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与血糖病例分析教学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504.00 KB
- 文档页数:15
糖皮质激素病例分析【参考模板】病案:某女,52岁,患支气管哮喘20余年。
依赖糖皮质激素10余年。
泼尼松用量最多时为15mg,每日4次;最少时为10mg,每日两次。
就诊时仍按此量服用。
患者自述年轻时身材苗条,得病以后逐渐发胖。
体重110kg ,血压160/110mmHg,满月脸,面、背部及上唇毛发粗厚,腹、臀及双大腿有紫纹,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尿常规有微量蛋白。
诊断:支气管哮喘;类Cushing综合征。
治疗:二丙酸氯地米松气雾吸入:400μg泼尼松龙:15mg,gd治疗二个月,哮喘基本控制,体重下降15kg。
将泼尼松龙用量降至10mg,每日一次,二丙酸氯地米松继续按原量吸入。
又经一月,体重降至90kg ,哮喘偶有发作,于发作时加服泼尼松龙5mg 即可控制症状。
后将泼尼松龙改为15mg ,隔日一次,二丙酸氯地米松继续吸入。
一个月后,到某医院就诊,该院医生不了解将泼尼松改为隔日疗法用意,认为集中给药不利于保持血中药物有效浓度,将泼尼松改为10mg,每日3次患者第三次就诊时体重增至100kg以上。
第四次就诊时因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住院,泼尼松龙用量为每日40mg左右,必要时加服5mg ,血糖明显升高,精神状态不佳,于一日夜间突然死亡。
尸检全身脏器满布大小不等的脓肿,脓肿内菌培养为白色念珠菌感染。
诊断 1. 白色念珠菌败血症2. 双恻肾上腺皮质萎缩3. 类Cushing综合征分析此病例中糖皮质激素使用对病人带来的影响,临床中如何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分析:1. 脂肪代谢异常,向心性肥大(满月脸,面、背部及上唇毛发粗厚,肺可闻及哮鸣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血浆胆固醇,增加血浆胆固醇,激活四肢皮下的酯酶,还能使脂肪重新分布与面部、胸、背及臀部,形成向心性肥大。
紫纹的形状为中央宽、两端细,呈紫红或淡红色,常为对称性分布。
而紫纹和呼吸不顺都是因为过度肥胖所引起的。
2. 蛋白质代谢异常(尿常规有微量蛋白,腹、臀及双大腿有紫纹):加速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造成尿中氮的排泄增加,造成负氮平衡。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l.19 No.102258投稿邮箱:sjzxyx789@临床药师对1例甲泼尼龙导致AECOPD 患者高血糖的病例分析吉莹(兴化市人民医院 药剂科,江苏 兴化)摘要:甲泼尼龙属于甾体类糖皮质激素,它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等多种作用,但是同时它又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如高血糖等。
糖皮质激素是胰岛素的反调节激素,可拮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加重胰岛素抵抗。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患者血糖的变化。
关键词:甲泼尼龙;高血糖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2.162本文引用格式:吉莹.临床药师对1例甲泼尼龙导致AECOPD 患者高血糖的病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58-259.0 引言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AECOPD 患者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引起高血糖的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8年,加重3天”于2019年4月1日入院,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为黄脓痰,不易咳出。
经门诊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日出现气喘加重,夜间不能平卧,现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AECOPD”收住入院。
患者否认有“糖尿病”病史。
入院后予抗感染、抗炎平喘等治疗。
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
治疗经过:入院第1天,患者早餐后血糖5.6 mmoL/L。
入院第2天,查糖化血红蛋白6.0%,早餐后血糖12.3 mmoL/L。
入院第3天,餐后血糖在10~14 mmoL/L。
患者用药期间均同平日正常饮食,近期血糖控制欠佳,临床药师考虑甲泼尼龙会导致血糖升高,建议医生减少甲泼尼龙用量,医生采纳药师建议,同时监测患者血糖。
微课教学设计表
微课名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主讲教师所在单位
所属专业药剂专业所属课程药理学
适用对象药剂专业中职学生
知识点/
技能点
知识点:
技能点:
能根据严重感染、休克等疾病治疗需要向患者正确提供药品,能做好糖皮质激素药使用中的用药指导。
教学分析
本课题教材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理学》,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
教师将社会中实际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贯穿教学中,有效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形成的立体框架。
授课对象为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已学习《医学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学生在学习糖皮质激素类药之前,已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学习过敏、感染、休克等疾病相关知识,具有学习本次课的学习基础。
同时,过敏、感染、休克属于临床的常见病症,学生具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学好本次课对学生今后的岗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熟悉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的用药指导原则。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血糖的来源与去向、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逐步完善稳态与平衡观。
科学思维:模型转换、分析糖尿病的病因、了解胰岛素的发现史。
社会责任:针对糖尿病原因,关注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教学重难点:利用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解决新情境下的现实问题。
教学方法:情境贯穿、模型构建、分析与比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对糖尿病进行简单介绍的视频。
师:大家知道糖尿病是如何诊断的吗?生:检测血糖、检测尿糖、检查激素水平等。
师:其实我国很多古医书都对糖尿病的症状有记载,古医书中的消渴症就是现代医学上的糖尿病,并且科学家们发现消渴症患者的尿液是甜的。
