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推荐书目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研究生推荐书目研究生推荐书目(一)1.《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下册),许纪霖主编,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7月版2.《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美)伯顿。
克拉克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3.《毛泽东选集》(1---4卷)4.《邓小平文选》(2、3卷)5.《左传》6.《资治通鉴》7.《史记》8.《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9.《张岱年文选》10.《中国科学思想史》(李约瑟)11.《水浒传》12.《三国演义》13.《红楼梦》14.《西厢记》15.《唐诗三百首》16.《宋诗选注》(钱钟书)17.《唐宋词选释》(俞平伯)18.《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19.《新工具》(培根)20.《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研究生推荐书目(二)1.《阅读吴宓》,叶兆言,载《收获》2023年第二期。
(2023/8)2.《多元共生的纪录时空----90年代中国纪录片的文化形态与美学特质》,张同道,载《电影艺术》2023年第三期。
(2023/8)3.《幸沐春风承雨露----欧门问学记事》,叶培贵,载《人物》2023年第五期。
(2023/8)4.《手艺的思想》,杭间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23年5月版5.《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彭四清,载《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二期。
(1999/7)6.《企业组织中上下属的信任关系》,郑伯曛,载《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二期。
(1999/7)7.《人有病天知否》,陈徒手,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8.《过去的学校(回忆录)》,钟书河、朱纯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9.《一九九一年回忆录》,王元化,载《文汇读书周报》828号、829号。
10.《佃农理论》,张五常,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11.《经济解释》,张五常,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12. 《消费社会》,(法)博德里亚,王为民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
13.《消费社会批判》,(日)提清二,朱少文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社,1998年出版。
给科学爱好者的推荐书目(50种)自然科学总论:1.科学与思维--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思维方式的变迁/胡懋仁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12本书阐述了近代科学史上,曾对思维方法有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科学成就。
如: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控制论、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等。
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2. 科学技术史/王玉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本书对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特点和规律性的知识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其意义在于启迪民族的科学意识,增强发展中国当代科学技术的紧迫感、使命感!3.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鸟瞰与控微/赵玉林等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4本书陈述了建国以来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对经济建设产生重大效益并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191项,目的在希望读者从中受到科研道路和科研方法的启迪。
4.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威廉.卡尔文著;梁雄里,梁培基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本书“结合了人类研究大脑和思维的历史,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智力和意识,以及对大脑和思维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超人智力进行了展望”。
解答了读者感到困惑疑难的一些问题。
5.中国科学院士致中学生的信/ 吴海发编注.——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5本书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地编选了27封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学生的往来书信。
信中饱含着叩人心扉,感人肺腑的至理名言,倾注着科学家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的论文:《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书前,代序言),更是压卷之作!6.中学课本中的科学家的生平和故事(高中分册.初中分册)/ 周士林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2017.1本书把中学课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中的133位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业绩(初中分册62位;高中分册71位)编写成了委婉动听的故事,中学生可从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的人格、坚韧的毅力和思维的技巧,以鞭策自己勤奋努力地学习,将来为振兴中华贡献一份力量!7.诺贝尔奖史话/ 王平,王宇田等编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2 .——青少年史库本书阐述了“诺贝尔奖”的由来及百年盛况(1897-1997),并以11个典型的事例告诉读者:科学家获奖的奥秘之一在于良好的科研方法,并充分地发挥和运用了天赋的才能!书中介绍了三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的事迹,给广大的莘莘学子树立了楷模,鼓励他们去攀登科学高峰,为祖国争光!8.科学的历程/亚诺斯.卡伐著(法国国立图书馆馆长),2018.4各种科学发明是某个人才华的结晶,还是几代科学家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世界是怎样起源的?宇宙的边界是怎样向外延伸的?自然界的各种力量是从何处而来?机械或电子产品能否模仿人的思维?什么是演变进化的机制?本书提供了科学家们在历史长河中给我们带来的不同回答。
1. 英语语言研究参考书目语言学牛津语言学入门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Linguistics H.G. Widdowso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d EllisLanguage and Culture Claire Kramsch Psychololinguistics Thomas ScovelSociolinguistics Bernard SpolskyPragmatics George Yule程雨民《语言系统及其运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程雨民《英语语体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桂诗春、宁春岩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何自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语篇分析概要》,黄国文,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语言学入门》,刘润清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戚雨村《语言学引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王钢《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运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书目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是一套汇集了哈佛大学与燕京学堂多位学者的重要著作的学术丛书。
该丛书的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等。
以下是该学术丛书的书目:1.《社会学导论》该书由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撰写,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2.《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由燕京学堂经济学教授撰写,是一本全面介绍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
