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军 民营书商进军海外第一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
2011年12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局和出版单位、出版企业、新闻出版行业协会负责人出席会议。
群贤毕至,精英荟萃。
此时此刻,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军作为全国图书出版界唯一的一位民营企业代表,与这些全国出版界的精英一起,亲耳聆听中央最高层领导的声音。
参加这次会议之前,他刚刚从老家浙江赶回来,作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开办出版社的民营出版人,他如今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伦敦剑桥大学内有他的新经典出版社,法兰克福书展是他每年要光顾的盛会,美国、加拿大都有他大量的客户,他不停地在东西两个半球奔波往返,但是,他却在心中最深处珍藏着他的故乡。
每当他完成一个耗时多日的项目需要恢复疲惫的身心时,他会回到他的故乡;每当他做出一项重大的决策和选择的时候,他会回到他的故乡;每当他困惑徘徊寻找解决之道时,他会回到他的故乡。
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
他是一个典型的浙商,白手起家,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走向世界。
他的身上流淌着浙江文化的血液,他的成功得益于故乡精神的滋养。
抉择:他继承了老乡张元济的大业2011年的一个夏日,黄永军在他设着剑桥大学的办公室里,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和他远在美国纽约的客户通越洋电话谈生意。
窗外,可以看见一座座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城建筑,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丽的画面。
明镜般清澈的剑河之上,一只小船缓缓划过。
这里,曾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伟人巨匠,包括60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三任英国首相。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NEEDS THE SPIRIT OF ZHEJIANGB usiness新锐XINRUIBUSINESSMAN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浙江精神文∕武宁黄永军:56中国商人CBMAG 在黄永军看来,以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为代表的历代精英和当今灿若群星的浙江企业家群体,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潮流中,“浙江精神”必将远播世界,发扬光大。
26 | 中国商人CBMAGBBUSINESSMAN USINESS领 袖LEADERS让思想连接世界英国新经典出版社黄永军社长在北京向《中国商人》介绍第48届伦敦国际书展的盛况时,引用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Alexander Lomanov)的一个观点。
罗曼诺夫在《中国梦与世界同行》一文中写道:“精神和文化财富同样是中国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
经济总量以及其他用金钱衡量的指数不能确保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占据理想的位置,虽然以往经验清楚地证明,积贫积弱的国家也显然无法占据类似的地位。
中国将在建设‘文化强国’、向世界推介传统和现代文化成就、扩大‘软实力’影响的框架内实现这一任务。
”黄永军是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11年前在英国成立了出版社,被誉为“中国民营书商海外成立出版社第一人”和“民营书商走向海外第一人”,他认为罗曼诺夫讲出了他作为一个出版人在海外传播中国精神的内在动力:用思想连接世界。
经过10余年海外运营,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已经实现中国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外的落地和本土化,成功进入西方主流图书市场,公司的图书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行销售。
该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关注中国》《中国梦》《文化复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等外文版中国主流文化图书成为海外政、商、学等各界人士了解和研究中国的重要读物。
黄永军语速很快,是一个低调而务黄永军:文/本刊记者 侯耀晨英国新经典出版社社长黄永军与格鲁吉亚王子bragtion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CBMAG 中国商人 | 27实的出版人,大部分时间他只愿意谈自己出过的书。
