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金融工具准则理论构架比较及案例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2
浅谈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差异比较
金融工具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新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处理相对比较复杂,包括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对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金融工具的转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的差异进行比较。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进行了细化。
根据新准则,金融资产包括债权投资、权益工具投资和金融工具的部分解散。
对于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在计量上也有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对于债权投资和权益工具投资,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对于金融工具的部分解散,在持有时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其他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也进行了细化。
根据新准则,金融负债可以分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是指属于财务工具类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变动会直接影响当期损益。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转移进行了具体规定。
根据新准则,金融工具的转移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转移的金融工具必须满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定义;企业不能继续识别转移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企业不能存在过多地保留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决策权等。
对于满足转移条件的金融工具,企业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和重新计量。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净额披露进行了加强。
根据新准则,企业需要在财务报告中明确披露金融工具的净额,即持有金融资产与持有金融负债之间的差额。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明确披露它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净头寸。
新旧金融工具准则理论构架比较及案例解析作者:梁杰毛雪李娜蒋亚朋来源:《科技视界》2019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2019年境内上市公司最新实施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改革为背景,对比研究新旧准则核心变化,从理论框架和案例设计双重视角进行分析,来为会计理论教学和实务操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变迁;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 F233;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0-0208-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9.10.091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parison and Case Analysis of Old and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StandardsLIANG Jie MAO Xue LI Na JIANG Ya-pe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Liaoning 11087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standards recently implemented by listed companies in 2019,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ore changes of the old and new standards and analyzes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ase design.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accounting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Key words】Financial instruments;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a)Normative changes;Comparative analysis0 引言2017年财政部以财会[2017]7号颁布了新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并要求境内上市公司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原理通俗理解实务解读(一)新旧账务处理比对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原理通俗实务解读之新旧会计科目比对做财务或审计的小伙伴都清楚,2017年财政部发布三套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被合称为“新金融工具准则”或“中国版IFRS9”。
那么该如何理解并在实务工作中进行准确运用成为许多财务或审计领域小白的绊脚石。
为了弥补这块空白,小编打算以系列文章的方式对新金融工具准则比较棘手的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码,让小伙伴们对其有个更深入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务工作中。
文章搜索:爱问财税一、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背景【金融危机-国际会计准则-新金融工具准则】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入WTO后,向国际游戏规则全面趋同已成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基调。
同理,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离不开国际会计准则的更新发展。
说到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我们不得不提起其修订的契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风暴给全球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破坏,危机过后人们开始反思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处理的复杂性,如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等顺周期性等备受指责。
这场金融危机也促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对全球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2009年4月G20国领导人举行峰会,敦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全方位改革,主要目的是降低会计准则的复杂性,缓解顺周期效应。
后经多次修订,2014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终稿,于2018年1月1日生效,取代了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IAS39)。
【顺周期效应:公允价值作为价值总量的重要衡量工具,对金融资产价值属性信息含量进行反应,受市场传导机制及对价值波动的敏感,根据市场行情确认投资收益或计提减值准备,造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大幅波动,从而通过向金融市场传递这种信息进一步助推金融市场增量向更好或更坏情况发展】为解决我国企业金融工具相关实务问题,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的三项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简称“CAS 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转移》(简称“CAS 23”)、《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简称“CAS 24”)三者统称为“新金融工具准则”。
2019年年报结束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01金融资产分类的变化在我们2019年8月的新金融工具探讨系列中,我们就提到了新金融工具准则最本质的两大变化:当时大家,包括我,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大部分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而2019年年报过去了,当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执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后,我们发现,对她的认知有了感性的变化。
果然,结合实务后,理论都会变得更“性感”。
我们先来看看金融资产分类的变化。
有关理论可以想见。
我们结合实务(仍结合之前我们讲过的案例:正元智慧)一起来看看。
