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文化功能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67.45 KB
- 文档页数:2
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力量,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不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且在建设中也来体现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
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探索,建设先进、优秀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道德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对高职校园文化的特点理解到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设丰富多彩的道德活动,有效引入企业文化,引入区域文化的优秀成分,优先建设先进的精神文化。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新军突起的高职,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活力及竞争优势。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先进文化的竞争。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有先进、优秀的校园文化。
不管是从院校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校园文化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力量,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校园里的每个人。
优秀的校园文化,用先进、清新、积极的文化导向,熏陶、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塑造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构成院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院校持续发展的活力;而落后的校园文化,则使学生变得消极、沉沦,院校自身也势必被社会淘汰。
一、高职校园文化分析校园文化是一种由学校组织领导、以师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亚文化。
“它体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实现人的最高本质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
一般来讲,校园文化表现为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技术设备、建筑、园林绿化等,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文化活动体现出来,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学校要求逐渐趋同,从而实现塑造师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目标。
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中,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塑造健康的职业心态。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他们遵守职业操守,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到遵纪守法,恪尽职守,良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注重多元文化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元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和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促进他们的文化视野的开阔和文化自信的增强。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三、提倡创新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需要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可以通过项目制教学、课题研究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能够做到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四、加强实践教学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习和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其文化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思考和实践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浅谈。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应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文化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化与职业精神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与忠诚。
通过讲解一些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而文化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创新思想家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关注各个领域的创新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动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更加具备创新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职业人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而文化教育正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国际名家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与共同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外国专家到校授课或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社会的一员,职业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而文化教育正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作为职业人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摘要】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应进一步树立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探索具有我国高职教育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以此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高职新形势文化素质教育以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应成为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经济的升级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当下,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赋予了新的内涵,良好的创新意识、宽阔的知识视野、强烈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一定的管理才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传统专业教育的革新,它着力于将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转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思考、能创新、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高职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人才培养工作中,是适应我国经济升级后对人才要求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现代职教理念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现代教育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生命质量为本,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个体既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也要实现个性发展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和生命质量,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既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也应当具备崇尚科学和民主的精神,突出个体的全面发展、突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传统的高职教育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狭窄的知识领域,要求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导致高职毕业生知识面过于狭窄,社会认知和适应能力相对欠缺,仅作为工具人服务社会,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
也在不断完善,不断扩大。
在如今这个个性化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秉持着“学以致用、以实作为主”的办学理念,培养适应
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要因材施教,遵循融智、运动、观察和实践为主的“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高职院校教育应当注重教学素质的提高。
比如,以营造乐学办学氛围,
注重师生关系,主动引导具体潜能.根据综合评估,实施就业引领与就业指导有助
于提高学生在职场上的表现。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早日实现就业,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实践教学,并利用社会
实习让学生多与企业交流,接触企业文化环境,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最后,高职院校应当尊重学生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积极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并建立起全方位的防治系统,以期预防意外发生,有效引导学生,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和生活。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与
高等教育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辅相成,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不仅是改善和贴近社会需要,更是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有功能担当的应用型和高素质的人才。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知现状思考与建议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以及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大学教育也逐渐面临着文化认知的困境。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技术教育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二、现状分析1. 文化认知缺失在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认知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相对较少。
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甚至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或者忽视,这使得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
在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将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更多的是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
2. 教学内容淡化在高职院校的文化课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被削弱。
随着传媒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学生们的精力往往会被各种信息所吸引,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较低。
许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内容设置较为宽泛,未能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这也使得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肃和专注。
3. 教学手段单一在高职院校中,教学手段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难题。
很多传统文化的教学往往是依靠讲述和书面资料的传授,缺乏多种形式的展示和互动,使得学生们难以产生深入的兴趣。
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单一导致学生们无法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排斥。
三、建议1. 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
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文化基础课程和专题研究课程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整合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团体等,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