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狼教育联盟2020届高三上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高考】
- 格式:docx
- 大小:43.72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0.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关于青蒿素的研究,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方”所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应用于世界特别是非洲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有着“人民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思想方法的研究,受启发于《隋书·律历志》的记载:祖冲之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圆周率π值源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并有现代意义的。
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是开创“私学”的大教育家,他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方针和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书、数、御、射“六艺”教育。
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
儒家的“六艺”教育具体付诸教材,即古代经典,这其中遍布古代科学的因子,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力;《诗经》中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考工记》则是有关手工业技术的专门著作。
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他一心想“向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
B . 作为NBA 状元秀,姚明能否成为NBA的当之无愧的巨星,人们都拭目以待。
C . 学习要循序渐进,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 . 年逾不惑的杰克罗恩先生,积20年之功成功地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崭露头角。
2. (2分) (2017高三上·东莞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知识产权一头连者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解决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B . 三亚学院从2008年开始设置游轮管理专业,主要为远洋油轮、星级酒店培养专业性服务人才,该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九成以上。
C . 今年是我国实施“限塑令”的第九个年头,超市购物限塑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外卖、快递等各种新生活方式的出现,“限塑令”遇到了不少新问题。
D . 有网友认为,特普朗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他当选后,与美国有着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盈余将减少。
3. (2分) (2018高三下·凯里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考场外,一家三口正在等待参加高考的姐姐,鲜花是贤弟精心为她挑选的。
B . 晚清海派名家的肖像画作品展,任预、任颐的作品都忝列其中并成为精品。
C . 由于个人手法粗陋还请各位海涵,有不足之处还请麻烦指出并多多谅解。
D . 今年春节期间,几个学生来我家拜访,我夫人急忙拿出糖果来招待他们。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6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重庆市西北狼联盟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学家期待夏朝文字的出现,但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
甲骨文是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
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环境下,可能早已。
同样,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也是。
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这似乎是商代晚期礼制构建和等级区分的一系列新尝试之一,可视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变革现象,而非传承有序的制度或传统。
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 )。
我们不应以小概率的文字、王陵、都城的性质确定与否,来无视大概率的社会历史发展变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可望而不可即淹没憧憬强人所难B.可遇而不可求淹没憧憬强词夺理C.可遇而不可求湮没期待强人所难D.可望而不可即湮没期待强词夺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低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B.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
C.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雨中的小巷总是特别素净。
好闻的泥土和草木的气息,阴雨浸渍(zì)出的老房子的霉味,还有谁家小院里飘来的花香,这些都被雨丝梳理得十分熨(yùn)贴。
B. 在申遗名录外,还有多少历史遗迹濒(bīn)临消失,亟(jí)待雪中送炭?拒绝急功进利的商业利益、政绩诉求,找好保护发展的平衡点,才能留住文化的根基。
C. 人生有如四季,草长莺飞时也有春蕾(fè)凋零,朔(shuò)风凛冽时也有瘦枝傲立,春生秋杀,寒往暑来,在岁月长河里,幸与不幸都不会一直持续。
D. 宽厚者,语多奖掖(yè)刻薄者,话多贬抑;豪放者,词多激扬而不粗俗;潇洒者,言多风雅而不随便;谦逊者,含蓄而不猥琐;博学者,旁征博引而不芜(wú)杂。
【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学作诗词,各种写作技巧固然必不可少,不过必须先要有诗料----你所掌握的词汇。
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词库.词库是庞巨宽绰还是狭小逼仄,是偏于典雅还是流于俚俗,决定了作出来的诗词是渊雅典重,还是浅俗无聊。
【乙】中国诗歌史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猪”字是不入诗词的。
乾隆皇帝写了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便成为文人的笑谈。
【丙】(《木兰辞》里有“磨刀霍霍向猪羊”,那是因为《木兰鋅》是北朝民歌.不是诗的主流。
)生活中绝大多教的新词,以及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新词,也是不宜入诗的。
像谭嗣同写过“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令盛于巴力门”,“喀私德”是英文caste的音译,也就是印度的种姓,“巴力门”则是英文parliament(议会)的音译。
这两个词在清末都曾盛行一时,但这样写,未免不像诗了。
故而初学者应经由大量的阅读,涵泳于经史,游弋乎子集,建起自己的词汇小库房,临到用时才不会捉襟见肘。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俚俗B. 以及[来C. 游弋D. 捉襟见肘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B 3.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作为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帮,浙商应制定自己的规矩,树立自己的形象,帮助浙江的民营企业家适应现代商业的规则,走好经济长远发展的道路。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方许达然①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②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③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
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冰雪封蔽的远方变成绿土。
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所不喜欢的远方。
④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
雪莱的回忆——“我曾是远方原野的浪人,我曾航过大河”——也几乎是每个人的梦。
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开展人们的胸怀,成熟人们的思想。
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和我们的司马迁一样曾漫游远方,而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型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著作。
人间到处可以找到异乡人,远方的憧憬把他们带到异乡,甚至在异乡成功了他们的事业。
300 多年前,英国有个年轻人离开了故乡来到他的远方伦敦,给了我们不朽的礼物——莎士比亚的戏剧。
⑤如果有人卖梦,小孩子也许要买长大的梦。
