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2.51 KB
- 文档页数:6
1国外大学绿化设计校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发展,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校园绿化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睦的学习氛围、优雅的人文景观,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情操、涵养其人文精神,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在生活和学习上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1]。
学生大部分时间集中在课堂学习,生活节奏较快,而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能很好地平衡生活节奏,不仅能为学生课外学习与休憩提供良好的环境,更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同时,校园绿化不仅是提高学校整体文化底蕴的有利途径之一,也是衡量和体现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准,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基于客观地理和气候条件下,不断地优化校园的环境,打造一个因地制宜、既能满足学生内外在需求、又能体现校园文化形象的校园绿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现状涂慧君在《大学校园整体设计》中指出,“校园”源于拉丁语“campo”,意指一块连绵不断的绿色场地,特指大学[2]。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时期出现了文人园,哲学家们在露天场地公开授课,例如柏拉图就曾经在雅典城内开设讲堂,园内配置有绿植、凉亭等,是校园绿化的雏形[3]。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广义的校园绿化及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校园特有的办公、学习、居住等功能性场所和其所处的微环境,也包含了校园景观形成的整体或局部环境营造的空间氛围,以及其打造的人文气息等非物质精神。
卞素萍在《国外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塑造及借鉴》中研究并阐述了国外大学的绿化塑造方法和特点,发现国外大学绿化景观的特点是开敞自由。
国外大学绿化设计的空间构造方法中,较为普遍的是利用自然的地理和地貌优势,再配合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来对空间界面进行围合,引以形色协调的绿植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构成自然边界[4]。
虽稍显简陋和单调,但却也体现了西方思想开放的价值理念。
其采用大规模观赏绿地,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营造出开阔的露天区和阴凉区,能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营造出小环境,供以不同需求的学生休憩和学习。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一.概况: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684亩、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能容纳近1万人规模的新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
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
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
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1. 人性化氛围: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
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
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
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置说明:1. 中央主景区: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
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
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2 晨读区:位于教学楼,由花架,蛭石,园桌,花坛,组合成,供同学们晨读,静心。
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特别关注校园景观中的外部空间设计。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场所,而是集教育、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
因此,对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教育功能的需求,还要兼顾师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
外部空间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校园的整体风貌、生态环境以及师生的日常活动。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能够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增强校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出发,分析外部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
本文还将关注外部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以及如何通过空间设计来传承和弘扬大学的特色和精神。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原则大学校园景观的整体设计,应以创建具有教育意义、生态可持续、文化丰富、功能多样且美观宜人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功能性与实用性原则:校园景观的设计应满足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如提供足够的绿地、运动场所、休息区域等。
同时,景观设施的设计也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使用。
教育性原则: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景观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景观,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可持续性,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植被覆盖、雨水收集等手段,提高校园的生态质量,为师生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文化性原则:大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在设计中融入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好的主题在大学校园里,园林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为整个校园增添活力和美感,成为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挑选一个合适的主题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几个适合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自然与现代结合自然与现代结合的主题能够将校园的绿色氛围与现代化的建筑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融合的美感。
