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的危险及防护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5.88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机械设备在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不注意安全措施,就
会带来巨大的危险。
本文介绍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一、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
1.机械卡死
机械卡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受到外力或因摩擦力而制动,从而导致机械不能正常工作的一种现象。
例如电动机无法启动、输送带卡死等。
2.机械碰撞
机械碰撞是指在机械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造成两个物体之间的不正常接触,常常因此引发事故。
3.机械震荡
机械震荡是指机械启动和停止时的震动和冲击等现象,如设备
运转过程中的振动、冲击和噪音等。
4.机械破碎
机械破碎是指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受到外界冲击力,导致机械设
备部件破裂、断裂,影响设备正常运转,严重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5.机器上有电
1。
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其防护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危险性。
为了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对于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要进行有效的防护。
本文将具体介绍机械设备的常见危险部位及其相应的防护措施。
1. 旋转部件:机械设备中的旋转部件如电机、齿轮等可能会造成伤害。
为了防止操作者接触到旋转部件,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安装防护罩,将旋转部件完全罩住,防止直接接触;设置安全开关,当防护罩打开时,机械设备自动停止运转,以避免伤害发生。
2. 切削部件:机械设备中的切削部件如刀具、锯片等也是常见的危险部位。
为了防止操作者接触到切削部件,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安装防护罩或护板,将切削部件完全罩住,防止直接接触;设置安全开关,当防护罩或护板打开时,机械设备自动停止运转,以避免伤害发生。
3. 运动部件:机械设备中的运动部件如传动装置、传送带等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防止操作者接触到运动部件,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安装防护罩,将运动部件完全罩住,防止直接接触;设置安全开关,当防护罩打开时,机械设备自动停止运转,以避免伤害发生。
4. 热能部件:机械设备中的热能部件如砂轮、锅炉等也可能造成烫伤等危险。
为了防止操作者接触到热能部件,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安装防护罩或屏障,防止直接接触;设置温度报警装置,当热能部件温度过高时,发出警报,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
5. 高处作业部位:机械设备的高处作业部位如平台、脚手架等存在坠落的危险。
为了防止操作者从高处坠落,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设置护栏或安全网,防止操作者不慎坠落;在高处作业前,对操作者进行安全培训,提醒操作者注意防护措施。
总而言之,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主要包括旋转部件、切削部件、运动部件、热能部件以及高处作业部位。
针对这些危险部位,可以通过安装防护罩、设置安全开关、安装报警装置、设置护栏等防护措施来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不论是在工业生产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机械设备时,都应该时刻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以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完整版)机械设备危险源1. 引言机械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危险源。
了解和识别机械设备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于保障员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转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设备常见的危险源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 机械设备常见的危险源及其防护措施2.1. 机械运动引起的危险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如旋转轴、传动带、切削工具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的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运动引起的危险源及其防护措施:- 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在运转时可能造成意外触碰伤害,应该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护罩、使用安全开关等。
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在运转时可能造成意外触碰伤害,应该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护罩、使用安全开关等。
- 传动带和链条:传动带或链条可能突然断裂或滑动,造成伤害。
应经常检查传动带和链条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并保持良好的润滑和张紧状态。
传动带和链条:传动带或链条可能突然断裂或滑动,造成伤害。
应经常检查传动带和链条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并保持良好的润滑和张紧状态。
- 切削工具:如锯片、刀具、钳子等,使用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注意操作规程。
切削工具:如锯片、刀具、钳子等,使用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注意操作规程。
2.2. 电气危险机械设备使用电气系统的情况下,存在一些电气危险,如触电、火灾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气危险源及其防护措施:- 电线和电缆:电线和电缆应有足够的绝缘性能,避免电线暴露在易碰触的区域内。
