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259.31 KB
- 文档页数:22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2.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A.B.C.D.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4.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6.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A.镜子中的“自己”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7.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紫外线传到地球上面来的B.验钞机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C.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D.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而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9.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0.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 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 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11.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1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噪声也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14.汶川大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紫外线”)对建筑物、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并且它的频率20Hz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15.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16.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热.17.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选填“太弱”或“太强”):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选填“10”、“15”或“25”)cm 左右.18.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19.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高.20.月亮在河里倒影的“影”、立竿见影的“影”、雨过天晴后悬挂在天空的彩虹,分析它们的成因其原理不同,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和引起的.2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可用来矫正眼(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大小为;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24.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25.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从大到小依次为.A B c三、解答题(共46分)26.如图,完成光路.27.如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8.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9.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粗实线为影子),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30.如图所示是小刚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支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①竹管开口②管侧劈形小口③竹管④木劈⑤布团⑥铁丝(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位置是,音调最低的位置是.(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此相似?请举例:.3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的声音靠传入耳中,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2.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②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③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④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选填“左”或“右”)移.34.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②.3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实验时,小红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实验中,小红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5)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36.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如图1所示,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填“上”或“下”)移动.(2)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上(填一种器材名称).(3)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莉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小莉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或将蜡烛向(左/右)移动②图3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37.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度.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2.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A.B.C.D.【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在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条水平线段.【解答】解:A、图中的图象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故A不对;B、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有一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C、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与题意不符;D、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与题意不符.故选B.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答】解:由题意知,烛焰在屏上成一缩小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的2f之外,即u>2f;当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此时u>f,那么有可能是2f>u>f,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等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缩小的实像,所以只有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可能出现.故选D.4.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考点】音调.【分析】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错误;D、冰雕变小,是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B.6.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A.镜子中的“自己”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分类,可确定所要填写的内容.【解答】解: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Ⅰ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A、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C.7.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当将凸透镜的部分挡住后,光屏上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数量比原来减少,像比原来变暗.【解答】解: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故选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紫外线传到地球上面来的B.验钞机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C.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D.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而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考点】红外线;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紫外线.【分析】①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为氢原子核发生聚变而产生巨大的能量;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其热效应很强,故我们感受的太阳的热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红外线的作用造成的.②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能杀菌,制成灭菌灯;能促成维生素D的合成.③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④长度单位有:km、m、dm、cm、mm、μm、nm;另外,光年也是长度的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解答】解:A、太阳的能量的产生是通过聚变的核反应方式,它把热传到地球上主要以红外线的方式;故此选项错误;B、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来检验钞票中的荧光物质,从而辨别真假;故此选项错误;C、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此选项正确;D、纳米、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9.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由题意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可知,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故选A.10.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 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 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解答】解:在阳光下,有光进入水中,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由于在四个图中都可以有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四个图中都可看到鱼.故选D.11.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来分析此题.【解答】解: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故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1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显微镜.【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江苏省泰州市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30分)1. (2分) (2016八·仙游月考)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 . 