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的成立冷战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41
美苏冷战对峙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冷战的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实力迅速崛起。
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使得双方互相猜忌和敌视。
在国家利益方面,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苏联则致力于扩大自己在欧洲和亚洲的影响力。
二、冷战的表现(一)政治方面1、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二)经济方面1、马歇尔计划1947 年 6 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旨在帮助欧洲恢复经济,同时加强对欧洲的控制,遏制苏联的影响。
2、经互会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苏联于 1949 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加强了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三)军事方面1、北约的成立1949 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 12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这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
2、华约的成立1955 年,苏联、波兰、保加利亚等 8 国在华沙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冷战中的局部热战(一)朝鲜战争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组成“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战火一直烧到中朝边境。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最终在 1953 年 7 月,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二)越南战争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越南人民经过长期的抗争,最终在 1975 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四、冷战中的美苏争霸(一)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这一时期,美国占据优势。
《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款
摘要:
1.《北大西洋公约》第5 条款的概述
2.《北大西洋公约》第5 条款的具体内容
3.《北大西洋公约》第5 条款的影响与意义
正文:
《北大西洋公约》第5 条款的概述
《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 年4 月4 日由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 国在华盛顿签署的一项军事联盟条约,旨在维护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该条约包含了多个条款,其中第5 条款被誉为“集体自卫”条款,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大西洋公约》第5 条款的具体内容
第5 条款全文如下:“在发生武装攻击的情况下,各缔约国同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力,协助受到武装攻击的缔约国,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地区的安全。
”这一条款明确规定了在缔约国之一遭受武装攻击时,其他缔约国有义务提供军事援助,共同进行自卫。
《北大西洋公约》第5 条款的影响与意义
第5 条款是北约的核心原则之一,体现了集体自卫的理念。
在冷战时期,这一条款成为美国及其盟友对抗苏联及其东欧盟友的重要法律依据。
它使得北约成员国在面对战争威胁时能够迅速团结起来,共同维护和平与安全。
此外,第5 条款也为北约成员国提供了相互支持的法律保障,使得北约在处理地区安
全问题时更具威慑力。
总之,《北大西洋公约》第5 条款作为集体自卫的基石,对北约的成立及其在冷战时期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北约历史及其在冷战后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摘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也是冷战时期西方阵营的代表。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北约的历史和组织的基本框架,以及以北约东扩为代表的冷战后北约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历史;组织框架;冷战;世界政治;北约东扩北约(英文简称NATO)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
它成立于1949年4月4日。
全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
北约建立的宗旨是使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
北约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
目前北约共有26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荷兰、葡萄牙、卢森堡、冰岛、挪威、希腊、土耳其、德国、西班牙、波兰、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
北约组织的基本框架:北约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North Atlantic Council)、防务计划委员会(Defence Planning Committee)、北大西洋议会(NATO Parliamentary Assembly)、军事委员会(Military Committee)、国际秘书处(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等。
北大西洋理事会,亦称北约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
由成员国外长组成,必要时国防部长、财长甚至政府首脑也可与会。
每年两次例会。
在部长理事会休会期间,各成员国大使级常驻代表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冷战时期是二战结束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之间的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世界被分裂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和竞争。
冷战不仅深刻影响了全球的政治格局,也对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分析其主要事件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变化。
随着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的崩溃,欧洲和亚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剧烈变化。
美国和苏联作为二战的主要胜利国,分别在西欧和东欧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双方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上的对立,导致了对全球霸权的争夺。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遏制政策”,旨在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
这一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两大阵营之间的军事对抗和政治竞争。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美国和西欧国家通过军事同盟,联合抵御苏联的威胁。
作为回应,1955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签署《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双方在欧洲形成了军事对峙局面,铁幕降临,欧洲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冷战时期,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军事竞赛。
核武器的发展和扩散成为冷战的重要特征之一。
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此后,美国和苏联相继发展了氢弹,并加速了核武器的生产和部署。
为了限制核武器的扩散和使用,1968年,国际社会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NPT),尽管如此,核威慑和军备竞赛仍在继续。
冷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太空竞赛。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太空竞赛的开始。
此后,美国和苏联在航天技术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
为了夺回领先地位,美国发起了阿波罗计划,并于1969年成功将阿波罗11号送上月球,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位登上月球的人类。
冷战有哪些表现形式?
冷战期间,冷战对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来展现:
1.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全球范围的
军备竞赛。
双方竞相研发和部署核武器、导弹、战略轰炸
机等军事装备,以维持军事平衡和互相威慑。
2.北约与华约:冷战期间,西方国家为了对抗苏联及其盟友,
在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旨在加强欧
洲国家的安全保障。
而苏联及其盟友组成的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则是对抗北约的集团。
3.政治意识形态对立:冷战期间,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领
导)和社会主义阵营(由苏联领导)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
展开激烈对抗。
两个超级大国在竞争中试图吸引世界各国
支持其政治模式和意识形态。
4.区域冲突和干涉: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通过支持和
干涉一些区域冲突来争夺影响力。
例如,朝鲜战争、越南
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是冷战期间的区域冲突,双方在这
些地区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给对立方。
5.间谍活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间
谍活动。
双方争取获取对方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情
报信息,进行情报战和间谍战。
6.铁幕和柏林墙:苏联和东方阵营实行了严密的控制和封锁
政策,将东欧国家隔离和控制在其统治下。
柏林墙的建立
是对抗西方国家影响的具体体现。
这些形式展示了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和竞争局面,使得世界局势紧张不安,并导致了一系列地缘政治和军事冲突。
尽管没有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但冷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美国冷战政策的信号、开始及表现1.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2.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3.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控制西欧。
军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例题1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是()A.美苏“冷战”B.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南北战争D.欧盟的形成答案:A解析:“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都是美苏冷战的一些措施,答案A。
例题2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手段()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签订D.《友好互助条约签订》答案:C解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手段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约组织,答案C。
1.1946年,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丘吉尔)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他的演讲”标志着()A.“冷战”序幕的拉开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C.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D.美苏争霸的开始2. “冷战”(Cold War)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3.肯尼迪说:“通过援外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策略是()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4.把“冷战”推向高潮的标志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5.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的“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组织“北约”④成立“华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答案】A【解析】“(丘吉尔)的演讲”、“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号召同苏联战争”再结合选项,可知这里所说的“战争”是指冷战,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美苏冷战的信号,拉开了“冷战”序幕,答案A。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 萨拉热窝事件D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产生尖锐矛盾,最终导致大战爆发。
A 选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表现;C 选项萨拉热窝事件是导火索;D 选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是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表现。
2、十月革命发生于()A 1917 年 3 月B 1917 年 11 月C 1918 年 3 月D 1918 年 11 月答案:B解析:十月革命发生于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
这次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A 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里孟梭B 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C 列宁、斯大林、希特勒D 墨索里尼、希特勒、东条英机答案:A解析: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他们在巴黎和会上主导了会议的进程和决策。
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 对工业的调整B 整顿银行C 调整农业D 兴建公共工程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德国突袭波兰B 德国进攻苏联C 日本偷袭珍珠港D 诺曼底登陆答案:A解析: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选项德国进攻苏联是二战规模扩大的标志;C 选项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标志;D 选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