同时,还应定期检查电线和电缆的磨损情况,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电线和电缆:电线和电缆应有足够的绝缘性能,避免电线暴露在易碰触的区域内。
同时,还应定期检查电线和电缆的磨损情况,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 电气设备的保护措施:机械设备上的电气设备应该具备过载保护设备、漏电保护装置以及欠压、过压保护等功能。
工作人员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机械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机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因素。
机械操作不慎、设备故障、工作环境不安全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工人受伤甚至丧生。
因此,加强对机械的安全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机械的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与生产效率。
一、机械的危害因素1. 机械运转带来的伤害:机械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旋转、输送、磨损和挤压等运动,如果操作不慎,工人可能会被卷入、夹挤或切割,导致手指、手臂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2. 高温和高压的危害:某些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会产生高温和高压环境,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工人可能会被烫伤或被喷出的高温气体烫伤。
3. 噪声对身体的损害:噪声是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一个重要的伤害因素。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人可能会受到耳膜损伤、听力下降等问题。
4. 振动的危害:某些机械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长期在振动环境下工作会对工人的神经系统、肌肉和内脏等部位造成伤害。
5. 聚集的危险:机械设备通常聚集在工作区域,如果不加以限制,工人容易受到设备碰撞、倒塌等意外伤害。
二、机械的预防措施1. 合理的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保持设备清洁,并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以减少故障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为工人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鞋等,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免受伤害。
3. 设备封闭与隔离:对危险的机械设备进行封闭与隔离,以防止人员误入作业区域。
在设备旁设置警示标识,并建立安全区域,确保工人的安全。
4. 提供培训与警示教育:为工人提供相关的操作培训,使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
定期组织警示教育活动,提醒工人注意安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5. 控制噪声与振动:采用隔离设备、吸音材料或降噪方法来控制噪声。
减少机械设备的振动,如安装减振装置等,以减少振动对工人的危害。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一、引言机械设备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生产工具,但是机械设备的使用也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
人们在使用机械设备时,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机械设备的危险因素2.1 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机械设备通常都有运动部件,这些部件不仅转速高,而且非常精密,一旦出现故障,就可能给工人的手、头部等部位带来伤害。
比如,机床上的切割刀具,压力机上的压力装置,机器人的运动臂等都需要特别注意。
2.2 机械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机械设备运转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和振动,这些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长时间的噪声和振动会对人的听力、心脏、血管、神经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心理问题。
2.3 机械设备的电气部分机械设备中还涉及到电气部分,电气安全问题是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电击、电火灾等危险。
三、机械设备的防护措施3.1 防护装置机械设备必须配备防护装置来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
可采用机械结构设计、在危险区设置安全门或栅栏等装置。
3.2 机器人应用机器人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人与危险设备的接触,避免工人受到机器设备的伤害。
这对于需要在危险环境下操作的行业尤为重要。
3.3 变频器驱动应用采用变频器驱动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和机械设备的振动。
在驱动过程中,变频器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电压电流来实现机械设备的平稳运转。
3.4 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和保养能够发现设备中的问题,提前预防设备的故障,从而减少人员的安全风险。
四、防护措施实践案例工业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广泛,如切割机、钻床、挖掘机、压力机等。
工人在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以某厂家使用切割机为例,首先厂家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
其次,厂家在使用设备前还专门进行培训,让工人了解设备的各种情况,例如设备机头、刀具质量、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危害,对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
本文将从机械设备的常见危害入手,介绍防治措施。