在这样的设计中,可以利用现代元素如玻璃、金属等与自然元素如树木、花草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兼具现代感与自然气息的园林景观。
这种主题的设计既能体现出大学校园的现代化理念,又能保留自然的美好。
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主题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等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景观。
这样的设计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艺术与自然融合艺术与自然融合的主题可以为大学校园带来一种艺术气息。
在设计中,可以引入雕塑、壁画、雕刻等艺术元素,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打造出一个充满艺术感的园林景观。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欣赏艺术的机会,也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吸引力与趣味性。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是当前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绿色植被种植、雨水收集利用等生态设计手段,打造出一个环保、节能的园林景观。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校园的绿化率,还能增加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园林景观设计是大学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可以为校园增添活力和美感,让学生们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希望以上几个主题可以为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一些新的灵感,打造出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案例
大学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实用性和美观
性的要求,更要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念。
下面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希望能够为广大设计师和学校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北京大学的景观设计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
校园内的园林、建筑和雕
塑相得益彰,展现出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魅力。
校园内的湖泊、小桥、绿树和花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雅致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此外,校园内的雕塑作品也是一大亮点,它们既是艺术品,又是校园文化的象征,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其次,清华大学的景观设计注重了现代科技与自然生态的结合。
校园内的绿化
带和湖泊被巧妙地融入到建筑群中,形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画面。
同时,清华大学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智能化的景观系统,如自动浇灌系统、太阳能路灯等,不仅提高了景观的可持续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校园环境。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的景观设计突出了校园文化的特色。
校园内的雕塑、壁画、园林等元素充分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情怀。
同时,校园内的景观设计也注重了功能性和实用性,各类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科技、学术与人文
的结合,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念。
希望这些成功的案例能够为更多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和启发,为广大师生营造出更加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介绍北航校园环境
北航校园环境非常优美,拥有学院路和沙河两大校区,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
学院路校区地处中关村科学城,沙河校区位于未来科学城。
学院路校区最老的主楼叫“老主楼”,它庄严肃穆、古朴典雅。
新建的主楼叫“新主楼”,它气势恢宏,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非常大。
此外,北航还有多所咖啡厅,让师生们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品尝慢生活。
在北区宿舍和交通便捷的大运村公寓中,学生们可以享受到便利的住宿条件。
田径场、篮球场、游泳馆等设施齐全,供学生们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夏天时,学生们还可以在绿园赏荷花,冬天则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
沙河校区的主楼“沙河主楼”雄厚又庄严,与天空之境的倒映相映成趣。
此外,沙河校区还有规划建筑面积达88.24万平方米的已完成建筑,供学生们进行各种学术活动。
总的来说,北航的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一个非常适合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文档编号:0000 284
VI 设计
国际关系学院
(蓝图VI 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 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 ,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 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国际关系学院校徽
国际关系学院校名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校园优秀公共设施案例
“树洞花园”的场地原来是北京林业大学1号学生宿舍楼北侧的一片破败的自行车停车棚,在停车场的轻钢雨蓬间有24棵高大的洋白蜡树。
由于长期被铁栏杆隔离,且缺少日照,这块场地未被妥善利用,一直处于被遗忘的状态。
场地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南侧抬高0.4m作为绿地,由于宿舍楼的遮阳原因种植耐阴植物,柔化建筑边界的同时也保护一楼的隐私。
广场以白蜡树作为中心,形成了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广场。
由于每个圆形广场的尺度不同,可以在其中进行的活动也有所不同。
主广场随机生长的原生树之间,放置了三个表达“相望”主题的景观装置——“树洞转亭”。
这样的设计就好像是把存有人们秘密的树洞放大来,大到可以藏在里面。
树洞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与安全感的象征。
以树洞为创意也与场地的圆形元素很好的融合。
树洞转亭内的坐凳并不相同,分别是单排坐凳,双排坐凳,双排带桌子三种形式,这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交流模式。
整个场地都在保护学生的隐私,将尺度控制在不侵犯人又可以拉近人距离的恰当范围。
