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0
石拱桥应用的物理原理1. 介绍石拱桥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桥梁结构,其应用广泛,并且在许多古代文明中都有所存在。
石拱桥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河流或深谷的目的,是因为其采用了一些物理原理来支撑和分散桥梁上的荷载。
本文将介绍石拱桥应用的物理原理,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物理原理石拱桥的设计和建造基于一些根本的物理原理,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原理:2.1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石拱桥得以支撑的关键原理之一。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正比。
在石拱桥中,桥墩承担了支撑桥梁的重要任务,它们的质量决定了对桥梁的支持力。
通过正确计算和分配桥墩的质量和位置,可以确保桥梁能够稳定承受荷载。
2.2 弯曲强度石拱桥的主拱拱顶受到了桥梁自身重量和通过桥梁的荷载力的共同作用。
为了确保桥梁的稳固性和耐久性,石拱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弯曲强度。
弯曲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弯曲力时继续保持稳定的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使用适当的拱形结构,石拱桥能够有效分散并承受荷载,从而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2.3 压缩力和张力在石拱桥中,弧度下方的部分经受到压缩力,而弧度上方的部分则承受着张力。
这是由拱形结构和桥梁上重量的分布而产生的。
压缩力和张力之间的平衡使得桥梁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如果压缩力或张力不平衡,桥梁可能会出现开裂或倒塌的危险。
2.4 空间三角形原理石拱桥的拱形结构本质上是由许多三角形组成的。
三角形的特性使得它们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石拱桥中,这种空间三角形原理被充分利用,使桥梁能够有效地支撑荷载并分散重量。
通过将水平荷载转化为垂直荷载,并通过适当的布局和加固来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3. 石拱桥的优点石拱桥应用的物理原理带来了很多优点,包括:•结构稳定:石拱桥采用拱形结构,能够有效地承受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耐久性强:石拱桥的材料和设计使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适应性广泛:石拱桥可以用于跨越不同尺寸的河流或深谷,适应性广泛。
拱桥的简单原理通俗易懂
拱桥是一种由多个石头、钢筋或混凝土构成的桥梁结构,其主要原理是靠弯曲力的平衡来支撑桥面负荷。
想象一下,当你用手指轻轻按压一根细长的杆子,杆子会弯曲,但并不会断裂。
这是因为杆子受到了弯曲力的平衡。
拱桥也是类似的原理。
拱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拱形,通常高度高于桥面。
当有车辆或人行通过桥面时,桥面会受到压力,向下方施加力量。
这会导致拱形产生向内的压力。
这种向内的压力会使拱形受到弯曲力,就像你用手指按压杆子一样。
这个弯曲力对拱桥非常有益。
首先,拱形的构件会受到压缩力,这使它们更牢固。
其次,弯曲力会分散压力,并把压力沿着桥的曲线分散到支点上。
这就是为什么拱桥可以跨越比它的构件的长度更大的距离的原因。
这种分散压力的能力使得拱桥成为一种非常坚固和稳定的结构。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支点,工程师可以确保拱桥能够承受大量的负荷,包括车辆和行人。
总而言之,拱桥的原理是通过弯曲力的平衡来支撑桥面负荷。
这种结构分散压力,使桥梁稳固可靠,跨越较长的距离。
中西方拱桥的结构特点及发展1. 拱桥的基本概念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拱桥,这个既古老又经典的建筑形式。
说起拱桥,脑海中是不是立马浮现出那种弯弯的桥身,像个大弓一样?其实,拱桥的设计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那时候的建筑师们就已经玩得非常溜了。
拱桥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拱的形状,把上面的重力传递到两边的桥脚,像个稳稳的“桥爸”,给整个桥身提供支撑。
