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理贡献及局限性
- 格式:pdf
- 大小:108.44 KB
- 文档页数:5
作者简介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
先后发表了,《中国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ABC》,《神话杂论》,《北欧神话ABC》等专著。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我国的某些神话学者, 他协也多限于对外国神话和外国理论的介绍, 未能涉及中国神话, 更缺乏理论的建树。
唯有茅盾, 在神话学的理论上有不少建树多这不但体现在他对外国神话的编译和研究中,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他对中国神话的整理和研究中。
《神话杂论》简介《神话杂论》这部论著包括了茅盾1925-1929年间发表的几篇重要神话学论文,其中包括:《神话的意义与类别》,《人类学派神话起源的解释》,《神话的保存》,《中国神话研究》,《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
《神话杂论》全书对中国神话作了绪论性的评述,论述了中国神话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从中国原始神话古籍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神话研究的各种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神话杂论》目录·各民族的开辟神话—各民族都有开辟神话,积聚而比较研究之,甚为有味且亦有益。
·自然界的神话—自然界神话一文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是补足各民族的开辟神话的,因为开辟神话差不多专指一些关于天地创造的神话的缘故。
·中国神话研究—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内容最丰富,影响较大,学术价值也最高。
茅盾神话研究的开篇之作,也是全书的一个亮点。
·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乃为世界神话的变壁,本书中将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一文,将两者加以比较,让读者对于两者神话,可以得一概念。
《中国神话研究》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结论》中说: “本编的目的只是要根据了安德烈·兰的所谓人类学的方法与遗形说的理论, 把杂乱的中国神话材料估量一下, 分析一下。
关于茅盾文章的点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茅盾,原名沈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文学评论家、革命文化领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对茅盾的文学成就、文学风格以及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和地位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通过对他的作品和思想进行综合评述,旨在全面了解茅盾的文学贡献,并就其影响和地位进行评价和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茅盾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和争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其文章进行点评,分别是茅盾的文学成就、文学风格以及影响和地位。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茅盾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然后分析其文学创作的成就,包括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接着,我们将探讨茅盾的文学风格,包括他的写作特点和创作风格,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茅盾的文学贡献,并对其进行评价,以及展望茅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茅盾文章的全面分析和点评,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成就。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茅盾文章进行全面的点评,分析茅盾的文学成就、文学风格以及对文学界的影响和地位。
通过对茅盾的作品和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贡献,深刻领会其文学思想,同时对茅盾的评价和展望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对茅盾文章的点评,能够对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促进对茅盾及其作品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也为茅盾的文学传世留下珍贵的文字记载。
2.正文2.1 茅盾的文学成就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茅盾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茅盾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家》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善于通过小说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中国神话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田兆元内容提要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史研究者主要是茅盾和顾颉刚。
茅盾的进化论是历史的视角,但其视野仅及原始社会;顾颉刚的专题神话史也是过程研究,注意到了神话发展的动力问题。
20世纪后期,袁珂的广义神话学的观念拓展了神话学的空间。
神话史研究着眼于神话与社会的互动,是在社会矛盾与神话的运动中把握神话历史发展轨迹的。
对待原生态的神话和次生延续的神话,是神话史研究不得不辨析的大问题。
关键词神话神话史若干问题一中国的神话学研究,没有很好地重视神话史研究。
有那么多的人从事神话学研究,但是,只有很少人做真正的神话史的研究。
一个学科如果没有历史的支撑,结果会怎样呢?假定中国文学没有文学史,那个文学的理论就会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神话学的研究论文和论著已经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是,关于神话史的理论和神话史本身的论述却不是很多。
冠以《中国神话史》之名的目前只有袁珂先生的那本《中国神话史》,这与丰富的中国神话的实际是多么不相称!在我们讨论中国神话史的相关范畴和神话史的撰写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看一看我国学者对神话史的撰写情况和对神话史理论的探讨情况。
20世纪前期,中国神话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神话史的撰写并不是很多,众多研究只是在对神话的一般描述中,谈到了相关的神话史的问题。
其中,茅盾先生的神话研究虽然没有冠以神话史之名,但是,却谈论了许多关于神话发展的问题。
由于茅盾的神话学理论主要来自泰勒、安德鲁·兰一系的进化论人类学学派的学说,因此,他对神话的研究很自然就是历史的视角了。
进化论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主义的学说,重视起源和发展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进化过程。
他们会谈到文化起源的“万物有灵论”,然后还会提出文化发展的阶段。
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是原始文化的经典著作,也是进化论史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他强调,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泰勒看来,神话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如它曾经转化为历史,在现代文明到来时,神话丧失了文化主流的地位,变成了“遗形”。
茅盾之《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读后感
茅盾之《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收集的茅盾之《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完了这本书及与之相关的某些材料心里感受有部分累,好久没看此类白话夹杂文言的`书籍了,理解起来有点费力,经常需要翻翻字典和《说文》之类的,第1次只能说是浏览一下,还谈不上是读书,根本没有遐想的空间。
初时认为《封神》、《西游》之类的小说应该是国内神话系统的集大成者,有一系列的天庭、幽冥、人间、水中诸神,各司其职,各有来由。
却不知实乃为受黄老之术的仙道、西土传来的佛教及外乡的帝尊之思想共同用处下的产物,取远古的材料加工修饰而成,有其本人思想的深刻背景,已非远古先民之神话,且多为泊来之物。
