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窘迫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6
胎儿宫内窘剖护士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孕妈妈们,你们知道吗?孕期可是我们护士小姐姐们的“大考”时刻。
有时候,宝宝在肚子里闹脾气,我们可得随时待命,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胎儿宫内窘剖护士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让大家心里有底,不怕遇到突发情况哦!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胎儿宫内窘迫。
简单来说,就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遇到了一些困难,导致胎盘供氧不足,宝宝就会感到不舒服。
这种情况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甚至生命。
作为护士的小姐姐们,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哦!面对胎儿宫内窘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别着急,我来告诉大家处理流程:一、发现胎儿宫内窘迫1. 观察胎动:胎动突然减少或者没有胎动,可能是宝宝在发出求救信号。
2. 观察宫缩:宫缩过于频繁或者过于剧烈,可能是宝宝受到了压迫。
3. 观察胎心监测:胎心异常,可能是宝宝受到了影响。
4. 观察产程:产程过长或者过短,可能是宝宝在遭受折磨。
二、判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严重程度1. 根据胎动情况判断:胎动每小时少于10次,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窘迫。
2. 根据宫缩情况判断:宫缩过于频繁或者过于剧烈,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窘迫。
3. 根据胎心监测结果判断:胎心异常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窘迫。
4. 根据产程情况判断:产程过长或者过短,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窘迫。
三、采取应急措施1. 立即通知医生: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我们要立刻通知医生,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2. 给予氧气治疗:如果宝宝缺氧,我们要给宝宝吸氧,提高宝宝的氧气含量。
3. 给予药物催生:如果宝宝已经到了临产期,但是还没有发动,我们可以给宝宝用药物催生,让宝宝尽快出生。
4. 实施剖宫产手术:如果宝宝的情况非常危急,我们要立即实施剖宫产手术,把宝宝救出来。
四、做好术后护理1. 观察宝宝的生命体征:手术后,我们要时刻观察宝宝的生命体征,确保宝宝安全无恙。
2. 保持宝宝的体温稳定:手术后,我们要保持宝宝的体温稳定,避免宝宝受凉。
胎儿宫内窘迫的紧急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的目的
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威胁胎儿生命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的目的是确保胎儿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同时促进胎儿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紧急处理措施
下面是胎儿宫内窘迫的紧急处理措施:
1. 调整孕妇体位:将孕妇的体位调整为左侧卧位,可以减轻子宫对大血管的压迫,增加胎儿血液供应。
2. 给予纯氧吸入:为了提高胎儿的氧气供应,可以给孕妇进行纯氧吸入。
这可以通过面罩或鼻导管进行。
3.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如果胎儿宫内窘迫严重,导致孕妇缺氧,可以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以确保足够的氧气进入胎儿体内。
4. 快速剖宫产:在宫内窘迫无法缓解或胎儿急需出生时,进行快速剖宫产是最有效的处理措施。
这可以迅速解除胎儿宫内窘迫,保证胎儿的生命安全。
5. 监测胎儿心率:紧急处理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胎儿的心率情况。
这可以帮助评估胎儿的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结
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危险情况,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确保胎儿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调整孕妇体位、纯氧吸入、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快速剖宫产以及监测胎儿心率都是常用的紧急处理措施。
在处理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胎儿和孕妇的状况,并尽快求助专业医疗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处理措施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指导来决定。
胎儿宫内窘迫整改措施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缺氧、供血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一种疾病状态。
胎儿宫内窘迫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来保护胎儿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胎儿宫内窘迫的整改措施。
首先,建立定期产检机制,提前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迹象。
通过定期的产检,医生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和胎动频率,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征兆。
一旦发现有问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如给予氧气供给或调整母体姿势等。
其次,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此外,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进一步,保持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孕妇的心肺功能和体力,改善胎盘血液循环,促进胎儿的供血和氧气供给。