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是技术活儿!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设计和建造拱桥可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就能完成的。
2. 中西方拱桥的特点2.1 中国的拱桥接下来,咱们看看中国的拱桥。
这边的拱桥可谓是美丽与实用并存,尤其是古代的石拱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中国的拱桥一般都是用石头砌成的,造型优美,曲线流畅,宛如月牙儿挂在水面上。
更有名的,比如赵州桥,那可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巅峰之作,历经千年,依旧坚固如初。
想象一下,当你走在这样一座桥上,耳边水声潺潺,心情瞬间就美好了!这可是“人间仙境”的感觉呀。
2.2 西方的拱桥再说说西方的拱桥,那可真是另一番风味。
西方的拱桥往往更注重结构的严谨性和美观性,比如著名的罗马拱桥,简直就是工程师的杰作!他们会使用砖石、混凝土等多种材料,制作出坚固耐用的桥梁,常常用于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
西方的拱桥还喜欢采用大跨度的设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仿佛走进了一部史诗电影。
就拿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来说,那种古典的韵味和悠久的历史,走在上面就像穿越回了文艺复兴时期!3. 拱桥的发展历程3.1 历史沿革咱们再聊聊拱桥的发展历程。
其实,从古代到现代,拱桥的演变可谓是大浪淘沙,历经沧桑。
早期的拱桥基本上是用石头搭建的,工艺粗糙,但凭着简单的结构也能屹立不倒。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了用砖石和混凝土建造的拱桥,结构更加复杂,造型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像近现代的拱桥,不仅在功能上更加完善,视觉效果也越来越惊艳,简直是“好看又好用”!3.2 现代创新在今天,咱们的拱桥更是多姿多彩,各种新材料的使用让拱桥的设计变得更加灵活。
桥梁拱形结构当我们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或者穿过一道铁路桥时,或许很少有人会想过这些巨大的桥梁是如何支撑起整个结构的。
事实上,这些桥梁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古老而优雅的建筑结构:拱形结构。
本文将以桥梁拱形结构为题,介绍拱形结构的原理、优势以及一些拱形结构桥梁的实例。
一、拱形结构的原理拱形结构是一种弯曲而稳固的结构形式,它将受力均匀地分布到支撑点上。
以桥梁为例,拱形结构通过桥墩和拱体之间的力传递来承受桥梁上的荷载。
当车辆通过桥梁时,重力会传递到桥墩,而桥墩会把这些力传递到拱体上,使得整个结构获得均衡和稳定。
拱形结构的原理可以用弧线上的压缩力来解释。
根据物理学原理,任何物体都会在受力作用下产生力的反作用。
在拱形结构中,当桥梁上的荷载通过拱体传入桥墩时,拱体会向下产生一个向内的压缩力,而桥墩则会产生一个向外的压力以抵消这个向内的压缩力。
这种力的平衡使得拱形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并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二、拱形结构的优势1. 强大的承重能力:拱形结构通过合理的分布受力,能够更好地承受荷载。
相比于其他结构形式,拱形结构能够将荷载均匀地分散到桥梁或建筑物的基础上,从而减小了单点的压力,提高了整体的承重能力。
2. 灵活性和适应性:拱形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
在不同的地区和地形条件下,拱形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经济性:由于拱形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承重能力,所以可以节省建筑材料的使用。
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拱形结构所需的材料更少,从而减少了成本和建设时间。
三、拱形结构桥梁的实例1. 渡阳高架桥: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该桥横跨深圳河。
渡阳高架桥采用了拱形结构,拱体呈现出优美的曲线,不仅提供了高强度和稳定性,而且也成为了城市地标。
2. 伊苏祖高架桥:位于法国巴黎西北部,该桥是一座拱形结构的公路桥梁,横跨塞纳河。
伊苏祖高架桥以其典雅的设计和高承重能力而闻名,成为了巴黎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拱桥原理的生活应用1. 引言拱桥原理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结构力学原理,在建筑设计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在桥梁建设中,拱桥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建筑设计、车辆制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践。