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原则,并探讨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3.《心理学入门》该书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撰写,是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心理学不同领域的入门教材。
作者通过解释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探讨了心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4.《生物学基础》这本书由燕京学堂生物学教授撰写,是一本全面介绍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科书。
作者通过清晰的图表和详细的解释,帮助读者了解细胞结构、遗传学、进化论等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并探讨了生物学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5.《文学与文化研究》该书由哈佛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教授撰写,是一本探讨文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
作者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帮助读者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和身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文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以上是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的一部分书目。
这些著作涵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相关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无论是学生、学者还是对这些学科感兴趣的人士,都可以从这些书籍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启发。
辽宁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广泛阅读相关的学术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辽宁大学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参考书目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为辽宁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供其参考。
一、社会科学类1. 杨继绳、闫钢主编《社会科学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规范以及常见的写作技巧,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2. 徐友春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论丛》这套书综合了当代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方面,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3. 刘宁主编《管理学研究方法》这本书系统介绍了管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于学习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生非常有帮助。
二、理工科类1. 陈纳新主编《统计学教程》作为理工科研究生,统计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2. Peter Atkins等著《物理化学》这本书是化学专业的学术经典之一,涵盖了物理化学的各个方面,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物理化学非常有帮助。
3. Michael Planck等著《计算机网络》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书目。
三、文学与艺术类1. 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对于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和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2. 高罗佩著《西方音乐史》对于学习西方音乐史的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涵盖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
3. 杨洪勉主编《中国艺术史》这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作品,对于学习中国艺术史的研究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医学与生命科学类1. 袁海舜主编《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中必备的技能,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统计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
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缘起天师道舆滨海地域之关系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锺会撰四本论始华条后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崔浩舆寇谦之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读哀江南赋庾信哀江南赋与杜甫咏怀古迹诗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元稹之连昌宫词与诗及悼亡诗韦庄秦妇吟校笺读东城老父传论韩愈武曌与佛教斯坦因所获西夏文大般若经考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连花色尼出家因缘跋梁译大乘起信论伪智恺序中之真史料马一浮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濠上杂著廖平蒙文通廖平卷今古学考古学考知圣篇知圣续篇四益馆经学四变记五变记笺述经学六变记蒙文通卷古史甄微经学块原儒学五论(选本)法家流变考杨朱学派考道教史琐谈唯识新罗学中国政治思想史方东美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上生命情调与美感生命悲剧之三重奏哲学三慧易之逻辑问题中国人的智慧中国形而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严复天演论群学肄言群已权界论原强救亡决论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论译才之难西学门径功用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说党思古谈读经当积极提倡《民约》平议与吴汝纶书(三封)与《外交报》主人书与熊纯如书杨树达余嘉锡·余嘉锡卷余嘉锡先生小传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太史公书亡篇考寒食散考四库提要辨证序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杨家将故事考信录·杨树达卷古书句读释例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甲文说耐林庼甲文说顾颉刚汉代学术史论《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论《诗经》所录全为民歌《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尧典》著作时代考《尚书·大诰》今译(摘要)周公东征和东方各族的迁徙《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与钱玄同论古史书答刘胡两先生书《古史辨》第四册自序州与岳的演变九州之戎与戎禹息壤考由“烝”“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中国近来学术思想变迁观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禹贡半月刊》发刊词《史林杂识初编》小引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评近人之文化研究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洪业杨联升·洪业卷引得说第一篇何谓引得第二篇中国字庋*第三篇引得编纂法仪礼引得序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论利玛窦地图答鲇泽信太郎学士书《蒙古秘史》源流考破斧·杨联陞卷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晋代经济史释论中国经济史上的数词和量词侈靡论从经济角度看帝制中国的公共工程佛教寺院与国史上的四种筹措金钱的制度科举时代的赴考旅费问题道教之自博与佛教之自扑补论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汉语否定词杂谈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儒佛异同论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梁漱溟先生学术年表梁漱溟先生著述要