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记——茶香盛宴散记
- 格式:docx
- 大小:496.18 KB
- 文档页数:4
茶叶品尝日记三篇
第一篇:绿茶的盛宴
今天我品尝了一款新鲜的绿茶,茶叶外形扁平挺拔,颜色呈现出深绿色。
闻其香气,有一种清新的草香,让人感到愉悦。
品尝之前,我先将茶叶用开水冲洗,然后用75度的水温冲泡,待茶叶展开后,开始品尝。
第一口,清爽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带来一股舒畅的感觉。
茶汤颜色橙黄明亮,口感丝滑,不带任何苦涩的味道。
透过品尝,我感到了茶叶的清新和甘甜。
第二篇:红茶的芬芳
今天尝试了一款红茶,茶叶叶片呈现出红褐色,杯中的茶汤呈现出琥珀色。
品尝之前,我将开水冲洗茶具,将红茶放入杯中,用95度的水温冲泡,静待片刻。
第一口,浓厚的红茶香气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茶汤入口后,带来一种浓郁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
红茶的涩味并不强烈,却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第三篇:乌龙茶的韵味
今天尝饮的是一款乌龙茶,茶叶的外形有点像卷曲的小龙,在杯中展开后,色泽呈现出金黄色。
用开水将杯具冲洗干净后,我用90度的水温冲泡乌龙茶。
第一口,乌龙茶散发出悠远的花香,让人陶醉其中。
茶汤入口之后,带来一种醇厚又清新的口感,茶汤流经舌尖时,让人感到舒畅。
乌龙茶的余味悠长,回味无穷。
总结:
通过品尝这三种茶叶,我深深体会到每一款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韵味。
绿茶清新爽口,红茶香甜温暖,乌龙茶醇厚清新。
通过不同茶叶的品尝,我对茶叶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品味茶叶的美味。
就以上内容,我们总结了茶叶品尝的日记,记录了品尝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过程和感受,希望能够对茶叶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那天我与茶香相遇作文
那天我与茶香不期而遇。
那天阳光正好,屋里暖洋洋的。
我拉开窗帘,外面的风景一下
子闯了进来,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咦,这是什么味道?我顺着香味找去,原来是茶几上的那壶茶。
我凑过去,那茶香就像个小调皮,直往鼻子里钻,让人忍不住想多
闻几下。
我给自己倒了杯茶,轻轻吹了口气,然后一口喝下去。
啊,这
茶味道真不错!先是有点苦,但马上就有股甘甜涌上来,好像在告
诉我,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才有甜。
我边喝茶边想,这茶香好像有种魔力,让我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那些烦心事好像都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就坐在这儿,享受着这一
刻的宁静和美好。
不得不说,那天和茶香的相遇真是太棒了!它就像个小惊喜,
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安宁。
以后有时间,我还得再给自己泡壶茶,好好享受一下这美好的时光。
邂逅春日里的茶事作文
山间微风习习,茶树丛里飘来淡淡的茶香。
瞧那小姐姐,穿着
清清爽爽的裙子,手里拎着个瓷茶壶,优雅得像幅画一样走向亭子。
她轻轻倒茶,茶香飘得满亭子都是,感觉整个春天都在这茶里了。
茶田那边,几位农民伯伯正在忙活着。
他们的手在茶叶上翻飞,像是在弹吉他一样。
阳光一照,茶叶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春天果然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进了茶馆,一股子茶香和书香味儿混合在一起,让人闻着就舒服。
有个老爷爷闭着眼睛在喝茶,看那表情,简直就是享受啊。
他
手里的紫砂壶,看着就值钱,上面的花纹好像还在讲故事呢。
角落里,几个文人墨客正在写字画画,茶香和墨香混在一起,真是别有
一番风味。
湖边有对小情侣坐在石凳上,女生靠在男生怀里,手里拿着个
小茶杯,两人偶尔说说话,偶尔笑笑,看起来甜得不得了。
这画面,简直就是春天里最美的风景了。
走在山间小道上,有个背包客边走边闻茶香。
他时不时停下来,深吸一口空气,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独享厦门的格调生活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5年第7期汇编|浪迹天涯如果说茶是厦门式慢生活里的润滑剂,那么这里的咖啡和红酒就是调味剂。
来厦门就是要品味其独特的小资情调,而红酒、咖啡和茶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们不仅可以让时间慢下来,也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时间的醇香。
梅记茶庄用时间酿造出的老茶,原来是那么不同。
厦门梅记茶行成立于1876年,茶为君,火为臣,古法烘焙。
陈年老铁,岁月的华章,百年老号的“梅记”店里收藏了许多年份茶,分别有10年、20年、甚至30年的老茶。
