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临床分析与应对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76.67 KB
- 文档页数:3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得:探讨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意外拔管)得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对策,以减少胃管脱出得发生。
方法:回顾总结我科(神经内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发生得26例胃管脱出意外事件,分析相关因素,列出护理对策。
结果: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留置胃管得占得8%;因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67%,因恶心呕吐脱管占12。
5%,剧烈咳嗽脱管占8%,固定不牢12%;有陪护脱管占89。
3%,有约束脱管占54。
8%,无约束占56、2%;按发生时段分白班脱管占23%,夜班脱管占77%。
结论:通过加强护士专科技术培训与管理,正确评估患者得合作水平,提高患者得舒适度。
增强护理人员得安全意识与巡视病情观察能力,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得沟通取得充分得配合,加强对陪护人员得安全教育与应对方法,掌握正确可靠得固定方法,给予有效得肢体约束,从而减少患者留置胃管得非计划性拔管率。
【关键词】脑卒中;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护理;留置胃管就是脑卒中危重病人护理中最常见得技术操作之一,就是将橡胶或硅胶鼻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以达到治疗与补充营养物质得目得。
非计划拔管(意外拔管)就是指导管意外脱出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神经内科患者多有进食呛咳,留置胃管较多,且发生意外拔管得现象较多,由于脑卒中部分病人因脑部得疾病,导致意识障碍与(或)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胃管内鼻饲流质则成为这些病人最经济、方便得肠内营养方式、为了病情得需要常常要将胃管保留数日甚至更长得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管经常意外脱出,需要重新插入,重插胃管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增加费用,而且重插胃管使粘膜出血、水肿得发生率大大增加。
1。
对象与方法1。
1对象:统计神经内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留置胃管患者共130例,其中脑卒中患者占92。
3%。
130例留置胃管按疾病种类分,脑梗塞70例、脑出血50例、脑炎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2例、心肺复苏术后4,其它疾病2例、其中男74例,女5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91岁。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文献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置入的管道自行拔除或因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管道脱落。
非计划性拔管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1. 患者因素(1)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意识不清时,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拔管。
(2)患者疼痛:患者疼痛时,为了缓解痛苦,可能会自行拔管。
(3)患者恐惧、焦虑:患者对置入管道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可能导致自行拔管。
(4)患者不舒适:患者感到不舒适时,可能会尝试拔除管道。
2. 医护人员因素(1)操作不当:医护人员在置管、固定和搬运患者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管道脱落。
(2)评估不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足,未能及时发现拔管风险。
(3)沟通不足: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足,导致患者及家属对管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巡视不及时:医护人员巡视不及时,未能发现并处理管道脱落的风险。
3. 管道因素(1)固定不牢固:管道固定不牢固,容易因患者活动或外界因素导致脱落。
(2)管道质量问题:管道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使用过程中脱落。
二、非计划性拔管的整改措施1. 患者管理(1)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管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2)提高患者舒适度:根据患者需求,调整床位、姿势等,减轻患者不适。
(3)给予心理支持:针对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和关爱。
(4)疼痛管理:对疼痛患者给予合理镇痛,减轻疼痛导致的拔管风险。
2. 医护人员管理(1)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置管、固定和搬运患者的操作技能。
(2)完善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患者病情评估体系,及时发现拔管风险。
(3)加强沟通: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他们对管道重要性的认识。
(4)加强巡视: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巡视,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脱落风险。
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分析和对策摘要】对因采用常规的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而容易引起胃管的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胃肠减压管固定的改进方法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分析对策胃肠减压术是普通外科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是临床护理重要的工作内容。
笔者发现,胃肠减压管(以下简称胃管)非计划性拔除时有发生,经常重新插管,不仅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增加医疗护理的风险性,增加患者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而且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从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笔者就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1 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分析1.1 固定胃管的方法临床护理发现,采用教科书描述的胃管常规交叉固定法,即“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鼻翼及面颊部”,极易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除。
这是因为常规胶布较窄,大多宽度为1cm,与胃管及皮肤的接触面积小,从而影响了胃管的牢固性。
1.2 固定胃管的胶布质地差临床护理发现,采用常规交叉固定法的胶布粘性差,极易导致胃管的非计划性拔除。
1.3 影响胶布粘性的相关因数临床护理可见,患者的汗液、污渍污染胶布、胃管留置时间长、胃管的机械性牵拉等,均可使胶布的粘性下降,容易导致胃管的非计划性拔除。
1.4 护理人员健康宣教不到位临床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对于胃肠减压术相关的健康宣教不到位,或者健康宣教过于简单、笼统、仓促,以至于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有效配合,结果导致胃管的非计划性拔除。
1.5 患者的自身因素行胃肠减压术的患者,客观上,胃管造成患者咽喉局部异物疼痛;主观上,患者恶心、呕吐,咽喉局部有压迫感,甚至有的患者感到通气困难、胸闷,最终因难以忍受痛苦而拔管。
还有极少数患者因配合性、忍受性差而自行拔管。
1.6 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时间性临床护理发现,大多数胃管的非计划性拔除发生在疾病恢复期和手术后期。
在疾病初期,一般患者的病痛明显,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疾病上,对胃管的排斥性小,配合性好;反之,到了疾病的恢复期和手术后期,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病痛的逐渐减轻,患者对胃管的排斥性较大,配合性也较差,甚至有的患者认为,胃管的留置可有可无,从而发生胃管的非计划性拔除。
非计划性拔胃管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In the healthcare setting, unplanned removal of a feeding tube is a serious issue that can lead to various co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accidental removal of a feeding tube, including inadequate securing of the tube, patient agitation or confusion, equipment malfunction, and inadequate education of healthcare providers.在医疗环境中,非计划性拔除胃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并发症。
