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练习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5
2020—2021学年下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时培优训练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学学半()②选贤与能()③不独子其子()④男有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概括【乙】文中心的句子是哪句?【乙】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4)请用“/”标出下句的朗读节奏。
(限两处)货恶其弃于地也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能:________(2)讲信修睦修:________(3)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4)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5)矜、寡、孤、独、废疾者寡:________ 者:________(6)男有分分:________(7)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________ 作:________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________ 讲信修睦________ 矜、寡________ 男有分________4. 《大道之行也》填空。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
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为:是B.选贤与能选:选拔C.男有分,女有归归:回家D.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语段【甲】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语段【乙】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
22《礼记》二则积累运用能力闯关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虽有嘉肴..()(2)虽有至道..()(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然后能自强..也()(5)选贤与.能()(6)女有归.()(7)谋闭而不兴.()(8)货恶.其弃于地也()(9)盗窃乱贼而不作.()答案:(1)美味的菜(2)最好的道理(3)所以(4)自己努力向上(5)同“举”(6)归宿(7)发生(8)憎恶(9)兴起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解析】选D。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就不知道它好。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谓/大同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 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2)男有分.(3)是.谓大同(4)故.人不独亲其亲(5)女有归.(6)是故谋闭而不兴.(7)盗窃乱贼而不作.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老师教得精彩,学生们学得扎实,真是教学相长....。
B.我们欣赏孙中山先生的墨迹,感悟其坚忍不拔的革命信念和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
C.全社会都要关心老人,使老人老有所终....,老有所乐。
D.这里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尝临.镜默然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符合。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亲() (2)干() (3)临()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2)云归而岩穴暝(3)山间之四时也(4)颓然乎其间者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 .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段围绕“尤美”,描绘了山林的茂盛、泉水的流淌、亭子的姿态,营造了一幅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的美丽画面。
2020—2021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部编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知识。
1.解释词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盗窃乱贼而不作2.翻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翻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翻译: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3.填空。
(1)“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文中“大道“就是指。
“大同”是指。
(3)《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似的句子是(4)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意思相关的句子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有两个成语出自《大道之行也》它们分别是、。
(6)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男/有分,女/有归C.货恶/其弃于地也D.是/故谋闭/而不兴5.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B.“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C.“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D.本文是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二.简答题。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4.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7.《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有什么关系?8.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22.《礼记》二则[学生用书见P81]教读导航作家作品《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有的用短小的故事生动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
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阅读指导《虽有嘉肴》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从而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两篇课文要反复诵读,注意体会这两篇文章句式上的特点,归纳一些词语古今意义上的不同,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
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了解两则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出重点字词。
【答案】示例略。
2.《虽有嘉肴》一文是谈论学习的,文章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在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答案】《虽有嘉肴》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告诉了我们学生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之处;教与学要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3.《大道之行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大同世界的景象?【答案】《大道之行也》描绘了一幅安居乐业、社会和睦,人尽其力、盗乱不作、社会关爱的大同世界的景象。
课堂实践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矜.寡孤独(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学半(“学”同“敩”)__教导__(2)选贤与能(“与”同“举”)__选拔__(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__老而无妻之人__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⑴废疾者(废疾:)⑴女有归(归:)⑴谋闭而不兴(兴:)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⑴故外户而不闭(闭:)⑴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⑴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⑴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⑴不独子.其子(子:)⑴矜、寡、孤、独(孤:)⑴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⑴⑴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二部分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矜.( ) 男有分.( ) 讲信修睦.(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不 独 子 其 子(2)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不 必 藏 于 己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一词多义(1)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指父母) (2)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只)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 古今异义(1)男有分.(古义:职分,职守。
今义:成分) (2)女有归.(古义:归宿。
今义:返回;归还) 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2)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3)选贤与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3.文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解释。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6.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社会?7.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矜.( ) 男有分.( ) 讲信修睦.(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不 独 子 其 子(2)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不 必 藏 于 己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一词多义(1)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指父母) (2)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只)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 古今异义(1)男有分.(古义:职分,职守。
今义:成分) (2)女有归.(古义:归宿。
今义:返回;归还) 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2)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3)选贤与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3.文中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解释。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6.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社会?7.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男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盗窃乱贼而不作。
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下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 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男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是.谓大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是谓大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
《礼记》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合称为“五经”。
4.“大道”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活动一:定方向选书目] 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
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作家:______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2)[活动二:有步骤深探究] 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
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
你的研究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动三:精阅读美汇报] 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
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你的展示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符合。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常临.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9.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3分)详解1.jǔɡuān fèn mùwù2.(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4.“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培养和睦气氛,防止争斗。
5.[解析] 先找出具体介绍“大同”社会的句子,然后再进行概括。
[答案] ①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6.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
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奋斗的目标。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都受过它的启发。
所以可以说“大同”社会的理想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7.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文中所构想的“大同”社会是一样的。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8.(1)职分,职守。
(2)以……为子。
9.(1)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2)盗窃财物、造反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作业】1.jǔmùguān fèn wù2.(1)同“举”,推举。
(2)以……为亲。
(3)职分,职守。
(4)这。
(5)所以。
(6)归宿。
(7)兴起。
(8)兴起。
(9)有和、平的意思。
3.礼记·礼运儒诗经尚书易经春秋4.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6.(1)示例:冰心《繁星》《春水》(2)(示例)步骤一:上网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3)示例: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
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谢谢大家!7.(1)以……为亲。
(2)面对。
8.(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9.略。
(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参考译文][乙] 唐玄宗让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贪图名誉权势。
等到担任宰相后,声望与当时做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时相当。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身边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
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闷闷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