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儿科学配套课件 03 儿童保健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44
儿童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保健》教材的第二章“儿童营养与饮食”,详细内容包括:儿童营养素的需求,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儿童饮食安排的原则,以及饮食行为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儿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及其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能够科学合理地为儿童安排饮食。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饮食行为,提高儿童饮食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饮食安排的原则及饮食行为的培养。
教学重点:儿童所需营养素的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为儿童安排饮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食物模型、儿童饮食行为观察表。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饮食问题的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儿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营养素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一组儿童的饮食安排是否合理。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或身边的儿童设计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儿童所需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
2.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豆类等。
3. 儿童饮食安排原则:合理搭配、多样化、适量、定时定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或身边的儿童设计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分析其营养价值。
答案: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实际情况,设计饮食计划,注意营养素的搭配,保证食物的多样性、适量性和定时定量。
2.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儿童饮食行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观察儿童饮食行为,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分析原因,从家庭饮食环境、家长示范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儿童营养与饮食的相关知识。
儿童保健学课件一、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儿童保健是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领域,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保障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儿童健康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基因、生活环境、饮食营养、心理健康等。
合理的儿童保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2. 儿童保健的目标儿童保健的目标是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免受疾病困扰,并为其提供全面的成长保障。
通过儿童保健,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预防疾病和伤害,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二、儿童生长与发育儿童的生长与发育是儿童保健的核心内容,对于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和提供相应的保健措施至关重要。
1. 儿童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是评估儿童生长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绘制身高、体重等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图来了解儿童生长的情况。
常用的生长曲线有WHO 标准曲线和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曲线。
2. 儿童发育的里程碑儿童的发育可以通过观察其达到的里程碑来评估,包括行走、说话、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掌握儿童的发育里程碑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保健。
三、儿童营养与饮食儿童的营养与饮食是儿童保健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 儿童营养需求儿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提供均衡的营养可以满足儿童的生长需求。
2. 儿童饮食指导提供合理的儿童饮食指导可以帮助家长正确的选择儿童的食物,包括多样化的膳食、适量的饮水、合理的食物。
《儿童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保健》教材第三章“儿童营养与健康”,具体内容为第一节“儿童膳食指南”及第二节“儿童营养需求与失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膳食指南,掌握儿童饮食的基本原则。
2. 理解儿童营养需求,识别常见的营养失衡问题。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营养与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儿童营养需求与失衡的识别及处理。
重点:儿童膳食指南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儿童膳食宝塔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饮食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饮食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儿童膳食指南,分析其原则与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发放儿童膳食宝塔模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儿童设计一日三餐。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份儿童食谱,判断其是否符合膳食指南要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份符合儿童膳食指南的食谱。
6. 营养需求与失衡:讲解儿童常见营养素的需求,分析营养失衡的症状及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膳食指南:均衡摄取五类食物控制盐、糖、油的摄入每天喝足量的水食用适量的动物性食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2. 儿童营养需求与失衡:常见营养素需求营养失衡的症状及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份符合儿童膳食指南的食谱。
2. 答案:示例食谱及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童膳食指南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儿童营养与健康,开展家庭饮食调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实践情景引入的适用性5.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合理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儿童的实际需求,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节课围绕儿童膳食指南和营养需求展开,旨在让学生掌握儿童饮食的基本原则,识别营养失衡问题。
儿童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儿童保健》教材的第三章“儿童营养与饮食保健”以及第四章“儿童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
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营养需求与平衡膳食的构建、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预防、生活习惯的养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营养需求,掌握平衡膳食的构建方法,提高学生饮食保健意识。
3. 使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会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膳食的构建、儿童心理问题预防。
教学重点:儿童营养需求、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儿童饮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饮食保健的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讲解儿童营养需求,引导学生关注平衡膳食的构建。
(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饮食行为习惯的培养。
(3)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心理问题预防。
(4)分享生活习惯的养成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如何为儿童设计一份营养丰富的午餐?(2)学生分享:我的饮食行为习惯改进计划。
4. 例题讲解:(1)计算儿童每日所需能量及营养素。
(2)分析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 随堂练习:(1)设计一份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平衡膳食。
(2)分析一个儿童心理案例,给出预防心理问题的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营养需求2. 饮食行为习惯培养3.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预防4. 生活习惯养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所学知识,为家里的儿童设计一份营养丰富的晚餐。
(2)分析身边一个儿童的心理问题,给出预防措施。
2. 答案:(1)晚餐设计要求:食物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符合儿童生长发育需求。
(2)心理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结合实例,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