小孩子期望自己长大,而可以无羁地去远方的梦土远游。
这虽是小说里天真的对话,其实也是真实人生的写照。
⑥从童年的梦里醒来,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
一切对他好像那么远,连死亡对他也是远的。
也许他一无所有,却至少有一股澎湃的热血与勇气。
也许他不知走向哪里,却有着走向远方的决心。
远方也许是凶恶的敌人,但他依然向前。
远方也许有暴风,有狂澜,但他依然把船向前驶去。
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满布死亡,但他依然走近。
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他要去,去那远方。
还有什么喜悦比抵达梦土更使人歆羡?——那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看到的梦土虽荒凉,却高兴得跪下来感谢上帝。
也许他在远方造乐园。
也许他又觉得老家是亲密的远方。
也许他死在远方。
西北狼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质量检测高2020级语文试题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题总分:150分3.试卷页数:共12页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
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
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
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
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第I卷(共33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溺.爱拘泥.睥睨.逆.来顺受匿.影藏形B.傅.会辅.助拂.晓飞扬跋扈.醍醐.灌顶C.流淌.叨.扰淘.汰韬.光养晦螳.臂当车D.贫瘠.嫉.恨桑梓.孜.孜不倦龇.牙咧嘴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气慨防微堵渐脉膊处心极虑B.馨香莫名其妙蒙混不厌其繁C.泻漏墨守成规技俩食不裹腹D.瀚墨窥豹一班斟酌运筹帷幄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开会时,常常遇到老板不满意某位同事的报告或观点,或会议进行一半时,同事因意见不同而造成尴尬的气氛。
身为与会者的你,该怎么打圆场...,好打破僵局,继续进行会议呢?B.马老已经80岁高龄,近来患了感冒,走路显得有些老态龙钟,然而..谁能料到,他在老干部联谊会后第二天突然去世呢?C.中国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了数千年,终于开始面对世界;同时,西方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也日新月异....地走向中国。
D.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我们要主动选择自己要的,驱除..那些不要的,这样才能构建好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代考古学的发现,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B.关税下降了,这对于明年的汽车市场是喜是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C.有压力才有动力,正如“长三角”给“珠三角”的压力,苏州给无锡的压力,都会化成它们新一轮自我超越的动力。
D.《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根据科学研究报道,正是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强烈地震及由此产生的海啸。
有学者提出,在这次地震中,苏门答腊西南缘的小岛可能向西南方向移动了20米。
若以6厘米/年的板块俯冲速率计,这一段发震断面已闭锁了300多年。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03高三语文·答题卡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贴条形码区考生禁填:缺考标记违纪标记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错误填涂[×][√][/]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一、二(27分)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7.[A][B][C][D]10.[A][B][C][D]11.[A][B][C][D]12.[A][B][C][D]6.(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9.(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A][B][C][D](3分)15.(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18、19.(9分)17.[A][B][C][D]18.[A][B][C][D]19.[A][B][C][D]20.(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800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海省西宁市六校(沈那、昆仑、总寨、海湖、21中、三中)【最新】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西北狼教育联盟2020届高三上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民族精神重要而具体的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尊崇英雄,捍卫英烈尊严也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
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保护英烈已经纳入法治化轨道,守护和赓续英烈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神圣职责。
同时,2018年5月7日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形成崇尚、捍卫、学习、关爱英雄烈士的良好社会风尚。
这些都是我们赓续英烈精神的重要举措。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法。
任何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观为目的,政治价值的稳定存在,是凝聚国家共同体信仰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确保各项立法导向更加鲜明、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
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制定英烈保护法,表明了我们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英烈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这一规定,彰显了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让为英雄正名的行为有法可依,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英烈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在于强化人们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让英烈精神融入血脉、内化为文化自觉、凝聚为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力量。
赓续英烈精神,就要以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和观点不断出现,解构英雄事迹、歪曲英雄人物的现象层出不穷。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英雄的亵渎,正是一种“去史”的行为,关乎民族兴亡。
因此,用法治守护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
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代表和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瑰宝,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就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继承。
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巍峨丰碑,必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让我们以贯彻实施英烈保护法为契机,致敬英烈,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选自熊梅《赓续英烈精神,守护民族历史记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方面的法律,是以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的的。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C.由于人们不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则,缺少文化自觉,所以颁布实施了英烈保护法。
D.民族英雄都出现在历史上,比如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过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绕着赓续英烈精神,文章层次清晰论证了赓续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措施。
