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的诊断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2. 掌握中医对腹痛的分类和诊断方法3. 学习中医治疗腹痛的常用方法和方剂4. 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中医辨证能力二、教学内容1. 腹痛的定义和病因2. 中医对腹痛的分类和诊断方法3. 中医治疗腹痛的常用方法和方剂4. 腹痛的临床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腹痛的定义、病因、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分组讨论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2. 课件:腹痛的定义、病因、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案例:典型腹痛病例4. 讨论材料: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南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腹痛在中医内科学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讲解腹痛的定义和病因,引导学生理解腹痛的概念和常见病因3. 讲解中医对腹痛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中医对腹痛的诊断思路4. 讲解中医治疗腹痛的常用方法和方剂,引导学生了解中医治疗腹痛的策略5. 分析典型腹痛病例,引导学生运用中医内科学知识进行临床诊疗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教师巡回指导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腹痛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和中医辨证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腹痛定义和病因的理解程度。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中医内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见解,评价其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腹痛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腹痛相关现代医学知识:介绍现代医学对腹痛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跨学科认识。
腹痛的辩证论治摘要:腹痛为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发生及发展中均可伴随腹痛表现,为此,腹痛的病因具有复杂性特征。
在中医范畴中,腹痛是胃腕之下,耻骨毛际之上部位的疼痛表现。
对于腹痛症状的治疗,认为辨证论治可发挥出针对性治疗效果。
而本次研究将对已有关于腹痛辨证论治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关键词:腹痛;辩证论治;鉴别诊断前言腹痛症状结合疼痛部位可进一步分为大腹痛与小腹痛及少腹痛等,可发生在多种疾病患者中,可伴随其他症状出现。
西医内科以腹痛为主症的病症,常见为胃肠痉挛与消化不良及肠部疾病等。
而中医对腹痛的治疗可采用针刺法与灸法及中药等多种手段进行,而辨证论治为主要思路。
1.腹痛的鉴别诊断第一,胃在腹中,与肠道连接,腹痛与胃痛在范围上较难分辨,部分患者会将胃痛描述为腹痛。
且腹痛多伴随胃痛症状,胃痛也可引发腹部疼痛症状,需要对两种疼痛进行有效鉴别[1]。
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
腹部部位主要集中在胃脘下部,所处部位较低。
且多数患者在腹痛时还可表现为腹胀,除此之外大便性状也可发生改变。
对于以上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可参考X线检查与显微镜检查结果。
第二,多种内科疾病发展中均可出现腹痛症状,临床表现较为相似。
在痢疾患者中,患者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积聚也多伴随腹痛表现,但更多为腹中包块,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初步鉴别。
第三,外科腹痛多在腹痛期间伴随发热症状,预先腹痛后发热,且发热逐渐发展加重,疼痛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疼痛部位固定,压痛明显。
通过内科正确治疗,若病情未有改善或加重,则可初步判断为外科腹痛[2]。
1.腹痛的证型分析在中医范畴中,腹痛可分为多种证型:第一,寒邪内阻型。
以腹痛拘急为主要症状,在后疼痛程度加剧,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
第二,湿热壅滞型。
患病后多伴随按压时腹痛明显表现,同时大便秘结,舌苔泛黄。
第三,虚寒腹痛。
患者多感觉腹痛绵绵,反复发作,神疲乏力。
第四,气滞腹痛。