一、机械设备常见危害1. 机械伤害:机械设备的旋转部件、压力系统、变速装置等都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例如,旋转刀具可能会导致割伤、刺伤;压力系统可能会导致压伤、损伤内脏器官;变速装置可能会导致夹伤。
2. 电气危害:机械设备通常需要电力来驱动,因此与电气接触也是一种危害。
电流可能会导致触电,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电击伤害甚至电死。
此外,电气故障还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
3. 噪声危害:机械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噪声,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对职工的听力产生损害,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听力丧失。
4. 振动危害: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中会导致手臂、手腕、腰椎等部位受损,引发振动病。
5. 毒害危害:机械设备的某些零件和润滑剂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二、机械设备危害的防治1. 设备安全设计:在机械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和预防潜在的危害因素。
例如,所有旋转刀具应设计成有保护罩,以防止人员的误触;压力系统应使用安全阀和压力表等设备,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并避免压力过高;电气系统应设计成带有绝缘保护功能,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其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3. 定期检修维护: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在维护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设备的关键部件,检查是否有磨损、松动、腐蚀等情况,并及时进行修复或替换。
4. 防护设施设置: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可以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一些防护设施,例如安全栏杆、安全门、防护网等,以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其防护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一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常常会带来一定的危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对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进行合理的防护。
本文将对机械设备常见的几个危险部位及其防护进行介绍。
1. 传动装置传动装置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危险部位之一。
它通常由带有齿轮、链条或皮带的轴、联轴器等组成。
传动装置的运转速度快,力量大,如果不正确操作或者接触,容易造成手指夹伤、撕裂伤等严重伤害。
为了防范传动装置的危险,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安装防护罩:在传动装置周围安装合适的防护罩,阻挡人员接触到传动装置的危险部位。
- 使用安全装置:在传动装置上安装安全开关,当有人靠近传动装置时,能够及时停止设备的运转,确保工人的安全。
2. 旋转部件机械设备中的旋转部件也是一个常见的危险部位。
例如,风机的叶片、电机的转子等。
这些旋转部件通常以高速旋转,一旦被误触或与之接触,可能会导致手指或身体其他部分的严重伤害。
在防护旋转部件时,应考虑以下措施:- 安装防护罩:在旋转部件周围安装牢固的防护罩,确保工人无法接触到旋转部件。
- 提醒标志:在旋转部件附近设置清晰的警示标志,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3. 高温部位许多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高温,例如锅炉、熔炉等。
这些高温部位对工人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一旦接触或靠近,可能会引起烧伤。
防护高温部位的方法包括:- 安装防护罩:在高温部位周围设置合适的防护罩,避免工人接触到高温表面。
- 使用防热手套和防护服:工人在与高温部位接触的时候应该佩戴防热手套和防护服,保护自己的皮肤。
4. 锋利部位机械设备中的一些部件可能会有锋利的边缘,例如切割机的刀片、钳工工具的切削部位等。
不正确使用或操作这些机械设备时,容易发生割伤、刺伤等事故。
防护锋利部位的方法包括:- 安装安全罩:安装合适的安全罩,将锋利部位包围,防止工人误操作导致伤害。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应该佩戴适当的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受到锋利部件的伤害。
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其防护机械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机械设备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工人的安全,必须对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进行适当的防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机械设备危险部位及其防护措施。
1.旋转部件旋转部件是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危险部位之一。
它们包括旋转轴、飞轮、风扇等。
如果工人不小心接触到旋转部件,可能会导致手指、手臂或其他身体部位的严重伤害。
为了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可以采用以下防护措施:a.安装防护罩:在旋转部件周围安装防护罩,以阻挡工人的接触。
b.提供足够的间隙:将旋转部件与操作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工人不小心接触到它们。
c.标明警示标志:在旋转部件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夹紧部件夹紧部件指的是能够夹住工人的机械设备部件,如输送带、夹紧器等。
如果工人不小心将身体部位放置在夹紧部件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挤压或割伤伤害。
为了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可以采用以下防护措施:a.安装安全装置:在夹紧部件周围安装安全装置,如传感器或开关,当工人接触到夹紧部件时,能够自动停止机械设备运转。
b.提供路径指引:在夹紧部件附近设置指引线或操纵杆,引导工人远离夹紧部件。