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 .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D .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2. (2分) (2016八上·安顺期中) 下列对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测量时出现了误差,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 .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就可以避免误差C . 改进实验方法,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D .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使实验方法更为完善,可以减小误差3. (2分)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C . “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D . 月球上两名宇航员可以面对面直接交谈4. (2分) (2017八下·延安期中)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 . 图甲中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B . 图乙注射器中含有乙醚蒸汽,用力推压活塞,注射器中出现液态乙醚C . 图丙抽离玻璃板后,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D . 图丁中用力把两铅块压紧,它们会结合在一起5. (2分)(2011·南宁)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 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C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 . 声波不能传递能量6. (2分)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 .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7. (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 .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 以上说法都对8. (2分)(2014·遵义)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B .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开始做上课准备,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 . 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9. (2分)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 . 大地——空气——水——鱼B . 空气——水一一鱼C . 大地——水——鱼D . 水——鱼10. (2分) (2016八上·虞城期中) 关于声音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 在开阔的田野上引吭高歌时,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C . 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 . 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1. (3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 . 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 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 .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12. (2分) (2018八上·防城港期中) 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A . 汽车、羚羊、运动员B . 羚羊、汽车、运动员C . 运动员、汽车、羚羊D . 运动员、羚羊、汽车13. (2分)(2011·丹东)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 远处隆隆的雷声B . 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C . 买西瓜时拍一拍D . 医生用听诊器诊病14. (3分) (2016八上·抚顺期中)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 . 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 . 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 .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填空题 (共12题;共31分)15. (2分) (2016八上·双城期中) 小明同学在做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________,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________.16. (3分)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是的“低”指的是________;“高”指的是________。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试题1: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造林C.让每个学生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试题2:下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 ( )试题3: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 C.音色 D.频率试题4:利用干冰可以在运输过程中保鲜食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凝华放热 B.干冰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吸收水分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熔化产生防腐物质评卷人得分试题5: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人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B超”机声音响度太小B.“B超”机响度太大C.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试题6: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试题7: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试题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B.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C.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D.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试题9: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试题10:“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试题11:下列知识结构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 B.C. D.试题12:在冷饮水杯中加入冰块后不久,杯的外壁就会出现水珠,其原因是()A.杯中冷饮水渗出了杯壁B.杯中的冰块熔化成水溢出杯外C.杯周围空气遇冷液化吸附在杯壁D.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试题13:图中给出的图像中,属于非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试题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日食、月食C.雷电现象时先看见闪电然后听到雷声D.小孔成像试题15: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试题16: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如图,三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应该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试题17:录音机的喇叭卸下来(它与录音机之间的连线没有损坏)后,在喇叭上撒一些很小的泡沫粒,放响录音机后可以看到泡沫塑料会跳动;若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关开大,这时还会看到泡沫塑料跳得变高泡沫塑料跳得变高,这说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试题18: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⑴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和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⑵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的质量大.试题19:“将某同学在探究声学知识时,如下操作:一只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玻璃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如果将容器封闭,并且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铃敲打时,人______看见小锤的振动______听见闹铃的响声(填“能”或“不能”)”此探究可得出声学知识的结论是:.试题20:请写出下面物态变化名称:冬天嘴呼出的“白气”的形成;湿衣服变干;冰冻的衣服变干;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和.试题2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我们把温度计置于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区域,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我们把位于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称为,请写出一种它的应用.试题22: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有四例:(A)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B)引吭高歌.(C)她是唱女高音的.(D)请勿“高声喧哗”.其中_________________是指音调,__________是指响度.试题23:上物理课时,在黑板上作图的张老师提醒坐在后面的小明同学不要讲话要做笔记;面对黑板的张老师是根据小明发出声音的_______来判断是小明在讲话的;当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时,我们总是关上门窗,这是为了在_______减弱噪声.试题24:如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加热后最初5min内冰块呈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min,此过程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到第25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江苏省泰州市初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7·济宁) 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关于科学家极其研究成果不正确的是()A . 奥斯特:通过实验揭示了磁与电之间的联系B . 帕斯卡:研究总结出密闭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C . 欧姆:研究并总结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D . 阿伏加德罗:研究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 (2分)(2016·丰台模拟) 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 . 一瓶标有“550ml”未开封的矿泉水,其中水的质量约为1kgB . 温水的温度为40℃C . 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0.1kWD . 北京二环路全长约为2.8km3. (2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 .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 . 正常中学生手掌的宽度为20cmD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4. (2分)(2016·盐城模拟) 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 盐城冬天最低气温约为﹣35℃B .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gC . 成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5m/sD .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30cm5. (2分)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