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只魏晋玄学论稿评近人之文化研究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儒佛异同论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梁漱溟先生学术年表梁漱溟先生著述要目陈垣元也里可温教考元西域人华化考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旧五代史辑本发覆通鉴胡注表微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明成祖生母记疑夷夏东西说史学方法导论战国子家叙论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一个短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城子崖”序《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与顾颉刚论古史书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新史学翻译文学与佛典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历史统计学中国地理大势论学与术三十自述杨文会欧阳渐吕澂卷杨文会等不等观杂录佛教初学课本十宗略说阐教篇欧阳渐瑜伽师地论叙法相诸论叙合刊支那内学院院训释吕澂因明入正理论讲解集量论释略抄董作宾卷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学六十年卜辞中所见之殷历殷历中几个重要问题殷历谱的自我检讨谈历商代龟卜之推测甲骨实物之整理为书道全集详论卜辞时期之区分谭“谭”论商人以十日为名从麽些文字看甲骨文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中国历史上三正问题之科学证明古文字中之仁殷代的鸟书殷虚文字中之“人猿图”殷虚文字甲编自序殷虚文字乙编序黄侃刘师培卷·黄侃卷文心雕龙札记说文略说·刘师培卷中古文学史讲义钱基博卷钱宾四卷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学术通义朱子学提纲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引论魏晋玄学与南渡清谈理学与艺术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鲁迅吴梅吴宓陈师曾卷鲁迅卷鲁迅先生小传中国小说史略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先生学术年表鲁迅先生著述要目吴宓卷吴雨僧先生小传……吴梅卷陈师曾卷熊十力卷熊十力先生小传新唯识论原儒论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甲午存稿之一:与友人中国学术思想的自立之道熊十力先生学术年表熊十力先生著作要目章太炎卷国故论衡检论李济卷中国民族的形成西阴村史前的遗存中国文明的开始安阳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论“道森氏·晓人”案件及原始资料之鉴定与处理关于在中国如何推进科学思想的几个问题胡适卷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戴东原的哲学说儒荷泽大师神会传《红楼梦》考证《水浒传》考证《水浒传》后考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治学的方法与材料介绍我自己的思想金岳霖卷论道逻辑知识论太虚卷真现实论新僧法相唯识学概论论法相必宗唯识再论法相必宗唯识唯识新论破神执论近代人生观的评判蔡元培卷中国伦理学史中学修身教科书康有为卷实理公法全书教学通议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张君劢卷新儒家思想史冯友兰卷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郭沫若卷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必读的计算机技术期刊和学术论文推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技术和论文涌现出来。
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从业者,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几本在计算机技术期刊和学术论文中广受好评的推荐书目,供您参考。
首先推荐的是《计算机通信》(Computer Communications)杂志。
该杂志将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作为研究范畴,并且涵盖了从网络协议到无线通信等广泛的话题。
《计算机通信》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并且刊登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技术趋势。
阅读这本杂志能够让您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创新。
另外一本值得推荐的期刊是《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
这本期刊涵盖了计算机体系结构、微处理器设计、并行和分布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计算机体系结构》杂志将关注点放在计算机硬件的设计与优化上,对于硬件工程师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源。
此外,还有一本备受赞誉的期刊是《人工智能研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广泛受到关注。
《人工智能研究》期刊涉及了机器学习、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研究领域。
这本期刊刊登了许多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论文,对于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人员来说是不可错过的资源。
除了期刊,学术论文也是了解和掌握最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来源。
在学术界,有一些重要的计算机技术会议可以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趋势。
例如,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国际人工智能会议(IJCAI)和国际并行与分布处理会议(IPDPS)都是享有盛誉的学术会议,汇集了全球顶尖的学者和研究者。
在这些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通常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高质量论文,对于了解最新技术非常有帮助。
另外,一些知名的计算机科学期刊上也刊登了重要的学术论文。
例如,《计算机》(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IEEE计算机》(IEEE Computer)和《ACM交易计算机系统》(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备受推崇的期刊。
《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研究》课程推荐书目2014年2月一、通论1、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二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三、四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3、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陆玉林著:《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5、周桂钿、李祥俊著:《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6、向世陵著:《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7、张怀承著:《中国学术通史(隋唐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8、张立文、祁润兴著:《中国学术通史(宋元明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9、陈其泰、李廷勇著:《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10、步近智、张安奇著:《中国学术思想史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1、冯天瑜等编:《中国学术流变——论著辑要》(上、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二、先秦诸子1、吕思勉著:《先秦学术概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12月。
2、朱志凯著:《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晁福林著:《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
三、两汉经学1、周桂钿著:《秦汉思想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胡适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3、徐复观著:《两汉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钱穆著:《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1月。
5、刘汝霖著:《汉晋学术编年》(上下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6、朱维铮编校:《周予同经学史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
