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备课
- 格式:docx
- 大小:40.04 KB
- 文档页数:8
11、永久的白衣战士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 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11 个字只识不写。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构成的词语。
3、领会、感觉“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无所畏惧,身先士卒,舍己救人的崇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领会、感觉“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无所畏惧,以身作则,舍己救人的崇拜精神。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学习课文,使学生领会、感觉“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无所畏惧,以身作则,舍己救人的崇拜精神。
并能够踊跃做一个像叶欣相同的舍己救人的人。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1、认真、认真地朗诵课文,领会、感觉“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无所畏惧,以身作则,舍己救人的崇拜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谈谈护士长叶欣是如何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急救工作的。
难点:认真、认真地朗诵课文,领会、感觉“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无所畏惧,以身作则,舍己救人的崇拜精神。
教课准备: PPT课时分派:二课时教课方法:讲解法课型:新讲课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导入1、2003 年春天,我们都以前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
大家谈谈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最大?(一些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难得的生命)你认识他们的事迹吗?2、引出课题: 11、永久的白衣战士3、环绕课题,谈谈你想认识什么?二、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虑课文写的什么事?三、检查自学状况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诵,正音。
咳嗽 sou悔——侮划分重症:都是翘舌音2、按自然段指名朗诵课文。
(1)指引学生相互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指引学生赏识他人的朗诵,学习借鉴,扬长避短。
3、默读课文,思虑和议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4、回答下列问题:永久白衣战士指的是——叶欣四、教课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读。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四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复习本单元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写、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默写、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课文情感的感悟。
2.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复习课(2)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字词复习(1)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第四单元生字词。
(2)小组内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听写,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文内容复习(1)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讲解,分享自己的理解。
(3)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朗读、默写、表达能力训练(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课文进行默写。
(3)学生分组进行口头表达,分享自己的感悟。
5.情感感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情感,讨论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同学进行交流。
6.合作学习、主动探究(1)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7.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自己在复习课中的收获。
8.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第四单元的生字词、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默写、表达能力。
在情感感悟环节,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培养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教学过程中: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四单元的生字词。
小数的意义说课稿(精选8篇)小数的意义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说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对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已经学习了长度、货币之间的换算;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购物、量身高等现实活动,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小数的感性认识。
因此,教材在编写时特意以学生熟悉的计量单位为媒介,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来帮助建构新知。
另一方面,由于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
但是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相当的困难。
所以教材在编排时,除了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也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如教科书第55页第4题“用手势比划下面的长度”,第57页第10题“说一说下面小数的实际含义”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交流、练习巩固,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为后续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奠定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产生及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2、通过探究交流,形成归纳类推的数学思维能力;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懂得利用小数解决生活问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注重对知识目标的实现,更融入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由于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只是着重借助分数帮助学生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硫磺等六种矿物颜色、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2.会用观察、实验与比较等科学方法搜集六种矿物的资料。
3.学会用制作“穿孔资料卡”的方法整理六种矿物的资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六种矿物显著特征资料搜集。
难点:“穿孔资料卡”的制作与使用。
教学准备:矿石实验盒、小铁钉等教学过程:六种矿物显著特征的资料搜集1.出示:六种矿物标本盒。
设问:这些都是从地壳中挖掘出来的矿物,它们是不是都是一样的?2.观察:颜色、气味、光滑度等3.实验:硬度、磁性等六种矿物显著特征的资料整理1.展示:穿孔资料卡2.制作:穿孔资料卡3.统购示范后,学会用“穿孔”法寻找矿物的资料。
总结归纳、总结:六种矿物的不同特征;运用整理资料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常见矿物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煤的一般特征。
2.初步知道煤干馏时能产生煤气、煤焦油和焦炭及他们的特征。
3.初步知道煤的用途,要节约用煤。
4.学会做煤的资料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煤特征资料卡的搜集和整理。
难点:煤干馏与煤的综合利用。
教学准备:煤、酒精灯、试管等教学过程:煤的特征1.出示:煤标本2.设问:煤是怎样的矿物,有什么特征?学生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去搜集煤的特征的资料。
3.用“穿孔资料卡”的方法去整理煤矿物特征的资料。
4.学生自行归纳出煤的一般特征。
煤的利用1.设问:人们是怎样利用煤的?2.演示“煤的干馏实验”,使学生了解煤的用途广泛。
3.阅读“煤的用途示意图”4.介绍:我国煤资源状况,使学生初步懂得“煤是工业的粮食”,要节约用煤。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煤的成因。