2. 拱桥原理的基本概念拱桥原理基于物理学和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它是通过将荷载传递到拱桥的支撑点,然后通过拱石的力学性能使荷载得以平衡。
拱桥通过优化拱石的形状和材料的选择,可以实现在不同跨度和负荷情况下的安全和稳定。
3. 拱桥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拱桥在桥梁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设计可以根据桥梁跨度和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以下是拱桥在桥梁建设中的一些应用案例:•大型跨海桥:海湾大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海上拱桥之一。
拱桥原理的应用使得这些桥梁能够在高强风和海浪的环境下保持稳定。
•高速公路桥梁: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拱桥可用于跨越山谷、河流和其他地形复杂的地区。
通过使用拱桥原理,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确保道路的安全通行。
•步行桥:拱桥也可以应用于步行桥的设计中。
拱桥能够提供舒适和优雅的步行体验,同时满足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4. 拱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除了在桥梁建设中,拱桥原理还可用于建筑设计中,为建筑物提供结构支撑和美学价值。
以下是拱桥在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应用案例:•天花板拱顶:拱形天花板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独特的设计特点,同时增加其内部空间的稳定性。
•弧形门廊:弧形门廊是建筑物入口的经典设计之一,它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能够提供结构支撑和稳定性。
•拱形窗户:拱形窗户可以为建筑物增添艺术氛围,同时在保持建筑物整体结构稳定的同时,提供自然光线的进入。
5. 拱桥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拱桥原理不仅在桥梁和建筑设计中有应用,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实际的应用。
以下是拱桥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案例:•自行车车架:自行车的车架通常采用弯曲的金属管,这是为了增加车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背包:背包在设计中通常采用曲线形状,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担重量,使得背负更加舒适。
达芬奇拱桥原理
达芬奇拱桥原理,也被称为达芬奇原理,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科学家、工程师莱昂纳多·达·芬奇提出的一种建造拱桥的方法。
达芬奇拱桥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在拱桥的两侧设置一系列相互平行、等距的滑轮,通过绷紧索链使桥的下部产生向内的压力,形成一个稳定的拱形结构。
这种设计方法使得桥梁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并且在无需使用支撑的情况下跨越较大的距离。
这一原理的创新之处在于,传统的拱桥建造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撑来抵抗桥梁下部的压力,而达芬奇拱桥原理通过在桥的两端设置滑轮来减轻桥墩的压力,从而使得桥梁更加灵活和经济。
虽然达芬奇本人并没有实际应用这一原理建造拱桥,但他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桥梁工程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现代工程中,建筑师和工程师们仍然借鉴并应用达芬奇拱桥原理,以设计出更加精巧和稳定的拱桥结构。
拱桥科普介绍
(最新版)
目录
1.拱桥的定义和特点
2.拱桥的分类
3.拱桥的历史发展
4.拱桥的结构和设计原理
5.拱桥的应用和影响
正文
拱桥是一种古老的桥梁建筑形式,以弧形拱券为主要承重结构,因此得名拱桥。
它的主要特点是承重结构呈弧形,能够将垂直载荷均匀分散到拱券的两侧,从而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拱桥可以按照材料和结构形式进行分类。
