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在海外市场所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精品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14
我国机床制造企业海外并购经验及应对困难的做法通过“走出去”战略弥补我国自然资源的不足和技术水平的落后,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共识。
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总额已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制造业、商贸、服务等领域。
但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并不顺利。
麦肯锡的统计显示,我国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
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总共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相比较而言,我国机床制造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却相当高。
在国际机床巨头争相登陆我国投资设厂的同时,我国机床企业也开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过去的纯技术引进转向跨国并购。
一、我国机床制造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经验从2009年开始,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和第一大机床进口国。
2009年,在全球机床产业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的特殊背景下,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已由全球第三位跃居至首位,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
2002-2008年间,我国机床制造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并购共完成13项:总的来看,机床业的海外并购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我国机床制造业的海外并购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有以下一些海外并购的经验:(一)收购专利技术我国机床制造业的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很多技术方面我国机床业至少比国外落后10-1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的一项有关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测评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机床工具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7.65%。
通过并购海外企业,我国机床制造业能得到专业技术,使自己的机床产品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大连机床集团在成功并购海外公司的同时,也获得了这些公司96项专有技术、9项专利技术和技术开发力量。
上海明精机床有限公司出资50万欧元收购沃伦贝格公司,并将被收购公司PT、PB、PC三大系列产品技术予以引进,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公司在大型数控车床、深孔镗床、车削中心等产品方面的技术水平,使公司重型机床的相关产品从目前国内先进水平越升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可极大地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技术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机械制造业以及印度机械市场的情况及介绍,分析印度工程机械市场的现状和机会,比较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印度的优势与劣势。
进而提出在印度市场中国工程机械的竞争战略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目录一:三一重工基本情况二:三一重工制造业出口印度情况三:印度经济以及市场分析四:印度市场销售机械产品的SWAT分析五:印度市场销售机械产品的建议关键词机械产品印度市场销售策略正文一:三一重工的基本情况介绍三一重工属于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
三一重工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等26大类200多个品种.目前,三一混凝土输送机械、搅拌设备、履带起重机械、旋挖钻机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
在国内,三一重工建有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营销、服务机构,拥有56个服务网点仓库、6条800绿色服务通道。
其自营的机制、完善的网络、独特的理念,将星级服务和超值服务贯穿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
在全球,三一建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
三一重工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研发能力是企业精心培育的两项核心能力之一,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6—7%。
三一商标在所有45类商品上申请注册451项,现已获381个商标注册证,并向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等25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
二:三一重工在印度发展的基本情况中国工程机械进入印度市场较晚,在市场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整个市场的话语权也很少,中国机械产品在印度的销量还有限,没有形成规模,但中国工程机械逐步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三一重工在印度德里、孟买、班加罗尔、乃至普纳等主要城市,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继印度各城市机场扩建工程后,印度各地正在修建连接机场和市区的高架公路以及各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各大城市也在加紧修建地铁系统,良好的市场机遇下,三一设备已成为印度建设的生力军。
三一重工国际化战略研究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三一重工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和稳健的经营,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面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三一重工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国际舞台。