① 重溯2019年1月1日的数据和2018年旧金融工具准则相比,最普遍的变化是:1.应收票据中,期后将用于背书或者贴现的部分,分类为应收款项融资;期后用于托收或者到期承兑的,或者质押的票据,仍在应收票据列示。
因为,应收票据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而用于背书或者贴现,实质是“在票据到期前用于出售”,应该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资产”。
如何分类取决于管理层的管理方式,比如信用高的票据,日常活动中通常用于背书;信用低一些的小票,通常是持有至到期,那就按照这个口径来区分。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通常还要测试期后实际发生的情况,和根据管理层意图分类的是否一致。
2.可供出售权益投资,根据是否是交易性的,分类到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或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1年以内,就列示在交易性金融资产)。
3.原列示在其他流动资产中的“理财产品”或“结构性存款”,符合金融资产的条件,分类到交易性金融资产。
这里要注意一些假“结构性存款”,假“理财”,也就是说,判断时要看具体条款的实质,而不是表面。
4.利息跟着相应的本金走,不在应付利息列示;比如短期借款应付利息,和短期借款合并列示在借款科目中;其他应付款中的“应付利息”仅反映相关金融工具已到期应支付但于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支付的利息。
这条如何来理解?比如向银行借款100万元,12.20日到期了应支付利息2万元,但公司没有支付,这部分利息,可反映在这里。
新金融工具准则案例一、背景介绍。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新金融工具准则为啥会出现呢。
以前的金融工具准则就像是那种老掉牙的手机,虽然能用,但是功能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随着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迷宫,以前的准则在对金融工具的分类、计量和减值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比如说,企业对金融资产的分类特别乱,就像你整理衣柜,衣服乱放一样,有的企业可能为了让自己的财务报表看起来好看点,故意把一些金融资产分到某个类别里。
这可不行啊,所以新金融工具准则就闪亮登场啦,就像超级英雄来拯救混乱的金融世界。
二、案例一:金融资产分类的变化。
1. 旧准则下的混乱。
有个小公司,咱们就叫它快乐小企吧。
在旧准则下,快乐小企有一堆金融资产,其中有一些债券投资。
这个公司呢,它把债券投资一会儿分到这个类别,一会儿分到那个类别,就看哪个对自己的利润表有利。
它有一笔债券投资,本来应该按照比较严格的规则来分类,但是它看到如果把这个债券投资分到一个可以按照成本计量的类别里,就不用老是去调整它的价值,这样利润看起来就比较稳定。
这就好比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偷偷改了游戏规则,让自己更容易获胜一样,是不诚实的做法。
2. 新准则下的清晰。
新金融工具准则出来后,就像给这个混乱的局面来了个大扫除。
现在呢,金融资产按照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这两个关键因素来分类。
比如说,对于快乐小企的那笔债券投资,如果这个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只是本金和利息的支付,而且企业的业务模式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那么这个债券投资就应该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这就好比按照颜色和款式重新整理衣柜,衣服都各归其位,清晰明了。
三、案例二:金融资产减值的新玩法。
1. 旧准则的不足。
再说说另一个企业,酷帅大企。
在旧准则下,酷帅大企对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有点像盲人摸象。
它只有在有明显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时候才会进行减值处理。
这就好比你只有看到屋顶漏水了才去修房子,而不去提前检查房子有没有潜在的问题。
浅谈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差异比较引言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金融工具的处理方式与老的会计准则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本文将分别从计量、分类、估值、披露等方面,来探讨新旧会计准则处理金融工具的差异比较。
一、计量老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成本”计量方法旨在简化会计处理,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操作简单;(2)为减少交易成本提供帮助;(3)对于不涉及实际金融市场的企业(如农村信用社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这种计量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出金融工具在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也无法体现其价值变动的情况。
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计量方法进行了改变:(1)对于部分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反映其市场价值;(2)对于非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的金融工具,仍采用成本计量方法。
二、分类老会计准则将金融工具分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两类,但将其分类的标准较为简单,容易出现分类不准确的情况。
而新的会计准则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根据新准则,可以将金融工具分为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3)按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4)用于承担风险地的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
三、估值金融工具的估值是会计处理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在老会计准则中,主要采用“固定成本法”或“平均成本法”等简单的方法计算估值。
但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大量公开交易的金融工具,并不能对复杂的金融工具进行准确的估值。
新准则下,金融工具估值更加注重公允价值的反映和市场价值的确定。
新准则建立了一系列公允价值确定模型和指导性原则,以解决利润和信用风险的计量问题,并对其进行明确规定。
四、披露金融工具的披露是新老会计准则之间的另一大差别。
在新准则下,企业需要更多地披露其金融工具的类型、风险、公允价值等信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同时,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也能够增强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旧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的对比分析一、计量基础对比旧准则要求交易性金融工具计量基准是持续计量基准,即以原始成本计量,但是如果有必要,根据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而新准则则要求交易性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二、计量方法对比旧准则下,交易性金融工具的计量方法分为成本法和净额法。
成本法对于交易性金融工具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净额法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将其与应计利息、未到期赔付等进行抵销,计量后的净额计入资产负债表。
而新准则下,交易性金融工具不再区分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是将其全部计量为公允价值,并将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三、计量时点对比在旧准则下,交易性金融工具的计量时点是交易发生之时,即确认交易之日。
而新准则则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交易性金融工具进行计量。
四、损益确认对比旧准则下,交易性金融工具的利息、股利和出售时的差价计入当期损益。
而新准则则将交易性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包括利息、股利、出售时的差价以及公允价值的变动。
五、会计政策对比旧准则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成本法或净额法来计量交易性金融工具。
而新准则则统一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以上是新旧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的主要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更加注重公允价值的计量和信息的可比性。
它要求企业按照市场价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工具,并将变动计入损益,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和透明。
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新准则的实施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估值体系,并能够获得可靠的市场价格数据,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因此,企业在实施新准则时需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并适当调整相关的会计政策和制度。
