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87.20 KB
- 文档页数:1
血清胆固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用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清胆固醇水平,并探究其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实验对象:健康人群中的20名成年男性- 仪器设备:生化分析仪、离心机- 试剂:血清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方法1. 采集参与者的静脉血样本,并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获取血清。
2. 将取得的血清样本储存于冰箱中,确保在4摄氏度下保存。
3. 降低离心机转速,将血清样本离心5分钟,除去沉淀。
4. 使用血清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测量血清胆固醇水平。
5. 记录每个样本的胆固醇浓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上述方法测量,我们得到了20个样本的胆固醇浓度数据。
根据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样本平均胆固醇浓度为120 mg/dL;- 最低胆固醇浓度为90 mg/dL,最高胆固醇浓度为150 mg/dL;- 样本胆固醇浓度的标准差为10 mg/dL。
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健康人群中的平均血清胆固醇浓度大约为120 mg/dL。
这个结果与全球范围内的胆固醇健康指南相符。
然而,仍然有一些样本的胆固醇浓度超过了150 mg/dL,这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进一步分析发现,样本中胆固醇浓度较高的个体通常伴随着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
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导致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我们还发现,胆固醇水平似乎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在样本中,一些个体具有较高的胆固醇浓度,而他们的父辈中也存在高胆固醇的情况。
这表明胆固醇水平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血清胆固醇浓度受到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对于那些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个体来说,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非常重要,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常规生化方法测量了健康人群中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并得出以下结论:1. 健康人群中的平均血清胆固醇浓度大约为120 mg/dL。
临床医学检验总胆固醇(TC)胆固醇是脂质成分之一,机体中胆固醇80%~90%由肝和肾上腺自身合成,而多种因素可影响体内TC的水平,包括:①年龄与性别,TC水平往往随年龄上升,但到70岁或80岁以后有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②长期的高胆固醇,高密度饱和脂肪和高热量包含可使TC增高;③遗传因素;④其他,如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等可能使TC升高。
胆固醇的增高与多种疾病有关,所以胆固醇的检验是临床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
(一)酶法1.原理血清中的胆固醇酯(CE)被胆固醇酯水解酶(CEH)水解成游离胆固醇(Cho1),后者被胆固醇氧化酶(CHOD)氧化成△4-胆甾烯酮并产生过氧化氢,再经过氧化物酶(POD)催化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三者合称PAP),生成红色醌亚胺色素(Trind er反应)。
醌亚胺的最大吸收在500 nm左右,吸光度与标本中TC含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2.计算TC(mmol/L)=A测定/A标准×定标血清TC浓度(mmol/L)。
速率法测定根据仪器性能及所用试剂的反应速度设计操作程序,一般要求试剂中酶用量较高。
3.技术指标(1)精密度:终点法批内CV<1.5%,批间CV≤2.5%。
(2)准确性:以参考方法(ALBK法)定值的血清为标准液时,本法测定结果与ALBK法基本一致。
以Chol水溶液为标准时,结果往往比AL-BK法低,故不宜采用Chol水溶液。
(3)灵敏度:显色剂用酚时,TC 5.2 mmol/L(200 mg/d1)时的吸光度A500nm0.30-0.35,故A500nm=0.005时的TC浓度约0.08 mmol/L(3 mg/d1)。
(4)测定范围:血清与酶试剂用量之比为1:100时,测定上界为13 mmol/L(500 mg/d1)。
(5)特异性:血清中多种非胆固醇甾醇会不同程度地与本试剂显色。
正常人血清中非胆固醇甾醇约占TC的l%,故在常规测定时这种影响可以不计。
法测定鸡蛋中胆固醇含量一、原理当固醇类化合物与酸作用时,可脱水并发生聚合反应,产生颜色物质。
因此可先对食品样品进行皂化和提取,用硫磷铁试剂作为显色剂,测定食品中胆固醇的含量。
在样品的冰乙酸提取液中加磷硫铁试剂,胆固醇与试剂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胆固醇的量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60nm•处测定。
二、实验仪器及试材1.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2.试剂:本实验用水均需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1)石油醚(沸点30-60℃)、无水乙醇、冰乙酸。
(2)50%氢氧化钾溶液:称取50g氢氧化钾,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25%氯化钠溶液:称取25g氯化钠,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10% 三氯化铁溶液:将10g FeCl3·6 H2O溶于磷酸中,定容至100 mL,储于棕色瓶中,冷藏保存。
(5)磷硫铁试剂:取10% 三氯化铁溶液1.5mL于100mL棕色容量瓶内,加浓硫酸定容至刻度。
(6)胆固醇标准储液:准确称取胆固醇100mg,溶于冰乙酸中,定容至100mL。
(7)胆固醇标准溶液:临用前将储液用冰乙酸稀释10倍。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样品胆固醇提取准确称取充分混匀的鸡蛋约0.20g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0.5mL50%氢氧化钾溶液和4.5mL无水乙醇,振荡混匀,在80℃恒温水浴中皂化20min。
皂化时每隔5min振摇一次使皂化完全。
皂化完毕,取出比色管,冷却。
加入3mL 25%氯化钠溶液后再加入10mL石油醚,盖紧玻璃塞,振摇1min,静置分层。