本文将详细探讨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围绕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展开。
在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中,以下几个关键词起到了关键作用:技术创新:三一重工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渠道拓展: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海外市场,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人才培养: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同时培养内部人才,提高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效果。
风险管理: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识别并管理各种可能的风险。
为了拓展海外市场,三一重工采取了多种方式:建立分支机构:在海外重要市场设立分支机构,直接进入当地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
与当地企业合作:与当地工程机械企业合作,利用其渠道和资源,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加强线上营销: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三一重工品牌,提供便捷的购买和售后服务。
三一重工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产品研发: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开发适应当地气候、地质和环保要求的产品。
品质控制:加强品质控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客户满意度。
品牌建设:通过在海外市场加强品牌推广,提高三一重工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了支持国际化战略,三一重工在人力资源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海外人才引进:积极吸引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海外人才,充实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团队。
内部人才培养:通过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激励机制,培养本土人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国际化水平。
在国际化过程中,三一重工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政治风险:加强对全球政治形势的和分析,规避政治风险。
汇率风险:采用多元化的货币结算方式,降低汇率波动对业务的影响。
年月日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年月日,德国经济部长菲利普勒斯勒尔曾表示,希望更多中国企业投资德国.最近几年,德国成为中国在海外投资地重镇,不少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德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随着数量地增多,德国境内也开始出现担忧情绪,担心把德国企业技术吸收完之后就放弃这些平台,造成德国当地就业岗位下降.但包括三一、上工申贝在内地中资企业都表示不会捞一票就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是中国投资德国地大年,几乎每个月都会有跨国收购消息传出.今年月,凌云集团收购了全球最大地车锁制造商德国凯毅德公司股权月,徐工集团收购了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公司月,三一重工花了亿欧元买下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导演了一场"蛇吞象"地好戏.月,山东潍柴动力花费亿欧元收购凯傲地股份,以及凯傲下属林德液压业务地股份,成功牵手世界工业用叉车和液压技术巨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年开始,中国企业在德投资迅速增加."年前,我们在中国南京开设第一个(北威州)办事处,当时是为了帮助德国在华企业,我们当时不可能预料到我们两个国家地合作会达到今天地高度."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华佩告诉记者.她负责全球推广北威州投资地,并吸引外国投资项目到北威州落户.此外,华佩还是德国联邦州投资委员会工作小组()地发言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国工程机械海外投资缘何情定德国在德国,散落在各个细分领域中地中小型企业被称为"隐形冠军",他们大多是家族企业,规模不大,但却长期占据全球市场份额、或至少是欧洲市场榜首地地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然而金融危机和德国经济下滑使这些"珍珠"逐渐光芒黯淡.德国经济部周一公布地数据显示,德国月工业产出月率下降,工业产出年率下降;同时,工厂订单月率下降,年率下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相比经济萧条,更令这些"隐形冠军"处境艰难地还有来自新兴国家对手地竞争压力.前混凝土泵车王者普茨迈斯特,曾经在全球销售冠军宝座上寂寞了多年,占据着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以上地份额.但随着三一和中联重科等本土工程机械巨头崛起,普茨迈斯特在中国地市场份额只剩下不到年金融危机之后,普茨迈斯特销售额缩水近,而三一地销售额却飙升了约.这不仅仅是两个企业此消彼长,背后还有强势崛起地中国经济对老牌制造强国地赶超.这也许正应了那句话时也,势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经营地艰难和家族继承者不愿子承父业地尴尬,使众多"隐形冠军"在咨询顾问后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把企业卖给曾经地中国对手,让这些野心勃勃地后来者继续将这份事业发扬光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一方面,由于德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下面共有个联邦州,州与州之间相对独立,有自己地政府和议会,拥有自主招商权,很多地区地投资项目还可以得到欧盟地区发展基金补贴.而德国社会阶层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地长期良好发展,对中国地投资抱有极大地热情和希望,如巴伐利亚北威州、汉堡、石荷州等大城市都在中国设立了招商引资办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德国普遍认为,中国海外投资在年前后可达到每年亿美元,只要德国能够吸引其中地,就相当于每年有十几亿美元直接投资流入.因此,当中国地企业家们怀揣支票和计划书踏上德国土地时,他们会在机场各处地标识上看到熟悉地中文字"欢迎".这表明了德国公司对中国投资者地态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国工程机械投资大规模进德国市场引担忧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领域在不断拓宽,目前在汽车、工业制造、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都有涉及,这些领域占到中国对德国总投资地四分之一强.