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
- 格式:doc
- 大小:53.37 KB
- 文档页数:2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XXX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XXX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XXX喻酒;XXX、XXX指怀才不遇之人;XXX、XXX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笔试中,大多会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人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呜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简析“月”的作用。
正确答案: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4.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好处?正确答案:雄浑阔大。
手法:寄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在对着这轮明月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5.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诗歌鉴赏题答题步骤第一篇:诗歌鉴赏题答题步骤诗歌鉴赏题答题步骤1、第一步:读懂内容: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
看作者:定诗风、明情感。
看诗句: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字词锤炼、画面描述。
看注解:背景材料、特殊提醒。
2、第二步:看题目:定诗歌类型、定题材。
分类标准: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②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代诗);③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④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持、咏史诗、闺怨诗、赠别诗等;⑤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划定类型的目的是确定诗歌的题材、形象、情感、风格、手法。
定题材: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赠别诗、边塞诗、闺怨诗。
定情感:忧国伤时、人生感怀、思乡怀人、羁旅行役、长亭送别、怀古伤今、寄情山水、田园逸趣。
(包括诗歌的主题)定形象:洒脱豪放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定风格:语言风格,平淡、工丽、直率、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清新、沉郁。
定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3、第三步,审题干,答题目。
诗歌常见题材基础知识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1、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诗歌鉴赏篇一: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试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最新版)目录一、诗歌鉴赏题型概述1.诗歌形象类题目2.诗歌语言类题目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二、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方法1.诗歌形象类题目答题模板2.诗歌语言类题目答题模板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模板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答题模板正文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板一、诗歌鉴赏题型概述在诗歌鉴赏的题型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诗歌形象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等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诗歌语言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结构、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诗歌主题、情感、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方法1.诗歌形象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找出诗歌中描绘的形象步骤二:分析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形象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诗歌语言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指出诗歌的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步骤二:分析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诗歌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指出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表达技巧或艺术特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4.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答题模板步骤一:找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步骤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步骤三:结合诗歌内容,阐述主题、情感、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之间的关系以上就是诗歌鉴赏的题型概述和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西分校 ()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5楼 2015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三步走”(3) 根据“三步走”或“三看”的方法,我们在答题时,可分为以下几步:
1、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出诗歌表现的场景;
2、 根据场景的渲染,结合具体的字词,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形象、情感进行分析;
3、 说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者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事例来看看该方法的实际运用:
例:诗歌赏析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中公资深讲师朱鹏飞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在一个深秋的季节,西风袅袅,吹荡着南浦广阔无垠的江水,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
行人乘船渐渐远去,但看着岸边送别的人,又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回头远看,每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这一个“看”字,有忍不住回望的意思,能将行人努力压制自己的感情但又克制不住的神态表现出来。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凄楚。
表达了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中公资深讲师朱鹏飞。
事业单位招教语文专业考试诗歌鉴赏类题目答题技巧华图教育李薇诗歌鉴赏类题目在各地招教考试中所占分值普遍较大,而对于这类题目很大一部分考生都无法把握答题的技巧与重点,特将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做如下整理。
首先,诗歌鉴赏类题目在招教考试中大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但在答题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与现代文阅读略有不同:首先,答题篇幅上不宜过长,以简短、精炼为好;其次,在答题用语上,用词应贴近古诗所营造的画面,应体现出美感,并表现出诗歌的画面美。
除上述几点外最重要的是,在答题内容方面一定要有所侧重。
对于如何把握整首诗的重点,有以下方法可以借鉴。
第一,关注诗歌的题目。
古诗的题目,除词牌名或乐府旧题以外,绝大多数都会直接揭示诗歌的中心内容和创作主旨,因此,在审题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诗题,并借此把握住诗歌的主线。
第二,要仔细研读诗歌的注释,因为往往注释会包括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对于知名度不高的诗人。
古诗词鉴赏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知人论世,在进行鉴赏之前必须了解诗人所处的朝代背景,其次要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
例如,杜甫一生主要创作的诗歌风格都以忧国忧民、反应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但是《绝句》一诗却与其他诗歌迥然不同,就是因为此诗作于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杜甫的好友成都尹严武入朝,而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也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由于好友严武提供给杜甫住处及生活物资,因此他的心情很好,面对春日的生机勃勃,情不自禁便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据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便能把握住诗人的情感走向,更加贴近诗歌所要传达的主旨。
第三,关注诗歌中抒情或表达诗人观点的诗句,而对于比较特殊的哲理诗,则应关注富有深刻含义的诗句。
依据中国传统的表达习惯,文学作品的抒情、主旨性的语句往往在靠后的位置。
就诗歌而言,往往在绝句的后两句、律诗的颈联和尾联,这些往往是我们需要把握的重点。
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诗歌如诗如画,但是它也是我们得分上的拦路虎。
为了更好的拿到该得的分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笔试中,大多会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从其考查角度看,分别是诗歌形象、诗歌语言、诗歌手法、诗歌主题四个方面。
接下来,我会按照每个考查角度,分别从设问方式、答题格式、运用举例三个方面进行连载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各位考生答题。
必须强调的是不管考题考查哪个维度,考生首先要做到、也是最重要的是就是读懂诗歌,关于这一点我分享“四看”原则:看标题、看作者、看意象、看注释。
更多的就有赖于考生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学素养,以及大量的答题实践。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接着学习第三个维度的内容——诗歌手法。
这也是诗歌考查最多的,几乎每一首诗词都有题目涉及。
表达技巧指的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手法,具体来说这里的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要求考生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设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一、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
二、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举例1: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问题: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答案】这首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用星辰的明亮反衬夜色之暗;可以听见稻田深处草虫的鸣叫声,用“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静寂。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
(步骤三) 运用举例2: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问题: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
从写景顺序:①由大处到个体,由远及近。
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
这里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数点,写的是大处、远景。
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这里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②由白天到晚上,由下到上。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北方飞来的大雁,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
这里五六七句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角度:动静相结合。
一二句写长江、淮山的颜色,五六七句写晚云、新月、一字鸿雁,是静态之景;三四句着重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之景。
诗人通过对眼前浔阳之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以上便是第三个考查维度——诗歌手法的答题指导,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多写多练,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呈现漂亮作答。
同时也请期待最后一次连载,诗歌主题。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