c.提供专门培训:为操作人员提供夹紧部件操作的专门培训,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3.尖锐部件尖锐部件包括锯片、切割刀、针等,它们常常用于切割、穿刺工作。
如果工人操作不当或不小心触碰到尖锐部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切割伤害。
为了防止这种事故的发生,可以采用以下防护措施:a.安装防护罩:在尖锐部件周围安装防护罩,以阻挡工人的接触。
b.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接触尖锐部件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c.定期维护尖锐部件:定期检查和维护尖锐部件的锋利度和稳定性,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及时更换磨损的部件。
4.高温部件高温部件包括熔炉、热风炉、热液体等,它们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如果工人不小心接触到这些部件,可能会导致烫伤或烧伤。
机械设备危害及防治范本机械设备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质,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危害防治。
本文将从机械设备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机械设备危害1. 人身伤害机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其高速旋转、剧烈震动等特点,一旦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人身伤害。
例如,工人在操作切割机时,如果不正确地设置刀具保护装置或未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就可能导致手指、手臂等部位的严重伤害。
2. 机械事故机械设备的不当使用或故障可能引发机械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故障或机械部件磨损严重会引发设备短路、故障等问题,导致设备燃烧、爆炸等事故。
3. 噪声污染机械设备在运行时,由于机械零件的摩擦、冲击等,会产生很高的噪声。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造成工人的听力损害,并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二、机械设备危害防治措施1. 安全培训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使其掌握使用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
并定期进行再培训,以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设备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包括定期更换易损件、清洁设备、检查电气系统等。
定期维护保养可以减少设备故障率,降低机械事故的发生概率。
3. 安全装置设置对于各类机械设备,应根据其特点和危险性,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
例如,为切割机设置刀具保护装置、限位器等,为起重机设置重载保护装置、灵敏限位器等。
合理设置安全装置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4.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有效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5. 噪声控制为减少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人体的伤害,可以采用噪声控制措施,如减震、隔音、降噪等。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机械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的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许多优势,同时也给工人带来了一定的危险。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但只要掌握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文就机械设备危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机械设备危险因素1.旋转机械部件旋转机械部件是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它们有可能会带有一定的惯性,导致不可预测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此外,旋转机械部件还有可能会产生剪切、撞击和切割等危险作用。
2.动力传动部件动力传动部件如皮带、齿轮和链条等都有可能会成为机械设备中的危险因素。
当这些部件在运作过程中发生异常,如断裂或脱落时,会带来一定的伤害。
3.噪音和振动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这些不仅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会给工人的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
4.化学物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有些润滑油和清洗剂等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在接触这些物质时,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机械设备防护措施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减少危险因素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设备防护措施:1.安装防护装置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机械设备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装置,如机器罩、安全门、开关和警告标识等。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确保这些防护装置始终处于有效状态,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必须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耳塞、手套和防护鞋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危害的风险。