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检测出含糖,是否就说明这个人患有糖尿病?大家看下这两则资料。
PPT展示事实1:正常人空腹的血糖标准,以及正常人服用葡萄糖溶液2h后的血糖标准。
糖尿病人血糖超过这两个标准。
PPT展示事实2:现在的家用血糖仪可以随时监控血糖变化。
这是某个人在空腹时用家用血糖仪测出来的血糖,为5mmoi/L。
师:请问这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在标准范围之类。
师:如果超过了标准值呢?那就要去医院做更为专业的“糖耐受”实验了,做法与事实1差不多。
师:也有的同学想到了,如果出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那就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当然,这也是必要的。
那糖尿病有哪些典型症状呢?生: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师:请大家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典型性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二、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师:从刚才的分析不难看出,糖尿病患者就是血糖的去向被阻塞了。
所以正常人要维持血糖平衡,简单一点说,就是要保证血糖的来源与去向保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之中。
那血糖的来源与去向分别有哪些途径呢?生:来源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去向有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功能、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经典案例1.病例描述患者, 男, 27岁。
因“血糖升高3年”入院。
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当时空腹血糖8.7mmol/L, 无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
随后至当地医院复查, 空腹血糖8.4mmol/L, HbA1c 8.8%, 诊断为糖尿病。
予以饮食、运动控制, 同时口服二甲双胍1.0g(bid, po)。
服药后患者自测空腹血糖波动于7~8mmol/L, 餐后2 小时血糖波动于10~13mmol/L。
病程中无视物模糊, 无泡沫尿, 无四肢麻木、疼痛, 无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史, 无低血糖发作史。
起病以来, 胃纳可, 睡眠一般, 二便如常, 体重无明显变化。
门诊为进一步诊治将其收住入院。
入院时随机血糖为10.8mmol/L。
既往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甲亢等慢性病史。
否认皮质醇激素服用史。
否认传染病史。
否认烟酒嗜好史。
未婚未育。
有糖尿病家族史:爷爷(糖尿病诊断年龄不详, 已逝)、父亲(40岁时诊断为糖尿病)、姑姑糖尿病(45岁时诊断为糖尿病)。
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2体格检查入院后专科体检: 身高172cm, 体重64kg, BMI 21.63kg/m2, 腰围78cm, 臀围91cm。
神清, 精神可。
营养一般, 体型中等。
颈软, 甲状腺未及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 未及啰音。
心率72次/分,律齐, 各瓣膜区未及杂音。
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
无双下肢水肿。
无胫前斑。
针刺痛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音叉震动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压力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温度觉: 左侧减退, 右侧正常。
膝反射: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踝反射: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足背动脉搏动: 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无足部溃疡。
3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血糖相关: 空腹血糖7.5mmol/L, 30分钟血糖8.7mmol/L, 120 分钟血糖12.3mmol/L, HbA1c 8.0%, 糖化白蛋白25%。
2型糖尿病患者静滴糖皮质激素时血糖控制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静滴糖皮质激素期间血糖的变化情况。
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其他疾病)4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在静滴糖皮质激素液体中加入胰岛素控制血糖波动;对照组静滴糖皮质激素液体时不加入胰岛素,根据血糖波动情况追加使用胰岛素。
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波动情况及胰岛素用量。
结果观察组血糖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血糖波动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增加幅度减小,胰岛素增加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选用胰岛素作为基础降糖治疗,按比例在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液体组加入胰岛素,可有效防止血糖过高波动,减小胰岛素用量增加幅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uring the intravenous drip of glucocorticoid. Methods 43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other diseases which were needed to use glucocorticoi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2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1 patie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ed insulin in the intravenous glucocorticoid liquid to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added insulin in the intravenous glucocorticoid liquid,while used insulin according to th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Th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and insulin dosag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blood glucose ri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insulin dosage ri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and the insulin dosag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hoosing insulin as a basic oral glucose-lowering treatment,adding insulin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in the intravenous glucocorticoid liquid,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hyperglycemia fluctuation,and reduce the insulin dosage rise.