但是,孕妇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
此外,合理安排孕妇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孕妇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辐射源,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电磁辐射等。
尽量减少孕妇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
最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如果孕妇确诊为胎儿宫内窘迫,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可能包括输氧、给予药物治疗、行剖宫产或进行其他医疗手段来维护胎儿的生命和健康。
总之,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可能对胎儿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胎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建立定期产检机制,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适度运动,合理安排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只有做好这些整改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胎儿的健康和发育。
孕期胎儿宫内窘迫的监测与干预在孕期,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宫内窘迫的情况,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监测和干预胎儿宫内窘迫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孕期胎儿宫内窘迫的监测与干预方法。
一、监测方法孕期胎儿宫内窘迫的监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包括超声检查、胎心监测、羊水指标检测等多种手段。
首先,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通过超声波可以观察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情况,包括胎儿的体重、体型、运动状态等。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是否存在宫内窘迫的情况。
其次,胎心监测也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方法。
通过监测胎心率的变化,可以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胎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胎儿是否缺氧、窒息等情况,为及时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羊水指标检测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胎儿宫内的情况。
羊水的量和成分对胎儿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医生可以通过检测羊水指标来了解胎儿的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措施。
二、干预方法针对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医生可以采取多种干预方法,包括保守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首先,保守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干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要求孕妇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监测孕妇的体重变化等方式来缓解胎儿宫内的窘迫情况。
此外,孕妇还可以进行特定的体操锻炼,促进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生长。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孕妇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扩血管药等,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药物治疗需要医生严格控制剂量和频次,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对于严重的宫内窘迫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剖宫产术、羊水穿刺术等,这些手术都需要在医院条件下进行,并由资深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孕期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常见的情况,需要及时监测和干预。
通过不同的监测手段和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胎儿的健康,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孕妇和家庭了解孕期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孕期保健的重视和认识。
孕妇怀孕期的胎儿宫内窘迫与处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胎儿发育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孕妇怀孕期间,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有时会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
本文将对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孕妇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现象。
一、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1. 绒毛膜血流不足:绒毛膜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的重要通道,负责胎儿的营养供给和废物排泄。
当绒毛膜血流不足时,会导致胎儿供氧不足,造成胎儿宫内窘迫。
2. 羊水过少:羊水对于胎儿的保护至关重要,它能够缓冲外界冲击,保持胎儿的温度以及提供必要的营养。
当羊水过少时,胎儿容易受到外界压力和损害,增加了宫内窘迫的风险。
3. 胎儿异常: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异常情况,比如胎儿生长迟缓、胎位异常等。