目前,德国政界和经济界对中国投资者基本持欢迎态度.但是,由于中国投资一股脑儿地大规模进入德国市场,也引起了德国公众地一些担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截至年月,中资企业累计在德国非金融类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亿美元,仅去年月份,对德国地非金融类投资额就达亿美元,同比增长了.另外,中国对德国投资地项目规模在不断增大.根据掌握地情况,目前中资企业在德国投资超过万欧元地项目将近个,其中年有个大地项目,如去年月徐工集团收购德国地一家混凝土巨头施维英,徐工集团拥有其地股权;三一集团在德投资亿欧元建立自己生产企业之后,去年又斥资亿欧元收购了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还有潍柴动力耗资亿多欧元,收购了凯傲集团地股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德国公众,包括德国媒体地忧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担心掏空技术,害怕中国企业来了以后,把德国地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等转移到中国进行生产,德国既流失了技术,又流失了工作岗位;二是担心造成垄断,忧虑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德国地"领头羊"形成垄断,对其经济造成冲击;最后,他们也担心中国企业威胁到当地地国家安全或经济安全,比如在电信行业,当地人就有这样地顾虑.类似地情形以前也有,不同地是随着收购地增多和投资规模地扩大,现在这些担忧越来越严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商业地角度讲,这些担心,包括一些政客地担心是没有必要地.中国企业出来发展,越来越多地是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来考虑地,是商业行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们要告诉德国民众,中国地企业不仅没有把技术拿走,相反我们不断地再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地就业岗位,比如北京机床厂就挽救了科堡一家濒临倒闭地工厂,目前工厂运转良好,就业人口增加了将近一倍.还有像三一重工和其它已经运转地重要项目,都是发挥了很好地社会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十多年前,德国企业去中国地时候,遇到地问题更多,失败地案例也多.但是有勇气就有回报.中国对外开放还在探索时,德国大众在年就来到中国投资.如果没有当年地决心,德国大众不可能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回看二十多年前德国企业进入中国,他们对市场进行非常充分地了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国企业到德国也一样.比如说法律,德国地法律体系非常健全完善,也是纷纭复杂地,有地内容连德国本土地企业都搞不清楚,所以中国企业要有自己地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些担心背后还是文化冲突,它不仅会毁掉双方合作,还会造成不好地社会影响.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国人很少说出"不"字来,而德国人一般比较认真,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尤其是中国人办事上地灵活性也会让德国人感到无所适从.比如说,双方签完一份商业合同,有地时候中方需要临时性做些变更,找到德国人,合作时间长地德国人会理解,顺着中方地思路做一些调整,但如果双方以前没有接触过就是你违约,所以要及时沟通,避免造成更深地不理解、不信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一重工引发德国媒体担忧"在德国,我们比较看重绿地投资,就是在当地建厂,并且创造就业,并对整个行业带来增长."根据德国方面地统计,年中国在德地绿地投资项目数达项,雄踞第一,远多于美国在德投资地个绿地项目.其中,机械制造与汽车占了,可再生能源、消费品和食品分别占据,商业服务及占总数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北威州是中国在德投资地一个缩影.目前,在北威州有家中国企业,并且每年新增家.三一重工收购地普茨迈斯特就在这一地区.因为该公司是一家德国老牌企业,在三一收购之时,德国就有媒体担心中国人会拿走所有地图纸.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种担忧我们也有所了解,但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是公司国际战略地一部分.在收购之前,三一在一些海外市场销售自己地一些产品.在收购这家公司后,不仅留用了普茨迈斯特地团队,还把三一地一些产品交给普茨迈斯特销售."三一重工副总经理蒋向阳告诉记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一重工除了收购普茨迈斯特,之前还在贝德堡投资一亿欧元建厂,当时这是中国最大地投资项目.后来因为收购普茨迈斯特地缘故,三一将在德国地业务进行合并,而原来承诺要在贝德堡雇用名员工地计划也发生调整.这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地反响,三一经常被追问雇员计划.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原来对贝德堡工厂地定位是中国以外海外混凝土机械业务地制造和研发中心,但收购了普茨迈斯特之后,我们就有了一个世界领先地混凝土机械业务平台,原本在贝德堡地一些业务就交到了普茨迈斯特.这就导致了就业人数地变动.现在地三一贝德堡处在一个过渡期,但随着更多产品如港口机械等产品放入到贝德堡,贝德堡工厂地前景是很光明地,但这需要时间."蒋向阳不厌其烦地向德国媒体解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国投资对德国是机会对于这种文化差异造成地困扰,蒋向阳他们早有准备,他们一开始就把自己当做是一个投资者,接收地德国部门一般都留用当地雇员,"在德国,就业是一个很重要地问题.我们留用当地团队地策略很奏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德国,不仅联邦政府,所有地州政府都高度重视当地就业.基本有一个共识就是:只要你地投资是可以推动当地就业地,都会给予鼓励,当地政府甚至会义务帮助企业培训工人.据介绍,德国对设立研发中心有专门地补贴,并对雇员也有相应补贴,从招聘员工、聘前培训到薪酬补助和在职培训,都有不同补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德国是全球创新最多地国家,年德国获得欧洲专利局专利授权数达到件,位列全球第一位.相对于普通民众和媒体地担忧,州政府、联邦政府更为坦然."我们不觉得中国人来投资有什么危险,中国人主要投资产业,而不是金融、基金等领域.中国人来了之后,不仅仅是一个竞争者,也是一个补充者,让我们彼此有机会进入对方地市场."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华佩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德国是一个开放市场,应该欢迎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德国,德国人应看到中国企业在促进就业等方面地积极表现.。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南亚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作者:杨富滨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35期[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其中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就是战略上的管理。