走进闹市一隅的“梅记”店堂,这里环境清幽,让人不由一震——没有柜台、货架,连印象中用于保存茶叶的大冰柜也不见踪影。
据梅记第六代传人王双客讲,他们出品的铁观音茶都是由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无需冷藏保鲜,而是存放于店堂四周的陶瓷瓶罐里,难怪味道如此不同。
这里的瓶瓶罐罐都是古董,个个装满了价比金条的好茶。
走进梅记茶庄,笑脸迎客的主人口中不是询问客人要什么而是请客人品茗茶。
王双客会热情地邀请客人品尝铁观音。
第一泡“菩音”,色清、味微苦;第二泡十年“米香”,色稍红、舌尖初碰只有苦滋味,入口渐渐生津、回甘。
在泡茶的过程中,王双客会为客人娓娓道来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与轶事,茶香氤氲之间,可以感觉到王双客所经营的并非茶叶,而是百年老字号“梅记”和深厚的铁观音茶文化。
传承至今,第六代的“梅记”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做人、做茶和经商传统。
“梅记”的历史是品质的佐证,主人待客的态度更能体现做人经商的理念。
不为别的,光看着有深意的葫芦宝剑和山峰的“梅记”商标就值得提上两包茶叶做见面礼。
水岸咖啡喝完茶,接下来品尝咖啡馆里那些美味的咖啡和美食。
坐落于老厦门印记里的沙坡尾,有一间不那么容易被发现的咖啡馆就是水岸咖啡。
面朝落地窗、看着演武大桥的车来车往、眺望远处的鼓浪屿、与夕阳约会、看潮起潮落,一杯热咖啡、一盘甜点……时间静止,慢生活就这样蔓延开来。
在拥堵的中山路商圈找个闹中取静,集观景、美食、放松、幽静于一体的店很难,而水岸咖啡厦大店却能100%满足上述要求。
难忘那抹茶香_初二学生原创作文难忘那抹茶香茶,是中国人民珍贵的饮品,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
每次喝茶的时候,总是会被那种淡淡的茶香所陶醉,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空气之中。
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对茶香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去了一趟北京,到了一个茶馆。
当时的北京天气非常热,太阳毒辣的照在地面上,大家都感到非常的燥热。
我走进那家茶馆,茶馆里面的装修非常的古色古香,灯光昏暗,座位上面放着木制的桌子和椅子,地上还放着青砖。
我刚坐下,就听见了一阵“茶,茶,热茶,凉茶” 的呼唤声,服务员端着一大壶茶水,一溜烟地开始了劳作,几分钟的时间,一壶冰凉的绿茶就端到了我们的桌子上。
刚一打开壶盖,那清新淡雅的茶香就扑面而来,仿佛在一瞬间,把整个茶馆都装进了我的鼻腔。
我赶紧闭上了嘴巴,然后慢慢地喝了一口,这种清新的茶香顿时勾起了我对茶的一些向往,心中的燥热似乎也烟消云散了。
就是那一刻,我才真正的明白了,茶香的魅力有多么的强大,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带给我一种清新的感受。
回到家里之后,我经常和妈妈一起泡茶,一起品茶。
每当泡上一壶茶,那回味无穷的茶香就又在我面前飘散着。
我深深地呼吸着那抹茶香,让我感到心旷神怡,身心愉悦。
妈妈告诉我,“茶香主要是来自茶叶中的一些芳香物质,而这些物质又需要通过水的气化才能散发出来”。
这说明了我们泡上一壶茶的时候,茶香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喝茶的时候,那种茶香通过口腔传到鼻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气味的愉悦,同时也能协调我们的神经活动,深深地是一种享受。
茶香,不仅是一种气味,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它代表了一种理性的文化,一种雅致的生活。
每当我看着那淡淡的水面,搁上一块精致的茶盘,朵朵精美的茶叶在水中自由地翻滚,茶香从杯中轻盈地飘逸出来的时候,我总是能够慢慢地沉浸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抚慰。
茶香,在我心中就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每一次品茶的时候,都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清新的感受。
正是这种淡淡的茶香,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韵味,品味到了生活的美好。
难忘那抹茶香_初二学生原创作文难忘那抹茶香初二学生:XXX我叫XXX,初二的一个学生。
上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一趟杭州。
在那里,我体验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其中就有一场令我难忘的茶香之旅。
那天,阳光明媚,天空湛蓝。
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杭州的梅家坞。
梅家坞是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村庄,这里有茶山、茶田,还有许多传统的茶园。
一走进茶园,我就被丰富的绿色所包围,仿佛进入了一个世界里。
这时,一股浓郁的茶香飘入了我的鼻子里,我不禁深深地呼吸了一口。
我们来到了一个古老的茶室,门口挂着一个木质的牌子,上面写着:“茶道的艺术,滋味的魅力”。