患者以腹胀闷痛为常见表现,腹痛无固定部位,可累及两胁与少腹,在情绪变动下可发作疼痛[3]。
急腹症的诊断思路和处理要点急腹症是指突发的腹痛症状并伴有腹部器官病理性改变的一种急性症状。
急腹症的诊断思路和处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疼痛部位、起病情况、症状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病史有助于提供有关可能的疾病及其可能的诱因的线索。
二、体格检查: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叩诊等。
注意观察腹部肌紧张、肠鸣音变化以及其他腹部体征的存在。
三、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炎症反应、感染、代谢紊乱等因素。
四、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腹部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和范围。
五、可能的疾病及其特征:急腹症的可能疾病包括胃溃疡、胆囊炎、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道结石、盲肠炎、肠梗阻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予以初步判断。
六、处理要点:急腹症的处理要点包括控制疼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处理、积极处理并发症等。
具体的处理措施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而定。
1.控制疼痛: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物。
2.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因呕吐、腹泻等引起的失水失盐情况,需要补充适量的液体和电解质。
可以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以纠正体液的丢失。
3.抗感染处理:对于疑似感染性急腹症,如阑尾炎、胆囊炎等,应积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积极处理并发症:对于急腹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腹部感染、肠穿孔等,应及时进行处理。
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措施。
总之,急腹症的诊断思路和处理要点主要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处理要点主要包括控制疼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处理和积极处理并发症。
·症病证辨·中医常见症状鉴别诊断(16)——腹痛 腹水朱文锋 朱咏华 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腹 痛腹痛,是指胃脘与季肋以下,耻骨毛际以上,腹部发生疼痛的症状。
腹腔内所有脏器,因六淫外感,内外损伤,虫、食、石、粪阻痹,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等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病变,都有可能产生腹痛。
临床若对导致腹痛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腹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分型。
1 辨病思路1.1 诊断思考 腹痛诊断的一般思考:①腹痛一般可分为脐腹痛(脐周围痛)、小腹痛(脐以下中间部位痛)、少腹痛(脐以下、小腹两侧部位痛);②脾、胰、肠道的病变,以及肝、胆、胃、脂膜、胞宫、膀胱等腹内脏器的病变,均可产生腹痛。
应仔细辨别腹痛的部位,以考虑其所属脏器而鉴别病位;③一般最早出现的腹痛位置,或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大多为病变所在处。
1.2 鉴别 根据腹痛的性状及伴随症辨别病种。
①突发剧痛多见于石淋、气腹痛、胃冲痛(胃穿孔)、蛔厥、肠结等;②腹痛伴发热者,多为痢疾、暴泻、内脏的瘅病、肠痈、胰痈、热淋、类霍乱、湿温之类;③腹痛而见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者,多为脏器穿孔、内脏出血、异位妊娠破裂、胰瘅等危重病变;④突起腹痛且呕泻明显者,常见于暴泻、霍乱、类霍乱等病;⑤石淋之腹痛常连及阴部、大腿内侧;⑥腹痛伴血尿,多为肾系疾病,如石淋、热淋、肾瘅、肾癌等;⑦腹痛伴便血者,应考虑肠癌、肠结、小肠瘅、痢疾之类疾病;⑧痛经、异位妊娠之腹痛与月经的关系密切。
妇女新产后小腹阵阵作痛难忍者,为产后腹痛;⑨肠郁、大瘕泄之腹痛,多与情志等因素的刺激有关,常反复发作;βκ肠结、肠痹在腹痛同时,可见腹部有肠型或肠蠕动波,或触及包块,肛门停止排便、排气;βλ腹痛而触及固定之包块者,一般应考虑肠结、肠痹、伏梁、癌病、肥气、石瘕之类;βµ经常腹部隐痛,伴腹胀、化食不良、慢性腹泻者,可见于久泄、脾痿、胰胀、胆胀等病;βν腹壁按之如板状者,可为脂膜瘅(腹膜炎)、胃冲痛(胃穿孔)、肠痈等病;βο腹痛伴盗汗、潮热等症,或有痨病史者,多为肠痨、脂膜痨(肠系膜、腹膜结核)等病;βπ妇女月经期间小腹疼痛明显者,为痛经;βθ急起腹痛,伴发热、斑疹、神志如狂者,为蓄血病。