3.采用定期检查和维护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和性能,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这样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各项部件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减少危险因素的出现。
4.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工人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和安全教育,了解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且了解机械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常用机械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机械设备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危险因素。
在使用机械时,必须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方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常用机械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一、钳工机械危险因素1.机械部件旋转时,容易夹住危害操作人员。
2.大型的卷扬机可能会导致扭曲的绳索爆裂并再次捻断。
3.物品掉落从高处,导致金属毁坏而且人员会被压伤。
控制方法1.在起重机上安装护栏,避免人的接近。
2.对于较大的机械设备,应该使用保护罩或护栏。
3.当卷扬机操作时,应该始终保持绳子安全,动态调整绳索,以最小化发生滑动的概率。
二、电焊机危险因素1.电焊可以产生强大的热,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燃烧。
也会引起对眼睛和皮肤的危害。
2.电焊机在操作时会发出较强的电磁辐射,这可能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负面影响。
1.在现场设置消防器材,避免火灾的发生,并且使用专业防护面具等装备,防止热和光辐射造成的伤害。
2.在操作电焊机时,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3.对于那些无法承受电磁辐射,具体使用情况不明确的设备,应加以合理的隔离和保护。
三、切割机械危险因素1.当使用锯床或带锯床等旋转机械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手指或其他部位被绞住。
2.靠近起重机或其他危险机械时,可能会受到物件掉落的打击或埋入灰尘中。
控制方法1.在机械设备的周围设置护栏或保护装置,避免人的碰触和接近。
2.当使用锯床和类似切割机械时,应该减少手指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接触,避免危险发生。
四、冲床机械危险因素1.换模和更换零件时,可能会受到机械碎片的伤害。
2.操作冲床机械接触生产过程物件时,发生滑动的情况。
该情景是产生的伤害性很大。
1.在生产设备中设置冲床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保护罩、护栏,避免人的接近。
2.在机械设备运转之前,必须检查一下设备是否完好,出现不良现象不要开机运行,及时进行修理。
五、起重机械危险因素1.指头、手掌或手臂会卡住机器中的绳索或元件而受伤。
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及防范一、机械危害1.静止的危险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即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的危险。
包括:(l)切削刀具的刀刃。
(2)机械设备突出的较长的部分,例如设备表面上的螺栓、吊钩、手柄等。
(3)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和粗糙表面,例如未打磨的毛刺、锐角、翘起的铭牌等。
(4)引起滑跌的工作平台,尤其是平台有水或油时更为危险。
此危险主要存在于修磨线,例如:油雾收集平台、楼梯,保驾人员曾经在此楼梯摔下过。
(5)地面临时的摆放物。
例如:平整机打摆架好的钢丝绳、钢板、辊架等。
2.直线运动的危险指作直线运动的机械所引起的危险,又可分接近式的危险和经过式的危险。
(l)接近式的危险:这种机械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当人处在机械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将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
此危险主要存在钢卷小车移卷的过程。
(2)经过式的危险指人体经过运动的部件引起的危险。
包括:作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如运动时的金属接头。
作直线运动的刃物,例如分切剪。
3.机械旋转运动的危险指人体或衣服被卷进旋转机械部位引起的危险。
(l)卷进单独旋转运动机械部件中的危险,如主轴、卡盘、进给丝杠等单独旋转的机械部件(2)卷进旋转运动中两个机械部件间的危险,如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两个轧辊之间,相互啮合的齿轮。
(3)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固定构件间的危险,如砂轮与砂轮支架之间,有辐条的手轮与机身之间。
(4)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直线运动部件间的危险,如皮带与皮带轮、链条与链轮、齿条与齿轮、滑轮与绳索间、卷场机绞筒与绞盘等。
(5)旋转运动件上凸出物的打击、如皮带上的金属皮带扣、转轴上的键、定位螺丝、联轴器螺丝等。
(6)孔洞部分有些旋转零部件,由于有孔洞部分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如风扇、叶片,带幅条的滑轮、齿轮和飞轮等。
(7)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引起的复合运动,如凸轮传动机构、连杆和曲轴。
在精整区域存在机械旋转的部位较多,而且危险性较高,例如:a.生产线上的辊子b.圆盘剪及隔离环c.各种联轴器d.修磨机、废边卷取机、机械对中、压辊等由皮带、链条传动的部位等都存在以上危险。
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及防范一、机械危害1.静止的危险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即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的危险。
包括:(l)切削刀具的刀刃。
(2)机械设备突出的较长的部分,例如设备表面上的螺栓、吊钩、手柄等。
(3)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与粗糙表面,例如未打磨的毛刺、锐角、翘起的铭牌等。
(4)引起滑跌的工作平台,尤其就是平台有水或油时更为危险。
此危险主要存在于修磨线,例如:油雾收集平台、楼梯,保驾人员曾经在此楼梯摔下过。
(5)地面临时的摆放物。
例如:平整机打摆架好的钢丝绳、钢板、辊架等。
2.直线运动的危险指作直线运动的机械所引起的危险,又可分接近式的危险与经过式的危险。