论文写作参考书目如今,论文写作已经成为许多人学术研究或学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学生还是研究者,正确地引用和参考文献是写作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
选择适当的参考书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表达观点,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可信度。
本文将推荐一些经典的论文写作参考书目,帮助读者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引言在开始介绍论文写作参考书目之前,有必要说明一点:每个人的写作需求和风格不同,所以在选择参考书目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和调整。
以下推荐的书目旨在提供广泛的写作指导,但并不是绝对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学科领域。
二、基础写作技巧类书目1.《写作艺术》(威廉·斯特鲁恩克)这本书是许多学生和专业作者的必备工具,介绍了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它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如何组织思维、构建段落和编写清晰的句子。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2.《科技写作与交流:心理学与经济学透视》(阿格尼斯·卡普洛斯卡和冯·哈特尔)这本书专注于科技领域的写作技巧,旨在帮助科研人员提高学术论文、报告和演示文稿的质量。
它涵盖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科技写作的规范。
三、学术写作指导类书目1.《学术写作的实践与目的》(玛丽·勒特·霍格伦)这本书重点介绍学术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适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
它着重讲解如何明确表达观点、合理引用参考文献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写作的伦理要求。
2.《科学研究的艺术》(贾丹·斯蒂尔)这本书着重强调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的密切联系,通过具体案例和实用建议,帮助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科学研究基础,并介绍了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和申请书。
四、引用与参考文献类书目1.《学术写作和出版指南》(罗伯特·德·帕姆菲利奥)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学术写作和出版中的规范和准则,特别注重引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要求。
博士必读书目及文献阅读要求博士阶段是一个学术研究的高峰期,对于博士生来说,阅读大量的学术书籍和文献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博士必读书目及文献阅读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博士必读书目方面,有一些经典的著作是博士生必须阅读的。
例如,对于某个专业领域的博士生来说,应该阅读该领域的经典教材和专著,以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此外,还可以阅读一些跨学科的经典著作,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例如,对于科学研究领域的博士生来说,可以阅读《科学革命的结构》等著作,了解科学研究的历史和方法论。
博士生在阅读书籍和文献时需要注意一些要求。
首先,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
在进行文献阅读时,博士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首先,要善于筛选文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需求,选择与其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
其次,要学会快速浏览文献,抓住文献的重点和核心观点。
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文献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还要注意文献的引用和参考,遵循学术规范,避免抄袭和剽窃的问题。
除了书籍和文献的阅读,博士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
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报告等活动,与其他学者和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此外,还可以加入学术研究团队或合作项目,与他人共同研究和探讨科学问题。
博士阶段的学术研究离不开大量的书籍和文献阅读。
博士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和需求的书籍和文献进行阅读,并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
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通过系统的阅读和深入的研究,博士生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界做出贡献。
教育部推荐研究生必读书目
引言
本文是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必读书目,旨在帮助研究生研究和
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权威的和有代表性的
书籍,适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生。
文学与历史类
1.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全面系统地纪录了中国历史的发
展过程,是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
2. 《鲁迅全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科学类
1. 《生物化学》:Lehninger著,探讨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2.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是必读的经典教材。
社会科学类
1. 《西方经济学原理》:曼昆著,介绍并解释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学研究生研究的重要书籍。
2. 《国际关系学》:著,系统介绍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国际关系学研究生来说是必备的参考书。
艺术与设计类
1. 《设计心理学》:唐纳德·诺曼著,介绍了人类对设计的心理反应和惯,对于设计专业研究生来说是必读的经典著作。
2. 《影视剧本写作教程》:杰兹·巴特勒著,对影视剧本的写作技巧和创作过程进行了详细解析,适合影视专业的研究生阅读。
以上书目仅为推荐,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阅读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并非教育部官方立场。
参考书目引言:在学术研究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阅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汲取各种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并且获得灵感和启发。
因此,书籍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师益友。
本文将为您推荐一些精选的参考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启发和帮助。
一、哲学与思考类书籍1.《西方哲学史》——罗素这是一本西方哲学史的经典著作,作者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阅读这本书,您可以了解到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对于理解和思考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这本书是卢梭的经典作品之一,他在书中阐述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对社会的批判性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您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根源,并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正义的社会。
3.《时间简史》——霍金霍金是现代物理学家中最知名的人物之一,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霍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对于理解宇宙和人类的存在意义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二、科学与技术类书籍1.《人体简史》——比尔·布莱森这本书通过对人类身体结构和功能的丰富描绘,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奥秘和复杂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您可以了解人类生理、解剖学和健康相关的知识,增加对自身身体的认知和保健意识。