腹痛病人的问诊技巧急性腹痛病人,很多临床科室,如、外、妇、儿、皮肤科等均可见到,临床上把以急性腹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称为急腹症。
急性腹痛因其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因复杂的特点。
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在病情尚不明朗,许多化验检查还没做,临床资料不全,特别是遇到翻滚哭闹、不能主诉病情或配合检查的病人时,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对接诊的急性腹痛患者“理出个头绪”,或初步诊断,或为进一步检查提供个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腹痛是个主诉症状,其主要的容,如出现的时间、疼痛的部位、性质等,都要靠病人自己叙述,可以说问诊是接诊急性腹痛患者过程中主要的诊查方式。
急性腹痛的病人都很难受,有的不愿意过多回答大夫的提问,甚至有的病人“应付”大夫,提供一些不实的资料,导致临床误诊。
在这种纷杂的情况下,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问出我们想要的、真实的东西,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问诊方法!什么样的问诊方法才是合理的呢?首先问诊要程序化,也就是说问哪些容、先问哪些、后问哪些,必须提前设计好,问话层次要分明,目的要明确,要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根据其共性设计一个程序,就可避免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问诊。
否则,把病人问烦了,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上面所说的“提前”是指平时我们就应该有一套设计好的腹痛问诊程序。
1、首先,问诊模式要程序化。
2、其次问诊话语言简意赅。
也就是说问话不仅要精练,还要通俗易懂,不能让病人存在理解障碍。
尽量少用医学专业术语。
其实这种“程序化”的理念适用于所有临床学科,我们可以利用群里人才济济的优势,组织大家编写一部[实用临床问诊程序] 。
接诊急性腹痛的病人时,想了解的容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要问清楚其发病的时间、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的性质。
今天,我们就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谈谈如何把握好腹痛患者的问诊下一、首先我们谈谈腹痛时间的问诊下面有一种问法大家看看合不合适。
病人:大夫,我肚子疼。
大夫:多长时间了?这种问法合适吗?很显然,不合适的。
急性腹痛的诊断思路
一、概述
急性腹痛(又叫急腹症)是临床上一组常见症状。
病种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病因复杂是其特点。
临床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错误治疗。
二、急腹症的概念及分类
急腹症: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腹部脏器的急性疾病和表现以急性腹部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它是以急性腹痛为特征,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急性全身症状。
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病因复杂的特点。
1. 按学科分类(四类):
内科急腹症外科急腹
妇产科急腹症儿科急腹症
2.按病变性质分类(六类):
炎症性急腹症破裂或穿孔性急腹症
梗阻或绞窄性急腹症出血性急腹症
损伤性急腹症引起急腹症或急性腹部症状的其它疾病(非真性急腹症)
三、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
腹腔内脏器对各种刺激的性质、强度和部位不能准确的区别,因而缺乏准确的定性和判别能力。
因为腹腔内脏器是由脏层腹膜覆盖,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而
腹壁和壁层腹膜是受相应的脊神经支配,对刺激的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
腹腔内脏器引起的疼痛是通过内脏神经和脊神经两个方面来表达。
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
内脏痛和壁层腹膜痛,腹腔脏器的感觉不象皮肤或感觉的多样化,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都以疼痛来表现,而对疼痛的描述,常常是模糊不清。
之所以感觉疼痛,是因为其局部的神经末稍受到强烈刺激。
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
凡能广泛地刺激内脏神经末稍,均可产生不同的疼痛,如内脏缺血、化学刺激、平滑肌痉挛、空腔脏器的痉挛或膨胀、系膜或韧带的索引、实质性脏器包膜的急性膨胀等,均可产生明显的,有时是剧烈的内脏痛。