取上层石油醚液1mL,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内,在65℃水浴中让石油醚自然挥发干,加入4mL冰乙酸,轻摇使胆固醇溶解,待测。
2.样品和标准胆固醇含量测定另取两支25mL具塞比色管,一支(空白管)加入4mL冰乙酸,一支(标准管)加入1mL胆固醇标准溶液(0.1mg/mL)和3mL冰乙酸。
包括样品管,各管分别加入2mL磷硫铁试剂,混匀,25℃放置20min后在560nm波长下比色。
目录1. 检测原理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的准备:2.2 静脉采血:。
2.3 抗凝剂:2.4 标本处理:3.试剂3.1 试剂:3.2校准血清:3.3 试剂与校准血清的稳定性:4.仪器5.操作6.计算7.操作性能7.1 精密度:7.2 准确度:7.3 灵敏度:7.4 可报告范围:7.5 特异性:7.6 干扰:8.参考值9.临床意义附录A: 参数1. 检测原理酯化的胆固醇经酶水解后,经胆固醇氧化酶氧化,所产生的H2O2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苯酚反应生成醌亚胺。
醌亚胺在520nm 有特异吸收,反应产生的颜色与胆固醇含量成正比。
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 H2O -------------------- 胆固醇+ 脂肪酸胆固醇氧化酶胆固醇+ O2 ------------------- 胆淄烯酮+ H2O2过氧化物酶H2O2+ 4-氨基安替比林+ 苯酚----------------- 醌亚胺+ H2O3. 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的准备: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采集血样。
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的正常状况记录。
妊娠后期各项血脂都会增高,应在产后或中哺乳后3个月检验才能反应其基本血脂水平。
注意有无应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降血脂药、避孕药等。
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血脂水平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2 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
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2.3 抗凝剂:血浆使用EDTANa2(1mg/mL)抗凝。
2.4 标本处理:血标本室温放置30min~45min后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在两小时内检测完毕;如两小时内不能检测完毕,将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置洁净试管加盖2-8℃保存。
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标准管法)实验目的:1.了解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原理2.熟悉血清总胆固醇相关生化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3.掌握血清总胆固醇相关生化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中的胆固醇由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构成,胆固醇酯在胆固醇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胆固醇,再与胆固醇氧化酶作用产生△4-胆甾烯酮及H202;后者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与苯酚及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醌亚胺。
测定该红色化合物在500nm波长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血清总胆固醇含量。
实验操作:1.将准备好的酶工作液(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加入空白管、浓度标准管、测定管各1.5ml,再向标准管加20μl胆固醇标准液(5.18mmol/L),再向测定管加入20μl血清。
2.将三支试管放入水浴锅中,37℃保温20分钟3.调节分光光度计波长500nm,透光度T至100%,将空白管试液对光的吸收调节为0,再用空白管调“零”点测定其他各管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分光光度计测得标准管吸光度和测定管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得到血清样品总胆固醇值=(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x5.18分析讨论:为什么用酶酚混合液作为空白管溶液?酶酚混合液作为空白试剂,调节分光光度计透光度T至100%,可将酶酚混合液对光的吸收调节为0,从而消除对葡萄糖反应产物吸光度测定的影响。
思考题:1.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有和临床意义?血脂代谢紊乱对机体有何危害?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可能代表着各种疾病的发生:如原发性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脂肪肝等。
血脂代谢紊乱对机体的危害: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分两种:1)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危害: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动脉硬化。
动脉斑块形成主要表现在心、脑、肾等位置,如果动脉硬化斑块较重或者不稳定,发生在心脏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在脑血管会出现急性脑血栓,即急性脑梗死,以及肾脏出现急性肾梗死;在外周血管,如腿部可引起坏疽;2)高甘油三酯血症引起的危害:在暴饮暴食的情况下,高甘油三酯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法1.实验原理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酶水解酶(CEH)水解成游离胆固醇,后者被胆固醇氧化酶(COD)氧化成胆甾烯酮并产生过氧化氢,再经过氧化物酶(POD)催化,使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三者合称PAP)反应,生成红色醌亚胺色素(Trinder反应)。
醌亚胺的最大吸光度在500nm左右,吸光度与标本中TC含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CEH胆固醇酯+ H2O 胆固醇+脂肪酸COD胆固醇+O2Δ4-胆甾烯酮+H2O2POD2H2O2+ 4-AAP +酚苯醌亚胺(显色) + 4H2O 2. 标本:2.1 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2.2 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血浆。
