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粘土红砖为什么能够存在--以江西某县为侈咀
- 格式:pdf
- 大小:699.47 KB
- 文档页数:2
红黏土及其特征一、红黏土的定义与分布1.定义我国红黏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不同研究阶段对红黏土有过相应的描述和定义,最新的研究认为:红黏土是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过更新世以来在湿热的环境中,由岩变土一系列的红土化作用,形成并覆盖于基岩上,呈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黏土。
其土性特征是液限wL大于55%,湿度状态的垂向变化有明显上部硬下部软的规律,失水后具有较大收缩性,土体中裂隙发育等。
已形成的红黏土,经后期水流搬运,仍然保留着红黏土的基本特征,其wL一般大于45%,称为次生红黏土。
早期研究对红黏土的特征概括为:红黏土成土母岩是碳酸盐类岩石,系由化学风化或残坡积而形成,塑性指数IP大于20,天然含水率接近塑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0,饱和度Sr大于85%以及土的压缩性低等。
在以后的研究中,是基于一些考虑才予以调整的。
关于成土母岩,鉴于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内,经常夹杂着一些非碳酸盐类岩石,它们的风化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风化物是混杂的,都构成了这些地段红黏土成土的物质来源,因此,定义红黏土的成土母岩时,把由碳酸盐类岩石扩大为碳酸盐岩系岩石更确切。
提出红黏土是红土化作用的产物,是考虑到“红土化”一词在第四纪地质学、土壤学中早已赋予固有的含义,用它来概括红黏土的成因,既表征了红黏土成土的介质环境、由岩到土的一系列地球化学过程及成土之后新生黏土矿物再演变的全过程,它较之笼统地称之为化学风化或残坡积成因要明确全面得多。
红黏土虽然塑性高,但其中有一部分土的液限和塑限都很高,以致塑性指数与一般黏土、老黏土相近,相关分析表明,液限在反映红黏土特征上比较敏感,故而用wL 取代IP作为反映土性的特征指标。
从wL—e相关图中,对应于wL为45与50时的孔隙比e值为0.9与1.0,因此,只要确定了液限wL值,也就无需再提孔隙比e。
统计表明,红黏土的湿度状态大部分为坚硬与硬塑状,但仍有占总量25%者为可塑、软塑以至流塑状态。
粘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粘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
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等杂质。
粘土矿物的颗粒细小,常在胶体尺寸范围内,呈晶体或非晶体,大多数是片状,少数为管状、棒状。
粘土矿物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在较小压力下可以变形并能长久保持原状,而且比表面积大,颗粒上带有负电性,因此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具有与其他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工业用粘土矿有高岭土、膨润土(主要组成为蒙脱石)、活性白土(组成不定)等。
高岭土最早由中国在江西高岭村开采,用来制造陶瓷。
膨润土于1888年在美怀俄明州开始开采,活性白土于190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首次开采。
粘土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岩石和土壤中。
世界膨润土矿资源为 1.3Gt以上,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
高岭土矿储量约 1.6Gt,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苏联、墨西哥、西班牙等国。
中国是高岭土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矿质优良、成因类型齐全,主要产地有江苏苏州、湖北均县、四川叙永县等地。
活性白土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
高岭土的加工大多采用湿法。
矿石经破碎、洗矿、浆化、除砂、分级、精选、漂白、过滤,最后经喷雾干燥得产品。
膨润土矿的加工仅需简单的粉碎技术以及除去水分等挥发物,先将矿石粉碎、浆化,然后采用沸腾床干燥器干燥,再经粉碎、筛分得产品。
活性白土是将膨润土脱水,加入硫酸活化、分离、水洗、过滤、干燥、粉碎后制得产品。
高岭土主要用于制造陶瓷和耐火材料。
造纸工业中使用大量高岭土作造纸填料和涂层,以提高纸张强度并降低透明度,还用于制造无碳纸。
膨润土主要用作石油钻井泥浆成分。
活性白土用于动植物油、工业用油、机械润滑油、石脑油等的漂白。
在金属加工中大量的膨润土用作金属铸造翻砂粘合剂。
另外,高岭石和多水高岭石粘土矿还可用作生产汽油的催化剂。
粘土是配制钻井液的重要原材料,它的主体矿物为粘土矿物,粘土矿物的结构和基本特性是钻井液的性能及其控制与调整密切相关。
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分析建筑工程论文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分析建筑工程论文摘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建筑工程性质易受地质条件影响,红粘土就是一种成因复杂的土,对工程性质有较为复杂的影响。
它具有特殊的工程力学性质,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对红粘土的研究已经超过五十年历史,是一种特殊的土体存在,其特殊的地质性质影响着工程建设。
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必须要对红粘土进行考虑,确定它对地基承载力及基础稳定性的影响。
文章将针对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红粘土;成因;工程性质;影响红粘土是于一九五八年,我国云贵高原上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特殊土体。
红粘土被发现后,许多地质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随后不久红粘土的高塑性、高孔隙比、高含水量等特征被发现。
它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已被纳入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当中,成为我国特殊土中的一种。