读后才知,国内之三皇五帝多为神话色彩浓厚,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夏启建朝这段历史的表达最初多见于《山海经》之类的杂体书,历程史学家的修饰后,去除荒唐怪异的资料最后才成为中国民族的正史,也许正是这些行为,才使得国内神话的体系最后崩溃,流失其完整性,最后成为现时那样繁多而杂乱的现时的状况。
也许历史上也曾有人想中国神话成一系统,如希腊之神话,如茅盾,却始终不得成,我却认为此乃中国之幸。
事物正是有了斗争才呈现进步,百家争鸣矣,匈奴而产生强汉,突厥而形成盛唐,历史如此,文化亦如此。
假设中国神话久成一体,那么后人只能添加旁枝末叶,而无法开拓,正是有了无法成体系的多源,才能齐头并进,多维开展。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茅盾的文学观念则受到了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影响,他将神话视为文化的一种基本现象,认为神话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生命意义的探究和表达。
在茅盾对神话的理解基础之上,他进行了大量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阐释了中西方神话在人类思维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异同,为我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茅盾对神话的理解二、中外神话比较研究的价值茅盾通过中外神话比较研究,探究了中西方神话在人类思维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异同,对于我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茅盾的研究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是文化进步的源泉。
1. 天地神话茅盾认为,天地神话是中西方神话中的共性之一。
中国古代神话有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意为天地万物始于虚无。
而西方宗教神话中则有上帝创造天地的故事。
虽然这两种神话有所不同,但其背后的思维模式都是“存在源于虚无”。
2. 宇宙起源神话茅盾对中外神话中的宇宙起源神话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这方面中东和欧洲神话比东亚神话要复杂得多。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宇宙是由12个主神掌控,而华夏神话中则只有3个主神。
茅盾认为,这种差异反映了东亚文化中那种强调平衡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念。
茅盾还研究了中西方神话中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比如中国的花果山和西方的伊甸园等。
茅盾发现,在人类起源神话中,中西方神话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其对人类起源的解释和评价上。
中华文化中强调社会团结和人类互助的思想,而西方宗教神话则强调人类对上帝的信仰和顺从。
四、结论茅盾通过对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从中发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文化价值的相互渗透和交融。
他的研究不但丰富了中国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内容与范畴,也为人们更为客观地认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引言茅盾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对神话文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神话的比较研究。
在他的著作中,茅盾融合了人类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中外神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比较。
本文将以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说为基础,通过探讨中外神话的一些共性和差异,来揭示中外神话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异同之处。
一、茅盾神话学说的基本观点在茅盾的神话学说中,他运用了人类学派的理论,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茅盾认为神话是人类对世界和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和表达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茅盾强调神话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具有跨越时空和文化的普遍性。
茅盾指出神话所表达的主题主要包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宇宙和生命的探索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茅盾认为神话是一种象征性的文本,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可以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思想。
二、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在茅盾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中外神话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从神话的主题和内容来看,中外神话都涉及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对宇宙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探索,以及对人类生活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举例来说,中国神话中的“后羿射日”就表达了对太阳神的敬畏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则表现了人类对火的渴望和对文明的追求。
从神话的象征意义来看,中外神话都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理解。
中国神话中的“伏羲女娲造人”故事,其实是对人类起源和生命来源的一种解释;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则表达了人类对自身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思考。
中外神话也存在一些差异。
从神话传承和表现形式来看,中国神话更加注重家族传承和宗教仪式,它们通常是通过口头传承和民间节日等形式传承下来的;而西方的神话则更多地以文学作品、雕塑艺术、宗教仪式等方式传承和表现。
从神话人物和故事情节来看,中国神话更加强调人类和自然的和谐,讲究忠孝仁爱等传统美德;而西方神话则更加强调对自由意志和命运的抉择,包含了更多的冒险和幻想元素。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引言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神话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社会历史。
而茅盾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他不仅在小说创作上有卓越成就,还涉及了神话的研究。
本文将基于茅盾的人类学派神话学说,对中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表达和意义。
一、茅盾的神话学说及其意义茅盾在其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谈到神话的文学表现,他认为神话是生活的表现和意义的传达。
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说,主张神话是古代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表达,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产物。
他强调神话的文学价值,并认为神话反映了人类的基本情感与心理,可以深刻地揭示人类的天性和社会。
茅盾的神话学说对于中国文学研究和神话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人类学观点带来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使得神话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世界焕发出新的生机。
茅盾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理解神话的本质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二、中外神话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中外神话比较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有价值的学术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同时也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共同特征。
