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暴跌拯救日本经济?
- 格式:pptx
- 大小:86.63 KB
- 文档页数:15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起波及亚洲地区的经济危机,其爆发源于泰国的金融体系崩溃。
这场风暴迅速蔓延至东南亚及其他亚洲国家,对当时经济稳定的日本也造成了重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风暴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日本采取的对策以应对这一危机。
风暴爆发初期,日本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亚洲金融市场遭遇严重动荡,外资纷纷撤离日本,导致日元汇率骤升,出口市场受阻。
此外,日本境内股市也出现了大幅下挫,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公司股价暴跌,企业利润严重下滑。
整个金融体系陷入了困境,许多银行受到严重损失,不得不面临破产的风险。
面对这一危机,日本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他们提供了紧急贷款和资金注入以支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政府还对金融机构进行了加强监管,以避免出现更多的破产。
此外,政府还通过减税和扩大公共支出等措施来刺激内需,促进经济的复苏。
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定了金融市场,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并逐渐推动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然而,亚洲金融风暴给日本经济留下的阴影仍然存在。
一方面,金融风暴加剧了日本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在风暴之前,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企业债务过高,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
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使得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加大了日本经济改革的难度。
另一方面,风暴也造成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
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工人失去了工作,导致了大量的失业和社会不安。
尽管如此,亚洲金融风暴也为日本带来了一些机遇。
风暴后,日本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金融和经济改革,以解决日本长期存在的问题。
政府着力推动银行业的改革,并加强了对公司治理的监管。
此外,政府还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来推动经济的转型。
这些改革为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日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金融领域。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一、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一)银行业受地产泡沫破灭和巴塞尔资本要求影响,出现破产和信贷紧缩。
1.日本地产泡沫破灭。
日本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下降,以抵押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不良贷款资产开始上升。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没有银行倒闭,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向银行提供财政援助几乎为零。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虽然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提高财政援助以帮助该破产银行,但银行倒闭的数量仍然开始增加,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顶峰。
2.巴塞尔资本要求。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规定,日本银行业开始减少贷款,使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刚创立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
(二)财政政策效力减弱。
当日本经济缓慢复苏时,日本政府1990年希望通过公共投资帮助提振日本经济,但当时日本主要公路和桥梁已经修建完成,由于公共投资的乘数下降,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帮助提振经济。
同时,由于大部分公共投资集中在农村地区,相比对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公共投资效率较低,不仅增加了预算赤字,使得公共投资的效力被分散,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刺激作用很低。
表1:日本公共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期间(财政年度)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直接影响0.696 0.737 0.638 0.508 0.359 0.275 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453 0.553 0.488 0.418 0.304 0.226 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 1.071 0.907 0.74 0.58 0.407 0.317 私人资本0.444 0.485 0.452 0.363 0.294 0.262期间(财政年度)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2006-2010直接影响0.215 0.181 0.135 0.114 0.108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195 0.162 0.122 0.1 0.1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0.192 0.155 0.105 0.09 0.085私人资本0.272 0.242 0.219 0.202 0.194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和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在下降。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朱越琦2010211826摘要:本文从日元汇率变动入手,分析了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同时对比中日汇率变动情况,总结日本的经验,寻求对我国应对汇率变动的启示。
这对于寻找汇率变动与经济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目前也同样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汇率变动、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一.日元汇率变动情况回顾如下两图可看出日元在1969年至2013年汇率的走势情况。
1971年以前,日元汇率处于固定汇率阶段,在此期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直保持在1:360的固定水平。
1971年之后,日元突然升值,这主要是源于1971年8月的尼克松危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其主旨是终止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关系,结束按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兑换美元的承诺。
这实际上打破了原来各国执行的以美元挂钩黄金、各国货币绑定美元的国际汇率体系,开始实施浮动汇率体系。
)及同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和解斯密森协定成立。
1985年,日元又一次出现大幅升值。
这主要是因为1985年9月,“广场协议”的签订。