2.《黑客与画家》——保罗·格雷厄姆这本书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科学、创新和创业思维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位创业者和计算机科学家,格雷厄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讨论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本书不仅对于计算机科学和创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于培养创业精神和思维方式具有启发意义。
3.《麦肯锡方法》——麦肯锡公司这本书是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详细介绍了麦肯锡公司的商业咨询方法和技巧。
通过阅读这本书,您可以了解到如何进行商业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商业领域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于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关于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刘墨编中⽂部分参考书⽬李成良:《阮元思想研究》,成都,四川⼈民出版社,1997《北京⼤学⽇刊》,北京,⼈民出版社,1981《北京⼤学研究所国学门⽉刊》,上海,开明书店,1927《北京⼤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上海,开明书店,1926《国史列传》,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年⽉《国学⽉报汇刊》,台北,学⽣书局,1971《现代评论》,长沙,岳麓书社,1999《新潮》,上海,上海书店,1986《新青年》,上海,上海书店,1988《学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中央研究院历史语⾔研究所集刊》,北京,中华书局,1987⽩寿彝等,《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8包世⾂:《包世⾂全集?⼩倦游阁集?说储》,合肥,黄⼭书社,1991 鲍国顺:《戴东原著作考述》,《孔孟学报》第59-60期,1990鲍国顺:《戴震与段⽟裁的师弟情谊与学术关系》,《中⼭⼈⽂学报》第1期,1993北京师范⼤学清史研究组编:《清史论⽂索引上编》(1644~1840),北京师范⼤学油印本,1973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1911~1949):综合性图书》,北京,书⽬⽂献出版社,1995蔡可园:《清代七百名⼈传》,上海世界书局,1937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北京,三联书店,1994岑溢成:《诗补传与戴震解经⽅法》,台北,⽂津出版社,1992 岑溢成:《训诂学与清儒训诂⽅法》,⾹港中⽂⼤学新亚研究所博⼠论⽂岑仲勉:《考据举例》,《图书季刊》新第5卷第4期,1944柴德赓:《王西庄与钱⽵汀》,《史学丛考》,中华书局,1979 陈旦:《清儒治⽂字学之派别及其⽅法述略》,《国学丛刊》第1卷第2期,1923陈登原,《中国⽂化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陈第:《⽑诗古⾳考》,台北,艺⽂印书馆,1967陈⿎应等:《明清实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9陈恒嵩:《五经⼤全纂修研究》,台湾东吴⼤学中国⽂学研究所博⼠论⽂,1998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笔、三笔》,北京,中华书局,1997 陈澧:《东塾丛书》,台北,华⽂书局,1970陈澧:《东塾读书记》,北京,三联书店,1998陈澧:《东塾集》,台北,⽂海出版社,1966陈美延等编:《陈寅恪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陈平原、王枫主编:《追忆王国维》,北京,中国⼴播电视出版社,1997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北京,北京⼤学出版社,1998陈平原等编,《北⼤旧事》,北京,三联书店,1998陈其泰:《清代公⽺学》,北京,东⽅出版社,1997陈寿熊:《读易汉学私记》,台北,艺⽂印书馆,1970陈新雄:《古⾳学发微》,台北,⽂史哲出版社,1875陈寅恪:《⾦明馆丛稿初编》、《⾦明馆丛稿初编》、《寒柳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陈垣:《陈垣史学论著选》,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1陈垣:《陈垣学术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陈智贤:《清儒以说⽂释诗之研究》,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博⼠论⽂,1997陈柱:《清儒学术讨论集》(第1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祖武:《清儒学术拾零》,长沙,湖南⼈民出版社,1999陈祖武:《中国学案史》,台北,⽂津出版社,1994程克雅:《乾嘉学者以例释礼解经⽅式⽐较研究》,台湾师范⼤学国⽂研究所博⼠论⽂崔述:《崔东壁遗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港,存萃学社,1978 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第⼆编,⾹港,崇⽂书店,1971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第三编,同上,1972 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第四编,同上,1973 存萃学社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第五编甲集、⼄集,同上,1974存粹社编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论集》⾹港:存粹社 1978年戴逸:《汉学探析》,《清史研究集》第⼆集,中国⼈民⼤学出版社,1982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北京,中国⼈⼤学出版社,1992戴震:《戴震全书》,合肥,黄⼭书社,1994邓⼴铭主编:《纪念陈寅恪先⽣诞⾠百年学术论⽂集》,北京,北京⼤学出版社,1989邓之诚:《⾻董琐记全编》,北京,三联书店,1955邓之诚:《中华⼆千年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丁⽂江、赵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3 丁原基:《清代康雍乾三朝禁书原因之研究》,台北,华正书局,1983 杜春和等编:《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家庄,河北⼈民出版社,1998杜联喆、房兆楹:《三⼗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北京,中华书局,1959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上海,上海⼈民出版社,2000杜维运:《清代史学与史家》,北京,中华书局,1988杜维运:《清乾嘉时代之史学与史家》,台北,学⽣书局,1989杜维运:《清盛世的学术⼯作与考据学的发展》,《⼤陆杂志》1964年第28卷第9期杜维运:《学术与世变》,台北,环宇出版社,1971杜正胜、王泛森主编:《新学术之路》,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98 杜正胜:《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中国⽂化》,1995年第2期段⽟裁:《说⽂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樊克政:《中国书院史》,台北,⽂津出版社,1995⽅苞:《⽅望溪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东树:《汉学商兑》,北京,三联书店,1998⽅诗铭、周殿杰:《钱⼤昕》,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6⽅以智:《⽅以智全书?通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中履:《古今释疑》,扬州,江苏⼴陵古籍刻印社,1988费海玑:《钱⽵汀传记研究》,台北,商务印书馆,1971冯友兰:《三松堂学术⽂集》,北京,北京⼤学出版社,1985冯友兰:《三松堂⾃序》,北京,三联书店,198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4傅杰编校:《王国维论学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傅斯年:《傅斯年先⽣全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在旭:《戴东原哲学析评》,台湾辅仁⼤学哲学研究所博⼠论⽂,1990⾼正:《清代考据家义理之学》,《⽂献》1987年第4期葛荣晋主编:《中国实学思想史》,北京,⾸都师范⼤学出版社,1994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卷,上海,复旦⼤学出版社,1998、2000耿云志、欧阳哲⽣编:《胡适书信集》,北京,北京⼤学出版社,1996 