3. 标本存放:血清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1周;4~8℃保存可稳定1周;-20℃保存可稳定3个月。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6.1 试剂欧泰克总胆固醇试剂盒(货号:112 1307170 1 试剂8×70ml)6.1.1 试剂组成Tris缓冲液pH7.3 50mmol/L酚20mmol/L4-氨基安替比林 1.0mmol/L 胆固醇酯酶(CHE) ≥400U/L 胆固醇氧化酶(CHO) ≥200U/L 过氧化物酶(POD) ≥4000U/L 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
试剂不可冰冻。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叠氮钠(0.95g/L)为防腐剂。
不可入口!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6.2 校准品:使用罗氏复合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6.3 质控品: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 文件。
总胆固醇测量方法《总胆固醇测量方法》一、前言总胆固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体内血脂代谢物质。
总胆固醇的水平测量可以推测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是检测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指标。
二、测量原理总胆固醇测量一般采用酶联免疫酶法,电化学发光法,比色法等测量方法进行测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特异性抗体与特异抗原结合,催化特异性酶而诱导发光或比色反应,以此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1. 操作材料:血清/血浆样本,质控品,抗原及抗体,洗涤液,酶标板,酶,3,3',5,5'-四甲基联苯胺棕榈酸根(TMB)试剂级及稀释剂,发光消除液。
2. 仪器:酶标仪、微量滴定管、离心机、分光光度计、体外诊断试剂诊断仪、热微波消解仪等。
3. 试剂:总胆固醇质控品及标准品,TMB和助剂试剂。
四、步骤1. 酶标仪的设置:在酶标仪中进行试剂和质控程序的设置,确定比色曲线,并计算相应的曲线斜率,计算相关性系数的可信度水平。
2. 加样:按试剂的操作规程,向各个试管中加入合适的血清样本、抗体和抗原。
3. 免疫反应:将各个试管放置在摇床中,摇晃3—5分钟,以使其充分混合,催化特异性酶而诱导发光或比色反应。
4. 测量:将试管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将各个试管的比色结果通过分光光度计或其他胆固醇测量仪法进行测量。
5. 校正:将质控试管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根据结果,调节测量结果的可信度水平。
6. 报告:根据测量结果,报告总胆固醇的测定结果及可信度水平。
五、注意事项1. 在质控品、样本标记及加样时要注意完整性及准确性,以防止交叉污染等偏差。
2. 加样时,要注意充分混合,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测量结果要经过校正后,才能确定总胆固醇的测定结果及可信度水平。
六、总结总胆固醇是检测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总胆固醇测量方法有酶联免疫酶法,电化学发光法,比色法等,其原理是利用抗原特异性抗体与特异抗原结合,催化特异性酶而诱导发光或比色反应,以此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
迪安诊断总胆固醇(TCHOL) 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版本号Version:第5/0版)2013年 12 月 30 日颁布实施编制(Editor):审核(Checker):批准(Approver):修订履历(Revision History)1.目的指导正确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检测。
2.实验原理胆固醇氧化酶法胆固醇酯+H2O 胆固醇酯水解酶胆固醇+脂肪酸胆固醇+O2 胆固醇氧化酶Δ4胆甾烯酮+H2O22H2O2+4-氨基安替比林 + 酚过氧化物酶醌亚胺色素+4H2O生成的苯醌亚胺的颜色深浅与胆固醇的浓度成正比。
3.适用系统:罗氏Cobas C8000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
4.试剂4.1检测试剂4.1.1厂家:罗氏诊断公司生产4.1.2稳定性:未开封于2~8O C保存,可稳定至有效期末,Cobas C501上机后稳定4周Cobas C701上机后稳定4周4.1.3成分:试剂1:PIPES缓冲液:225mmol/L,PH 6.8;Mg2+:10mmol/L;胆酸钠:0.6mmol/L;;4-氨基比林:≥0.45mmol/L;酚:≥12.6mmol/L;脂肪醇聚乙二醇醚:3%;胆固醇酯酶(假单胞菌属):≥25μkat/L(≥1.5U/ml);胆固醇氧化酶(大肠杆菌):≥7.5μkat/L(≥0.45U/ml);过氧化物酶(辣根):≥12.5μkat/L(≥0.75U/ml);稳定剂;防腐剂4.1.4配制:无需配制,直接使用4.1.5规格:400T/盒,2100T/盒4.2校准品 C.f.a.s4.2.1厂家:罗氏诊断公司生产4.2.2稳定性:未开封于2~8O C保存,可稳定至有效期末;校准物复融后冷冻起来,盖紧盖子保存在-15~-25O C,可稳定4周。
4.2.3配制:每瓶使用时用3mL去离子水复溶,静置30分钟轻轻混匀后使用,剩余量根据需要分装于离心管中,于-15~-25O C保存。
4.2.4规格:12×3mL4.3质控品伯乐化学物质质控物1,24.3.1厂家:美国Bio-Rad laboratories.INC4.3.2稳定性:未开启的质控品保存在2~8O C时,可稳定至有效期末。
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测定的原理高密度脂蛋白(HDL)是一种血液中的脂蛋白,它被称为“好胆固醇”,因为它有助于清除动脉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测定HDL中胆固醇的浓度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测定HDL中胆固醇的原理主要基于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分析样品中HDL颗粒中的胆固醇含量来测定HDL中胆固醇的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化学反应来测定胆固醇浓度,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酶法。
在这种方法中,样品中的HDL颗粒被加入一种特定的试剂,该试剂能够与胆固醇反应生成一种可测定的化合物,如氧化胆固醇。
然后,通过测量产生的化合物的光吸收度或荧光强度来确定胆固醇的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
间接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的浓度,然后计算出HDL胆固醇的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如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测定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的浓度。