露珠从出现到消失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 . 先汽化,后液化B . 先液化,后汽化C . 先凝华,后升华D . 先升华,后凝华6. (2分) (2017八上·灌南期末) 下列各种现象中,要放出热量的是()A . 冰雪消融B . 滴水成冰C . 云开雾散D . 干冰灭火7. (2分) (2020九上·瑶海月考) 冬天,道路结冰会使交通事故增多,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沥青,即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熔雪剂。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分,26分)1.(★★★★)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C.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3.(★★★★)在敲响古刹的大钟时,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现象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5.(★★★★)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D.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6.(★★★★)“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软件.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D.你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7.(★★★★★)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D.丁图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8.(★★★★)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9.(★★★★★)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B.39℃,40℃C.38℃,40℃D.39℃,39℃10.(★★★★★)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11.(★★★★)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但水蒸气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空气中、后者是由热水汽化生成12.(★★★★)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附近出现一股“白气”.关于这种“白气”与热水瓶口出现的“白气”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气”均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3.(★★★★★)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二、填空题(每空1分,36分)14.(★★★★)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3000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地球与月球之间有真空区域,而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15.(★★★★)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16.(★★★★)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17.(★★★★)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报警声尖锐刺耳,说明报警装置在发声时振动的频率(或音调)高.1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2013年6月11日,“神十”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电视转播时,即便不看电视画面,也能分辨出是哪个航天员的声音,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19.(★★★)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振动而产生的,整耳欲聋的雷声是指雷声的响度大,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1360 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20.(★★★)听诊器运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填“响度”或者“音色”).21.(★★★★)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单位是分贝(dB).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增大.(填“增大”“减少”或“不变”).22.(★★★★)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所记录的时间比真实的跑步时间少(多/少) 0.29 秒(保留两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2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0.1℃,目前示数为 38.5 ℃.24.(★★★)温度计的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1 ℃.2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8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1)温度计量程较小(2)玻璃泡没有与水充分接触(3)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26.(★★★★)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放热(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内侧(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27.(★★★)中央电视台有一系列热播饮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我国的传统美食和地方特色菜肴.片中展示炸油条、煎蘑菇用菜油;煮玉米、饺子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在烹饪时如果不小心被100℃的水或100℃的水蒸气烫伤,都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是被100℃的水蒸气(水/水蒸气)烫伤会更加严重.打开锅盖,热气腾腾,眼镜立即变成模糊,这是因为锅中(锅中/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使镜片透明度下降.28.(★★★★)气体打火机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可燃气体液化,使气体液化还有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三、实验题(5+7+4+8+5+8)29.(★★★)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不能(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30.(★★★)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音调不变(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变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不可以(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31.(★★★)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选填“固”、“液”或“气”)能够传声.(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选填“相同”、“不同”或者“一样”).(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振动,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4)如果在用土制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选填“能”、“不能”或“无法断定”)听到对方的讲话声.32.(★★★)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想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一下:(1)琴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小红耳朵的;(2)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它们的音色不同;(3)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音调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响度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4)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发声的音调越高.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如果小红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AB的琴弦.②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㈠实验研究;㈡分析归纳;㈢提出问题(或猜想);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红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三)(一)(二)(四).的研究方法.33.(★★★)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 A、C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2)通过 A、D 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通过 A、B 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夏天的房间洒一些水会变得凉快.3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一、二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二组,错误的地方是温度计触到烧杯底.(2)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前(前/时)出现的情景.(3)当温度达到90℃时,三组同学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 98 ℃.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请在图戊中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5)以上各组同学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6)图丁是三、四两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象,其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共8题;共32分)1. (5分) (2016八上·禹州期中) 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前者是使声音的________增大,后者是要较好的保持原声的________.2. (5分)(2018·泰州) 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于水中,如图所示。
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袋中的手机,手机能接通,说明________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铃声,还能说明________可在水中传播;我们听出手机铃声是汪峰唱的《飞得更高》,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辨别的。
3. (3分)(2017·乐陵模拟) “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辫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山东济南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__环节,防治噪声;耳麦接收到的信息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4. (2分)(2019·江门模拟) 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mm。