导致饲管意外移除的几个因素包括:管道固定不佳、患者激动或困惑、设备故障以及医护人员教育不足。
One of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the accidental removal of feeding tubes is inadequate securing of the tube. If a feeding tube is not properly secured to the patient's body, it can easily become dislodged during movement or repositioning. Healthcare providers must ensure that the tube is securely taped or fastened to prevent unintentional removal.导致饲管意外移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管道固定不佳。
长期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对策,以减少胃管脱出的发生。
方法:回顾总结我科(神经内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发生的26例胃管脱出意外事件,分析相关因素,列出护理对策。
结果: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留置胃管的占的8%;因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占67%,因恶心呕吐脱管占12.5%,剧烈咳嗽脱管占8%,固定不牢12%;有陪护脱管占89.3%,有约束脱管占54.8%,无约束占56.2%;按发生时段分白班脱管占23%,夜班脱管占77%。
结论:通过加强护士专科技术培训和管理,正确评估患者的合作水平,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巡视病情观察能力,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取得充分的配合,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应对方法,掌握正确可靠的固定方法,给予有效的肢体约束,从而减少患者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
【关键词】脑卒中;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护理;留置胃管是脑卒中危重病人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将橡胶或硅胶鼻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以达到治疗和补充营养物质的目的。
非计划拔管(意外拔管)是指导管意外脱出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神经内科患者多有进食呛咳,留置胃管较多,且发生意外拔管的现象较多,由于脑卒中部分病人因脑部的疾病,导致意识障碍和(或)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胃管内鼻饲流质则成为这些病人最经济、方便的肠内营养方式。
为了病情的需要常常要将胃管保留数日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管经常意外脱出,需要重新插入,重插胃管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增加费用,而且重插胃管使粘膜出血、水肿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非计划拔除胃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常常会导致意识不清、球麻痹【1】,不同程度存在吞咽困难,需要留置鼻胃管,给予鼻饲用药及营养支持,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持机体所需能量。
留置鼻胃管期间,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意外拔管,意外拔管可造成鼻粘膜损伤和出血,鼻饲液返流等并发症,重新插管不仅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带来不必要的损伤,甚至会导致病情加重,而且还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拔管,需要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患者再次受到伤害与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我科2008年10月至12月期间留置鼻胃管患者19例,发生意外拔管15例。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55-82岁,诊断为缺血性脑梗塞11例,出血性脑梗塞4例。
1.2方法设计非计划拔管原因调查登记表,登记意外拔管患者,分析原因,提出整改与防护措施。
具体见表1 。
经调查,意外拔管意识模糊10例中,谵妄7例,嗜睡3例,可见意识模糊状态下发生意外拔管率较高。
肢体肌力Ⅳ级及以下7例,操作不当包括喂养不当至呕吐或管道堵塞3例,翻身牵拉或转运过程中发生脱管4例,看管不严,自行拔除8例。
拔管次数最多4次,置管时间最短1.5小时。
经分析,意外拔管主要原因归纳为:○1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未及时巡视,忽略了时间因素,调查表明,意外拔管有80 %都发生在夜间。
○2看护不当,陪护看管不到位,对病情不了解,不重视。
○3固定不妥当,由于表面皮肤出汗或鼻粘膜分泌物排泄过多导致胶布固定不牢固,发生脱管。
○4其他原因。
操作不规范,插入长度不够,疾病因素,病情发生变化,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约束不到位,操作牵拉等,均是引起拔管的原因。
1.3 护理对策1.3.1 胃管选择与插入长度。
采用硅胶带帽鼻胃管,硅胶胃管弹性好,无异味,与组织相容性强。
插管时增加插入长度【2】,由于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胃溶液易返流,导致呕吐等并发症,增加脱管危险性,根据常规深度再插入7-10cm,使胃管接近幽门部,可有效制止了鼻饲液的返流,可预防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潘艳【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21【摘要】总结分析42例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意外拔管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夜间、中午上班人员少时是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患者烦躁不适而未实行有效肢体约束是拔管的高危因素,胃管缺乏有效固定,护患缺乏有效沟通是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
对留置胃管患者,综合评估应贯穿他们患病的全过程,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实施有效肢体约束,加强患者陪护的培训与管理,改进胃管固定方法,加强沟通巡视,是防止胃管意外拨管的有效措施。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happening accidental extubation to 42 stroke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stomach tube,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ccidental extubation would high-risk happen when less people was working in the night and noon, patients in dysphoria without effective physical constraints were risk factors for extubation, the tube was the lack of effective fixed, nurse-patient with the 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as factors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stomach tub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hould run though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ir illness, patient mental activity understanding,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hysical constraints, increasing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nursing, improvement of tube fixation methods,enhancing communication inspections is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ccidental extubation.【总页数】3页(P161-162,188)【作者】潘艳【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防城港538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相关文献】1.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运用 [J], 李燕珍;刘杰萍;华艳君2.39例留置胃管患者发生拔管意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孙玲3.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初探 [J], 王腊荣;严丽;江锡环4.综合护理对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及负性心理的影响 [J], 殷春兰;孟玉霞5.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张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计划拔管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留置管道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导尿管、胃管、PICC管、气管插管等。