此背景为,1979年至1984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美国市场名义利率快速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短期实际利率上升到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1000亿美元。
基于上述原因,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决心共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签订广场协议等一系列措施。
于是,日元被迫升值。
2008年,日元再一次明显升值。
2007至2010年,日元从120円到80円。
这主要是受到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10年欧债危机及11年希腊的经济危机等,都给日元升值带来压力。
2013年,日元贬值。
这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日元贬值的原因及影响原题:做好日元长期贬值的准备上周,我以97日元/美元的价格,卖出了约合700万美元的日元。
在写本文时看了一下牌价,日元在纽约市场已经跌破102日元/美元。
我不是金融专家,我用我自己的资金在押宝我的判断:今后日元会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贬值。
日元长期贬值的原因我创业的公司2000年在日本东证创业板上市,2005年又在东证主板上市。
2006年我卖出大部分原始股套现,并立即将日元换成美元和人民币。
我那时就不看好日元,认为它总有一天会贬值,不是一个可以长期持有的货币。
从那时起,我手里一直只保留少量的日元现金,作为在日本时候的花费。
尽管金融海啸时日元暴涨到75日元/美元,但是我一点也没有感到后悔。
因为日元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它注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有利息。
日本政府是世界上借钱最多的政府,它目前的负债总额是GDP的237%,稳坐全球第一,比第二名希腊的158%遥遥领先。
人们一直议论美国的财政危机,但美国的国债只是其GDP的106%,排第11名。
今年日本的国家预算是100万亿日元,但其税收只有43万亿日元。
其他57万亿是靠发债筹集的,而且,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目前日本政府的国债总额已经超过了1000万亿。
这57万亿的国债中,有10多万亿是用来支付利息的,如果不是接近于零的利息,日本政府今年就没法维持。
日元年利率从1995年跌至0.5%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1%。
2001年至今,几乎都是0.1前后徘徊。
即使零利息也不能还债,日本政府早晚要通过货币贬值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日元贬值给日本带来什么以前,日本经济界一致认为日元贬值有利于出口,必须压低日元。
但是,这个说法适宜条件的。
它必须是在以下三个条件之下才能成立1.国内人工费相对便宜2.原材料便宜3.工厂设在国内可现在的大中型日本企业,几乎都出去设立工厂,现地生产,捞不到日元贬值的好处。
日本企业的传统强项,也被韩国和台湾抢走了不少,即使日元贬值,日本企业也很难在国际市场上重现当年的雄风。
浅谈日本的经济大萧条原因二战之后,日本一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也创造了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奇迹。
日本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鼎盛时期”。
但泡沫经济(一个经济实体在一段时期内迅速繁荣,主要表现为资产的价格偏离经济基本面和一般物价而急剧上升,像吹起的肥皂泡一样,这种主要是由于经济投机活动而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
)于90年代初期突然崩溃,这期间日本陷入了十余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为了摆脱萧条的现状,日本的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的层出不穷的状况。
本文从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稳定金融对策、防止中小企业的倒闭对策、刺激百姓需求对策、扩大人才就业对策、从经济恢复优先向改革方向慢慢过渡、反通货膨胀对策、稳定股市对策、抑制日元升值对策、强化各企业公司整治管理结构等九大反萧条对策中,分析日本走出萧条的的方式方法,直接面对经济萧条的问题。
标签:经济、大萧条、刺激需求、就业一、前言经济萧条、经济危机、以及日本政府的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高速增长,并于1968年一跃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就在日本经济进入所谓的“鼎盛时期”之后,泡沫经济便于90年代初期突然崩溃,从此日本陷入了经济大萧条时代。
与此同时,政府还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等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除了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外,日本政府还致力于1999年6月重新修订《各中小企业基本法》,意在提高中小企业中尚存不足的地方,将中小企业置于“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的战略地位。
通过相对这些有效的措施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效果明显。
不过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2003年以来,中小企业与其他大企业之间的距离有开始出现距离的拉大。
二、日本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一)在刺激需求的方面首先,人们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手法,努力扩大公共事业的投资。
在日本经济中公共事业所占比重较高。
单就1998年来说,公共事业(IG)占GDP的比例为8%,相当于美国的2.5倍。
日元贬值对亚洲经济的影响目前,日本仍然挣扎在经济呆滞的泥潭中。
从第四季度开始,日本进入了近10年来第三次经济衰退。
日本央行更预测,日本经济将出现二战以后的首次连续两年的负增长。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1年1月开始,日元贬值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年初,日元兑美元还是112.9,9月份则超过了116,年底贬值幅度更加猛烈,一度跌破128,达到3年来的最底点。
总的来说,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日元趋贬:(1)由于日本利率水平已经很低,通过调减利率来刺激经济变得非常困难,所以调控汇率走向贬值,是其必然会采取的行动;(2)利率下调之后,最怕的是出现通货膨胀,所以日央行不断采取货币投放上的冲销行动,但冲销会导致利率措施的失效,所以还是汇率调整来得好,影响可能在日本的外部;(3)竞争将导致日元汇率下调,这是中国人世之后的必然反应之一,这将关系到出口产品的成本问题;(4)日本是制造业大国,比不上美国这个资本大国,而且它的对外投资和投资影响都在下降,所以它现在可以暂时忽略汇率的负面影响;(5)日本无须考虑引进资本的问题。
所以说,日元汇率变化将会对日本经济乃至于亚洲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
例如整个亚洲地区的出口中,约有25%是输往美国,15%输往欧盟,日本则仅仅吸收亚洲地区出口的10%左右,而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则吸收了约40%的区内出口,为各地区之冠。
实际上这部分区域内的贸易大部分跟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有关,加工后的产品主要出口至日本及美国,这意味着日本实际上在亚洲的出口产业链条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估计日本对区域内出口的需求如果下挫10%,整个亚洲区的gdp可能减少0.8个百分点。
2001年日本经济已经使得亚洲经济不仅不可能独善其身,反而雪上加霜。
其中,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目前已经进入经济衰退时期,韩国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增长也不可能和2000年同日而语。
在日元利率已接近零、国债高达gdp的130%的情况下,日元如果继续肆无忌惮地贬值,这必然不能拯救日本经济,反而会让其走上更危险的“消耗性死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