5. (5分) (2015八上·东城期末) 下图中,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cm.6. (5分) (2019八上·龙岗期中)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秒表读数为________s。
7. (5分)(2017·攀枝花) 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________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8. (2分) (2019九下·巴东月考) 当飞机升到正常飞行高度后,驾驶员开启自动巡航功能,使飞机匀速直线飞行。
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九上·夏津期中) 在图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电压单位的是()A . 帕斯卡B . 伏特C . 安培D . 欧姆2. (2分) (2018八上·郓城月考) 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A . 2.20cmB . 2.2cmC . 13.20cmD . 2.200m3. (2分) (2018八上·内蒙古月考) 用厚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在图中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 .4. (2分)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2:3,时间之比为3:5,则两车行驶的速度之比为()A . 10:9B . 9:10C . 2:5D . 5:25. (2分) (2019八上·平遥期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 .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 .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 . 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40mm6. (2分) (2017九下·宜宾期中) 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足球在空中沿着曲线飞行是因为受到踢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B . 放在讲台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与书所受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书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 推一个木块会运动,而不用力就会停下,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 当推课桌而没推动时,推力大小比课桌所受地面摩擦力小7. (2分) (2018八上·淮安期末) 如图所示,轰炸机15min时间飞行180km,则其飞行速度是()A . 180km/hB . 12km/hC . 200m/sD . 720m/s8.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 .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 .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 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运动越快9. (2分)(2018·随州模拟) 下列配对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A .B .C .D .10. (2分) (2016八上·高密期中)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 . “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 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 .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11. (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 声音产生的原因C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2. (2分)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下面的光速大小排列中,正确的是()A . v空气>v真空>v水>v玻璃B . v玻璃<v空气< v水< v真空C . v真空> v空气> v水> v玻璃D . v玻璃< v水< v空气< v真空13. (2分) (2019八上·永吉期中)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A .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B .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 .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D . 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14. (2分) (2018九下·高邮月考) 如图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九下·靖江月考) 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 .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 .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 (2分) (2015七上·江汉油田期中) 下列错误的是()A . 没有零刻度线刻度尺也能用来测量长度B .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 .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 .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值后面注明单位3. (2分) (2017八上·黑龙江期中) 下列诗句中蕴含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B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的C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D .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花香分子在空气中不停运动4. (2分)(2018·拉萨模拟)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黄恕伯老师在《欢乐课堂》节目中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如图,他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来改变声音的()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5. (2分) (2019八上·烈山期中) 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6s末的速度为9.5m/s,1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9.8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 9.5m/sB . 9.8m/sC . 10.0m/sD . 8.0m/s6. (2分) (2017八上·宁河月考) 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图像是()A . 甲图和丙图B . 甲图和丁图C . 乙图和丙图D . 乙图和丁图7. (2分)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A .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B .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 .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铃声明显减小D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情况8. (2分) (2017八上·泉港期中)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50m,它在前2s的速度是()B . 25 m/sC . 10 m/sD . 5 m/s9. (2分) (2018八上·防城港期中)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个方法是最合理的()A . 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B . 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C . 在教室周围植树D .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0. (2分)(2014·常州) 寄生蝇一般听到寄主(如蟋蟀)发声,就能凭听觉确定其位置,将卵产于寄主体表,幼虫孵出后就钻入寄主体内吞食其身体,寄生蝇一般听到捕食者(如蝙蝠)发声,就立刻逃逸.蟋蟀发声频率是5.0×103Hz.蝙蝠发生频率是1.25×105Hz.林区需要吸引寄生蝇杀灭害虫,养蚕中心需要驱赶寄生蝇以保护蚕宝宝,林区和养蚕中心需要设置声源的振动周期分别为()A . 5×10﹣3s 1.25×10﹣5sB . 1.25×10﹣5s 5×10﹣3sC . 2×10﹣4s 8×10﹣6sD . 8×10﹣6s 2×10﹣4s二、填空题 (共10题;共11分)11. (1分)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 s,A的长度为________ cm,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 ℃.12. (2分) (2019八上·江油期中) 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cm.如图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__s.13. (1分)小冬在表演二胡演奏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_____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的。
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质量监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请将所有答案填在答题纸上,否则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A.B.C.D.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有一根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B.两次响声C.三次响声D.四次响声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6.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A.振幅B.频率C.音色D.响度8.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9.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B.C.D.10.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能感觉到;而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不能感觉到,这是因为A.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比蝴蝶大B.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比蝴蝶高C.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色比蝴蝶动听D.蝴蝶飞行时比蜜蜂轻盈11.小珊同学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纸盒却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灭火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1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器材,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应该A.用嘴吹灭B.用水浇灭C.用湿抹布扑盖D.赶快走开14.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时会产生一种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这种声波是次声波B.这种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这种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5.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100℃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16.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A.36.5℃B.39.5℃C.42℃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17.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18.某同学在两片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和酒精,他将滴水的玻璃片放在太阳光下照射,滴酒精的玻璃片放在树荫下,结果发现水迹先干。