比如《世界政要学者论习近平治国理政》,这部书由世界政要和学者们从各自立场和思想高度,呈现出一个处于深刻变化进程里的中国。
每一届的伦敦国际书展,都是黄永军再忙也要参加的盛会,今年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在伦敦奥林匹亚展览中心闭幕的第48届伦敦国际书展也是这样。
黄一君印尼长友集团董事长秉持稳中求进的奋斗精神,黄一君带领印尼长友集团,从雅加达唐人街一间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小五金店,一路成长壮大为集五金、DIY家装家居用品及精品家具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产品线几乎覆盖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在深耕印尼市场六十载的过程中,长友不仅携手全球100多家顶级供货商,将营销版图拓展至印尼的23个主要省份;更凭借明码实价、品类齐全的大型仓储式连锁卖场,彻底变革了印尼当地零售行业的传统交易模式,全力向“本地零售商龙头”的目标大步跃进。
263264十一口人的衣食温饱。
日本占领时期,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的父亲,赤手空拳下南洋讨生活。
起初他在船厂做木工,1955年在雅加达唐人街开设了自己的小五金店。
晚婚的父亲,四十岁上下才结婚生子,膝下的九个子女中,黄一君是排行第四的长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重视华人传统文化学习的父亲,一直安排子女们在华人学校读书。
但1965年突然爆发的印尼排华事件,使全国境内的华文学校被迫关闭,当时正就读小学四年级的黄一君无法继续留在课堂,父亲遂聘请华裔家庭教师将课堂搬回家中,直至子女完成高中课程。
尽力维持学业的同时,黄一君从十几岁开始,就在父亲的小五金店帮忙打理生意。
彼时,印尼的经济模式尚以农耕为主,工业发展刚刚萌芽,民众的购买能力十分有限。
但黄一君的父亲坚信自己的生意一定会迎来春天,所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努力经营着店面。
小小年纪的黄一君,也跟着父亲边做边学,订货、验货、送货样样都不敢马虎,而最令他受益终生的一点,是父亲从一开始便谆谆教导的“诚信”。
“我记得父亲经常跟我说,做生意绝对不单单只为赚钱。
营商之人,贵在守护一份信贩卖与生活有关的一切——印尼长友集团董事长黄一君与那些坐拥超大型豪华办公室的董事长不同,黄一君的办公地点,只有一张位于长友总部大厦4层角落里的办公桌。
桌子面向偌大的办公区,几位秘书就坐在与桌子仅有一条走道之隔的对面,两者间完全没有屏风或隔断遮挡,沟通也无需任何传输设备,开口即可。
国外优秀的出海方法论书籍
以下是几本关于品牌出海的国外优秀方法论书籍:
- 《品牌出海3.0》:作者何孔,拥有21年外贸经验,书中从外贸网络营销SEO体系、私域流量体系、社媒营销体系、独立站运营体系、视频营销体系、SEM体系六个维度,解析中国发展以来外贸企业的成功经验,讲透SheIn、Aukey等著名外贸企业的成功密码,借此总结外贸企业出海成功的方法与戒律。
- 《2023-2024品牌出海绿皮书》:书中阐述了品牌出海五步走的方法论,即明确出海目标、制定产品战略、构建渠道策略、品牌入市策略、构建组织能力。
- 《世界不是平的:中国品牌大航海中的反逻辑》:作者弗里德曼,在2005年出版了《世界是平的》一书,轰动全球。
书中认为,新一波全球化会抹平一切疆界,让世界变得更平坦,更微小。
这些观点,奠定了近20年来大众对全球化的基本认知框架。
这些书籍都是关于品牌出海的优秀著作,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
名家的成就名人成功的故事成功像水,是对所耕耘土地盼滋润而不是永久的收获;失败如风,是对理想双翼的测验,而不是无底的深渊。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名家的成就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名家的成就故事篇1:赖昌星赖昌星从默默无闻的农村少年,到富甲一方的商界大亨,再到逃亡海外的走私罪犯。
12年后的今天,赖昌星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7月23日,“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被遣返回国。
在中国网友的眼中,赖昌星身负多种功能:打压油价、揭露FB等等。
显然,赖独特的气质,以及他身上光怪陆离的传闻,让“赖昌星”这个普通的名字,在民间被演变成了一个集野心家与悲情英雄的传奇符号。
赖昌星回来了,在多年与法律周旋中,他曾多次逃脱法律的制裁,但这一次,却不再侥幸。
如同拉登被击毙后一样,中文互联网又陷入了集体狂欢中。
著名华裔评论家与媒体人丁果,在温哥华多次独家专访赖昌星。
他在一篇对赖昌星的专访中这样写道:“他还是招牌式地戴着一顶帽子,当他倒茶时,我想象远华红极一时的时候,他在那座如今已经被拍卖掉的红楼里,被人簇拥着招待八方来宾,哪里用得着如今这般谦恭地让座倒茶?”“赖氏”的“另类奋斗”1958年,赖昌星出生,在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
与其他农村孩子一样,赖昌星上学很晚,直到9岁才踏入学校的大门。
童年时期的赖昌星,就表现出了与同龄人不同的经济头脑。
儿时玩伴赖永独回忆,早在读小学时,赖昌星就跟他一起卖过油条、包子、冰棒,还从果农手里买进水果,再在公路边卖给路人。