这些异常会使胎儿宫内生存环境恶化,增加了发生宫内窘迫的可能性。
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的方法1. 检测监测: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B超、胎心监测等手段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和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宫内窘迫的迹象,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处理。
2. 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度运动、保持姿势正确、避免长时间站立等,有助于促进孕妇的血液循环,改善胎儿的供氧情况。
3. 控制孕妇体重:过度肥胖会增加孕妇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进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孕妇应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有利于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4. 合理膳食:孕妇应保证摄入均衡的营养,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这样有助于提供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良好的胎儿生长环境。
5. 心理保健: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
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如听音乐、阅读等,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6. 医学干预:对于已经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医学干预。
可能包括针对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羊水置换术等,以改善胎儿的宫内生存环境。
结语胎儿宫内窘迫是孕妇怀孕期间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标准
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标准通常基于胎心率监测、胎动计数、羊水性状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标准:
1. 胎心率变化:胎心率是了解胎儿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
正常的胎心率基线为110~160次/分。
如果胎心率>160次/分,尤其是>180次/分,超过10分钟,则称为胎儿心动过速,可能是胎儿缺氧的初期表现。
如果胎心率<110次/分,尤其是<100次/分,持续10分钟以上,则称为胎儿心动过缓,也是胎儿窘迫的重要指标。
2. 胎动异常:胎动是胎儿生命体征之一,正常的胎动次数每小时应不少于3~5次,12小时内应不少于30~40次。
如果胎动次数明显减少或频繁,然后突然减少或停止,则可能是胎儿窘迫的表现。
3. 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在宫内缺氧时,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肠蠕动亢进,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入羊水中。
因此,羊水中胎粪污染可以作为胎儿窘迫的另一个诊断依据。
此外,胎儿宫内窘迫还可分为急性胎儿窘迫和慢性胎儿窘迫。
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常因脐带因素(如脱垂、绕颈、打结等)、胎盘早剥、宫缩过强且持续时间过长等因素引起。
慢性胎儿窘迫则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常延续至临产并加重,多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所致。
孕期胎儿宫内窘迫的迹象与救治措施在孕期,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胎儿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从孕期胎儿宫内窘迫的迹象和救治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孕期胎儿宫内窘迫的迹象**1. 胎动减少或停止:正常情况下,胎儿每天应有一定频率的胎动,如果胎动明显减少或停止,可能是胎儿宫内窘迫的信号之一。
2. 胎心异常:胎心监护是检测胎儿状况的重要手段。
如果发现胎心异常,如胎心过快、过慢或不规律等,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窘迫。
3. 孕期高血压:孕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孕产妇并发症,但也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高血压会使胎盘功能减退,影响胎儿的供氧情况。
4. 羊水过少:羊水是胎儿的生长环境,过少的羊水可能使胎儿受到压迫,导致宫内窘迫。
5. 胎位异常: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等不正常胎位,容易引发胎儿宫内窘迫。
**二、孕期胎儿宫内窘迫的救治措施**1. 快速行动: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迹象,应立即采取行动,求助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
2. 氧疗:氧气是保障胎儿供氧的关键。
在胎儿宫内窘迫时,可以通过氧疗来提供额外的氧气,保证胎儿的供氧情况。
3. 羊水潴留处理:如果胎儿宫内窘迫与羊水过少有关,可以进行羊水补充或其他处理,保证羊水的正常状态。
4. 胎位调整:对于胎位异常的情况,可以尝试行胎位调整术或其他方法将胎位调整到正常位置,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
5. 手术干预:在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来及时救治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保护胎儿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孕期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需要及时干预的情况,应引起重视。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定期进行产检,注意观察胎儿的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迹象应及时就医,以保障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读者,提高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像住在一个小小的“房子”里。