腹痛的生理学基础要点
刺激所产生的冲动沿脏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经后根
神经节传入相应的脊髓平面,当两个脏器传入神经的平面非常接近时,产生的内脏痛从部位上很难区别。
如胃是胸7~9节段,而胆囊主要是来自胸8~9节段二者在临床上常常难于区别,慢性胆囊炎疼痛常诊断为“胃病”。
四、腹痛的分类与临床特点
腹痛:是指腹部神经受到局部或全身理化因素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保护性防御反应的警戒信号。
1.按神经支配、传导途径不同分类:
躯体性腹痛(又称体干性腹痛、体性痛):腹部脊神经受刺激
内脏性腹痛:内脏神经受刺激
感应性腹痛(又称牵涉痛、放射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这种现象称为感应性腹痛。
这一感觉过敏或疼痛区称为海德氏带(Head’s Zones)。
躯体性腹痛的特点:①痛阈较低、痛觉敏感②疼痛常伴有腹膜刺激症③定位明确④植物神经反射缺如或少见体格检查特点是肌紧张、反跳痛。
内脏性腹痛的特点:
①痛阈较高,对针刺、切割不敏感,对炎症、缺血、牵拉敏感②疼痛范围广泛而弥散,定位含糊③疼痛性质和程度与脏器结构有关④疼痛部位与脏器胚胎起源有关⑤常伴有植物神经反射, 体格检查特点为压痛或深压痛。
2.按引起的病变部位不同分为:
真性腹痛(腹部本身脏器病变引起)
非真性腹痛(腹部以外脏器病变引起)
3.按疼痛的性质和主观感觉不同分为:
阵发性腹痛持续性腹痛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腹痛突然减弱或消失
烧灼样腹痛刀割样腹痛顶钻样腹痛搏动性腹痛
胀痛钝痛(隐痛)
五、急腹症的诊断方法
急腹症的诊断原则和要求:
“稳、准、快”贯穿整个诊断过程
“三定”(定位、定性、定因诊断)
稳:指不要在弄清诊断之前即贸然决定治疗方针,盲目的剖腹探查,只会使治疗陷于被动。
准:指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根据病情和病人条件,全面地进行分析,使治疗方法切合病人实际,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满意。
快:指诊断一旦确立和治疗方针一旦决定之后,一切处理和治疗措施均应迅速进行,争分夺秒,任何无意义的拖拉和浪费时间均会影响病人的最后治疗效果。
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病情重的特点,能否及时正确诊断,尽早给予有效的治疗,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或生命安危。
因此要遵循迅速、准确、安全的原则,不要过份依赖复杂的检查。
诊断方法及要点:
1.收集病史是打开诊断门户的钥匙
要求:
对病人热情,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
既要针对性系统化,又要注意提问方式,以防暗示或诱导;
艺术性与真实性相结合,最终达到系统、真实而又重点突出。
内容: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
主诉和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婚姻、生育、月经史、家族史
而重点是腹痛。
腹痛起病情况
有无先驱症状,因为内科急腹症常先有发热、呕吐而后才有腹痛,外科急腹症则往往出现腹痛,相继出现发热等。
腹痛从开始至达到最高峰的时间长短,比单纯描述为“突然”的剧烈腹痛更有诊断意义。
如胃穿孔急性腹膜炎与急性胰腺炎所引起的突然腹痛是有所区别的。
急性胰腺突从腹痛开始至高峰之间需经历一段时间,虽然这段时间有时是很短暂的。
可能的诱发因素:多脂餐、饮餐、饮酒、进餐后激烈活动等。
腹痛部位
一般情况腹痛起始和最明显的部位,往往是病变所在的部位。
根据脏器的解剖位置,可作出病变所在器官的初步判断。
并应注意仔细询问有无转移性疼痛,放射性疼痛。
局限性?泛发性?
具体的部位(指局限性的)?
最痛的部位?疼痛开始的部位?
全腹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阑尾炎穿孔胆囊穿孔
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肠系膜血栓腹主动脉瘤破裂左上腹痛:
胃穿孔膈下脓肿脾破裂、脾梗塞左肾结石
肠梗阻左下肺炎胸膜炎心绞痛急性胰腺炎脾区综合征、脾周围炎
上腹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早期肠梗阻
急性胰腺炎胃痉挛心绞痛心肌梗塞
糖尿病酸中毒
右上腹痛:
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胆石症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右肾结石肠梗阻
膈下脓肿肝脓疡右下肺炎胸膜炎
脐周痛:
肠蛔虫症肠痉挛急性阑尾炎早期肠梗阻
局限性肠炎慢性腹膜炎
左下腹痛:
附件炎左输尿管结石乙状结肠扭转
卵巢囊肿蒂扭转肠梗阻左侧腹股沟嵌顿疝
溃疡性结肠炎菌痢阿米巴性结肠穿孔结肠癌右
下腹痛:
急性阑尾炎局限性肠炎右侧输尿管结石
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套叠卵巢囊肿蒂扭转
肠梗阻肠结核美克尔氏憩室炎右侧腹股沟嵌顿疝宫外孕破裂小肠穿孔附件炎肠梗阻盆腔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