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学原理
- 格式:pptx
- 大小:376.89 KB
- 文档页数:22
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答:【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
“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辨识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为现代企业提供思路.【3】中国古代的“顺道”与早期的其他管理学思想“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明法。
法的公开性原则。
【2】一法。
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3】常法也称固法。
即保持法的稳定性。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什么贡献?【1】欧文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2】率先指出人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3】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4、试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
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
第二编一、填空题:1、__计划__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确定组织的__目标____和实现__目标___的方式。
2、预测是根据__过去__和_现在____预计__未来__、根据_已知__推测__未知___的过程;预测的目的是为了___科学决策_____;___需求与资源、机遇与风险___是任何一个组织需加预测的基本内容。
3、按时间跨度来分,预测可分为_短期__、_中期__、__长期__。
4、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定性__,一类是___定量___;德尔菲法也叫__专家预测法_____,属于__定性______预测法。
5、假定下一期需求与最近一期需求相同的定量预测法叫__朴素预测法_______。
6、平滑系数值是根据以往的___实际量____与__预测量___之间差异的大小而异,一般在__0___到___1_____之间选定。
7、___目标管理________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以__目标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_____目标网络________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强调以_____人__________为中心的参与式管理。
8、实行MBO,就是要___以企业总目标________以来规划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
9、MBO的实施程序主要分为__制定目标____、__实施目标_______和___考核评价______三个阶段;10、决策就是组织或个人为了__实现某种目标_______而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_选择_______或____调整________过程。
11、决策的前提是___有所选择_________,决策的实质是_作出决定________;决策是___计划__________的核心环节,也是___管理________的核心环节。
12、按决策的时间划分可分为__长期战略________决策和___短期战术________决策;按决策的可确定程度划分可分为__确定型______决策、___风险型________决策和__非确定型_________决策。
1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
要求学生了解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发展、我国管理思想发展的历程、
4)管理理论丛林孔茨与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理论丛林要点权变理论概要质量管理概要
第二节我国管理思想的发展由于课时有限,本节内容为自学内容。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1、新实际管理环境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技术革命
“入世”的挑战
2、管理学发展新趋势
人本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危机管理
(具体内容请见后面的讲稿)
重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霍桑实验的过程及意义
难点: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正确评价。
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章内容以讲授为主,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西方管理理论的理解。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思考:西方的管理思想如何应用于中国实践?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管理实践总是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环境。
一、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管理学具有来自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丰富遗产,它们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的影响。
人类学是研究社会的学科,它有助于了解人类及其活动。
人类学有助于管理者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中人们基本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差异。
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学科,提供了理解变化中的经济以及竞争和自由的全球市场环境的作用。
理解自由贸易和保护政策对于在全球市场上运作的任何管理者都是绝对必要的。
哲学考察事物的本质,特别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道德直接涉及组织的存在以及什么行为对一个组织是适当的命题。
洛克的自由伦理理论认为自由、平等、正义和私有财产是法定的权利。
卡尔文的新教伦理鼓励个人努力工作获得成功,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和竞争而不是政府才应该是经济活动的唯一调节者。
政治学研究个人或群体在政治环境中的行为,主要包括:在经济系统中权利的分配,个人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权力。
管理者受到一个国家政府的组成形式的影响,也就是这个国家是否允许公民拥有财产,是否通过公民介入和强化契约的能力来实现他们权利。
一个国家在财产契约方面立场,会决定它的组织的形式和政策。
另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和管理学也存在联系,不能忽视。
二、管理的历史背景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专门人员的指挥下所做的组织性的努力,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长城、威尼斯的早期企业雏形。
组织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管理也付诸实施。
20世纪前两件事情在促进管理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76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利益,即将工作分解为狭窄的、重复性的任务。
2)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以机械力代替了人力,从而使在工厂中生产商品比在手工作坊中生产更经济。
大型公司的发展要求建立正式的管理系统,于是,产生了正式的管理理论以指导管理者运行这类组织。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管理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二、实训内容1.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我们通过讨论并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包括市场调研、竞争分析、销售目标等内容。
2.组织: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工作流程。
我们成立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如市场调研小组、销售团队等。
每个小组有明确的负责人,负责协调和安排工作。
3.领导:根据组织的需要,选任合适的领导者,进行指导和激励。
我们选举了一位组长,他负责整个实训的统筹和协调,带领团队完成各项任务。
他通过激励和激励手段,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使团队更加团结协作。
4.控制:对实践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纠正。
我们设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对每个小组和个人的工作进展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
三、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管理的各个要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组织和领导方面有了更实践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功。
在领导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激励团队成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给予他们认可和奖励,我观察到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他们主动性也更强,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组织方面,我掌握了如何合理安排任务和资源。
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建立高效的工作流程,我发现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配合度也得到了增强,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实践过程,我还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一个好的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带领团队实现目标。
管理并不仅仅是控制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激发。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功。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考点6 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四级考点)1.亚当·斯密: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1776年发表了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2)“经济人”的观点2.查尔斯·巴贝奇:(1)深化了劳动分工原理(2)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3)提出了“管理的机械原则”3.罗伯特·欧文:“人是环境的产物”考点7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及特点(★★二级考点,一般单选、多选、简答)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学派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
【口诀:“一颗星”】2.科学管理理论,又称泰勒制。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学者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泰勒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制度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实行差别的计件工资制、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3.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约尔。
被尊称为“经营管理之父”,理论的主要内容: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经营活动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等)、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十四条原则。
4.韦伯,被尊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行政组织理论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稳定、严密、高效、合乎理性的管理体系理论。
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上的权力作基础,组织才会始终朝着目标前进并实现目标。
5.行政组织理论认为权力有三种形态:传统权力、法定权力、超凡权力。
6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1)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
(2)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
(3)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重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4)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
考点8 霍桑试验及行为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三级考点,一般单选、多选)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开辟了管理学发展的新领域,奠定了以后行为科学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