江苏省泰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1. (2分) (2018八下·江都月考) 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A .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 .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 .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 .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2. (2分)(2020·吉林模拟) 下列数据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B .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C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0nmD .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3. (2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测量结果最后应记做9.20cmB . 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0.1cmC . 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 . 9.20cm中,最末一位数字“O”是有意义的4. (2分) (2016八下·昌平期末) 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A . 刻度尺B . 天平C . 量筒D . 弹簧测力计5. (2分)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就不能使用B .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C . 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起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D . 精确测量时无需估读6. (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 .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7. (2分) (2019八下·南京期中) 在下列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 柳絮飘舞B . 荷花飘香C . 落叶纷飞D . 雪花飞扬8. (2分)(2017·益阳) 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A . 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 . 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 . 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 . 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9. (2分) (2017八上·重庆期中) 一城市某路公交车往返于1甲、乙两地,从甲地开往乙地和从乙地开往家底的车辆均每隔相等时间发出,并以相同速度匀速行驶.一沿公路匀速行走的人发现每隔5min就与迎面驶来的一辆该路车相遇,每隔7.5min就有一辆该路车从后面追上他.若此人行走的速度为1.5m/s,则该路车发车的时间间隔和行驶速度分别是()A . 7min,7.5m/sB . 4min,10m/sC . 5min,6m/sD . 6min,7.5m/s10. (2分) (2016八·东台月考) 春运期间,为了赶去乘车,大人搀着孩子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孩子共走了110步,则速度快的是()A . 一样快B . 大人C . 小孩D . 无法确定11. (2分) (2016九上·嵊州期中) 小明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A .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B . 一支圆珠笔质量约为10mgC . 一个凳子的质量约为2kgD . 普通初三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10 m/s12. (2分) (2018八上·丰台期中) 小力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辆玩具小车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A.B.C.D.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有一根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6.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A.振幅 B.频率 C.音色 D.响度8.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9.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D.10.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能感觉到;而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不能感觉到,这是因为()A.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比蝴蝶大B.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比蝴蝶高C.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色比蝴蝶动听D.蝴蝶飞行时比蜜蜂轻盈11.小珊同学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纸盒却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灭火 B.火焰温度低于纸盒的着火点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1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器材,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应该()A.用嘴吹灭 B.用水浇灭 C.用湿抹布扑盖 D.赶快走开14.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riben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时会产生一种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这种声波是次声波B.这种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这种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5.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100℃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16.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A.36.5℃B.39.5℃C.42℃ 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17.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18.某同学在两片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和酒精,他将滴水玻璃片放在阳光下照射,滴酒精玻璃片放在树荫下,结果发现水迹先干.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水比酒精更易蒸发”的结论B.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结论C.此实验只能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D.若把两玻璃片都放在阳光下,则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9.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减弱噪声的.20.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声音.潜水艇上的声呐装置是靠(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水下导航和观测的.2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原因是.(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22.液体(填“有”或“没有”)固定的体积;(填“有”或“没有”)固定的形状.23.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24.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比传声效果好.25.如图,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26.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27.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性质制成的.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之前,应注意观察所用温度计的和.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图1中体温计的示数为,图2甲温度计的示数是℃,乙的示数为℃.28.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上,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为了保护发射台,就需要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白色气团是形成的.三、解答题29.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起来A.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物体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在温度计数值不再变动时进行读数.30.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呢?这是科学探究中的环节之一:.(2)实验中,用抽气机对玻璃罩中的空气进行抽气,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3)此实验说明了.这种研究方法叫.3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答出一点即可)32.在学习吉演奏过程中,小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为了验证猜想,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33.炎热的夏天来啦!小明家买了一台电风扇,站在电风扇旁,小明觉得很凉爽.于是他大胆猜想:是电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为了验证猜想,他关闭了门窗,选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下列步骤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实验步骤](1)温度计放置: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2)温度计读取:闭合电风扇开关,稍候读取温度计示数.[分析论证]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表明吹电风扇不能降低室内温度.这一现象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室温没有降低,而吹电风扇却觉得凉爽呢?小明联想到液体蒸发的知识.人体是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体温的,人在吹电风扇时,汗液比平时蒸发得更快,所以感到凉爽.为了证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小明又进行了实验,但只增加一种物质,并且首先补充了一个步骤,然后重复前面实验的操作.请你将下表的内容补充完整.[增加物质][补充步骤][分析论证]如果观察到,说明电风扇能加快蒸发的速度.34.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温度的高低:b.液体的大小;c.液体上方的快慢.(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同样多的酒精,保持酒精的b,c两个条件相同.Ⅲ.用酒精灯对其中一个玻璃板加热.