耿云志编:《胡适研究丛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耿云志等编:《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北京,三联书店,1993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合肥,黄⼭书社,1994耿志宏:《惠栋之经学研究》,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84龚⾃珍:《龚⾃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古国顺:《清代尚书学》,台北,⽂史哲出版社,1981古国顺:《清代尚书著述考》,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75顾潮:《顾颉刚年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亲顾颉刚》,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7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顾颉刚:《清代汉学家治学精神与⽅法》,《⼴播周报》第106期,1936顾颉刚编,《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顾颉刚主编:《古籍考辨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55顾燮光:《梦碧簃⽯⾔》,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顾炎武:《顾亭林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顾炎武:《⽇知录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关长龙:《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学林出版社,2001管敏义主编:《浙东学术史》,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3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北京,⼈民⽂学出版社,1982、1884 郭湛波:《近五⼗年中国思想史》,济南,⼭东⼈民出版社,1997 杭世骏:《道古堂外集》,补史亭刊本,1788何炳松:《何炳松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何冠彪:《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台北,学⽣书局,1991何冠彪:《明清⼈物与著述》,⾹港,⾹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 何俊:《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98 何佑森:《近三百年朱⼦学的反对派》,《幼狮学志》第16卷第4期,1981何佑森:《清代汉宋之争平议》,《⽂史哲学报》第27期,1978 何泽恒:《焦循研究》,台北,⼤安出版社,1990贺长龄、魏源编:《清经世⽂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贺岳僧:《清代汉宋学之争》,《时代精神》第8卷第3期,1943 洪亮吉:《洪亮吉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侯外庐:《侯外庐史学论⽂选集》,北京,⼈民出版社,1988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上海⽣活书店,1947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北京,⼈民出版社,1958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北京,⼈民出版社,1987,1997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北京,⼈民出版社,1959,1980 胡楚⽣:《清代学术史研究》台北:学⽣书局1988胡楚⽣:《清代学术史研究》,台北,学⽣书局,1988胡槐植:《戴震师友记》,《徽州社会科学》,1990年第3、4期,1991年第1-4期,1992年第1期胡朴安:《戴先⽣所著书考》,《安徽丛书》第六期内胡奇光:《中国⼩学史》,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7胡适:《胡适的⽇记(⼿稿本)》,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0 胡适:《胡适的⽇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胡适:《章实斋年谱?齐⽩⽯年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胡适:《中国哲学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胡适⼝述、唐德刚译注:《胡适⼝述⾃传》,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3黄道庸:《清代学术思想之史的发展过程》,《学习⽣活》第3卷第1期,1942黄建斌:《清代学术发展史》,台北,幼狮书店,1974黄进兴:《中国近代史学的双重危机:试论“新史学”的诞⽣及其所⾯临的困境》,《中国⽂化研究所学报》,新第6期(1997)黄侃:《黄侃论学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黄侃:《量守⽂钞》,收⼊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1,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黄克武:《清代考证学的渊源──民初以来研究成果之评价》,《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1991年第11期黄启华:《乾嘉考据学兴起后些线索──兼论顾炎武钱⼤昕学术思想的发展关系》,《故宫学术⽉刊》,第8卷第3期黄忠慎:《惠周惕诗说析评》,台北,⽂史哲出版社,1994黄宗羲:《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994黄宗羲:《南雷⽂定》,四部丛刊本惠栋:《春秋左传补注》,台北,艺⽂印书馆,1966惠栋:《后汉书补注》,台北,艺⽂印书馆,1966惠栋:《惠⽒读说⽂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惠栋:《九经古义》,台北,艺⽂印书馆1966惠栋:《九曜斋笔记》,台北,艺⽂印书馆,1970惠栋:《松崖笔记》,台北,艺⽂印书馆,1970惠栋:《松崖⽂钞》,台北,艺⽂印书馆,1970惠栋:《易汉学》,台北,艺⽂印书馆,1966惠栋:《易例》,台北,艺⽂印书馆,1967惠栋:《周易述》,台北,成⽂书局,1976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江藩:《汉学师承记(外⼆种)》,北京,三联书店,1998江弘远:《惠栋易例研究》,台湾师范⼤学国⽂研究所硕⼠论⽂,1988 江声:《六书说》,北京,中华书局,1985江声:《尚书逸⽂》,北京,中华书局,1985江永:《算学》,四库全书本姜⼴辉:《⾛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蒋天枢:《陈寅恪编年事辑(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蒋天枢:《全谢⼭先⽣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蒋维乔:《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32蒋元卿:《校雠学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69蒋致中:《⽜空⼭先⽣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焦循:《雕菰集》,丛书集成初编本焦循:《论语补疏》,台北,艺⽂印书馆,1966焦循:《论语通释》,台北,艺⽂印书馆,1966焦循:《孟⼦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1⾦荣奇:《庄存与春秋公⽺学研究》,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90⾦毓黻:《中国史学史》,⽯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瞿兑之:《汪辉祖传述》,民国丛书第三编,上海书店柯维卿:《戴震孟⼦学研究》,台湾成功⼤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96孔⽴:《清代⽂字狱》,中华书局,1980来新夏:《近三百年⼈物年谱知见录》,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83 来新夏:《清代考据学述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李慈铭:《越缦堂⽇记补编》,台北,⽂光图书公司,1965李调元:《淡墨录》,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台北,明⽂书局,1985李纪祥:《明末清初儒学之发展》,台北,⽂津出版社,1992李季:《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上海,上海书店,1996李开:《戴震评传》,南京,南京⼤学出版社,1992李铭皖、谭钧培修、冯桂芬纂:《同治苏州府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李瑞良:《中国⽬录学史》,台北,⽂津出版社,1993李威熊:《中国经学发展史论》,台北,⽂史哲出版社,1988李新霖:《清代经今⽂学述》,台湾师范⼤学国⽂研究所硕⼠论⽂,1977李洵:《清代全史》,沈阳,辽宁⼈民出版社,1993李耀仙:《廖平学术论著选集》,成都,巴蜀书社,1989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长沙,岳麓书社,1991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民出版社,1987梁启超:《戴东原著述纂校书⽬考》,《饮冰室⽂集》卷四⼗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论清学史⼆种》,上海,复旦⼤学出版社,198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同上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廖千慧:《焦循论语学研究》,台湾中正⼤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95廖秀珠:《钱⼤昕及其⼗驾斋养新录研究》,台湾政治⼤学中国⽂学研究所硕⼠论⽂,1987林聪舜:《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变迁与发展》,台北,学⽣书局,1990 林丽容:《民初读经问题初探(1912-1937)》,台湾师范⼤学历史研究所硕⼠论⽂,1986林美珠:《⽅东树汉学商兑研究》,⾼雄师范⼤学国⽂研究所硕⼠论⽂,1992林明波:《清代许学考》,台湾师范⼤学中⽂研究所硕⼠论⽂,1960 林明波:《清代雅学考》,《庆祝⾼邮⾼仲华先⽣六秩诞⾠论⽂集》,台湾师范⼤学中国⽂学研究所,1968林庆彰:《明代考据学研究》,台北,学⽣书局,1986林庆彰主编:《明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集》,同上,1996林庆彰主编:《乾嘉学者研究论著⽬录》,中央研究院,中国⽂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林庆彰主编:《清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集》,中央研究院,中国⽂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林庆彰主编:《中国⽂化新论?