按照材料分类,拱桥可以分为石拱桥、砖拱桥、混凝土拱桥、钢拱桥等。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拱桥可以分为单拱桥、双拱桥、连续拱桥、悬臂拱桥等。
拱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的罗马工程师使用石料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
在我国,拱桥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石拱桥到现代的混凝土拱桥,拱桥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拱桥的结构和设计原理主要取决于拱券的形状和材料。
拱券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等,不同的形状对应着不同的受力特点。
拱券的材料可以是石料、砖、混凝土、钢材等,不同的材料对应着不同的施工工艺和使用寿命。
拱桥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于跨越河流、湖泊等自然障碍,也可以用于构建立交桥、过街天桥等人工建筑物。
第1页共1页。
筷子石拱桥的原理
筷子石拱桥是一种古老的桥梁结构,其原理基于力学和几何学。
1. 弯曲力:筷子石拱桥的原理是利用石块之间的压力来分担桥墩下方的荷载。
当人行或车辆通过桥梁时,桥面上的重量会向两侧传递。
石拱通过其弯曲形状,将重力传递到桥墩上,桥墩再通过重力将重力传递到地基,从而保持桥梁的稳定。
2. 阻止压缩:在石拱的上部和两侧有压缩力的作用,这会阻止桥梁下部石块的垂直压缩。
石拱的曲线形状能够承受水平力,抵消桥梁下部的垂直压缩力,从而保持桥梁的结构稳定。
3. 平衡力:石拱桥的原理还基于平衡力的作用。
当桥墩上方有压力作用时,桥墩下方会有等量的反向力。
通过使桥梁两侧的石拱相互平衡,可以使桥梁的载荷均匀分布,避免出现重力不平衡而导致的失稳。
总体来说,筷子石拱桥的原理是通过利用石块之间的压力,阻止桥梁下部的垂直压缩,平衡桥梁的重力,以实现桥梁的稳定和安全。
拱桥的简单原理通俗易懂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拱桥的简单原理呀!你说拱桥这玩意儿,多有意思呀!它就像一个大力士,稳稳地横跨在河流或者道路之上。
你看那拱桥,弯弯的,多漂亮呀!它为啥能那么厉害呢?其实啊,就跟咱小时候玩的积木差不多。
拱桥是由一块块石头或者其他材料搭建起来的,这些石头可都有它们的作用呢!它们相互挤压、相互支撑,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
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些石头紧紧地挨在一起,那拱桥还能立得住吗?肯定不行呀!这就好比是一群人一起拔河,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绳子拉过来,要是有人偷懒或者捣乱,那可就全完啦!拱桥也是一样的道理呀,每一块石头都很重要。
而且呀,拱桥的形状也很有讲究呢!它那弯弯的样子可不是随便弄的。
你知道吗,这样的形状能让力量分布得更均匀。
就好像是一个大力士把力量均匀地分布在两只手上,这样才能举起重物呀!要是力量都集中在一个地方,那不是很容易就垮掉啦?再来说说拱桥下面的空间。
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呀!下面可以走人、过车,多方便呀!这就像是给道路开了一个天窗,让人们可以自由地通过。
你说神奇不神奇?咱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拱桥这样的例子呢!比如说咱家里的椅子,它的腿和靠背不也是相互支撑着吗?还有那高楼大厦,不也是靠着一根根柱子和一块块砖头建起来的吗?这些不都是拱桥原理的体现吗?拱桥啊,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却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它让我们可以安全地过河、过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呀!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护它,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家一样。
你说,要是没有拱桥,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那肯定会有很多不方便吧!所以呀,我们要感谢拱桥,感谢那些建造拱桥的人们。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东西。
总之呢,拱桥的简单原理就是这么神奇,这么有趣!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为我们服务。