我们走进里面,一位身穿传统服装、笑容可掬的女士迎了上来。
她说这里是一个茶文化体验馆,我们可以了解到茶的发展历史、制作过程,并尝试一下制茶的过程。
她详细讲解了茶的种类和茶叶的产地,让我对茶有了更深的认识。
接着,她带我们去了一个小茶园,教我们如何采摘新鲜的茶叶。
我小心翼翼地将一片嫩绿的茶叶摘下放到篮子里,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感觉特别新鲜和有趣。
随后,我们来到一个茶叶的加工室。
女士一边向我们展示如何将茶叶制成干茶,一边给我们讲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在她的引导下,我们也都动手参与感受到了制茶的艰辛和精湛的技术。
我们品尝了一杯自己亲手制作的茶。
那抹鲜绿的茶叶在杯中跳跃着,茶汤清澈见底,带着淡淡的清香。
我小心地端起茶杯,品尝了一口,顿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沉浸在那抹茶香中。
我想,茶香是十分独特的,它似乎可以带领人们走进另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充满了诗意和宁静,让人心生向往。
茶香之旅,让我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的热爱。
茶不仅是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内涵。
通过亲身体验制茶的过程,我懂得了制茶的艰辛和匠心,也更加珍惜每一杯茶。
茶,就像生活,需要用心去品味,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好和养分。
这次茶香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也开阔了我的眼界。
茶香四溢,实践悟人生茶,香叶,嫩芽。
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历史,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一次综合实践茶艺活动中,我深深领略到了茶艺之美,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走进茶艺室,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息扑面而来。
古色古香的桌椅、精致的茶具,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古代的茶坊。
茶艺老师身着传统服饰,举止优雅,她微笑着向我们介绍茶艺的历史和文化。
原来,茶艺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唐代的煎茶到宋代的点茶,再到明清的泡茶,茶艺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在实践过程中,我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每一个步骤,生怕出现差错。
当我端起茶杯,闻到那股淡淡的茶香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轻轻抿一口茶,那苦涩中带着甘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让我回味无穷。
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一杯茶,蕴含着无尽的情感与思念。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泡茶,还深刻体会到了茶艺的精髓。
茶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泡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步骤,体会茶叶在水中的变化,享受那份宁静与平和。
这种专注和耐心,正是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所缺乏的。
茶艺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就像泡茶一样,人生也需要经历一番磨砺和沉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茶叶在热水中翻滚、浸泡,才能释放出自己的香气和味道。
人生也是如此,只有经历了挫折和困难,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同时,茶艺也教会了我们要懂得分享。
一杯好茶,与朋友一起品尝,才能更加美味。
人生中的快乐和幸福,也需要与他人分享,才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茶香四溢,余味悠长。
这次综合实践茶艺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茶艺知识,还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茶艺,将这份宁静与平和带入我的生活中。
同时,我也会将茶艺所传达的人生道理铭记在心,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用感恩的心去珍惜身边的一切。
《茶香四溢:小学作文之茶文化体验与感悟》茶,香叶,嫩芽。