学术篇》,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 林尹:《中国学术思想⼤纲》,台北,商务印书馆,1979凌廷勘:《校礼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凌廷堪:《礼经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85刘蕙孙:《清代的考据之学》,《中国⽂化史稿》,⽂化艺术出版社,1990刘龙⼼:《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2刘梦溪:《传统的误读》,⽯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刘梦溪主编:《现代中国学术经典》,⽯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刘盼遂:《⾼邮王⽒⽗⼦年谱》,⾹港,崇⽂书店,1971刘盼遂:《⾼邮王⽒⽗⼦著述考》,《国⽴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1期,1930刘盼遂:《王⽯渠先⽣年谱附伯伸先⽣年谱》,《⼥师⼤学术⽉刊》,第1卷第3期,1930刘起釬:《尚书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刘寅⽣、房鑫亮等编:《何炳松⽂集》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刘寅⽣等编:《王国维全集?书信》,北京,中华书局,1984柳曾符等选编:《柳诒征史学论⽂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卢⽂弨:《抱经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卢⽂弨:《群书拾补》,扬州,江苏⼴陵古籍刻印社,1987陆宝千:《清代思想史》,台北,⼴⽂书局,1978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年》,北京,三联书店,1996陆谦祉:《厉樊榭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逯耀东:《胡适与当代史学家》,台北,东⼤图书公司,1998吕思勉:《经⼦解题》,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6吕思勉:《吕思勉遗⽂集》,上海,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7 吕思勉:《论学集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罗炳绵:《清代学术论集》,台湾,⾷货出版社,1978罗冈、陈春艳编:《梅光迪⽂录》,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罗焌:《诸⼦学述》,长沙,岳麓书社,1995罗振⽟:《清朝学问源流概略》,《东亚》第3卷8—9期,1930 罗志⽥,《⾛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五四前后中国⼈⼼⽬中的“科学”⼀例》,《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2000:5)罗志⽥:《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1999:11)罗志⽥:《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武汉,湖北⼈民出版社,1999罗志⽥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济南,⼭东⼈民出版社,2001马叙伦:《清⼈所著说⽂之部⽬初编草稿》,《图书馆学季刊》第1卷第1期,1926马⼀浮:《马⼀浮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适之先⽣对学术界的影响》,《传记⽂学》,第28卷第5期(1976:5)梅⽂⿍:《历算全书》,四库全书本孟森:《明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1981牟润孙:《海遗杂著》,⾹港,中⽂⼤学出版社,1990牟润孙:《注史斋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87牟钟鉴:〈《明代思想史》与明代思想研究〉,《中国⽂化》,第10期(1994:8),页173-8。
20世纪学术名著精选30家
民国以来,大师辈出,不胜枚举,实难取舍。
本书目按照学术性、思想性、经典性、可读性的原则,结合个人阅读之心得体会,选择三十位名家,列举其一二著作。
当然也有未入列之学者其著述亦甚可观,并且已入之学者其代表作也不止上述一二。
限于篇幅,立足实际,迫不得已,仅列此数。
读者自明,勿限我荐,多阅群书,必当精进。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章太炎:《国故论衡》、《检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垣:《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
柳诒徵:《国史要义》、《中国文化史》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民族与中国古代史》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隋唐佛教史稿》
钱穆:《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殷海光:《中国文化之展望》
费孝通:《乡土中国》
胡适:《胡适文存》
顾准:《顾准文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郭沫若:《十批判书》
朱自清:《诗言志辨》
闻一多:《唐诗杂论》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张居正大传》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苏东坡传》
钱锺书:《谈艺录》、《管锥编》
朱光潜:《诗论》、《文艺心理学》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中国人性论史》
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历史哲学》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必读书目-官方版
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必读书目旨在帮助研究生广泛研究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以下是官方推荐的研究生必读书目:
1. 文史哲类
- 《资治通鉴》 - 史学经典,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 《论语》 - 非常重要的儒家经典,涉及礼仪、道德、教育等方面内容。
- 《韩非子》 - 韩非子的政治学思想,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有很大帮助。
2. 经管法类
- 《经济学原理》 -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适合初学者。
- 《管理学原理》 - 管理学的入门教材,讲解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
- 《刑法学》 - 了解刑法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条文,为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研究生提供基础知识。
3. 工程技术类
- 《计算机网络》 -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涵盖局域网、广域网等内容。
- 《工程经济学》 - 经济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帮助研究生了解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估方法。
- 《电力系统分析》 -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适合电力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研究。
4. 自然科学类
- 《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适合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
- 《高等数学》 - 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分析、微积分等内容。
- 《物理学概念》 -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知识。
以上是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必读书目,目的是帮助研究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为未来的研究和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
研究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关书目进行学习。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书目》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一套翻译丛书,旨在将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术著作介绍给中文读者。