在神话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采用人类学、历史学、文学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神话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比较中外神话的异同,从而探讨不同文化对神话的诠释和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外神话的共同之处,也可以了解其中的差异之处,进而深刻理解不同文化的精神风貌。
三、中外神话比较研究的实证分析1.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比较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和神祗形象。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一位重要的神话人物,他代表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而在中国神话中,女娲则是一位重要的创世神,她是众生的母亲,具有巨大的神灵力量。
矛盾讲中国神话观后感《矛盾讲中国神话》是一部探讨古代中国神话与今日现实的纪录片。
通过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该片诠释了中国神话的精髓,同时也展示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与智慧,也让我深思现代社会中的困扰与挑战。
首先,通过《矛盾讲中国神话》,我又一次领略到了中国神话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神话有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如众多的神祇、妖魔鬼怪、仙人以及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等等。
在纪录片中,这些神话被以美丽的动画和真实的图像形象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神话的世界之中。
每一个神话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讲述,有的关乎人之生死,有的涉及到天地间的利益冲突。
通过这些神话,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种种探索与思考,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对人性、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这让我更加自豪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影片中展现了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从而使我们思考和反思当今社会的困境与挑战。
纪录片揭示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矛盾与故事情节与当代社会中的矛盾有着相似之处,如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老百姓与统治者的矛盾以及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与文化的矛盾等等。
这些问题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得到了诠释,而今天,在现代社会中,这些问题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影片以浓厚的神话色彩,有力地呼唤着我们对这些矛盾的思考和解决。
通过比较古代神话与今日现实的矛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困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观看《矛盾讲中国神话》给了我许多启示与思考。
中国神话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伦理道德、社会关系等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同时,通过反思神话中的矛盾与问题,我们也能对当今社会的矛盾与困境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传承中华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中国神话是古代文明智慧的结晶,它们尽管以古朴的方式表达,却蕴含着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他的创作中,对于神话题材的运用和探索非常重要。
茅盾的创作包含了对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其中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研究是其研究的重点之一。
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说认为,神话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人类对于世界、生命和人性的理解和解释。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茅盾进行了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并通过创作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茅盾对中外神话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传承和表现形式的差异。
他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外神话在题材和故事情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所致。
中国传统神话多以天地万物、人物传奇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而西方神话则更多涉及到神祇、英雄和神话传说等元素。
茅盾将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说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其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性思考。
他通过运用人类学派的神话学说,将古老的神话故事与当代的社会和人性问题相结合,使作品更有现代感和时代共鸣。
在他的长篇小说《子夜》中,茅盾通过重新诠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将其与当时社会悲惨现实相联系,探讨了人性、宿命和社会命运等问题。
茅盾还借鉴了外国神话的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丰富了自己的创作语言和艺术形式。
他深入研究了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外国神话,并将其中的英雄传说、神话形象和情节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在他的小说《红杏谱》中,茅盾通过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性神话形象与西方文化中的女神和女性英雄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富有艺术感和哲理的女性形象。
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不仅拓宽了对神话和文化的理解,也丰富了自己的创作语言和艺术形式。
他的研究和创作成果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茅盾对神话的观点说起茅盾,那可是咱们中国文学界响当当的大腕儿。
他的笔下,不仅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对神话那些古老传说的独到见解。
茅盾看神话,可不只是看个热闹,他是真往心里去了,琢磨得那叫一个透。
茅盾觉得啊,神话这东西,可不是瞎编乱造的。
它就像是老一辈人留给咱们的宝贝,里面藏着的是古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和想象。
你想啊,那时候科技不发达,啥事儿都得靠猜,靠想象。
于是,那些关于神仙鬼怪、英雄豪杰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
茅盾说,神话里头,其实蕴含着好多咱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呢。
咱们平时听到的那些神话故事,比如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啥的,茅盾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他说,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讲了个稀奇古怪的事儿,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一种精神。
就像嫦娥,为了保护仙药不被坏人抢走,毅然决然地飞上了月宫,那可不是一般的勇气啊。