1973年小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家种了一阵地,然后跟着哥哥一起到部队挖了一年多水井,之后又去了泉州挖防空洞。
工程做完后,赖昌星回到了烧厝,与5个村民集资办了一个小的汽车配件厂,每个人出几百块,几个人既当老板又当工人。
由此,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笔投资。
两年后,他单起炉灶,开了一个纺织机械厂。
纺织机械厂的创办赶上了改革开放之后来料加工型经济的发展大潮,这为赖昌星的工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王军海外中餐造船出海,不如借船出海作者:宗莲籽来源:《餐饮世界》2017年第03期中餐国际化并不是新话题,刘一手火锅、小天鹅火锅等餐饮集团也率先开拓海外市场,小肥羊、黄记煌、眉州东坡等一批中餐民营企业在海外开设门店。
2016年初,这股出海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1月份,黄太吉在澳大利亚开店,探索海外连锁模式;2月初,花家怡园在韩国首尔新开两家店。
而今,越来越多的餐饮公司想成为“餐饮远征军”的一员,在拥抱世界的路上,不负生命的荣光。
北京君朝商用厨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王军提醒意欲海外寻梦的餐饮人,缜密布局,方能纵横于千里之外。
海外中餐开拓者的经验谈2016年6月27日,烤鱼品牌江边城外在新加坡的首家海外门店正式开业。
据江边城外创始人李长江表示,此次在新加坡开设分店已经酝酿了近一年时间。
在产品设计方面,江边城外新加坡店选择了当地常见的海鱼,因此在烹饪方式上也做了相应调整。
此外,该店大部分员工都是新加坡本地人,江边城外只派去了3名骨干厨师。
在法国拥有40多家火锅分店的李冰斯先生说,为了使火锅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中餐更好地融入法国当地,将传统的大锅式的火锅改良为小火锅,以适应当地分餐制的文化。
同时,他在底料的食材方面做了微小的调整,选择在当地能采购到的辅料。
他坦言,当初选择开火锅店是考虑到其他类型的中餐厨师在海外不好找,而食材上的改动也是由于采购方面的困难。
眉州东坡2013年12月也在洛杉矶的一家综合购物中心开了海外第一家店,和在中国不同,该店提供的是中式简餐而非正餐,除了主推川菜外,也注重迎合当地美国人的口味。
尽管人均消费不低,眉州东坡却在洛杉矶立下了足。
据悉,一些希望“走出去”的中国餐饮企业在劳务输出和食材方面也面临着困境。
王军说:“所谓困境,其实就是水土不服。
”走出去,就要用国际化的视角看问题。
合理化控制后厨成本业内人士说:“现在是中餐海外开店第三次热潮。
”把中国菜烧到纽约和巴黎,是国内不少餐饮集团企业家的梦想。
168海淘:扬我所长,打造进口电商第一品牌在网上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B2B,还是B2C,亦或是O2O的电子商务模式都已经不再新鲜。
任何一个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智能终端的网民都能利用各种网站的网上交易平台,买到自己所需。
只不过在绝大多数时候,消费者的网上消费还是局限在天猫、淘宝、京东等境内网站,从网上购买原装进口的正品商品,仍然是一个不远不近但就是没有真正实现的梦。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专业致力于“用海外商品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更精致生活”的创业团队出现了。
这个团队的领军者,是武汉大学本科毕业、拥有法国诺欧商学院品牌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及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品牌管理专业双硕士学位的90后“海归”-刘潜,曾经在特卖鼻祖担任品牌供应商管理工作,在法国电信(FranceTelecom)做过市场研究工作。
与刘潜同为联合创始人的武汉大学本科毕业、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技创业专业硕士学位的王超。
王超曾经在瑞典延雪平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一段时间的交换生,也曾经在南方航空公司国际业务部供职过。
这两位“泛90后”小伙对创业的挚爱到了痴狂的地步。
和其他海归创业者不同,早在刘潜和王超还在法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留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接触到了“海外代购”这项业务,获得了来自家乡亲戚雪片一般的代购需求。
他们俩也成为了精通“海外代购”的“业内人”。
而在几年的海外求学以及海外工作之后,随着网上购物的市场野蛮生长,随着“海外代购”的需求增长呈现规模化的爆发趋势,在巨大的海外代购需求的带动影响下,敏锐洞察到广阔商机的二人萌生了回国创业、创建国内最专业进口电商的想法。
在这个创业的想法萌芽之后,他们没有坐等国内海外购物浪潮的袭来,也没有被动随意地套用其他网站的营销模式,而是选择了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海外购物经验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海外购物模式。