结合选址是在宿舍楼边的利用性低的空间来看,设计者蔡老师真的很懂学生,也很有人情味儿了。
好的设计就是让人有参与感和互动性,又将活动主体保护起来。
其中的尺度、人群心理、场地边界的利用都是值得大家学习和思考的。
美术高考“小清华”
红旗校区为010最老的校区之一,素有“小清华”之称,历年成绩稳定,为清华、央美等其他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美术高材生。
校区校园环境幽美,绿树成荫;有齐全的校内设施、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是广大美术生绘画求学最理想的基地。
齐全的校内设施
红旗校区设施齐全,集宿舍、食堂、浴室、超市、篮球场、健身房、摄影棚于一体,此外中心的编辑部、设计部、出版部、后勤部等众多部门都设立在红旗校区内,在满足学生便利的同时又给予学生最完善的学习环境。
森林公园式的幽美校内环境
校区近一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百年建筑的历史,拥有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绿树成荫的白杨核桃而且是一年四季各有不同。
春
布谷鸟儿婉转清脆的啼叫
野草春花路边尽情的绽放
杨絮遍地飘落
柳絮漫天飞舞
夏
午后的仲夏,寻一处阴凉,架一副画架便可惬意的涂绘夏日的浓浓绿意。
饭后的休憩,觅一处花坛,不是赏那谢后的芍药更不是采摘盛开的黄花菜,而是滑动一下手机,传递千里的相思,翻阅万里的动态。
秋
这,是一个落叶飘零的校园
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校园
这,是一个核桃成熟的校园
这,是一个梦想涂绘的校园
……
冬
室外,寒阳照耀下的皑皑白雪,积雪消融后的悠长小道,这只是生活的点滴显露。
室内,为在央美留下名次的在奋战,为去清华读个大学的在拼搏,这才是学生的特别关注。
场所精神的诠释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桑颖
【期刊名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7)003
【摘要】从场所、场所精神的概念出发,结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建造背景,从环境、建筑和人三个角度对其建造的场所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如何对其场所进行回应的.通过对场所的解读与回应,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项目是如何成为场所精神的诠释者的.
【总页数】5页(P86-90)
【作者】桑颖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
【相关文献】
1.怎样塑造“中国形象”——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 [J], 赵灵敏
2.设计与思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设计随想 [J], 褚平
3.对缩短文科硕士生学制的不同意见——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 [J], 王冠丽
4.换一种观念看石油——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石油能源安全问题专家查道炯 [J], 何乐
5.以双赢的战略实现祖国统一,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义虎教授 [J], 李义虎;庄俊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适用→经济→美观──北外逸夫楼设计随笔
崔恺
【期刊名称】《时代建筑》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北外逸夫楼的创作经验,阐述了这个作品的设计追求:适合使用的要求,控制经济的造价,达到美观的效果——空间的真实、结构的真实、材料的真实。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崔恺
【作者单位】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 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
【相关文献】
1.经济、适用、美观的白色方盒子——浙江科技学院(安吉)图书馆设计 [J], 秦洛峰
2.浅论建筑设计的"适用、经济、美观" [J], 吕海玲
3.建筑设计的追随--浅谈适用、经济、美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J], 黄珺
4.当代设计的“适用、经济、美观”再评述 [J], 童芸;董雅
5.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现代建筑设计理论 [J], 王煜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设计方: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位置:北京
分类:学校
内容:实景照片
图片:9张
安装图酷APP可以免币下载无水印高清大图,点此了解详情
下载原图
标签:学校实景照片
类别:校园与科技园
甲方: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规模:8公顷
建成:2006年9月
特色:国际关系学院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地处皇家园林风景区。
毗邻中央党校等著名学府。
校区紧邻城市干道圆明园西路和五环路,交通便利。
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家教育委员会支直属的国家重点院校之一。
校区总占地面积1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密度21.1%。
1.景观格局形成的外部因素——颐和园、圆明园古典园林对场地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于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渴求,而作为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圆明园更是把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发挥到了极至。
在社会飞速发展,环境愈加恶化,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我们的景观设计,应从新定义山和水,国际关系学院校区景观工程改造这一项目,就是以生态化,人性化为出发点,尊重历史,保护环境,把崭新的设计理念与传统元素融合,谱写了校园景观设计的新诗篇。
2.景观格局形成的内动力——校园发展对不同景观活动空间的需求国际关系学院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涉外工作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一个窗口,是促进中国与世界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
是一个以交流为核心,面向世界开放的校园。
我们的设计谋求建筑,自然,与人之间交流的语言,使校园呈现多样性,充满活力。
通过合理规划,达到建筑与景观的交流,景观与人的交流的目的。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2 下载原图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3
∙下载原图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4∙下载原图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5∙下载原图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6∙下载原图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7∙下载原图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8∙下载原图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景观设计-9∙下载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