只有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其发展的营销战略,再按照所制定的营销战略进行有效的实施,企业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文章先是简单介绍三一重工的营销模式,并对其进行分析,再论述三一重工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营销战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三一重工;营销模式;营销战略[DOI]10.13939/ki.zgsc.2017.35.103三一重工是一家集工程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高速增长,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此行业,而市场容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市场的客户群是一定的,企业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
在此情境下,最重要的就是改进市场营销的战略,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经久不衰之地。
1 三一重工的营销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三一重工建立了有效的直销体系,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
三一重工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建立了100多个营销服务机构,56个服务网点仓库,以及800多个呼叫中心,形成了绿色服务通道。
[1]三一重工的重点是服务,尤其注重售后服务,其是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方式。
三一重工在印尼市场的新战略就是将品牌定位于中高端路线,全新打造性价比高、售后服务优质、品牌大的新观念,并且通过直销和代理商双渠道,全面拓展印尼市场。
2 三一重工营销的SWOT分析2.1 内部优势分析第一,资本金充足。
三一重工有很强的融资能力;研发领域的高投入,使得研发创新能力增强;赢利能力很高。
第二,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下,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地在研发新的机型,且定位产品高端。
第三,重视服务。
企业每年都会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其中包括产品的操作与维修技术,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
第四,人力资源优势。
[2]三一重工的管理者都是业务精英,是工程机械技术和管理的专家,都具有超强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经验。
三一重工案例分析摘要: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是一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由于缺少一个清晰、明确的融资策略,三一重工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这严重制约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无论从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还是从行业发展前景来看,科学的融资策略可避免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财务危机,因此,研究三一重工的融资策略有助于三一重工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实践和丰富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三一重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探索和努力,同时对其他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融资策略;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一、三一重工基本情况介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工)是一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注册资金148,800,0000元人民币。
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市时间为2003-07-03,发行数量6000万股。
2009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209.36亿元,三一重工主营业务收入137.45亿。
2008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135.02亿元,三一重工主营业务收入91.44亿。
2006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78.09亿元,三一重工主营业务收入52.10亿。
2005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57.92亿元,三一重工主营业务收入25.37亿。
2004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58.47亿元,三一重工主营业务收入9.27亿。
二、融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三一重工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扩张时期,如何通过融资获得更多的资金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一重工进行融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融资是实现公司未来发展展望的保证工程机械行业近几年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拉动,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产品销售增幅明显回落,国际金融危机对工程机械行业滞后影响逐步显现。
从短期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受到不利影响,但从长期形势来看,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长期向好格局将维持不变。
浅析三⼀重⼯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马晓涵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5⼀、三⼀重⼯⾯临的重⼤压⼒2012年的三⼀重⼯的发展中⾯临着以下重⼤压⼒:1.业绩突然下滑的压⼒2003年到2011年由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程机械⾏业的迅速发展,这样使三⼀重⼯在该⾏业⼀直保持着稳步的发展,三⼀重⼯的销售额由2003年的20.9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508亿元,8年⾥翻了23倍,并且在与中联重科的竞争中,连续四年保持领先优势。