B.文章从怎样引领立法和怎样守护民族历史记忆两个方面论述如何通过赓续英烈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文章举反面示例说明用法治能守护好民族历史记忆,赓续英烈精神。
D.捍卫英雄烈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保护英烈应该纳入法治化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做到了这一点。
B.如果一个国家要想有希望和前途,那就不能没有先锋,不能没有英雄。
C. 相关法律法规之所以颁布实施,是因为我们在尊崇英雄、守护历史方面有了更加明确、完备的法律依据。
D.让英烈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就必须让社会共同贯彻实施好英烈保护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 题。
材料一:一款名为“奔跑的兔子”的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在“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惊艳亮相。
目前地铁隧道的巡检和安全防护主要以人工静态检查为主,少量辅之以动态检测车。
人工静态检查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速度慢、效率低、占用线路时间长,同时,有些问题靠人工无法快速识别判断。
“奔跑的兔子”采用先进技术,解决了地铁隧道特殊环境带来的技术难题,现已开始产品化。
这款机器人为侧挂式机器人,不会影响列车正常行驶,能够全天性在隧道内工作,将能实现隧道检测、监控、预警三位一体,由人工巡检到自动巡检,检测项目由人工评价到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辨识和评价,并将静态、离散、碎片信息整合为动态、实时、三维信息,极大地推动了地铁交通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专家介绍:该机器人是世界轨道交通在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与预警领域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机器人在地铁隧道领域的创新式应用。
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问世,预示着地铁轨道交通运维领域开始进入AI时代。
(摘编自新华网《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问世,地铁运维进入AI时代》)材料二:人工智能作为一类信息技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几乎与计算机同步。
60多年来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和派系众多,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对于大多数公众而言,从其发展目的的角度,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
将这个聪明的“机器”放入制造业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机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技工水平”,以实现企业生产运营效率的提升。
这个放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过程,与过去制造业追求“自动化”的过程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
“自动化”追求的是机器自动生产,本质是“机器替人”,强调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而“智能化”追求的是机器的柔性生产,本质是“人机协同”,强调机器能够自主配合要素变化和人的工作。
因此,“人工智能+制造”未来所追求的,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机器替人”,而应是将工业革命以来极度细化甚至异化的工人流水线工作,重新拉回“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即让机器承担更多简单重复甚至危险的工作,而人承担更多管理和创造工作。
(摘编自《“人工智能+制造”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材料三: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不断地向人类生产生活逼近,会更多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比如,机器人要不要遵守人类的法律法规、机器人应不应该享受人类的权利、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和谐相处,都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该应对的事情。
在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5月7日《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评审会议召开,它首次提出了针对机器人伦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中国优化共生设计方案。
这一清晰的框架为进一步完善机器人道德伦理规范奠定了基础。
只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一定约束下进行,风险就是可控的。
跟其他任何科技的发展一样,人工智能也具有两面性,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也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就像是一面镜子,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映射。
对于失业和贫富差距的加大,人工智能都只是起到了强化作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仍然在人类手中。
至于机器人道德伦理问题和可能攻击人类的问题,也是人类目前可以去努力防范和解决的。
人类在人工智能危机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大有可为的,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是人类应该坚定的方向。
(摘编自新华网《人工智能崛起引发担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材料四:2014——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规模发展趋势(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先进,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极大地推动了地铁交通安全领域的智能化创新。
B.人工智能发展的60多年里,学界并无明确的定义,只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造机器。
”C.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面对人工智能崛起引发的担忧,我们应客观理性地对待,如何正确利用人工智能才是人类努力的方向。
D.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69.3亿元,2016年达到96.2亿元,此后快速发展,增幅也逐渐增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铁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有人工巡检无法企及的优势,它的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久的将来它定会代替人工巡检。
B.材料二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与传统制造的“自动化”做了比较,指出了“人工智能+制造”的本质是追求“人机协同”,而非简单的“机器替人”。
C.人工智能的使用强化了人类社会的失业和贫富差距,但这并不能阻碍其发展,只要努力防范与解决,就可以避免风险。
D.《中国机器人伦理标准化白皮书》首次直面机器人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为完善人工智能伦理道德规范奠定基础,可谓意义重大。
6.人工智能的前景如何?未来该怎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搬家孙金鹏亮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士兵。
当兵的第三年,首长把亮子留下了,不过是在一个偏僻的地方。
和战友分别时,大家都哭了,战友们哭是因为要离开军营了。
亮子也哭了,哭着哭着,就想起了父亲,就想起那个有风的黄昏。
那个有风的黄昏,亮子才十八岁,风吹着亮子黑黑的胡子。
父亲听到征兵的消息下来了,就到河边找到了正在捉鱼的亮子。
父亲对亮子说:“孩子,在家你也没事,去当兵吧,当兵锻炼人!”那天晚上,父亲去了支书家,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那是用蛇和中药泡出来的,平时父亲都舍不得喝。
亮子终于得到了一个名额,体验和政审后,亮子顺利进了部队。
亮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表现得很突出。
到复员时,亮子竟然当了士官,并留了下来。
亮子回家探亲的时间少了,见父亲的时间也少了。
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年龄大了,家里没人照顾,亮子开始担心父亲,想父亲。
于是亮子就想着把工作调回去,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又过了五年,亮子结了婚,有了孩子,亮子终于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地方了,可能永远回不了老家——不是不愿意回,是没法回。
这时候,亮子就想着把父亲接过来。
父亲头发白了,七十多了,再不尽孝,何时尽孝呢?亮子给父亲打电话,让父亲搬过来住。
父亲不愿意去,他说:“太远了,我都一把老骨头了,现在去外地住,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