的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身体健康,预防本工程施工中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认真贯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建办督函[2017]169号)精神及相关法规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扬尘治理的管理工作,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具体情况,特编制本专项方案,各有关责任人应严格遵照执行。
三、扬尘治理的总目标1、建立扬尘专项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控制施工扬尘,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卫生环境和空气质量。
2、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通过实施确保工地现场达到扬尘治理检查要求、使扬尘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创建绿色环保工地。
2.1本工程防尘目标如下:1)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达标;2)无市民重大投诉;3)无因施工扬尘控制不善造成的上级处罚和通报批评;4)上级部门检查验收达标;四、组织建设本工程建立由建设单位领导,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工作管理,负责施工现场污染控制的策划、组织、落实,并从财力、物力、人力上实施战略布置,将本工程的施工扬尘控制管理融入到整个施工管理中。
扬尘污染控制各类登记台帐目录
目录
1. 楼层建筑垃圾清理记录表
2. 木工车间废料清理记录表
3. 废弃物处理记录表
4. 沉淀池及排水沟清理记录表
5. 脚手架垃圾清理记录表
6. 施工扬尘控制洒水记录表
7. 清洗车辆进出情况
8. 食堂、厕所及浴室清扫记录
9. 施工扬尘控制检查记录表
施工扬尘控制洒水记录表工程名称:
楼层建筑垃圾清理记录表工程名称:
工程名称:
废弃物处理记录表工程名称:
沉淀池及排水沟清理记录表工程名称:
脚手架垃圾清理记录表
工程名称:
清洗车辆进出情况工程名称:
工程名称:
施工扬尘控制检查记录表
工程名称:振业松湖雅苑检查日期:年月日
工程名称:振业松湖雅苑检查日期:年月日。
建筑施工扬尘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现场检查记录表工程项目名称:负责人施工单位名称:施工场所地址:占地面积:建筑(承建)面积检查时间:___年__月__日时分施工单位联系人:职务:联系电话:工程项目类型:建筑工地□市政工地□拆迁工地□在建施工阶段: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屋面工程□装修工程□控制措施达标基本要求类型可控排放量系数不达标部分达标全部达标30% 50% 70%道路硬化与持续洒水1、施工场所内车行道路必须采取铺设钢板、水泥或沥青混凝土、礁渣、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进行硬化;(建筑工地0.23,市政工地0.33,部分达标则按车行道路硬化面积所占百分比予以削减)建筑0.23 0.16 0.12 0.07 0市政0.33 0.23 0.17 0.10 0 2、道路清扫时都必须采取采用吸尘或洒水措施,施工场所车辆入口和出口30米以内部分的路面上不应有明显的泥印,以及砂石、灰土等易扬尘物料,任何时候车行道路上都不能有明显的尘土;(建筑工地0.23,市政工地0.33)建筑0.23 - - - 0市政0.33 - - - 0 3、施工车行道路应定期洒水湿法抑尘。
(建筑工地0.68,市政工地0.99)建筑0.68 - - - 0市政0.99 - - - 0边界围档1、应当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在本市主要路段和市容景观道路及机场、码头、车站广场设置的围挡,其高度不得低于2.5米。
在其他路段设置围挡,其高度不得低于1.8米,围挡下方设置不低于20厘米高的防溢座以防止粉尘流失(市政工程除外);任意两块围挡以及围挡与防溢座的拼接处都不能有大于0.5厘米的缝隙,围挡不得有明显破损的漏洞;(建筑工地0.34,市政工地0.49)建筑0.34 - - - 0市政0.49 - - - 02、围挡必须是由金属、混凝土、塑料等硬质材料制作;(建筑工地0.06,市政工程0.08)建筑0.06 - - - 0市政0.08 - - - 0 3、施工时应当对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式安全网(不低于2000目/100平方厘米)或防尘布。
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58.86分。
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
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
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
指标类
别
标准条文
分值设定得分
分
值
权重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
制
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
制
项
不
打
分
︹
下
同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
- -
评
分
项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8 0.17 1.36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5 0.17 0.85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 0.17 0.68
通过评分项目总体得分为58.86分,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
降尘措施记录表
降尘措施应定期进行检查、记录,每月填写二次。
每次记录配有现场照片。
若项目施工曾受到主管部门因扬尘超标的处罚,本条不得分。
降尘措施的主要对象是:土方工程、进出车辆、堆放土方、易飞扬材料的运输与保存、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高空垃圾清运。
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除了土方工程外,还有诸如拆除工程、爆破工程、切割工程、部分装饰装修工程和安装工程等。
降尘措施应定期进行检查、记录,每月填写不少于一次。
上表为降尘措施记录表,表中的施工阶段分为地基与基础、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三个阶段。
降尘对象要明确、详细。
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的具体降尘措施有:
1.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土方集中堆放。
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2.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
3.施工现场土方作业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4.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对运输车辆采取保洁措施。
5.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平整坚实。
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6.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场所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7.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8.施工现场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出场。
9.城区、旅游景点、疗养区、重点文物保护地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现场使用清洁能源。
10.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
1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与本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
第四十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绿化责任制、加强建设施工管理、扩大地面铺装面积、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洁运输等措施,提高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减少市区裸露地面和地面尘土,防治城市扬尘污染。
在城市市区进行建设施工或者从事其他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当地环境保护的规定,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城市扬尘污染的控制状况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的依据之一。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2014规定:
3.3.1 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现场宜搭设封闭式垃圾站。
2 细散颗粒材料、易扬尘材料应封闭堆放、存储和运输。
3 施工现场出口应设冲洗池,施工场地、道路应采取定期洒水抑尘措施。
4 土石方作业区内扬尘目测高度应小于1.5m,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0.5m,不得扩散到工作区域外。
5 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锅炉等宜使用清洁燃料。
不得在施工现场融化沥青或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