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 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7.76 KB
- 文档页数:5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上承七年级历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的强化,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
既有贯穿中国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
本课分为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三目,呈现的是天朝上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挑战,最终落败的这一段历史。
从结构上看,这三目内容前后时序衔接,又具有因果关联,可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这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初步的了解,对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他们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
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
但是毕竟才八年级,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
其次,从本课开始,即进入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这一段历史既是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初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2.知道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战败的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2.运用表格,梳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从多个角度探讨鸦片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爆发、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是西方列强胁迫中国变为其附庸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起进行抗争、探索富强的伟大开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1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分析材料,概括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目标一】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式自主学习:1.国外:19世纪上半期,(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国内: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小组合作: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目标二】林则徐禁烟自主学习: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直接原因:2.鸦片输入的危害:(1)(2)3.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目标三】鸦片战争自主学习: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2.过程(1)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占领(3)1842年,英舰到达,清政府被迫求和。
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割给英国;赔款;开放、、福州、、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小组合作: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其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
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1.下面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判断,该物品是(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2.林则徐在上书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yì)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第一课鸦片战争导学案备课人:备课日期:使用日期:班级:姓名:课前积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一、学习目标: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故事;能够列举出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2、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学习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二、重点难点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三、学习课时:1课时四、学习过程:(一)导:(3分钟)欣赏一幅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这幅图片,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学生回答)可能同学们想象不到,如此美丽鲜艳的花朵却结出了这样的恶果。
(多媒体展示图片)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这种花的名字了,它就是罂粟,它结出的果实可以被制成鸦片等毒品。
鸦片不仅残害人们的身体,而且曾经引发了一场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的战争,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出示教学目标(齐读)(二)学:(1)(对学)各小组1、3号找中国情况;2、4号找英国情况;将答案写在横线上问题设计: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分别是什么情况?(结合正文第一段、第二段)预计8分钟中国方面:英国方面:(2)(学+点)群学,讨论,积极发言问题设计:参考第3页“激增表”与“鸦片仓库”以及第4页材料研读,长期以往,鸦片走私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预计5分钟危害一:危害二:危害三:危害四:(3)(独学阅读,预计4分钟)林则徐简介;林则徐是怎么禁烟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4)(独学,预计5分钟)问题设计:阅读第5、6页课文,整理出鸦片战争知识点。
起止时间:涉及人物:战争过程: 战争结果: (5)(对学,预计5分钟)问题设计:鸦片战争发起原因及失败原因分别是什么?发起原因: 失败原因: (6)(独学,预计5分钟)问题设计:分别找出《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开埠:割地: 赔款: 关税: 《虎门条约》:取得权利:(7)(展+点):结合课后活动1,鸦片战争发起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8)(展+点):结合课后活动2,思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 (9)(展+点):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封闭的市场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清政府采取禁烟运动,引发英国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八年级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勇于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导学案一、导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掌握重要战役和条约的内容。
二、导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重要战役和条约的内容三、导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起因于中国禁止鸦片进口并销毁英国海商的鸦片货物。
中国政府认为鸦片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秩序和人民健康,因此采取了这一措施。
然而,英国作为贸易强国,对此进行强烈的反击,导致战争爆发。
2. 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40年至1841年的战争,英国舰队进攻中国沿海城市,在临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赔偿巨额赔款并开放多个港口。
第二阶段是1841年至1842年的战争,英法联军继续进攻中国,最终中国政府被迫在梅瑞狗屿签订了《南京条约》。
3. 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役和条约(1)第一阶段的重要战役:虎门销烟、垦植岛、舟山战役等。
这些战役都是英国舰队进攻中国沿海城市的过程中发生的。
(2)第二阶段的重要战役:厦门、鸭绿江战役等。
这些战役主要是英法联军对中国的进攻。
(3)《南京条约》:该条约于1842年签订,是鸦片战争的主要条约之一。
根据条约内容,中国政府赔偿大量赔款,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四、导学问题1. 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2. 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分别是什么时期?3. 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役有哪些?4. 鸦片战争的主要条约是哪个?其内容有哪些?五、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掌握了重要战役和条约的内容。
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第1课鸦片战争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腐朽的清王朝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本课讲述的是清政府从一个有主权的国家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它丧失了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自足的局面。
由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因此把它确立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基本具备了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正确评价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3.核心素养: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过程:【教师导语】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知道是谁领导的这场伟大斗争吗?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学习目标】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优秀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一1、能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能简要表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能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好、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林那么徐的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课前导学】理解:老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内容及老师活动【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巍然屹立在____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荣耀历史。
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比赛是什么?(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的浮雕和林那么徐的图片)同学们答复的完全正确。
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
(多媒体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的课题)(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1、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剧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鸦片战争的原因)2、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____,涌现出了关天培、陈化成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鸦片战争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完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你知道____与____岛的区别吗?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南京条约》的分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知道是谁领导的这场伟大斗争吗?知道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文明冲突吗?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教师:你们知道“虎门销烟”的“烟”指的是什么吗?学生:鸦片。
教师:对于鸦片,你了解多少?学生:(各抒己见)鸦片是一种毒品,它久吸上瘾,对身体十分有害。
它的价格很贵。
……教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归纳出鸦片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材料一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其初不过纨袴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
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置买烟具,为市日中。
……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