精卫呢,小小的鸟儿,愣是要把大海填平,那份执着和毅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茅盾还特别喜欢琢磨神话里的那些象征意义。
他说,神话里的好多角色和事物,都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比如龙和凤,那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尊贵。
还有那些神仙,他们手里拿的法宝,身上穿的仙衣,可都不是随便画画的,都是有讲究的。
茅盾觉得,这些象征意义,才是神话里最值得咱们去挖掘和琢磨的地方。
而且啊,茅盾还发现,神话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版本呢。
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好几个样子。
他说,这其实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神话就像是一条条纽带,把咱们这些炎黄子孙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茅盾对神话的热爱,可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他还特别喜欢跟别人分享自己对神话的看法。
他说,神话就像是一座宝藏,你越挖,就越能发现它的价值。
所以,他常常鼓励大家,要多读神话,多思考神话背后的意义。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说起茅盾对神话的看法。
我那朋友一听,眼睛就亮了,说:“哎呀,茅盾老爷子说得太对了!神话那些故事,看着简单,其实里头门道多着呢。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茅盾是20世纪中国文学界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其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涉及多个领域。
在其文化研究领域中,茅盾曾经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中外神话比较研究。
人类学派神话学说认为,神话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社会组织、经济生活、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
茅盾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对中外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希望通过对古代神话的分析、解读,探讨人类文化多元性、普遍性和共性。
在茅盾的研究中,他首先对中外神话的分类进行了探讨。
在神话分类上,茅盾认为,无论是中外神话,都可以划分为两类:自然神话和文化神话。
自然神话是关于天上星辰、地上山河、水流草木、动物世界等自然界现象的神话,文化神话则是人类社会、宗教原则、道德规范等文化领域的东西。
茅盾认为,自然神话和文化神话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人类文化的演变有关。
随后,茅盾开始对中外神话进行比较。
他以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为例,对两种神话的异同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中国和希腊神话在某些方面很相似,比如其中都包含了许多英雄、巨人、魔鬼、神祇等等。
同时,在一些核心概念上,两种神话也有相通之处,比如都强调了自然和物质的力量。
然而,在茅盾看来,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也有一些本质不同的地方。
茅盾认为,中国神话中强调了道德、惩恶扬善等重要概念,而希腊神话则更强调力量、争斗和复仇。
此外,在神话刻画英雄形象上,茅盾也提出了差异。
他认为,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主要表现为勇敢、细致、勤奋等美德,而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则更强调力量、毅力、自由意志等方面。
除了对中国和希腊神话的比较之外,茅盾还研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神话。
他指出,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神话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性和相通之处。
有了这些共性和相通之处,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论茅盾的中国神话观作者:张海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张海鹏(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人。
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
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盾主要应用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题,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中国神话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为中国神话学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茅盾;中国神话;理论观点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05-0027-05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人。
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
1913年,他中学毕业在北京大学预科读书时,已开始接受进步的新思想。
西方近代文学和科学、学术著作,包括有关神话学著作,都是他涉猎的对象。
1916年,他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当编辑员和助理编辑时,更多地接触了希腊、罗马、北欧、印度、埃及的神话传说、英国人类学派的学术著作和世界一些地区的民族志。
从1918年开始,他编写、编纂了十几种中国和外国的寓言、童话故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一方面参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一方面更广泛地进行中外文学以及中外神话学方面的研究。
1921年,他在《中国文学变迁史》中,曾分析文学与原始宗教、神话与小学的关系。
1923年,他在邓中夏、瞿秋白先后主持的上海大学担任中文系、英文系义务教员,讲授小说研究和希腊神话研究等课程。
从1926年至1934年,茅盾先后选注了《庄子》、《淮南子》、《楚辞》等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的古籍,撰写出版了《神话杂论》、《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发表了《楚辞与中国神话》、《人类学派神话起源的解释》、《神话何以相似》、《谈(中国的水神)》等论文。
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作者:张海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张海鹏(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
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盾主要应用当时欧洲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中国神话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在我们今天进行神话研究和建设新神话学时,应该认真总结他的这项学术活动,认识他的理论贡献,并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理论贡献;局限性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075-05在我国,利用新的理论观点解释说明古代神话,大约起于晚清。
例如史学家夏曾佑在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将三皇五帝统统作为传疑时代中的神话传说人物,在当时还是一种惊世骇俗的见解。
在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时期,新兴的学术界,对古代神话传说给予新的注意。
章炳麟、刘光汉、黄节等晚清学者都曾用当时社会发展史学说中的新原理,例如图腾主义、感生论等解释古代神话[1]。
当时的青年学者鲁迅,也对这块园地发生了兴趣。
他对神话的性质及其与历史、科学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
他认为神话是古代文化幼稚的人民,用想象(神思)去把自己还不能理解的自然人格化的结果[2]。
这种见解在以后的《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中得到进一步阐述[3]。
另外,周作人在“五四”运动前已开始将欧洲人类学派的观点介绍到我国学术界并结合进行某些古代神话的研究。
茅盾也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开拓者之一,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