这片小小的叶子,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有幸体验了茶文化,那一次的经历让我对茶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初遇茶香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了一个茶文化展览。
一走进展览大厅,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让人顿时心旷神怡。
展览厅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茶具,有精致的紫砂壶、古朴的陶瓷杯、典雅的茶盘等。
旁边的展板上介绍了茶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等知识,让我对茶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来到一个品茶区,一位穿着旗袍的茶艺师正在为大家表演茶艺。
她的动作优雅娴熟,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艺术感。
她先将茶叶放入茶壶中,用热水冲洗一遍,然后再倒入热水,盖上壶盖,等待片刻后,将茶水倒入茶杯中。
茶艺师将一杯茶递给我,微笑着说:“小朋友,尝尝这杯茶。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茶杯,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
我轻轻地抿了一口,茶水略带苦涩,但很快就有一股甘甜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二、深入了解从那次茶文化展览后,我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查阅各种关于茶的书籍和资料,了解茶的历史和文化。
我知道了茶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和饮用茶叶。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茶的种类繁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等。
不同的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效。
绿茶清新爽口,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作用;红茶醇厚甘甜,适合在冬天饮用,可以暖胃驱寒;乌龙茶香气浓郁,有减肥美容的功效;白茶清淡回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黑茶则有助于消化和降脂减肥。
除了了解茶的种类,我还学习了茶的制作方法。
茶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多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才能制作出优质的茶叶。
三、亲身体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茶文化,我决定亲自体验一下泡茶的过程。
我在网上购买了一套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等。
茶香与美味的碰撞作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匆匆咽下食物,却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真正品味一场美食与茶香的邂逅。
然而,就在那个平凡又特别的午后,我却有幸体验了一次让我难以忘怀的“茶香与美味的碰撞”。
那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周末,我被朋友拉着去参加一个小型的品茶会。
说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有些抵触的,觉得品茶这种事太过文雅,不适合我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
但朋友的热情难却,我也就半推半就地去了。
品茶会的地点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里,刚一进门,我就被那清幽的环境吸引住了。
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香。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往里走,便是一间布置典雅的茶室。
我们找了个位置坐下,不一会儿,主人就开始为我们介绍今天要品尝的茶叶。
第一款是西湖龙井,只见主人用娴熟的手法泡好了茶,将一杯杯碧绿清澈的茶汤递到我们面前。
我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清新的豆香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滋味,就像春天的田野里刚刚长出的嫩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就在我沉浸在茶香中的时候,一道道精致的点心也被端了上来。
有小巧玲珑的绿豆糕,有软糯香甜的桂花糕,还有酥脆可口的杏仁饼。