(l)接近式的危险:这种机械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当人处在机械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将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
此危险主要存在钢卷小车移卷的过程。
(2)经过式的危险指人体经过运动的部件引起的危险。
包括:作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如运动时的金属接头。
作直线运动的刃物,例如分切剪。
3.机械旋转运动的危险指人体或衣服被卷进旋转机械部位引起的危险。
(l)卷进单独旋转运动机械部件中的危险,如主轴、卡盘、进给丝杠等单独旋转的机械部件(2)卷进旋转运动中两个机械部件间的危险,如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两个轧辊之间,相互啮合的齿轮。
(3)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固定构件间的危险,如砂轮与砂轮支架之间,有辐条的手轮与机身之间。
(4)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直线运动部件间的危险,如皮带与皮带轮、链条与链轮、齿条与齿轮、滑轮与绳索间、卷场机绞筒与绞盘等。
(5)旋转运动件上凸出物的打击、如皮带上的金属皮带扣、转轴上的键、定位螺丝、联轴器螺丝等。
(6)孔洞部分有些旋转零部件,由于有孔洞部分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如风扇、叶片,带幅条的滑轮、齿轮与飞轮等。
(7)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引起的复合运动,如凸轮传动机构、连杆与曲轴。
在精整区域存在机械旋转的部位较多,而且危险性较高,例如:a、生产线上的辊子b、圆盘剪及隔离环c、各种联轴器d、修磨机、废边卷取机、机械对中、压辊等由皮带、链条传动的部位等都存在以上危险。
施工机械设备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控制措施备注1、机手无证或违章操作。
可能引起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伤害。
应杜绝无证上岗,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交底,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进行巡查。
2、安全限位装置失效。
可能引起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伤害。
应定期对设备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并确认有效。
3、大小钩钢丝绳、变幅钢丝绳、扒杆坠落。
可能引起物体打击伤害。
应定期检查大小钩及变幅钢丝绳磨损情况及大小钩绳端卡扣牢固情况。
4、履带吊扒杆销轴脱落或断裂。
可能引起物体打击伤害。
应定期检查扒杆销轴牢固情况。
5、吊索吊具断裂。
可能引起物体打击伤害。
应起吊前对所使用的吊索吊具的合规性和磨损情况进行检查。
6、履带吊在松软地面、水渠、基坑边作业。
可能导致吊机倾翻并造成挤压碰撞伤害。
应起吊前对履带吊作业路面及周边情况进行检查。
7、超载超重起吊。
可能导致吊机倾翻并造成挤压碰撞伤害。
应起吊前确认被吊物重量,合理选择起重机。
8、吊物未按规定绑扎牢固。
可能导致吊物坠落并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应起吊前确认被吊物体绑扎牢固。
作业活动危险源描述可能引起的事故预防控制措施1.机手无证或违章操作机械,可能引起伤害事故。
为此,应杜绝无证上岗,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交底、安全教育培训,并对机手操作技能定期进行巡查。
同时,也要定期对设备的各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并确认其有效性。
2.安全限位装置失效可能引起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伤害。
3.吊钩钢丝绳断裂、绳卡脱落,大小吊物坠落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为此,应定期检查大小钩及变幅钢丝绳磨损情况,以及钩绳端卡扣牢固情况。
4.主梁、支腿、连接螺栓等发生腐蚀、变形、开裂等缺陷可能引起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伤害。
为此,应定期检查这些受力部位的情况。
5.吊索吊具断裂、吊物坠落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为此,应定期检查主梁、支腿、连接螺栓等受力部位情况。
同时,在起吊前也要对所使用的吊索吊具的合规性、磨损情况进行检查。
6.大车行走限位侧挡断裂可能引起门机出轨倾翻造成挤压碰撞伤害。
机械设备的危险及防护措施
一、铣削加工危险和防护
1.铣削加工危险
高速旋转的铣刀及铣削中产生的振动和飞屑是主要的不安全因素。
2.安全防护措施
a)为防止铣刀伤手事故,可在旋转的铣刀上安装防护罩。
b)铣床要有减震措施
c)在切屑飞出的方向安装合适的防护网或防护板。
操作者工作时
要带防护眼镜,铣铸铁零件时要戴口罩。
d)在开始切削时,铣刀必须缓慢地向工件进给,切不可有冲击现
象,以免影响机床精度或损坏刀具刃口。
e)加工工件要垫平、卡牢,以免工作过程中发生松脱造成事故。
f)调整速度和方向以及校正工件、工具时均需停车后进行。
g)工作时不应带手套。
h)随时用毛刷清除床面上的切屑,清除铣刀上的切屑是要停车进
行。
i)铣刀用钝后,应停车磨刀或换刀。
停车前先退刀,当刀具未全
部离开工件时,切勿停车。
二、磨削加工危险和防护
1.磨削加工危险
旋转砂轮的破碎及磁力吸盘事故是主要的不安全因素。
2.安全防护措施
a)开车前必须检查工件的装置是否正确,紧固是否可靠,磁力吸盘
是否正常,否则,不允许开车。
b)开车时应用手调方式使砂轮和工件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开始
进刀量要小,以防砂轮崩裂。
c)测量工件或调整机床及清洁工作都应停车后进行。
d)为防止砂轮破损时碎片伤人,磨床必须装有防护罩,禁止使用
没有防护罩的砂轮进行磨削。
三、电焊加工危险与防护
1.电焊加工危险
电击伤、烫伤、电弧“晃眼”
2.安全防护措施
a)工作前应检查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接线点是否良好,若线路
横越车行道时应架空或加保护盖;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有良好接地;电焊钳把绝缘必须良好。
焊接回路线接头不宜超过三个。
b)电焊工操作时要穿绝缘鞋,电焊机要接零线保护,以防电击伤。
要带电焊手套,穿长衣裤,用电焊面罩,防止红外线、强可见光、紫外线辐射,防止皮肤灼伤,电弧“晃眼”造成视力下降。
c)焊接操作工万一防护不当,出现伤害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d)焊机启动后,焊工的手和身体不应随便接触二次回路导体,如焊
钳或焊枪的带电部位、工作台、所焊工件等
e)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它导电物件上。
敲渣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