非计划拔管是指患者留置管道在未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前,因各种原因意外脱落或被患者自行拔除的情况。
非计划拔管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对于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急预案1.成立应急小组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医生组成的应急小组,负责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应急处理。
2.制定应急预案(1)发现非计划拔管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小组成员迅速到位,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通知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措施。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5)安抚患者及家属,解释拔管原因及处理措施。
(6)总结经验,改进护理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三、处理流程1.立即识别并报告(1)发现非计划拔管,立即识别并报告护士长及医生。
(2)护士长了解事件经过,评估患者病情,启动应急预案。
2.评估患者病情(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2)评估患者局部伤口情况,如渗血、红肿等。
(3)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等。
3.采取相应措施(1)立即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对局部伤口进行处理,如止血、清创、包扎等。
(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如吸氧、心电监护等。
4.安抚患者及家属(1)解释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2)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3)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如避免自行拔管等。
5.总结经验(1)应急小组成员对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
(2)制定改进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3)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拔管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1)加强护理人员对留置管道的护理知识培训。
(2)提高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拔管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加强患者教育(1)告知患者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ICU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icu主要收治各类危重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中多数患者需留置胃管。
有研究报道[1-2],留置胃管患者经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对胃肠减压患者,意外拔管可致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痛苦,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术后非计划性拔除胃肠减压管,再次盲目置入又有可能导致吻合口破裂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3]。
因此要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原因,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
通过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非计划性拔出胃管的7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012年9月-2013年9月,留置胃管99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7例,男性,年龄都在65岁以上,其中3例是胃肠术后第3天拔管,且都发生在中夜班。
2 原因分析2.1 患者方面2.1.1 舒适度的改变患者咽部疼痛,有异物感并伴有恶心感难以忍受,再加上icu特殊的环境,各种仪器的声音或报警声,容易出现烦躁、悲观,不配合治疗,甚至自行拔除。
2.1.2 年龄因素多见于高龄患者,由于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固执、缺乏适应性,影响其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易自行拔管。
2.1.3 患者意识状态意识障碍与患者的自我拔管密切相关。
术后麻醉初醒,意识模糊状态下拔除胃管。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患者易出现神志恍惚,大部分患者是在睡眠状态,无意识的将胃管拔除。
范河谷等[4]提出谵妄是引起患者自行拔管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谵妄状态的患者清醒期与谵妄期交替出现,昼轻夜重,夜班护士忽视其拔管倾向而未进行有效约束,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2.2 医护方面2.2.1 固定方法不当主要是因为胶布被患者的汗液污染而失去粘性,护士没有及时发现并更换。
2.2.2 约束不当患者在躁动过程中约束带松脱或者清醒患者拒绝约束,导致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落。
2.2.3 评估能力及宣教不到位我科年轻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拔管的高危人群缺乏足够的警惕性,未正确评估患者情况;且老年人居多,无法跟患者有效沟通或未认真细致的宣教,患者认知不足,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作者:李国萍顾巧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33期【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综合分析脑卒中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患者及其家属加强认知培训、医务人员评估技巧培训以及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等综合措施。
结果:脑卒中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3.9%下降至6.1%。
结论:通过综合干预后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关键词】脑卒中; 留置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42吞咽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可高达30%~65%[1],临床多应用鼻胃管给予患者进行支持治疗。
非计划性拔管UEX(unplanned extubation)是指为患者治疗需要而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各种管道无意被拔除。
笔者对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科室2011年1-12月留置胃管患者161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6次,其中2011年1-6月留置胃管79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1次(13.9%),意识障碍7次,意识清醒4次,年龄65~93岁;2011年7-12月留置胃管82例(6.1%),发生非计划性拔管5次,意识障碍3次,意识清醒2次,年龄53~91岁。
两时间段非计划性拔管率相比,有明显下降。
2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2.1 患者方面 (1)神志不清及躁动是意外拔管的常见原因,Ayman等[2]指出,意外拔管的患者大多意识不清及烦躁不安。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都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护士及家属未能预知拔管可能,未进行采取有效的措施或监护不到位,易致意外拔管。
(2)意外拔管夜间较多见,患者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呼吸频率及心率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等,均易出现烦躁、头痛、幻觉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