我随手拿起一块绿豆糕,放入口中,那细腻的口感和清甜的味道让我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而当我再喝一口龙井茶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茶的清香和点心的甜香相互交融,仿佛在我的口中跳起了一场欢快的舞蹈。
接下来品尝的是铁观音,这款茶的香气更加浓郁深沉,带着一股淡淡的兰花香。
搭配的点心是肉松小贝,咸香的肉松和柔软的蛋糕与铁观音的醇厚口感相得益彰,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味觉冲击。
而最让我惊艳的,要数最后登场的普洱茶和鲜花饼的组合了。
普洱茶那独特的陈香,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沉稳而内敛。
而鲜花饼则像是一位青春活泼的少女,娇艳欲滴。
当它们相遇时,就像是老者与少女的对话,充满了故事和情感。
在品尝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人们。
他们有的闭着眼睛,细细品味着茶香和美味;有的则轻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一缕茶香作文五一假期,我与家人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山路蜿蜒曲折,车子行驶在林荫道上,阳光透过树间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影。
初夏的味道在满目葱茏中蔓延。
我打开车窗,树叶落在我的膝上,温暖的阳光照进车内。
窗外,一面阳光,一面茶香。
我们一家来到外公外婆居住的村落上,为的是体验采茶,了解茶文化。
历经一路的颠簸,到家时,已是晌午时分,一阵嘘寒问暖后,便开始了今天的旅程。
外婆这里遍布茶园,可谓“家家有绿茶,处处溢茶香。
”一场春雨过后,我们来到茶山脚下,湿润的泥土上面还有农人们忙碌的痕迹。
这儿的树木很茂盛,一缕缕金色的阳光从树干的缝隙间洒下,地面上印满了大大小小的光斑。
还未走进茶园,茶香早已沁人心脾。
我们采用最质朴、最古老的采茶方式钻进茶园,用手摘下那一片片沾染着露水,饱含甘甜气息的茶叶,再放进竹条编制的竹篓中。
采摘完后,手上还会有茶叶独有的清香。
老家的采茶方式可考究了,我们得用最快的速度将茶叶采摘下来,还只能摘那些茶树上刚发出的新叶。
采摘过程中,尤其不能用指甲掐断,不然断面是黑的,会影响茶的品相。
摘完后,用竹篓背回家,放在竹篮中用山泉水仔细地冲洗一遍,并沥干水分,再把沥干的茶叶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翻炒,直到炒干剩余的水分后,再拿去晾晒。
夕阳西下,天边烧起了五彩云霞。
红的似火,黄的似烟,白的如玉,紫的如雾。
落日的余晖照在新叶上,仿若破碎的水晶一般金银剔透。
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细细品味着今天刚制作好的新茶,我和外公外婆嗅着茶香,品味着中华五千年独特的茶文化。
举起茶杯,暗绿色的茶叶时而沉入杯底,时而浮上水面,它们在水中辗转、沉浮,随着时间的流逝,暗绿色的茶叶也慢慢舒展开来,渐渐变为原来的翠绿色。
细抿一口,它那独有的清香便在口中迸发开来,细细品味,先有几分苦涩,后又有几丝甘甜。
外公说茶生仿若人生,需先有付出才有回报。
我想,人生不也如此吗?茶经百般磨练而后芬芳,现在的我不也正是在人生磨练的阶段吗?无惧时光、无惧雨露风霜、无惧高温与烈火凝练,在沸水中起舞,在摇曳中芬芳。
梅记——茶香盛宴散记
有两种慢
一种叫茶一种叫香
不急不忙
让时间为茶香而停下
从中慢慢游走
在不完美的生命中
去感知一片树叶和一缕青烟的完美
3月22日晚,百年茶业世家——梅记,携手天然香业首席品牌——大馨堂,在梅记厦禾店献上一场茶·香盛宴。
茶道与香道皆源起于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沐浴焚香,抚琴赏菊”这是古人对雅致生活的最高表现。
在我国盛唐“贞观之治”时,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讲究享受,琴、棋、书、画成为时尚,茶文化等各种文化相继发展起来,薰香也逐渐成为艺术。
香,是一份恬静,让人沉醉其中,静静冥想
香,是一抹淡然,让人忘却烦忧,迷恋向往
香道茶道
身心修养之道
闻香喝茶身心愉悦
细柔悠长后味持久
在茶香中细细品味
在时间中慢慢发现
在唐盛时期,香,是上流社会雅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道,作为一门高雅艺术,之所以慢,是因为不敢怠慢,在行香过程中,加入一点点“感恩”的滋味,品香中,会油然而生一丝感动,这份无法抗拒的感动就是,焚一炉香,随之心静、安定。
那一方香艺师的点起,这一处茶艺师静心素手
梅记80年代纸质包装老铁,茶汤红光透亮,充盈从双唇开始,慢慢浸润心田,口中的药香味,让品茶人知道,岁月来过。
时代瞬息万变
不变的是
一贯的从容不迫
穿越时空与历史的茶与香
重拾中国式的原点
让一切回归本质
净化身心暂离尘俗
一杯茶,承接的是一座茶山,一个制茶师手上的温度,一位茶艺师的心性,一个空间的美妙容纳。
喝下茶,便觉得舒舒服服,明明朗朗,伸伸展展,自自然然。
一杯茶,一炷香,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焚一炉香,冲一壶茶,袅袅细香沁人心脾,香品与茶品,慢与静之间,是中国式雅致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