不同性质的红粘土对不同工程性质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具有较强胀缩性的红粘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我国红粘土分布广泛十分容易出现在工业、民间建筑的土壤上。
研究红粘土的成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红粘土的成因红粘土为碳酸盐岩系出露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后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
这种土地液限大于百分之五十,具有明显收缩性,高压缩性较低,含水率较大,孔隙比高。
我国早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就对红粘土展开了研究,建在红粘土地基上的建筑房屋易出现房裂现象[1]。
湿热气候的变迁,影响着红粘土分布范围,碳酸盐岩系与湿热气候的分布影响着红粘土分布面积。
从气候条件来看,更新世早期我国北方季候具备湿热气候条件,更新世后期湿热气候向南变迁,北方地区早期形成的红粘土便被覆盖或侵蚀,所以分布面积大大减少,只见零星分布,已不多见。
由于湿热气候向南迁徙,南方才开始大面积出现红粘土。
粘土的作用及红瓦的生产课题题目:粘土的作用及红瓦的生产指导教师:张英智课题组成员:刘欢欢、赵哲、赵楠、韩金哲、李晓东、王敏超、王英健、组长:刘欢欢班级: 2年18班主导课程:化学相关课程:物理生物简要背景说明:粘土在灯塔人民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能初步了解相关知识,我们制定了这一课题课题目的与意义: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向专业人士交流等,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课题研究目标:通过这次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并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探索能力,并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实践与理论结合,使我们从生搬硬套中解脱出来,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使我们掌握了理解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望,并且为我们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粘土的发展历史2粘土对灯塔发展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研究计划:(1)任务分工:实地调查:韩家东兴缸瓦厂访问专家:尚学红张英智上网:刘欢欢查书面资料:赵楠、赵哲总结论文:韩金哲李晓东发倡议书:王敏超、王英健活动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阶段时间主要任务阶段目标一阶段2008、11~2009、1访问专家,查资料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阶段2009、1~2009、3整理资料初步形成结论通过所得资料进行总结并达到一定理论高度三阶段2009、4~2009、5论证并形成书面材料论证结论的正确性,总结成书面材料(2)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2位尚学宏张英智活动所需条件、困难及解决的途径上网查资料要利用学校的微机室(或自己家的计算机),在访问专家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如车费、时间等问题,要靠学生自己解决。
预期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论文、调研报告、表达形式: 资料、图片、音像资料等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了因特网巨大的优势,在遇到问题时,除了请教专家之外,还在网上进行咨询,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红粘土一、概述红粘土一般用来指代世纪晚期中国广大地区广泛堆积的土状堆积物。
在黄土高原地区其不连续分布于上覆黄土之下, 部分地区整合接触。
其下界年龄约8Ma, 即形成于晚、中新世纪, 过去由于其含有较多的三趾马化石而被称之为三趾马红土。
关于其成因, 还存在争议, 一般认同风成说。
和黄土相比, 红粘土没有湿陷性, 但是其在暴露地表时容易龟裂, 成为破碎颗粒。
野外剖面中可见红粘土和钙质结核层交替成层分布。
压实后水稳性较好, 强度较高。
1.定义红粘土是碳酸盐岩系地区, 由石灰岩, 白云岩等(属碳酸盐类岩石)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 经风化, 残积、坡积或残—坡积所形成并覆盖于基岩上, 呈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
2.分布红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四川东部、广西、安徽、粤北及鄂西、湘西等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带的顶部和山间盆地、洼地、缓坡及坡脚地段。
3.分类其液限大于或等于50%, 上硬下软, 具有明显的失水收缩性, 裂隙发育, 称为原生红粘土;原生红粘土经再搬运, 沉积后仍保留红粘土的基本特征, 液限大于45%的土称为次生红粘土。
从红粘土的形成过程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物质的来源的差异及经历不同程度的红粘土化作用, 形成的红粘土类型不同:一类是各种岩石的残积(或局部坡积)风化壳上部的原生残积红粘土(经过再搬运而形成的, 称为次生红粘土);(1)一类是非残坡积成因, 在氧化环境中经过搬运、沉积、红粘土化作用而形成的红粘土。
(2)我国分布最广的红粘土有如下几类:(3)花岗岩残积红粘土: 华南各地广泛分布着燕山期花岗岩类, 发育着较厚的红色风化壳, 表层全风化带为残积土。
根据其成分和结构特征, 可分为均质红粘土、网纹红粘土和杂色粘性土, 前两者统称残积红粘土。
(4)玄武岩残积红粘土: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 第四纪期间多期大面积喷发的玄武岩, 经分化后, 形成厚薄不等的风化壳, 其表层的红色粘性土就是残积红粘土。
你永远不知道的秘密:景德镇的瓷器竟然是安徽的土我们都知道景德镇是瓷都,尤其是明清以来,许多著名的瓷器都出自那里。