我们要好好地了解它,珍惜它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木质拱桥的原理木质拱桥是一种建筑结构,由多个木材构件组成,形成一个或多个拱形结构。
它的原理是利用拱形的力学性质,将桥墩和桥面板之间的受力传递到桥墩上,使整个桥桥墩承受压力,并通过桥墩的支持传递到地基上,以达到桥梁稳定的目的。
木质拱桥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弯曲应力、弯矩和受力平衡。
首先,弯曲应力是指当一个材料受到弯曲力时,材料的内部会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分布。
木质拱桥的几个木材构件之间会发生相对的位移,因此会产生弯曲应力。
其次,弯曲应力引起了弯矩的产生,弯矩是指作用在梁或构件上的弯曲力的结果。
由于木质拱桥呈现出凹向上的弧形,当负载作用于桥面板时,会在木材上产生弯矩。
这些弯矩会沿着桥面板的曲线分布,最大的弯矩通常集中在桥面板的中心。
根据弯矩的大小和分布,我们可以确定桥面板和桥墩的尺寸和位置,以及所需的木材的数量和性质。
另外,为了实现木质拱桥的稳定,各个构件之间必须保持力学平衡。
在木质拱桥中,主要是考虑平衡各个构件受力以及桥墩和地基之间的力传递。
为了实现这种平衡,木质拱桥通常会采取三角构架结构,将受力传递到桥墩上。
三角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在不同方向上承受压缩和拉伸力。
此外,为了增加木质拱桥的稳定性和强度,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木材构件,如箍筋、托板、托腿等。
箍筋可以固定桥面板和桥墩,增加承载能力;托板可以加强桥面板的强度,分散荷载;托腿可以增加桥墩的支撑面积,提高桥梁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木质拱桥的原理是通过利用桥墩和桥面板之间的受力传递和弯曲应力的作用,使整座桥梁形成一个或多个拱形结构。
通过平衡每个构件的受力和桥墩与地基的力传递,木质拱桥可以实现稳定的桥梁结构,并承受来自负载的压缩和张力力。
此外,通过使用其他木材构件来增强桥梁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木质拱桥的性能。
拱桥原理拱桥中的力学原理,我个人觉得就是通过一个水平推力把原本由荷载产生的弯矩应力变成压应力或者大部分转化为压应力.拱区别于梁的最大之处就是存在水平推力,如果这个水平推力和支座反力以及作用于其上的荷载的合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刚好通过拱的轴线,这样的拱就是合理拱,而这样的拱是只受压应力的.如果两者不是重合的,那就存在一定的弯矩应力.但一般情况在拱的弯矩小于相同跨度的梁的.我们知道石材的抗压性能是很好的,而抗拉性能是较抗压性能差的,通过拱的原理,就可以把抗压性能好的石材在抗压方面的特点充分利用,并且能避免抗拉方面的不足.拱桥中的力学原理拱桥中的力学原理, 就是通过一个水平推力把原本由荷载产生的弯矩应力变成压应力或者大部分转化为压应力.拱区别于梁的最大之处就是存在水平推力,如果这个水平推力和支座反力以及作用于其上的荷载的合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刚好通过拱的轴线,这样的拱就是合理拱,而这样的拱是只受压应力的.如果两者不是重合的,那就存在一定的弯矩应力.但一般情况在拱的弯矩小于相同跨度的梁的.我们知道石材的抗压性能是很好的,而抗拉性能是较抗压性能差的,通过拱的原理,就可以把抗压性能好的石材在抗压方面的特点充分利用,并且能避免抗拉方面的不足.拱桥的抗压原理,作用于桥梁上的恒载、车道荷载、人群荷载均是方向向下的,而且拱脚受到竖向和水平向的约束,为了达到力系的平衡拱圈就必然有水平内力分力和竖直内力分力,两者在拱轴线切向的分力之和一般不为0,这个力就是轴力,而且该轴力一般为压力,因此拱圈受压。
更多知识可以参看各种桥梁工程或者结构力学的书。
苏州的石拱桥苏州,东方的水城,江南的水乡。
水多了自然桥也多。
如果说水是古城的灵魂,那么桥就是人们交通的纽带。
从唐朝“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木桥、廊桥到明清众多长虹卧波的石拱桥、连拱桥,姿态各异的桥梁为苏州这座2500年的古城增添了一份秀美与灵气。
岁月沧桑,历朝历代兴修多少桥,颓圮了多少桥,留存了多少桥都成了串长长的数字。
今天,在这个容易留存影像的时代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吴大地上还有多少姿态优美、造型各异的石拱桥吧。
一.古桥篇1.宝带桥中国古代多孔薄墩联拱石桥。
始建于唐元间十一年至十四年。
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保证漕运的顺利畅通,决计下令广驳纤道,建桥湖上,并且捐出自己玉质宝带以充桥资。
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
后经历代多次重修,明代建成53孔石拱桥,现存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