该丛书由众多翻译家精心翻译,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该丛书的书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各个书目的内容和作者。
1. 《西方哲学史》- 费尔巴哈《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是德国哲学家约翰·威廉·弗里德里希·贝尔特拉姆·费尔巴哈的重要著作。
该书细致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各个哲学流派进行了深入剖析。
2.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对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哈罗德·阿贝尔森、杰拉尔德·李·萨斯曼《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是一本经典的计算机科学教材,由哈罗德·阿贝尔森和杰拉尔德·李·萨斯曼合著。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教育和研究领域。
4. 《物种起源》- 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重要著作,也是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详细阐述了进化论的理论基础和证据,并对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5. 《社会契约论》- 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探讨了政治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包括政府合法性、个人权利和社会契约等,对现代政治理论有着重要影响。
6. 《心理物理学》- 古斯塔夫·费歇《心理物理学》是德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歇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研究了心理和物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心理感知的物理基础和测量方法,是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之一。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示范书目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门深奥而又引人入胜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研究领域。
然而,由于其专业性和复杂性,很多人往往望而却步。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许多学者和作家专门撰写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读物,旨在将哲学社会科学的精髓传递给大众。
本文将介绍一些值得推荐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通俗读物,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1.《哲学的故事》这是一本由威尔·杜兰特所著的通俗读物,通过讲述哲学家们的故事和思想,帮助读者了解哲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思想。
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各个时期,并解释了不同哲学家的思想观点。
2.《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是一本由C·赖特·米尔斯所著的书,通过揭示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它以实例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政治的艺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政治学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政治权力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这本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读者理解政治现象和社会制度有很大的帮助。
4.《经济学原理》由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共同编写的一本经济学教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它不仅适合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
5.《心理学简史》这是一本由E·布里德尔所著的心理学简史,通过回顾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它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和发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6.《伦理学导论》由彼得·辛格所著的一本伦理学入门读物,通过讲解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道德理论,引导读者思考道德问题和伦理选择。
它以生活实例和伦理案例为例,帮助读者理解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7.《文化研究入门》由约翰·斯托尔所编写的一本文化研究入门读物,通过介绍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帮助读者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变迁的原因。
书目、学派与作者推荐
(当代跨学科人文学术基本功底适用)
推荐人:刘兆永2011-10
1中国传统文化:
a《纲鉴易知录》1-6册;柳怡徵《中国文化史》;《世说新语》;
b《史记》与《汉书》:选读和泛览;
c《昭明文选》(李善注)(“赋”部最后读)、《诗经》、《古诗源》、《唐诗品汇》(或《唐诗别裁》);陶诗、杜诗、李商隐;
d 温庭筠-冯延己-李煜词选(即五代词精华)、周邦彦-吴文英词、(清)
陈洵词;
e《艺文类聚》或《初学记》:随时、反复翻阅;
2中国学术文化:
a 钱穆或章太炎《国学概论》、冯友兰1949年前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
诸种《中国学术史编年》、中国思想家传记(原典文摘录者);
b佛学:《大乘起信论》、49年前出版僧人学者著入门著作(有多种如黄忏华、谢无量所著者)、般若-中观学派(《金刚经》为其精要文本)、
唯识宗、禅宗(《坛经》为入门文本)等;
有志者可读《宗镜录》(实为最全面的佛学入门);
c 《老子》、《庄子》;《论语》、《荀子》、《论衡》;《文心雕龙》;
d《四库提要》、《宋元学案》、《明儒学案》:选读和泛览
3西方与当代(学术)文化:
a美国学者编、任一种《西方文明史》或《西方文化史》或罗素《西方的智慧》;
b后现代:时代与文化描述者(与作为思潮的后现代有别),高宣扬所著者可选;
c文化研究(含女权研究、后殖民研究等):有多重读本;
d当代学术文化:上海译文(英)彼得·沃森著朱进东等译《20世纪思想史》(书名译法不确)
4文学类文化-思想文本:
旧、新约、莎士比亚、蒙田、帕斯卡尔、荷尔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加缪、艾略特《荒原》、瓦莱里《海滨墓园》、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阿)博尔赫斯(短篇小说和散文);
5人文学术功底:
a 欧美学者编任一种《西方哲学史》(罗素的除外);柏拉图、斯宾诺莎、
(意)维科《新科学》(第三版)、康德(重点《纯粹理性批判》)、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美)
詹姆斯、罗蒂;福柯一二种;
b 有关“后现代”思想较全面的介绍性专著,前述高宣扬所著者属此;德里
达、拉康;
c 现象学(或“胡塞尔”):第二手介绍性著作或原著导读;、(法)庞蒂
《知觉现象学》等;
d 现代性与后现代:哈贝马斯、(美)杰姆逊、(英)鲍曼;
e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韩礼德功能语法(任一种);日常语言学派
(尤其言语行为理论)
f 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巴尔特《符号学入门》、《神话学》或《符号帝
国》;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神话学》、《忧郁的热带》选
一二种);(意)艾柯代表作一二种(如《符号学理论》);(法)
克里斯托娃;
g 解释学及综合:伽德默尔《真理与方法》、(法)利科代表性著作一二种
或其它;(美)海登.怀特(历史文本理论);(加)弗莱的文学批评
理论;
h 美国学者编任一种《社会(学)理论》、象征互动论、“常人方法论”;
文化人类学教科书或教参书任一二种;(法)布迪厄;(英)吉登斯;
i(俄)巴赫金、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与文化理论)
j 批判理论: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可入此)等;
6当代三大跨学科、反思性人文学术领域:
文化研究、符号学研究、“文学理论”(非传统的文论或文学批评):均有相应读本;7应特别关注的理论学派:
存在主义、语言哲学、现象学、符号学、解释学、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与文化批判(含后殖民研究等)、“文学理论”、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
附:学术原著阅读方法建议:
1先国内学者介绍性著作(包括提要)、或/继而专门的导读,然后读可靠出版社(中华书局、三联、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人民文学等)出的原著;
2若暂不能整体阅读,可先整体泛览,然后选文细读(不宜只读选文,但若前述准备工作充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