2.初步知道煤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煤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煤标本,木条干馏实验装置等教学过程:煤石油古代植物变成的1.设问:煤是有什么变成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议论。
2.出示书上插图,学生观察后产生“煤可能是由植物变成的”想法。
3.演示:木条干馏实验4.通过议论,归纳出: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
第三单元第1 课(小节)__1_课时一、铺垫孕伏1、口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教师出示:75+25 33+6725×4 160―3563÷7+2 35×2÷10100―45 58+32出示27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学生进行口算引导学生列出下列两种算式,并说明每一个算式的含义。
生1:40+56=96(千米)生2:56+40=96(千米)口算练习为后面的计算作准备。
主要让孩子通过列式计算去发现加法交换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2、补充练习四、课堂小结出:56+40和40+56的结果相等。
教师板书:40 +56=56+40观察上面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观察以上所列举的等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完成. 2、3题一年级捐款194元,二年级捐款358元,三年级捐款297元,四年级捐款328元,五年级捐款363元,六年级捐款371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业设计:1、完成.2、3题2、补充练习学生发现:(等号左右两边都是40和56两个数相加,只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而且得数一样,就是和不变)生举例+ =+ …………………..学生自己检验所列举的例子是否成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规律吗使我们记忆起来既简单又清楚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生2:△+☆=☆+△生3:a+b=b+a……………………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计算后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语文第8册第四单元备课语文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第8册第四单元备课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1、学会42个生字2、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3、用“和谐”“目的”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6、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根本意义。
1、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根本意义2、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语言帮助盲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句1、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2、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3、体会《六个馒头》中同学间的纯真、丰厚的友谊。
本单元延承上一学期默读课文的学习,继续有关于默读的训练。
此外,依旧重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情感体验。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写作内容与课文联系比较严密,可以把读写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的魅力》后就让学生尝试写作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的能力,及积累词语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通过介绍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分别两课时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一课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 为三课时。
单元设计本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是撰写一篇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
为了帮助同学更好地完成这次的演讲,请你根据所观看的演讲视频和所阅读的演讲文本,拟定一份成功演讲的评价标准,并借助演讲文本和演讲视频的具体内容加以解读。
一、观看所提供的三个演讲视频1.《我是演说家》中的《不负今日》(10分钟)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演讲的开头、结尾、所选素材、演讲者的语言风格和肢体语言等。
2.TED演讲《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商,而是毅力》(6分钟)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演讲的观点和所选素材等。
3.奥巴马“我们为什么要上学”(16分钟)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演讲的针对性、思路、结尾等。
思考:演讲中最吸引你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视频内容加以阐释。
点拔:通过观看演讲视频,可引导学生初步提炼出成功演讲的几大要素。
二、读文本,答问题在观看完演讲视频后,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演讲的基本要素,请阅读本单元的四篇演讲文本,扩充你对演讲的认识。
在读完四篇文本后,回答以下问题。
1.四篇演讲词中哪篇的开头最吸引你?理由是什么?2.四篇演讲词中最让人信服的是哪篇?理由是什么?3.四篇演讲词中思路最清晰的是哪篇?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其思路。
4.四篇演讲词中最激动人心的是哪篇?理由是什么?你最欣赏哪一篇演讲词的语言风格?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点拨:5个问题都是开放式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能结合演讲文本对演讲的基本要素进行简单解读和完善,学生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通过第1个问题,学生会关注到成功演讲的开头的基本特点;通过第2个问题学生可明确演讲词中观点和材料的重要作用及其特点;通过第3个问题,学生可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第4个问题,学生会关注到饱满的情绪对成功演讲的重要作用;第5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阐述四篇演讲词的语言凤风格:《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准确严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风趣幽默,《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庄重典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单元教学整体规划主备人:赵静一、单元主题与教材内容结构单元主题导语要点提示课例语文园地训练要点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词语盘点语言积累领悟表达我爱阅读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再见了,亲人》 1.讨论:选一件令你感动、使你难忘的事讲给同学听。
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讲的故事所打动。
2.习作: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题目自定,写完之后,要认真改一改。
交流话题:回顾本单元课文,领悟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和特点。
交流收获,畅谈体会,拓展到课外。
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16个成语《程门立雪》“读读写写”27个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读读记记”28个词语,要求:会读,会用。
背诵喜欢的段落,并把使自己感动的词句抄下来;小练笔: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1.领悟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直接抒情的写法。
体会祈使句、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与陈述句的不同。
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领悟小小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增强表现力的表达特《金色的鱼钩》《桥》积累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梦想的力量》点。
二、教材分析本组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
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
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具备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把《桥》《“诺曼底号”遇难记》《窗》整合为群文阅读课;把《再见了,亲人》和《金色的鱼钩》整合为一课,主题丛书《回眸感动》阅读2课时,积累练习即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课与习作、综合性学习整合为2课时,共8课时。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积累运用语言”,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单元导读课、精读引领课、自主阅读课、拓展阅读课、基础训练课。