可要是这个“房子”出了问题,让宝宝感到不舒服、缺氧,这就是胎儿宫内窘迫啦。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得好好护理才行!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准妈妈,叫小敏。
她怀孕 37 周的时候,突然觉得胎动变得特别少,心里就慌了神。
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胎儿宫内窘迫。
小敏当时那个着急和害怕的样子,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咱们就先来说说胎儿宫内窘迫是咋回事儿。
其实啊,就好比宝宝在“房子”里呼吸不顺畅了,可能是妈妈身体出了些状况,比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胎盘、脐带出了问题,像胎盘早剥、脐带绕颈太紧啦等等。
这时候宝宝就会给妈妈发出信号,像是胎动减少或者胎心异常。
那发现胎儿宫内窘迫了,该怎么护理呢?首先,得赶紧让妈妈吸氧。
这就好比给宝宝的“房子”里通通风,让宝宝能多吸点氧气。
护士会调好合适的氧流量,让妈妈舒舒服服地吸上氧。
然后呢,要密切监测胎心和胎动。
护士会隔一会儿就听听胎心,看看宝宝的心跳是不是正常。
妈妈自己也要学会数胎动,每天早中晚各数一个小时。
比如说,12 小时的胎动少于 10 次,那可就要警惕啦。
还有就是要改变妈妈的体位。
有时候让妈妈左侧卧位,可以增加子宫和胎盘的血液供应,让宝宝能舒服点儿。
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可能还得赶紧终止妊娠,让宝宝提前出来。
这就像是宝宝在“房子”里实在待不下去了,得赶紧给“救”出来。
咱们再回来说说小敏。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她的情况慢慢稳定下来,宝宝也平安无事。
后来她每次来产检,都会跟我们念叨,说多亏了及时发现和护理,宝宝才能健健康康的。
总之啊,胎儿宫内窘迫可不是小事儿。
作为准妈妈,一定要按时产检,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
一旦觉得有不对劲的地方,赶紧上医院。
而我们医护人员呢,也会时刻准备着,守护好每一个宝宝和妈妈。
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在妈妈肚子里舒舒服服地长大,顺顺利利地来到这个世界上!。
2023年胎儿宫内窘迫急救流程与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胎儿宫内窘迫急救的流程与指南。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遇到缺氧或其他困难情况,需要紧急干预以确保其生存和健康。
以下是简要的胎儿宫内窘迫急救流程与指南。
流程1. 识别窘迫症状- 医护人员应通过监测胎儿的心率、胎动和其他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宫内窘迫。
常见症状包括胎动减少或停止、心率异常等。
2. 立即采取措施- 一旦识别到宫内窘迫,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以保护胎儿的生命。
- 首先,调整孕妇体位,确保胎儿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血液供应。
- 其次,提供氧气给孕妇以增加胎儿的氧气供应。
- 如果胎儿的情况不见改善,医护人员应立即通知医院的相关专业团队,并准备转至手术室进行剖宫产。
3. 手术室准备- 医院的相关专业团队应迅速准备手术室,确保一切必要设备和药物的可用性。
- 包括准备麻醉师、外科医生、产科医生、护理人员等。
4. 进行剖宫产手术- 一旦准备就绪,医护人员应立即将孕妇转至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手术。
- 手术室团队应紧密合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5. 新生儿抢救- 一旦胎儿出生,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新生儿抢救,包括清除气道、给予氧气、进行心肺复苏等。
- 抢救团队应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抢救措施。
注意事项- 急救过程中要确保团队之间的紧密配合与沟通,以确保胎儿的安全和救治效果。
- 医护人员应时刻关注孕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处理策略。
- 在实施手术室准备和剖宫产手术时,应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操作规程与标准。
以上是2023年胎儿宫内窘迫急救的流程与指南,旨在提供简要的操作指引,以帮助医护人员迅速响应并救治胎儿窘迫的情况。
胎儿宫内窘迫评估标准
胎儿宫内窘迫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胎盘功能检查:通过测定24小时尿E3值并动态连续观察,如果急聚减
少30%\~40%,或于妊娠末期连续多次测定24小时尿E3值在10mg以下,表示胎儿胎盘功能减退。
2. 胎心监测:连续描述孕妇胎心率20\~40分钟,正常胎心率基线为
120\~160次/分。
若胎动时胎心率加速不明显,基线变异率<3次/分,提
示存在胎儿窘迫。
3. 胎动计数:妊娠近足月时,胎动>20次/24小时。
计算方法可嘱孕妇早、中、晚自行监测各1小时胎动次数,3次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为接近12小时的胎动次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2024年胎儿宫内窘迫病例分析与处理流程1. 病例背景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或代谢异常,导致胎儿处于危险状态。
胎儿宫内窘迫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胎盘功能减退、孕妇疾病、子宫胎盘循环障碍等。
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影响。
2. 病例数据分析在本报告中,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024年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病例,共计100例。
病例数据来源于各大医院的产科部门。
以下是对病例的一些关键数据分析:2.1 病例分布- 年龄:病例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
- 孕周:病例孕周分布在20-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2周。
- 胎儿性别:男性胎儿55例,女性胎儿45例。
2.2 病因分析- 胎盘因素:胎盘功能减退、胎盘早剥等病因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共有40例。
