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说新语》是下列哪位作者的作品?A. 刘义庆B. 司马迁C. 班固D. 曹操2.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逸事?A. 春秋战国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D. 唐宋时期3. 下列哪则故事不是出自《世说新语》?A. 王羲之爱鹅B. 王安石变法C. 谢安石东山再起D. 王献之书圣二、填空题4. 《世说新语》共分为________篇,主要记载了魏晋名士的________和________。
5. 《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篇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
三、简答题6. 简述《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内容。
7. 根据《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四、论述题8. 论述《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1. A2. C3. B4. 36,逸事,轶闻5. 言语6.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讲述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爱鹅,有一次他听说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便前去观赏。
王羲之看鹅看得入迷,于是提出用自己写的《黄庭经》来换取这些鹅。
道士欣然同意,王羲之便以书法换取了鹅,此事成为佳话。
7. 魏晋风度主要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它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超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传统礼教束缚的反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8.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风貌。
作为一部志怪小说集,它开创了志怪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研究魏晋文化和名士生活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导语: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下面是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课后练习题。
欢迎同学们过来了解和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___________(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2)幸尚宽,何为不可(3)陈太丘与友期 (4)太丘舍去(5)既已纳其自托 (6)宁可以急相弃邪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阅读理解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两则一、基础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二)用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三)默写。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元方曰:“。
,; ,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四)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人的称谓,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称,哪些属于谦称?(填写序号即可)(1)敝人(2)卑职(3)陛下(4)令尊(5)寡人(6)足下(7)令郎(8)老朽(9)麾下(10)君(11)公(12)臣(13)愚(14)阁下(15)不才敬称:谦称:二、课时达标(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练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wáng yáng bǔ lào kū long jiē fang quàn gào nán yuán běi zhé tí xǐng chē f ū()()()()()()()pán chan hòu huì jìng yào bǎ shì yáng juàn yù yán diāo zǒu gōng yù()()()()()()()()二、多音字组词))))))))寓()狼()叼()悔()坊()偶()狠()叨()诲()仿()四、照样子写词语结结实实南.辕北.辙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亡:①逃跑②丢失③死去的④死亡⑤灭亡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很有教育意义。
()2.这场大火伤亡.惨重。
()3.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
()4.亡.国之恨()焦:①火烧成的颜色②焦炭③心急、着急1.这场大雨下个不停,他心里很焦急。
()2.这么好的一件东西烧焦了。
()牢:①监狱②养牲口的圈③坚固、经久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很有教育意义。
()2. 尽管洪水汹涌而至,但牢.固的大坝经受住了考验。
()3.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通知。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劝告→()街坊→()赶快→()盘缠→()后悔→()发现→()南辕北辙→()七、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亡羊补牢”告诉我们2.“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八、按要求改句子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该为陈述句)2.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写一个类似的句子)九、你还收集到哪些寓言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庄子〉故事两则》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惠子相梁( )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 游于濠梁( ) 鲦鱼出游从容(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4、一词多义。
①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夫鹓鶵发于南海( )而飞于北海(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②之: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我知之濠上也( )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惠子相梁( ) 或谓惠子日( ) 夫鹓鶵发于南海( ) 非梧桐不止( ) 非醴泉不饮( ) 于是鸱得腐鼠(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是鱼之乐也( ) 安知鱼之乐(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翻译下列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7、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8、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二、文言文阅读。
(一)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2)其名为鹓鶵( )(3)仰而视之日( ) (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鹪鹪的故事中鹓雏比喻什么样的人?鸱比喻什么样的人?腐鼠比喻什么?4、从这则故事中,你看出惠子是个怎样的人?(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卷一、语言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雪骤.()..()俄而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二、阅读感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二)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世说新语是一部古代文化经典,记录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智慧的言论。
在这里,我将给大家分享两个世说新语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练习题一:《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与他的朋友一同去拜访名士,但名士却因为朋友的外貌而拒绝接见他们。
请问,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在这个故事中,名士因为朋友的外貌而拒绝接见他们,这表明名士只看重外表而忽略了朋友的内在品质。
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明白,外貌只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不能代表他的内在素质和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以内在品质和能力来评价一个人,而不是仅仅看重他的外表。
练习题二:《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路上遇到了一只乌鸦,他对乌鸦说:“你是一只鸟,我是一个人,我比你高贵。
”请问,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高贵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身份或地位,而是取决于他的品德和行为。
在这个故事中,那个人自以为比乌鸦高贵,只因为他是人而乌鸦是鸟。
然而,真正的高贵不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所决定的。
无论是人还是鸟,只要他们能够展现出高尚的品格和善良的行为,都可以被认为是高贵的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以人的品德和行为来评价他的高贵,而不是仅仅看重他的身份或地位。
通过这两个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世说新语》中所传达的智慧和道理。
这些故事和言论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和思想,也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多读经典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深度和智慧的经典之作。
通过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思考和探索,从中汲取智慧,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世说新语两则重点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0 分)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yǐ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hā)C.即公大兄无奕女。
(yì)D.陈太丘与友期行。
(qī)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0 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过/中不至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0 分)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您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四大才女的是(20 分)A.李清照B.卓文君C.蔡文姬D.谢道韫5.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不正确的是(20 分)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6. (初中附加题)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0分)A.白雪纷纷何所似繁花似锦 B.公欣然曰悠然自得C.与儿女讲论文义中华儿女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7.(初中附加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A.《世说新语》的是刘义庆,南宋彭城人。
B.《咏雪》中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叫绝,后用“咏絮”比喻女子才华过人。
C.《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突出强调了“信”是立世之本。
D.《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通过人物的鲜活对话来展示人物正直不阿的品质。
【答案与解析】1.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0 分)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yǐ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hā)C.即公大兄无奕女。
(yì)D.陈太丘与友期行。
(qī)【答案】A【解析】考察字音。
绮,读音qǐ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 5068儿童网《文言文二则》是六年级下册语文必学科目之一,与之相关的练习题和答案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文言文二则》练习题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孰:____________________汝: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7.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二则》练习题答案: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2.C3.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5.辩斗:争辩,争论。
以:认为。
日中:正午。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沧沧凉凉:寒凉。
孰:谁。
汝:你。
6(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2)谁说你智慧多呢?7.1)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
第一套
语言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差可拟
(5)去后乃至 (6)太丘舍去
(7)入门不顾 (8)与友期行
(9)时年七岁 (10)尊君在不
(11)相委而去 (12)下车引之
2.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课内精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选读·故事两则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③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
(选自《宋学士文集》)
第二套
[课时训练]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朝代)人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地点“____”人物____事件“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
..雪骤.()()
..柳絮因.风起()()俄而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
..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
公欣然
..曰()太丘舍.去()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
..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
..期日中
..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
柳絮.()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阅读诗歌《春雪》,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八、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B、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C、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九、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⑤尊君
..()
..()⑥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