预习达标模块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进行课内达标;精读引领模块“以例悟法”,领悟概括内容的方法和作批注体会思想的方法;自读提高模块“依法自学”,在运用、巩固方法的同时,仿写句子,再把仿写的句子放到课文中,使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具有特色的表达方法;拓展阅读模块重在课内外融合,体现大量阅读,使学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积累练习模块主要以课本的习作与口语交际内容为主,回顾•拓展四中“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紧扣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交流表达方法;积累成语;口语交际让学生把感动自己的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能打动听者。
在此基础上,把这件事写的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完成本单元的习作。
二、单元教学资源1.课内:《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2.课外教学资源:(1)经典诵读:《蜀相》《凤凰涅槃》《丹顶鹤的故事》《你是人间四月天》等。
(2)美文阅读:《血奶》《哑巴渡》《生死抉择》《馒头的故事》《交接》《父与子》《魂驻小红桥》、《血染行军路》等。
(3)整本书阅读推荐:《夏洛的网》三、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认识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27个词语。
能利用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正确理解和运用。
通过字理识字,教师重点指导“噩、祭、奠、哮”等易错字的书写,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
2.通过阅读课文和拓展阅读,提升速读能力;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通过浏览课文、品读重点语段,领悟文章不同的表达方法,训练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4. 通过对比阅读、重点品读等策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能够把感动自己的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能打动人。
四、单元教学内容与规划设计主题课型设置课时内容规划目标与要求作业设计爱心单元导读课1《再见了,亲人》《桥》1.自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在教师指导下整体规划单元学习活动,为单元学习做好准备。
绘制单元学习导图。
1《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馒头的故事》《生死抉择》整体识字课 1 《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认识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27个词语。
能利用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正确理解和运用。
通过字理识字,教师重点指导“噩、祭、奠、哮”等易错字的书写,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
1.自主学习单中2.达标检测题3.生字书写读写指导课1《再见了,亲人》《馒头的故事》1.以听写的方式,复习巩固两篇课文的生字词语,重点指导学生出错较多的字;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前3个自然段,学习叙事和抒情结合的写法,领悟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积累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段。
1.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段;2.发现或听说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填写记录表。
1 《桥》《生死抉择》1、借助有感情的朗读,找出《桥》这篇文章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品味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进行环境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2、默读阅读《生死抉择》,说一说和《桥》的相似之处,比较两篇文章中主人公的异同。
1.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段;2、在作业本上,写出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自主阅读课 1 《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程门立雪》《哑巴渡》《血奶》1.通过查字典、同桌互相帮助,借助课后拼音等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2.借助课后练习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种形式的感动。
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群文阅读课 1《交接》《父与子》《血染行军路》《魂驻小红桥》1.通过默读,重点词句批注的方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感受文章带给自己的感动。
2.通过比较阅读,把握小说体裁特点。
创作小小说基础训练课 1 基础训练 1.通过习题检测和教师讲解,对本单元知识点和训练点进行有重点的巩固和达标检测题2 单元测试复习。
2.通过单元检测及试卷讲评,对学生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改进。
当堂考试主题习作课 2 《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借鉴本周阅读的文章中的表达感动的方式,描绘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可以是生活中经历的,也可以是听说的。
完成习作,形成作品集。
分享展示课 1 《身边的感动》提供展示的舞台,提升学生自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梦想心语吧三、单元教学目标解码与达标策略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目标内容及要点详解达标策略我爱读书识字与写字【目标内容】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正确读写26个相关词语。
【要点详解】上下结构:盒:上下结构,上下同宽。
零:下半部分“令”的撇和捺要舒展。
半包围结构:趟:捺一定要伸展,包住里面部分。
左右结构:碗,右下部分是“夕”;酸,左半部分不要少一横。
豫,左边是“予”,而不是“矛”。
正确读写26个词语:招牌担忧急切惧怕环境知趣光顾恐怕充足理由屋檐其实支撑鼓励环绕娱乐感叹周游思考品味片段忽略意义方式倾盆大雨毫不犹豫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互学,掌握生字音形义,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正确理解字词。
自己发现难点,研讨记忆、理解策略。
2.指导学生每课学习后主动积累词语,自己选择诸如“担忧、急切、知趣、光顾、鼓励、忽略、倾盆大雨、毫不犹豫”之类常用词语练习说话运用。
阅读【课例1】《再见了,亲人》【目标内容】1.感悟“要素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亲人”及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通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领悟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直接抒情及每段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的写作手法。
【要点详解】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不,永远不会。
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
作者首先以恳求的语气劝慰:“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喻。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2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课文虽没有直接去写列车已经开动,但透过字面,我们仿佛能够看见此时此刻列车正载着志愿军战士离开了曾经并肩战斗的朝鲜人民。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课例2】《金色的鱼钩》【目标内容】1.继续运用“要素”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练习快速阅读,简单地复述故事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要点详解】“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伤病员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2.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的跟着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从“皱紧”、“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难以下咽.可是老班长却自己吃鱼骨头充饥,表现了老班长让战友吃鱼的这种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品质.【课例3】《桥》【目标内容】《再见了,亲人》【内容理解】1.阅读课文之前,用要素法将起因、经过、结果串联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