- 孕妇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孕妇疾病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共有30例。
- 子宫胎盘循环障碍:子宫肌瘤、胎盘植入等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共有20例。
- 其他因素:如胎儿发育异常、脐带绕颈等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共有10例。
2.3 诊断与处理- 诊断:病例中,共有90例通过胎儿心电监护、超声检查等方法及时诊断出胎儿宫内窘迫。
- 处理:所有病例均接受了紧急处理,如改善孕妇休息、增加氧气供应、及时终止妊娠等。
3. 处理流程优化建议根据病例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处理流程优化建议:3.1 加强孕妇健康管理- 定期产检:加强孕妇的定期产检,特别是对高危孕妇的监测。
- 疾病筛查:加强对孕妇疾病的筛查,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
3.2 提高诊断准确性- 胎儿监测:加强胎儿心电监护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迹象。
- 多学科合作:加强产科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合作,共同提高诊断准确性。
3.3 完善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一旦确诊胎儿宫内窘迫,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改善孕妇休息、增加氧气供应等。
- 终止妊娠:在紧急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及时终止妊娠,以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胎儿宫内窘迫护理常规<一>专科评定1、健康史(1)母体因素:妊娠合并症,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急产,产程延长,均可引发微小动脉供血局限性,造成胎盘缺血,孕妇患有严重心肺功效不全、急性失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严重贫血,孕妇血氧含量局限性。
(2)胎盘脐带因素:脐带打结、脐带脱垂、脐绕颈等脐带血运受阻,致使胎儿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及营养物质。
(3)胎儿因素: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和颅内出血、胎儿畸形、母儿血型不合引发的胎儿溶血等。
2、身体状况(1)急性胎儿窘迫:①胎心率异常:是胎儿窘迫最早出现的临床征象。
胎心率加紧>160次/分钟,甚至>180 次/分钟;严重缺氧时,造成迷走神经兴奋,胎心率减慢而不规则,<120 次/分钟,特别是<100 次/分钟,提示胎儿危险。
②羊水胎粪污染:③胎动异常:缺氧早期胎动频繁,缺氧严重时胎动次数减少并转弱,进而消失。
(2)慢性胎儿窘迫:多因胎盘功效减退引发,常延续至临产并加重。
最早的信号是胎动减慢,随缺氧程度的加重胎动逐步消失。
普通胎动消失24 小时后胎心音也消失。
3、心理社会状况因胎儿宫内缺氧,孕产妇及家人紧张胎儿安全而紧张、焦虑,对需要手术结束分娩产生忧郁及无助感。
<二>护理常规1、纠正胎儿缺氧① 吸氧:嘱产妇左侧卧位,予以面罩吸100%纯氧,5-10L/分钟,间断吸氧,吸30 分钟/次,间隔5 分钟。
② 严密监测胎心状况:每5~10 分钟听胎心1 次或进行胎心监护,慢性胎儿窘迫进行胎动计数,监测胎盘功效及胎心音。
③ 协助医生结束分娩:经以上解决未见好转者,及时做好阴道助产手术及剖宫产手术准备,快速结束分娩。
做好急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2、心理护理① 减轻焦虑:向孕妇提供有关信息,耐心解释胎儿现在状况,产程进展,治疗方法,预期成果,以减轻其焦虑并主动配合解决。
②提供心理支持对胎儿不幸死亡的夫妇,护士或家人多陪伴他们,激励他们诉说悲哀,给与孕妇精神安慰和悉心照顾,帮他们缓和心理压力,接受现实,尽快渡过悲哀期。
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宫内窘迫(fetal distress)。
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是当前剖宫产的主要适应征之一。
胎儿窘迫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
发生在临产过程者可以是发生在妊娠后期的延续和加重。
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围产期死亡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占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
胎儿窘迫可分为急性胎儿窘迫和慢性胎儿窘迫。
急性胎儿窘迫主要表现为胎心率的变化,正常的胎心率在120-160 次/ 分,而胎儿窘迫时开始胎心率>160 次/ 分,甚至>180 次/ 分,随后胎心率减慢,每分不到120 次,甚至少于100 次,且在窘迫初期,胎儿的胎动频繁,继而转弱并次数减少,进而消失。
孕妇可以通过检测胎心率和自数胎动来判断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胎动过频或过少,应引起注意,及时到医院就诊。
慢性胎儿窘迫是在慢性缺氧的情况下发生的,可以出现胎儿发育及营养不正常,形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临产后易发生进一步缺氧。
孕妇在孕后期一般会定期产检,进行胎心监测及B超检查,对于发现慢性胎儿窘迫有一定帮助。
在孕后期,正常胎动每12小时超过10 次,孕妇每天相同时间早、中、晚自行监测胎动各一小时,3次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即12小时的胎动,可以预知胎儿安危,需要注意的是胎动过频是胎动消失的前驱症状,胎动消失后24小时胎心率也会消失,不可延误抢救时机。
孕妇不可以过度疲劳,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可以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吸氧,使母体血氧含量增加,以改善胎儿缺氧状态,并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若胎儿已足月或情况难以改善的,根据胎儿情况及宫颈的状况决定是引产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结束妊娠。
致病原因母体因素: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是重要原因,轻度缺氧时母体多无明显症状,但对胎儿则会有影响导致胎儿缺氧的母体因素有:(1)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如高血压慢性肾炎和妊高征等。
(2)红细胞携氧量不足:如重度贫血心脏病心力衰竭和肺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