在确立了发展的大致方向后,刘潜和王超充分运用其自己的专业知识,仔细研究了“海外代购”商业模式的优缺点,然后又和圣迭戈州立大学高材生,曾经在中菲航物流集团工作的徐国亮认真研究了穿越时空界限的跨国物流模式。
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目录1. 企业跨国经营概述 (2)1.1 跨国经营的概念与发展 (3)1.2 跨国经营的优势与挑战 (3)2. 案例背景 (5)2.1 公司简介 (6)2.2 行业与市场分析 (7)3. 经营策略分析 (8)3.1 市场进入策略 (9)3.1.1 直接投资与合作伙伴选择 (10)3.1.2 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 (12)3.2 国际营销策略 (13)3.2.1 销售渠道与分销网络 (15)3.2.2 产品国际化策略 (17)4. 跨国经营管理挑战 (18)4.1 文化差异与管理融合 (19)4.2 国际人才管理与跨文化团队建设 (21)4.3 合规性与风险管理 (22)5. 案例实施过程 (24)5.1 项目启动与规划 (25)5.2 资源配置与组织实施 (26)5.3 关键里程碑与决策点 (27)6. 案例成果与分析 (29)6.1 财务表现分析 (30)6.2 市场地位与份额提升 (32)6.3 品牌影响力与客户满意度 (33)7. 案例总结 (35)7.1 成功关键因素 (35)7.2 经验教训与启示 (37)1. 企业跨国经营概述企业跨国经营是指企业跨越国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销售和研发等功能的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经营已经成为国际企业拓展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这种经营方式涉及复杂的国际法律、文化、经济环境,对企业战略规划、风险管理、跨文化沟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跨国经营的核心是全球化战略,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资源配置,如原材料获取、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市场潜力的综合评估,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跨国经营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和服务网络,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在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构建有效的跨国管理结构和文化融合机制。
黄老师市场营销管理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博士台湾地区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台湾地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士曾任:日商大塚制药——销售代表美商永生细胞——新事业开发处处长瑞士商山德士(诺华前身)——产品经理生宝脐带血银行科技——销售及市场部经理荷商欧嘉隆大药厂——国际产品经理(荷兰)美商默莎东大制药——抗生素线营销经理(香港)美商合富生化科技——华东华南大区经理(上海)台湾尖端先进生技医药股份——检测试剂处处长(台湾)英商葛兰素史克大药厂——亚太地区运营经理(新加坡)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访问学者及兼任高级研究员(2011年负责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第一届世界华商论大会总筹划)现任:清华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MBA中心教授,讲授《品牌管理》、《渠道管理》、《市场营销》北京博观责实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博士,受过医药生命科学、系统动态学、市场营销管理及精神动力学等专业训练,能迅速为品牌找到差异点,不断引领业界提升对品牌管理的研究深度,在三星集团、SK集团、中国石化、华润地产、中航集团、强生集团、诺华制药、拜耳制药、威意特汽车等众多大型知名企业中进行了商业实践。
目前是台湾及大陆地区高校教师,培训足迹遍及清华、北大、复旦、台湾交大等各高校,其中在北京理工大学MBA中心的《品牌战略管理》所获评分为最高分。
黄博士,致力于对高级品牌人才及领导者的培养。
黄博士,专业从事品牌战略管理30余年,曾到荷兰、新加坡、韩国、瑞士、香港等工作学习与访问,历任多家美、英、欧、日等外资企业及本土企业,负责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国外新产品引入、国外新市场开拓、技术导入及输出公司运营等工作,聚焦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战略管理。
教育背景:【2007年-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博士(连续三年获得台灣奖学金,博士论文经高校友人整理后,以第三作者发表于International Marketing英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