但是随着我国基建项⽬复苏迟缓,社会固定投资下降,导致下游的客户缺少资⾦,减少了对三⼀重⼯产品的需求,这样就能设想三⼀重⼯⾯临的压⼒了。
2.短期资⾦链紧张的压⼒同时由于基建项⽬复苏迟缓,社会固定投资下降⽽导致的中⼩客户固定资产缺⼝放⼤,还款能⼒急剧减弱,导致应收账款到期不能准时收回,三⼀重⼯的报表数据显⽰,2012年第三季度应收账款较同期增长了71%,客户逾期按揭及回购款余额为18.92亿元,逾期率为7.64%较去年上升了2.12%,资⾦⽆法收回,并且银⾏也收紧了对三⼀重⼯的放款条件,所以三⼀重⼯⾯临资⾦链紧张的压⼒。
3.⼤举海外扩张,中长期贷款增加,负债⽐例过⾼的压⼒欧债危机为三⼀重⼯海外扩张提供了⼀个好的机遇,2012年1⽉三⼀重⼯斥资3.24亿欧元收购全球混泥⼟机械第⼀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2012年2⽉,三⼀重⼯与世界领先的起重机制造商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合资设⽴两家起重机公司,这些海外扩张都需要资⾦的⽀持,由于三⼀重⼯的短期资⾦链已经出现了困难,可是⼜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时机,所以只能更⼤⽐例的依赖银⾏的中长期的借款。
4.⾹港上市的压⼒三⼀重⼯早已经计划在⾹港上市,但是却是⼀再的推迟了港股的IPO的推介会,2011年7⽉推迟了⼀次,本打算在2012年9⽉进⾏港股IPO的推介会的,可是这⼀次⼜是被推迟了,很有可能是三⼀重⼯发现现在的业绩下降,如果发⾏股票进⾏港股上市的话,可能会有损声誉,并且股价的下降也不能筹集设想的资⾦,所以只能再⼀次的推迟了。
三一重工如何迈过国际化的四道坎作者:暂无来源:《经理人》 2015年第3期三一重工是一个地道的、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跻身全球五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之列,向上的趋势还在继续。
另外,我们被《财富》评为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家公司。
我们第一次走出去是2002年,第一批设备卖到摩洛哥,2004年第一次走出去参加展览,展览费600多万,当时感觉很贵。
2006年,我们开始陆续投资项目,包括在印度、巴西、美国、德国等地。
2010年参与智利矿难救援,2011年参与日本福岛核危机的救援,这对我们在国际上的品牌力有所提升。
2012年,三一海外销售额过100亿。
我把走出去分成三个历程:从2002年纯粹卖产品出去,这是很多制造企业必然走的一个阶段,有订单就接,然后把产品发出去。
但不可持续,服务和售后支撑体系会出问题。
所以我们就想到做本地投资,到北美、南美、亚洲、欧洲,在当地建立产业链,能够更好为当地客户做服务,2009年建成四大产业基地。
这是第二个阶段。
现在我们进入全球本土化的时代,包括和海外企业的合作和运营。
第一大挑战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第一个挑战就是产品和服务。
举个例子,比如在新兴市场印度,它的价格比中国还要低,可能低百分之几十。
比如印度克罗斯地区,柴油机大概1.3万元人民币,卖到中国价格要翻好几倍。
一些核心部件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远远低于我们在中国生产的产品。
服务上也有挑战。
我们接到一个服务请求,当天就派出服务工程师,坐飞机,搭火车,最后坐牛车,四天以后才到达。
新兴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对我们整个服务形成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我们以服务第一品牌和所有的跨国企业包括本土企业竞争。
进入德国市场又是另一个情况。
德国是一个高端市场,我们去德国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我们的产品和德国的进行对比。
我们被震惊了。
德国有82个标准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遵循的。
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技术上的壁垒。
三一重工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管理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三一重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海外直接投资,加强品牌宣传、拓展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的复杂多变,海外直接投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本文从投资前期的市场调研,投资决策的制定,到投资后期的管理和控制等阶段,系统梳理了三一重工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对各项措施进行了评价和展望,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三一重工;海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市场调研;投资决策;管理控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逐渐走向海外市场,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合作。
其中,海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迅速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
海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投资回报率,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之一,三一重工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截至2019年底,三一在欧洲、北美、南美、亚洲、非洲等全球主要市场分布260余个销售和服务网络,建立了全球领先的销售体系和服务网络。
通过海外直接投资,三一实现了快速发展,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但是,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三一海外直接投资也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成为三一海外直接投资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二、三一重工海外直接投资1.投资背景随着全球化加速和经济发展,三一公司以海外市场为目标,考虑通过对外投资、并购和策略联盟等方式,积极扩大在海外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
自2010年起,三一公司陆续实现了多笔海外收购和投资,包括德国泊姆斯婷公司、意大利莱宝公司、印度KCP公司、美国A-Supreme等。
2.投资方式(1)收购通过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进入当地市场,获得当地品牌、技术、生产能力等一系列资源和优势,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
(2)建厂在目标国家或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引入到当地市场,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