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
长度:316.8 m宽度:3.7 m矢高:跨度:6.95 m始建年代:816年横跨:澹台湖2.行春桥半圆薄墩九孔连拱长桥,东西走向,全长54米,中孔净跨5.30米。
花岗石砌筑,长系石则为武康石,端部雕兽面,殆宋代旧物。
条石栏板,各望柱头雕蹲狮。
桥身平缓,势若长虹。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知县赵彦贞修,宋范成大《行春桥记》云:“胥门以西,横山以东,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
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
则与未始游者无异。
”明成化间知县文贵再修。
旧时苏州有农历八月十八日游石湖,看行春桥下串月之俗。
其时明月初起,桥洞中月影如串,游石湖登行春桥者倾城而出,游船如织,歌舞音乐之声通宵达旦。
清代诗人尤侗有诗云:“常是携儿看串月,行春桥畔听吹萧。
”长度:54 m宽度:5.2 m矢高:2.6 m(最大)跨度:5.3 m(中孔)横跨:石湖3.五龙桥五龙桥因拥有五个圆形桥洞而得名,五个石拱中,最大的跨度达10米,最小的也有8米,但两个石拱之间的石基宽度却只有1米左右,因此整座古桥显得十分轻盈,像一根薄薄的飘带,横卧在西塘河与澹台湖交叉口,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造桥艺术。
北侧桥联清晰地记载了古桥的建造、重建年代:“建初在赵宗淳熙(公元1174-1189年)中岁,议复于皇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
据清史稿中记载:“五龙桥者在宝带桥西五里,由澹台湖鲇鱼口达太湖以通浙之要隘也。
”长度:95.5 m宽度:5.1 m矢高:跨度:10 m横跨:大龙港(西塘河)4.普济桥位于苏州阊门外山塘街。
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桥侧有普济堂,因以名桥。
为山塘佳景之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925年重修。
此桥为市区仅存的大型三孔石拱桥,花岗石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
两端石砌踏步,分别为26级、30级。
拱券内壁刻有捐款人姓氏。
东西两面明柱刻有联句,点明了桥所处地理环境和水路走向。
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度:38.69 m宽度:4.05 m矢高:4.37 m(最大)跨度:9.16 m(中孔)始建年代:1710年横跨:山塘河5.彩云桥位于苏州市郊横塘镇,跨越京杭大运河,桥始建无考,1928年重建。
桥身东西走向,东端引桥折北,与长堤相接,由此经驿亭去胥门;西端引桥南北落坡,向南步入市镇。
三孔石拱桥全长38米,中孔净跨8.5米。
东次孔设有纤道。
因大运河拓宽,1992年迁建此桥于胥江上。
桥与驿亭相辉映,为横塘右镇的重要古迹。
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度:31.5 m宽度:3.7 m矢高:5.6 m跨度:8.5 m横跨:胥江6.吴门桥为苏州所存最高单孔石拱古桥。
盘门三景之一。
宋《平江图》所载为三桥相连,下设三洞。
北宋元丰七年由石氏出资建造。
初名“新桥”。
南宋绍定中改建为整体石级拱桥。
盘门当时系苏州正南城门,此桥乃“步入吴门第一桥”,因名“吴门桥”。
明正统间(1436-1499)知府况钟再建,弘治十一年(1498)、清顺治三年(1646)、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
现存古桥重建于同治十一年(1872),系单孔花岗石拱桥,杂有少量武康石。
南北两坡各铺设条石踏步50级,北端金刚墙左右两翼均砌有宽约0.60米的纤道,为纤夫穿越桥洞而设。
桥额阴刻楷书桥名。
长度:66.6 m宽度:4.8 m矢高:9.85 m净跨:16 m始建年代:1084年横跨:江南运河7.枫桥旧称封桥,位于苏州西七里枫桥镇。
因唐朝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驰名中外。
始建于唐代,据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明崇祯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都曾修缮过,现存的枫桥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的。
据史略记载,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故名为“封桥”。
长度:39.6 m宽度:4.4 m矢高:5.7 m跨度:10.5 m横跨:江南运河8.江村桥江村桥位于苏州枫桥景区内,为单孔石拱桥,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五年由当地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