然后,通过减去LDL胆固醇的浓度和总胆固醇的浓度,得到HDL胆固醇的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专业实验室设备,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然而,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血浆中的其他脂蛋白浓度等。
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测定HDL中胆固醇的浓度都需要注意一些因素。
首先,样品的质量和处理过程对测定结果至关重要,因为血液中的脂质可以受到氧化和降解的影响。
因此,样品的收集和储存应遵循特定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其次,某些药物和疾病状态可能会影响HDL中胆固醇的浓度,如胆固醇降低药物和肝疾病。
因此,在解释胆固醇浓度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总之,测定HDL中胆固醇的浓度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直接法或间接法进行。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可用资源进行选择。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样品的质量和处理过程,以及其他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胆固醇的检测方法
胆固醇的常见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血液检测:通过采集静脉血或者指尖血样进行检测。
常见的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甘油三酯(TG)等。
2. 快速检测仪器:市场上也有一些家用的快速检测仪器,可以通过指尖血样快速测量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3. 脂膜电泳:脂膜电泳是一种检测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电化学技术。
该方法基于不同电荷的胆固醇衍生物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对胆固醇的检测。
4. 超声波测量:超声波测量可以通过仪器发出超声波并测量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间接测量动脉壁中的胆固醇沉积物和斑块。
总的来说,血液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而其他方法则主要用于特殊情况下的检测或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胆固醇水平,建议在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总胆固醇测定SOP_CHOL临床意义_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总胆固醇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生化项目,主要用于评估患者血液中总胆固醇的水平。
总胆固醇是一种脂质物质,它在体内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中,并且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胆固醇的测定对于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态、监测心血管健康以及预测患病风险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总胆固醇测定是评估人体脂类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脂类代谢紊乱是导致许多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总胆固醇作为脂类的代表物质,其水平的升高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测定患者血中总胆固醇的水平,可以及早发现脂类代谢紊乱,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干预。
其次,总胆固醇测定对于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量的研究表明,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高总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测定总胆固醇水平,可以对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总胆固醇测定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降低总胆固醇水平是预防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监测患者血液中总胆固醇的改变,可以及时评价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总胆固醇测定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生化项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可以用于评估脂类代谢状态、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总胆固醇测定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总胆固醇测定SOP,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意义。
血清总胆固醇(CHOL)
一、检测原理
胆固醇酯经胆固醇酯酶水解而产生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当氧存在的情况下,胆固醇经胆固醇氧化酶作用后转化为胆固醇-3-酮,并产生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4-氨基安替比林和苯酚形成有色复合物,在505nm 或694nm波长处,生成紫色染料的吸光度与样品中胆固醇浓度成正比,而求得胆固醇的浓度。
二、参考区间
血清:2.9—5.2mmol/L
三、临床意义
1、胆固醇Ch分为胆固醇酯CE和游离胆固醇,两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C,肝脏是合成、储藏和供给Ch的主要器官。
2、增高见于: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胆总管阻塞、胆石症、胆道肿瘤、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
3、减低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急性重症肝炎、
肝硬化胆固醇合成减少等。