茅盾对于中国神话的研究,一方面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是晚清以来我国学术界神话研究学术活动的继续和发展。
第16卷第6期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1月Vol.16 No.6 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Journal(SocialScienceEdition)Nov.2006y茅盾早期对神话研究的贡献陈正平(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四川达州635000)【摘 要】茅盾较早地接受了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外神话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学术上显示了其真知灼见和拓荒精神。
茅盾的神话观,对于中国神话学理论的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并一直在中国神话学界产生着很大影响。
茅盾早期对神话研究的贡献,应该引起茅盾研究者和现代文学史家们的关注。
【关键词】茅盾;神话;人类学派;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886(2006)06-0065-05 茅盾(1896—1981)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活动家和进步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他于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纂整理中国古代典籍和译介外国文学,从此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在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茅盾主要以富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小说创作和具有开创性的文艺理论建树,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但是,茅盾早期对神话研究作出过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却常为人们所忽略。
在中国,神话学研究起步很晚,但一开始就受到西方各种神话学说的影响。
茅盾较早地接受了人类学派的理论,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神话、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学术上显出了作者的真知灼见和拓荒精神,这对于中国神话学理论的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
茅盾的神话观,在中国神话学界一直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他的许多精辟的论述被作为定论,不断为专家学者的论著所引用,他的研究方法,曾经给人们以全新的启迪。
一、运用人类学派的理论对神话本质的探索 1916年,茅盾在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因家境困窘,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在文学研究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进行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和分析神话文化。
本文将围绕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展开探讨,力图通过对茅盾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给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的研究脉络和思考路径。
我们需要了解茅盾对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理解和应用。
人类学派神话学说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它以社会人类学为基础,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各种不同民族的神话文化,揭示神话所蕴涵的普遍规律和文化精神。
茅盾对此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认为神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宇宙和生命的理解,同时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情感。
茅盾在《中国小说史略·神话》一文中阐述了自己对神话的理解,他认为神话是表现人类对自然、生命、宇宙等基本问题的幻想和思考,是人类压抑的欲望和恐惧的一种宣泄。
茅盾还指出,神话是一种混杂着现实和虚构、历史和传说的文学形式,它以故事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和共鸣力的文化现象。
通过这些理解,茅盾引导我们去认识神话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功能,同时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人类文化的窗户。
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进行了中外神话比较研究,这一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他的著作中,茅盾挑选了中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试图通过对两种神话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人类文化的普遍特征。
茅盾指出,中国古代神话强调自然的和谐与秩序,倾向于崇拜自然和祖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希腊神话则更加注重人的自主性和英雄主义,强调追求个人的荣耀和命运。
通过这种方式,茅盾试图揭示出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为我们理解多元文化世界、传统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论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类学派神话学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神话进行分析探讨人类文化和社会现象。
茅盾作为著名文学家和文化学者,运用人类学派神话学说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对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本文将以茅盾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中外神话比较研究为主要内容,探讨中外神话的异同、神话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神话在文学和艺术中的体现、神话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揭示中外神话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探讨神话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中外神话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
而基于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神话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神话不仅仅是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解释,更是人类对生命、死亡、爱恨、善恶等永恒命题的审视和思考。
神话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作品中。
神话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可以启示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对于中外神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中外神话的异同中外神话是世界各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世界、生命、宇宙等问题的探索和想象。
在中外神话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之处。
中外神话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西方神话通常以英雄传说、神祇故事等形式呈现,如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等神祇;而中国神话则更注重以动物或自然现象来表现神祇或传说人物,如《山海经》中的蚩尤、女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