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18.00 KB
- 文档页数:46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
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
《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
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
“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
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
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
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
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
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
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
还有房劳不能过多。
安逸过多也不行。
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
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
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
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
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
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