管理论坛山东坊织经济2017年第8期(总第246期)新W会计准則t会融亿较罗鑫(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摘要:金融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日渐增加,并因其风险高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一套完善的准则制度对金 融资产的核算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适应经济发展,同时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与旧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在金融资产的分类、公 允价值的计量、减值、重分类和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等方面做了许多修改,对金融资产的核算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这些方面对新旧准则中金融资产的差异进行比较,以帮助会计人员了解新会计准则,提醒他们提前开展准备工作。
关键词:新旧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比较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一、 金融资产的分类旧准则把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一)以公允价 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 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贷款和应收款项;(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以看出旧准则的金融资产划分以公司持有的目的 为标准,这使得划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无法确定 划分是否正确,公司外部难以对其加以验证,并且 四类金融资产分别有自己的认定标准,分类比较繁 琐,增加了会计处理的难度。
新准则规定,以企业 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 金流量特征”作为划分标准,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 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
新准则 引人业务模式的确认,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及 评估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改变了旧准则主观认定 的基础,这使得金融资产的分类和经营业务相匹配,同时也就和企业的现金流量匹配起来。
综合在金融资产分类上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首先,新准则简化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划分标准也 更加明确,提高了分类的客观性,使金融资产的会 计核算一致可比,同时新的分类模式可以更真实的 反映金融资产的经营状况。
浅谈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差异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会计准则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
2017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其中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的改变。
本文将通过对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差异比较,来详细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并能够衍生出现金流量特性的合同。
它包括股票、债券、贷款、银行存款、汇兑合同等。
金融工具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的会计处理也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以购入成本或初始确认金额作为后续计量和资产负债的基础。
而在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计量与分类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型,即以当前市场价值或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作为计量和资产负债的基础。
这一改变带来了以下几点差异:第一,金融工具的分类.传统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主要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项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负债等。
而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分类更加多样化,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股东权益的金融资产等多种分类方式。
这一改变使得企业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分析。
第二,金融工具的计量.传统会计准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新会计准则则主要采用公允价值模型进行计量。
这一改变使得金融工具的价值更加真实和准确,反映了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
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传统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主要采用的是“确认后计提”的模式,即当资产确认后,再根据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而新会计准则则采用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即根据未来的潜在信用损失来计提减值准备。
【专家解析】新金融工具准则难点热点及实务案例2017年3月,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新金融工具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 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CAS 23)、《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CAS 24)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CAS 37)。
本专题由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专家提供相关解读,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新旧准则对比、概念及适用范围、确认和终止确认、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的计量、金融工具的减值、套期会计、列报与披露、新旧衔接、行业影响及新准则应用实务案例等进行了分析。
供用户参考使用。
1企业会计准则法规全文本部分提供《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四个法规全文的中文版、英文版、官方准则解读和新旧准则对比等内容,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2全方位解析,涉及以下问题:•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新旧衔接要求与实施影响核心变化内容包括:一是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减少金融资产类别,提高分类的客观性和有关会计处理的一致性;二是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以更加及时、足额地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揭示和防控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三是修订套期会计相关规定,使套期会计更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核心概念与适用范围对金融工具、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衍生工具、非衍生工具、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潜在有利等定义进行了解读。
•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对无条件应收/应付款项、远期合同、期权、以常规方式购买和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了解读,对交易日会计与结算日会计进行了比较。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1新旧准则内容和分类的对比
图1金融资产业务模式及其对应科目CAS22(2017)共设11章84条,而CAS22(2006)共设8章58条,新准则的分类主要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2金融资产转换及案例解析
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所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重新分类。
企业对金融资产重新分类,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不得对以前已经确认的利得、损失或利息
※基金项目:2018年辽宁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多能力培养的《财务报表分析》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梁杰(1961.12—),女,汉族,吉林辽源人,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208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