可很少有人知道,景德镇烧出的高端精致瓷器都离不开产于我省祁门县的瓷土,必须加有“瓷土之王”祁门瓷土才能完成。
并因此演绎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祁门为何多瓷土“我们祁门的瓷土,可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原料。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景德镇瓷器都会用祁门瓷土,只有在制作高档瓷器中才会用。
”一说到祁门瓷土,曾在祁门瓷厂工作多年的“老祁门”支品太一脸自豪。
瓷土,又名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
而祁门的瓷土开采历史悠久,为祁门特产之一,自古就很有名。
早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就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景德镇从古至今为烧器地,然不产白土,出土婺源、祁门两山”;清代《续文献通考》中也说,“陶土之种类极多,最纯粹者,西人称高岭土。
高岭土虽多供输出,用者多来自祁门,祁门南乡龙风壁,西乡伊坑,产量均高,即景德镇所用之上等原料,亦多取于此”;以景德镇瓷器生产过程为画题的清代《陶冶图》中也有“石产江南徽州祁门县平里、郭口两山,距窑厂二百里,开窑取之”的记载。
支品太老人告诉我们,远在明末崇祯年间,祁门一陈姓商人,曾在景德镇经营瓷厂,具有开采瓷土经验,后到祁门的大北埠一代开采瓷土矿,设碓舂制瓷土,运往景德镇销售。
但后来因种种原因停产歇业。
“因这次瓷土的开采未能延续,故在史籍上也失去了明确记载,但这给祁门瓷土的生产开了先河。
”支老的说法在史书中得到了印证。
《天工开物》中说道:“土:出婺源(应是浮梁)、祁门两山……名高粱山(应是高岭山,这也是瓷土为何又名高岭土的原因)出粳米土,共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
两土和合,瓷器方成。
”从这段话中,我们也能看出,祁门瓷土呈色洁白,性质粢软,是制作高档细瓷的上乘原料。
清康熙年间,祁南贵溪人胡钦选在郭口桥进坞山里发现瓷土矿,便在大河边设石碓舂,取名龙凤壁。
由于此地瓷土质硬性黏,景德镇瓷窑颇喜购用。
我国粘土红砖为什么能够存在作者:万亚平田野陈晨来源:《消费导刊》2013年第04期引言我国早在上世纪末就提出要限制取土烧砖的行为,但当前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
为了更好的探究粘土红砖存在的原因,调研组在江西某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得到的数据加以SCP框架分析,对粘土红砖的厂商、消费者以及政府三个相关主体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粘土红砖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原因。
一、粘土红砖的产业现状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和公共政策、市场基本环境联结,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在传统的SCP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市场基本环境和公共政策对产业的影响,本文在对粘土红砖产业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需求环境和供给环境以及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粘土红砖存在的原因。
根据贝恩的分析标准,该县的红砖产业基本属于垄断竞争。
全县有87家粘土红砖厂,大型砖厂14家,其余为小型砖厂。
砖厂数量众多,相互之间划分销售区域,形成了大区域内的竞争和小区域内的垄断形式。
大型砖厂规模较大,产量一般为小型砖厂的两倍以上,由于技术和规模优势使得其成本一般比小型砖厂低4分钱。
红砖产业有着相对其产品价格较高的固定成本,即存在一定的壁垒。
由于砖厂的特殊性其固定资产的专业性极强,几乎是不能转为它用的。
一个大型砖厂的固定投资一般在250万上下。
而一个小型砖厂的固定投资一般在48万上下。
但由于该县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且大型砖厂多由外地人建立,其在用地,采购方面的费用居高不下削弱了其规模成本优势。
红砖厂产品相对单一,分正品和次品。
正品为正常烧制的红砖价格在0.35元,块上下,砖厂一般有5分钱毛利;次品是指砖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砖的位置靠外温度较低而造成劣质砖是一种非刻意的产品,砖厂会以低于成本价将其出售,以减少损失,包工头也因其低廉的价格会将其用于无承重要求的结构上。
该县价格已基本稳定,并且几乎每个砖厂都有自己的销售区域所以基本不存在某一地区内的价格竞争,已经在小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垄断但价格基本在合理的范围内。
为何中国用泥土制成的瓷器能值2亿现在都在说匠心,谁又能和中国人比匠心呢,用泥土就做出价格两亿的珍宝。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其实也就是黏土为主。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一件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家曹兴诚收藏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在2017年10月3日上午十点多的香港拍卖会上,以2.6亿元港元落槌,加上佣金超过2.94亿元港元,约2亿人民币,打破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宋汝窑天青釉洗该瓷器由中国台湾地区的知名企业家、收藏家曹兴诚拥有,是他于17年前购入,由曹兴诚“乐从堂”收藏的这件汝窑天青釉洗是目前私人收藏中保存最好,品相最佳的一件。
宋汝窑天青釉洗拍卖现场这一宋代汝窑笔洗直径13厘米,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品相极佳。
由于市场上的汝瓷十分稀少,也决定了它在拍卖市场上的不菲身价。
宋汝窑天青釉瓷器,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特点。
釉色随光变幻,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
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被历代称颂,有“名瓷之首”,“宋瓷之冠”美誉。
真的很佩服古人的智慧,用泥土就能制成如此瑰丽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