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3)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填“有关”或“无关”)(4)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5)若两玻璃板上滴的酒精不一样多,如图所示,对右侧玻璃板加热,发现右侧酒精多的玻璃板上酒精先没了,(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的关系.3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0 1 2 3 4)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液面上的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请指出丙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5)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6)请根据如表的数据,在如图戊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7)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8)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9)小红和小兰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所示.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10)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选填“酒精”或“煤油”)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故选C.2.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A.B.C.D.【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分析】根据各标志牌的含义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禁止掉头行驶,不合题意.B、交通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题意.C、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D、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80km/h,不合题意.故选C.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4.有一根长15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解答】解: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故选B.5.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考点】响度.【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发声体本身决定的特征);题目中的“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即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故选C.6.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考点】音色.【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选C.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A.振幅 B.频率 C.音色 D.响度【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和低于20Hz的我们都听不到.【解答】解: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000Hz.故选B.8.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考点】音调.【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不符合题意;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不符合题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不符合题意;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9.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解答】解:由图知: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方法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此方法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的太少.此方法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方法正确.故选D.10.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能感觉到;而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时,凭听觉不能感觉到,这是因为()A.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比蝴蝶大B.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比蝴蝶高C.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色比蝴蝶动听D.蝴蝶飞行时比蜜蜂轻盈【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频率称为次声波和超声波.【解答】解: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的声音,说明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比蝴蝶高,故选B.11.小珊同学用纸盒烧水,水烧开了,纸盒却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灭火 B.火焰温度低于纸盒的着火点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盒没有燃烧.【解答】解: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选C.1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解答】解:在高架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故选B.1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器材,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应该()A.用嘴吹灭 B.用水浇灭 C.用湿抹布扑盖 D.赶快走开【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根据灭火的三大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条件回答.【解答】解:灭火有三大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酒精灯中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起来,火势不大,易于控制,对于液体酒精无法清除可燃物,又难以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所以运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湿抹布盖灭,最为合理.故选C.14.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riben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时会产生一种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这种声波是次声波B.这种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这种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与信息.【分析】(1)低于20Hz的声音属于超声波;(2)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解答】解:A、低于20Hz的声音属于超声波,故A正确;B、次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故D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100℃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考点】温度.【分析】根据我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这是一项生理常识,故A错;B、火柴的温度高于400℃,故B错;C、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是23℃左右,这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符,故C正确.D、我国北方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以下,故D错.故选C.16.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A.36.5℃B.39.5℃C.42℃ 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使用前要先甩几下,如果不甩会出现以下现象.(1)当被测的温度低于或等于体温度计的示数时,则体温计显示的仍然是以前的温度,体温度计的示数会不变.(2)如果被测温度高于体温计的温度,则示数会再上升.【解答】解:体温计里有个特殊的设计,就是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具很细的细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不能退回玻璃管内,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以前那人的体温.所以每次使用前,都要把体温计甩几下,使水银柱被甩下去.现在他体温度正常,故体温计的示数不变.故选B.17.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1)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2)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解答】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可以用分贝来计量,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用来计量音调的高低的;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故选C.18.某同学在两片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和酒精,他将滴水玻璃片放在阳光下照射,滴酒精玻璃片放在树荫下,结果发现水迹先干.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水比酒精更易蒸发”的结论B.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结论C.此实验只能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D.若把两玻璃片都放在阳光下,则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蒸发的面积,三是空气的流动.观察图中的情形,对照相关量,找出变与不变的量就可以判断了.【解答】解:A、由题意知,水玻璃片放在阳光下照射,滴酒精玻璃片放在树荫下,没有有控制好变量,不能由实验现象得出“水比酒精更易蒸发”的结论;B、因为不是同一种液体,一个是水,一个是酒精,因此不能由实验现象得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结论;C、因为不是同一种液体,所以不能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D、若把两玻璃片都放在阳光下,则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9.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课本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声速、以及减弱噪声等基础知识的识忆,题目难度不大,掌握了基础知识就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由课本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就可以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课本中关于声速在不同介质中速度的介绍就可以知道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振动;340;声源处.20.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3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5Hz,人类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声音.潜水艇上的声呐装置是靠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水下导航和观测的.【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min内振动了30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声呐,用它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解答】解:(1)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300次,1min=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