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鸦片战争的课程工作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鸦片战争》教案乳源中学历史组张素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知道虎门销烟的过程。
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3、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了解通商口岸在地图上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前的背景和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把中国近代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学会客观分析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2、通过观看历史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在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分析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分析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形势,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通过揭露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卑鄙丑恶,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身心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从而自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3、通过学习虎门销烟,感受中华民族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4、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和牢记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提问启发式、自学引导法、讨论法【学习方法】活动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包括查找《鸦片战争》纪录短片、《虎门销烟》纪录短片、《英国输入中国鸦片增长示意图》、禁毒教育图片等)【学生课前准备】查找关于林则徐的生平事迹。
【课程设计】一、引入课从《虎门销烟》历史短片引入,设置悬念。
中国历史上鸦片战争教案3篇同学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鸦片战争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6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及背景。
2.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历史事件及其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成因的复杂性,掌握事件的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视频呈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鸦片战争是如何发生的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15分钟)1. 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介绍英国对中国进行贸易的情况。
2. 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鸦片输华、中国贸易失衡、英国侵略行为等。
三、探讨鸦片战争的过程(20分钟)1. 介绍鸦片战争的主要事件: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等。
2. 讨论鸦片战争的发展过程,探究中国在战争中的表现和英国的侵略行为。
四、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15分钟)1. 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埠通商等。
2.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长远影响:带来社会变革、触动国家命脉等。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事件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启示和教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读后感。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创造力,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也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角度思考,拓展视野,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鸦片战争》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输入中国。
2. 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对华侵略、清政府禁烟运动、林则徐等人的努力。
3. 鸦片战争的过程: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南京之战。
4. 鸦片战争的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5.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鸦片战争后的改革与探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人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
4. 影像资料展示法:播放相关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背景、原因: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国内外环境、中英贸易状况、鸦片输入中国等背景因素,以及英国对华侵略、清政府禁烟运动、林则徐等人的努力等战争原因。
3. 分析战争过程:讲述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定海之战、南京之战等战争过程,重点突出重要战役和人物。
4. 讲解战争结果:阐述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等战争结果。
5. 讨论战争影响: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等。
6. 总结反思:强调鸦片战争对民族命运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__到”,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鸦片。
)2.英国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__;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教案:历史教案-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 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3. 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3.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 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四、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辅资料;2. 鸦片战争相关的图表和地图。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19世纪中国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习的主题。
简单介绍一下鸦片战争。
Step 2:课堂讲授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地图)a. 起因:介绍清朝时期对外贸易局限和西方国家对中国逐渐扩张的情况,以及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不平衡情况。
b. 事件:讲解鸦片贸易的情况和影响,并简要介绍林则徐的反鸦片行动。
2.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地图)a. 经过:讲解鸦片战争的战斗过程,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结果:讲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3.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通过讲解和引导讨论)a. 国际地位:皇帝和官员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欺压加重。
b. 国内局势:国人的反击情绪升温,中国人开始思考国家命运和未来发展。
c. 文化变革: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等进入中国,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产生冲击。
Step 3:讨论与辩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辩论:1.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2. 鸦片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有哪些启示和警示?Step 4: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辩论,总结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七、作业推荐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一、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鸦片贸易。
(2)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侵略、清政府腐败。
(3)鸦片战争的过程:战争经过、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领土割让、赔款、五口通商。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小组讨论法: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教学资源:(1)教材:鸦片战争相关章节。
(2)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3)互联网资源:查询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成果。
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总结:总结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二、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是否掌握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2)学生是否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学生是否培养了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反思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否清晰易懂?(2)案例分析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3)小组讨论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3. 反思教学内容:(1)是否全面讲解了鸦片战争的各个方面?(2)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3)是否及时更新了教学内容,跟进学术研究?4. 反思教学资源:(1)教材是否适合学生水平?(2)多媒体课件是否直观生动?(3)互联网资源是否充分利用?5. 反思教学过程:(1)课堂氛围是否活跃?(2)学生参与度是否高?(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对教学设计及反思的不断完善,提高鸦片战争教案的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
初中中国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课题: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
1.中国历史教科书和相关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给学生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二、学习与讨论(20分钟)
1.教师讲解鸦片战争的具体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三、展示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结合分组讨论的内容,展示自己的观点。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四、作业布置(5分钟)
1.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
2.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八班级鸦片战斗教案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集中的吗同学们知道由于毒品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斗吗一起看看八班级鸦片战斗教案!欢送查阅!八班级鸦片战斗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把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
2.把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把握林那么徐虎门销烟。
4.把握鸦片战斗的过程。
5.把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力量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斗缘由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斗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展过程,培育同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问题、分析问题的力量。
3.通过对鸦片战斗发生的根本缘由和直接缘由的学习,培育同学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1.林那么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斗一、林那么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答复以下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同学看书]……[同学答复]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关于鸦片战争的课程工作记录
一,课程导读
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打开中华的国门,外国资本主义不断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近代史的起点。
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工作学习记录,使我们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鸦片战争给我的最大体会就是中国落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各方面都比西方国家落后)才会挨打,又因落后才会在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所以顺应潮流,改变落后状态,增强本国实力,特别是综合国力,才不会发达国家给欺负。
二,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1)掌握《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趋向。
(2)获取知识的过程、结果﹑分析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重点分析
(1)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
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中国海关税应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2)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虎门条约》本名为《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或《五口通商附粘苦后条歉》是1843年10月8日(八月十五日)由首英与璞鼎查代表中英双方在虎门签订的《虎门条约》共计十六条,后附"小船定例"三条,其中有关丧权辱国的条款主要是:○1最惠国条款条约第八条规定:向来各外国两人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借。
○2外国军舰可常驻中国港口的特权条约第十条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各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亦即藕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
○3允许英人在条约口岸租地建屋居住根据《南京条约》第二条,英人可以挨眷在五口寄居,《虎门条约》第七条规定:"中华地方百必须与英国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干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英国管事官每年以英人或建屋若干间,或租屋若干所,通报地方官,转报立案"。
(3)中法《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持号上签订。
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
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
第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
家。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标志有两个:其一,在外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家庭手工业破产,造成耕与织的分离;其二,使中国的生产、贸易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这个概念出发,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这个变化就是由鸦片战争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