食品中胆固醇含量的分析与检测研究胆固醇,是一种人体内重要的脂类物质,对维持正常的机体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摄入过多的胆固醇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升高,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对食品中胆固醇含量的分析与检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
在过去,人们对食品中胆固醇含量的分析主要依靠化学检测方法。
通常采用酶法测定,通过酶反应将胆固醇转化为一种可测定的物质,并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分析胆固醇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经济的特点,适用于一般食品的检测。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各种局限性,如不能进行定量测定、操作繁琐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与检测领域的研究也得到了飞速进展。
近年来,人们开始运用更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胆固醇含量的分析与检测。
其中,气相色谱仪(GC)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领域。
这些仪器设备通过分离、定量目标物质,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且具有定量性。
相较于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这两种仪器可以对多个样品进行同时检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这些仪器不但可以准确地检测胆固醇含量,还可以定量分析其他有害物质的存在。
最后,这些仪器通过对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程度。
除了仪器设备的改进,近年来还涌现出一种新的胆固醇分析技术——基于光学检测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光学技术的特性,通过电子显微镜、纳米探测器等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
通过检测微观颗粒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反应,可以确定胆固醇的存在和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准确、非侵入性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各种样品的检测中。
食品中胆固醇含量的分析与检测研究不仅限于以上方法,还包括其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核磁共振技术、质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的出现丰富了胆固醇分析领域的研究手段,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
然而,胆固醇含量分析与检测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未解决的问题。
简述胆固醇测定的实验原理
胆固醇测定的实验原理主要是基于酶促反应测定的方法。
首先,将待测样品中的胆固醇酯酶作用于胆固醇酯,将其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
然后,在胆固醇氧化酶的作用下,将游离的胆固醇氧化生成胆酮醇和过氧化氢。
接下来,过氧化氢与含氯化物的底物作用,生成氯离子和水。
最后,检测底物反应生成的氯离子的量,或使用指示剂测定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根据反应产生的氯离子量或颜色变化程度来推测出样品中的胆固醇含量。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的反应结果和已知浓度标准曲线或参考值,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胆固醇的含量。
总胆固醇等血脂检测项目及血脂检测前注意事项有哪些?到医疗机构或体检机构健康体检最为大家关注的指标,就是血脂是否正常。
那么正常血脂检查有什么项目呢?一、检测项目主要有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
1.TC: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代表的是血中所有的胆固醇。
通常成人胆固醇的正常值为2.86-5.98 mmol/L。
2.TG: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的英文缩写,代表了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
甘油三酯的正常值为0.4-1.7mmol/L。
3.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反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高密度脂蛋白过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二、血脂检测前注意事项血脂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受检者自身状况,取血者操作,试剂或测试方法等,那么受检对象在血脂检测前要注意哪些情况呢?1.空腹12小时以上要求在采血前一天晚8点钟开始禁食(包括零食),可少量饮水。
于次日早上8至10点采取静脉血,次日早仅可少量饮水,也就是应空腹12~14小时后于晨间取血。
2.取血前2周内应保持正常饮食习惯取血前日禁食高脂肪餐和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
近3个月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检查,才能代表事件发生前的基线水平。
3.取血前2~4周最好停止服用可能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激素等,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
胆固醇检测
饲料胆固醇检测胆固醇含量检测
12.23胆固醇又称胆甾醇。
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1816年化学家本歇尔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
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科标生物提供检测项目:
密度:0.98g/cm3
熔点:147-150℃
沸点:480.6°C at760mmHg
闪点:209.3°C
蒸汽压:2.95E-11mmHg at25°C
物化性质:
Density1.06
Melting_point147-150°C
Boiling_point360°C
flash_point250°C
比旋光度-36°(c=2,dioxane)
科标生物检测中心从事食品、药品、饲料、土壤肥料、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化妆品及日化用品、木材及木制品、其他生物材料等生物相关产品的性能测试、成分分析以及配方研发等工作。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