[Key words] Diabetes;Glucocorticoid;Insulin糖皮质激素是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使用的药物,但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减轻炎性反应,减少渗出,抑制免疫反应,抗过敏及抗毒素等药理作用,在多种疾病中能发挥良好功效而非其他药物所能替代[1],难免有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而需要使用。
2020年9月第27卷第17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肾炎致高血糖1例祁国笠 毛雪芬 陈 旭 吴亚萍狼疮肾炎(LN)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预后,但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会引起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会导致药物减量甚至停药,是影响治愈LN的重要原因,且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剂量,增加了血糖控制的难度。
笔者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LN致高血糖1例,为临床提供防治参考。
1 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
患者于入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关节痛,活动后加重,伴面部红斑,日光照射后加剧,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10余年来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苷片”等药物,现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5mg,每晨1次;雷公藤多苷片20mg,每日3次”。
2018年11月18日体检发现血肌酐128.0μmol/L,伴血压升高(收缩压至200mmHg上下),当时未予重视及诊治。
11月24日复查血肌酐142.0μmol/L,红细胞沉降率33.0mm/h,基金项目:浙江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项科研资助项目(2018ZYY51)作者单位:317100 浙江三门县人民医院药剂科(祁国笠、吴亚萍),肝胆外科(毛雪芬);台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陈旭)通信作者:毛雪芬,Email:****************免疫球蛋白G 18.1g/L,补体C3 0.52g/L,补体C4 0.12g/L,抗双链DNA测定169.0U/mL,抗核抗体阳性(+++)。
为求进一步诊治,11月30日患者至台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肾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LN;高血压。
12月4日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提示“局灶增生性LN伴膜性LN,活动性评分9分,慢性1分”,拟足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加强免疫抑制治疗。
12月12日停用雷公藤多苷片、醋酸泼尼松片。
12月12—14日改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静脉注射,每晨1次”。
【导学案: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说出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能应用于生活实例分析(2)、理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二、重点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基础链接]糖类:物质。
细胞呼吸常用底物有氧呼吸反应式三、新课探究:探究活动一血糖平衡的调节(重难点)问题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练习】正常人血液中的C6H12O6稳定为80~120mg/dL,血糖的来源不包括() A 消化食物后吸收 B 肝糖元分解C 非糖物质的转化D 肌糖元分解问题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练习】1、下列关于人体内血糖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B.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和血糖的分解C.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调节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问题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自己画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式图)(1)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升高血糖的激素是?(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关系?(3)胰岛素会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胰高血糖素是胰岛素的分泌。
【练习】1、.人体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糖下降,刺激胰岛分泌②,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B.血糖升高,剌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①C.在血糖调节上,分泌物①与②表现为拮抗作用D.人体内使血糖水平升高的激素有②和甲状腺激素2、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B.胰岛 B 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间(h)0 1 2 3 4胰岛素含量(μU·mL) 14.2 12.0 8.9 7.5 6.2胰高血糖素含量(Pg/ mL) 65 100 153 220 420问题4:高血糖?糖尿病的原因?症状?检测?治疗?【练习】1.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其中之一是“尿多”。