东堍有南北侧引桥,南侧9级石级,北侧10级石级,石桥栏间用砖封砌。
其与枫桥相望,成为姊妹桥。
《枫桥夜泊》诗中有“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江”即指此桥。
长度:38.7 m宽度:4.3 m矢高:4.8 m跨度:10.8 m横跨:江南运河9.上津桥位于阊门外上塘街。
始建年代无考,明末重建。
1984年重修。
现为半圆拱单孔石桥,南北走向。
赭色花岗石拱券分布并列砌置。
南北踏步共60级。
青砖桥栏,间以石望栏,上覆石条。
明清。
1982年10月22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度:42.45 m宽度:3.70 m矢高:5.90 m净跨:12.20 m横跨:上塘河10.下津桥又名通津桥,位于阊门外。
为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建于明成化十八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
全长36.7米,拱券净跨12.2米,矢高6米,中宽4.8米。
拱券用青石并列砌置。
桥身其他部位均为花岗石。
额书"下津桥"三字。
西北部望柱刻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立"数字,很可能在光绪年间也作过整修。
两坡铺设条石踏步,南为27级,北为32级。
长度:36.7 m宽度:4.8 m矢高:6.0 m净跨:12.2 m始建年代:1482年横跨:上塘河11.觅渡桥原名灭渡桥,位于葑门外赤门湾,是苏州单孔跨度最大的古桥。
该处为水陆要津,原只有渡船,因舟人把持敲诈,由僧人发起集资募建桥梁,取名“灭渡”。
今讹称觅渡桥。
桥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0月,至大德四年3月竣工,历时一年有余。
明代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
清同治间再修,并恢复石栏。
桥身用武康石、青石、花岗石混砌,显示了多次重建大修的历史痕迹。
长系石端部刻有兽面纹浮雕。
估计为姑建时遗物。
桥为薄型单孔拱式,东西走向,两坡各设53步石级。
该桥采用增大跨度而不作多孔设计,以适应水流湍急、过往船只体量大、往返频繁的需要;在拱顶与面石间不加填层,并尽量增加桥身坡长,使大桥平缓易行,高而不峻,稳重大方,堪称江南古桥梁中的成功作品。
长度:81.3 m宽度:3.2 m(顶部)矢高:8.5 m垮度:19.3 m始建年代:1298年横跨:江南运河12.星桥又名新桥,跨山塘河,拱形环洞石级桥。
桥南为星桥湾,桥北为山塘街,明成化二十年建。
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
(图片来自网络)长度:26 m宽度:1.8 m矢高:跨度:8 m始建年代:1484年横跨:山塘河13.通贵桥横跨山塘河,为单孔拱形环洞石级桥。
该桥与星桥遥遥相对,造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顾公燮《丹午笔记》有记载云:“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蔷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
”相传明弘治初建,明隆庆二年(1568)桥上首出现五色彩云,古又名瑞云桥。
崇祯十三年(1640)曾修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光绪六年(1880)五月再修。
长度:19 m宽度:2.3 m矢高:跨度:7.2 m横跨:山塘河14.西山庙桥拱形石级桥,位于席场弄西侧,跨山塘河。
清康熙九年里人王延台等人助建,时称元庆桥,后因旁有西山庙,改为今名。
(图片来自网络)长度:20.80 m宽度:2.75 m矢高:3.30 m跨度:6.70 m始建年代:1670年横跨:山塘河15.越城桥位于苏州市郊石湖东北岸,跨北越来溪,西距行春桥数十米,为一单孔石拱桥。
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
元至正,明永乐、成化,清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间均有整修,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桥东西走向,花岗石砌筑。
明柱镌有联句,北面是“碧草平湖青山一画”,“波光万顷月色千秋”;南面是“一堤杨柳影接行”,“十里荷花香连水”。
此桥位于石湖风景区,登桥远眺,湖光山色,田野村舍,尽收眼底。
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度:33.2 m宽度:3.6 m矢高:4.8 m净跨:9.5 m横跨:越来溪16.南马路桥又名齐庙桥、朝天桥,位于齐门外大街南端。
原系木桥,明宣德间(1426—1435)改建为石桥,清同治六年(1876)重修。
长度:34.25 m宽度:3.14 m矢高:跨度:11.50 m横跨:元和塘17.北马路桥位于齐门外大街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