临床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糖升高原因、处理措施及降糖药选择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
因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故在紧急或危重情况下会用到糖皮质激素,但在应用的同时,也需注意糖皮质激素引起不良反应。
病历简介患者男,71岁,因间断气短、咳嗽、咳痰 5 年余,加重半月余入院。
半月前,患者因发热(体温最高 38.3℃)伴气短、咳嗽、咳黄色脓性痰且痰中带血,且症状明显加重,自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阳性,自服头孢类抗生素等,治疗 6 天后自觉症状减轻,但喘息仍明显,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 CT 提示双肺多发炎性变、双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及双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可能。
患者既往支气管扩张病史,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入院后辅助检查(只显示阳性指标):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CRP 均未见明显升高;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 54.2 mmHg,二氧化碳分压 33.9 mmHg,血氧饱和度 86.8%;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弱阳性,葡萄糖 2+;血糖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平扫提示双肺炎症表现。
初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I 型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并予治疗。
激素治疗后,患者血糖升高治疗第 3 天,患者复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阴性、葡萄糖 1+;清晨空腹血糖 3.7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DCCT/NGSP) 6.3%(↑),糖化血红蛋白(IFCC) 46 mmol/mol(↑),餐后 2 h 血糖 8.55 mmol/L。
治疗第 4 天,患者症状好转,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 40 mg qd,余继续当前方案治疗。
监测血糖情况如下:早餐前:4.8 mmol/L午餐前:13.3 mmol/L午餐后:10.6 mmol/L晚餐前:11.1 mmol/L晚餐后:13.2 mmol/L睡前:14.6 mmol/L内分泌代谢科会诊,建议糖尿病饮食,暂不予药物治疗。
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的护理体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道狭窄和气道壁发生炎症及黏液分泌增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相对复杂,而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血糖异常,因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护理工作中,我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有了一些经验与体会,现将其分享如下。
要严格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
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在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
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现严重的高血糖甚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要合理调整饮食。
对于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调节尤为重要。
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控制热量摄入,避免因为饮食不当导致血糖升高。
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口味,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监督患者按时进餐,并定期评估饮食效果,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要注重运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对于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肺功能。
但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废弃和骨质疏松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患者的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引发体力不支和骨折等情况。
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易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心理问题又会影响患者的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而导致血糖不稳定。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要加强教育和宣传。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致低血糖反应2例报告
郭艳敏;刘晓华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4(17)3
【摘要】糖皮质激素常用于神经内科尤其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
其不良反应较常见,但尚未见治疗期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报道,现报告2例如下。
【总页数】1页(P194-194)
【作者】郭艳敏;刘晓华
【作者单位】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3
【相关文献】
1.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巯咪唑致全血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 [J], 李思成;王小英;张旋
2.盐酸二甲双胍致低血糖反应1例报告 [J], 赵岸松;胡中桥
3.1例大剂量诺和灵注射致低血糖昏迷报告 [J], 曹军
4.1例大剂量诺和灵注射致低血糖昏迷报告 [J], 曹军
5.静脉营养液致严重低血糖反应二例报告 [J], 张爱华;常成方;冯迎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