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狼》同步练习(一)及答案18 狼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èi()2.填空。
(1)《狼》选自代文学家的文言小说集《》。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惧狼→()→()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狼不敢前.()4.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第1-3段,完成文后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5.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7.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狼施威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
”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狼》能力提升练过基础·教材核心知识精练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缀行(zhuì)毙命(bì)少时(shào)积薪(xīn)B.弛担(chí)眈眈(dān)苫蔽(zhān)瞑目(míng)C.隧入(suì)劈斩(pī)尻尾(jiǔ)假寐(mèi)D.狡黠(xiá)闲暇(xiá)禽兽(qín)大窘(jiǒng)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 ________(2)弛担持刀 ________(3)屠暴起 ________(4)一狼洞其中 ________(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6)乃悟前狼假寐 ________(7)盖以诱敌 ________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1)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止露尻尾(2)意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4)前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4.下列各项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一狼径去相去甚远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学好几何C.止增笑耳震耳欲聋D.狼亦黠矣狡黠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方欲/行,转/视积薪后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顷刻两毙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屠惧,投以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填空。
(1)《狼》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其代表作品有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意味。
8.【2020河北唐山路北区素质评价】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A.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2019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十八课《狼》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即记录,与“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志”同义;“异”指奇怪的故事。
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卓出。
它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大成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
《聊斋志异》中《狼》共三则,本课为选编自其第二则。
2.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人物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先生评《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于1961年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对联。
内容主题这篇小说讲述了屠户在归途中遇到狼,在狼的步步紧逼下终于抛弃侥幸,与狼斗勇斗智,终于杀狼脱险的故事。
小说成功塑造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心存侥幸、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有勇有智地坚决斗争,才能保全自己。
写作技巧1.结构严谨,情节曲折。
此故事仅二百余字,却情节曲折有致,一波三折,而结构严谨,层次井然。
从屠户遇狼开始,斗争双方就是你死我活的态势,但屠户因害怕而妄想“贿赂”狼以保平安。
但两狼步步紧逼的现实让屠户意识到躲避、迁就、退让都是徒劳,唯有斗争才有生路。
看清形势后,屠户奔倚“积薪”下,对峙与战斗才真正展开。
情节至此出现了一个意外:一只狼竟自走了,另一只狼却悠闲地打起盹来。
屠户不知狼的诡计,却终究勇敢地抓住了这个良机,暴起“毙之”。
接下来,屠户才转身发现先前走开的那只狼的企图,亦“毙之”。
整个故事情节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扣人心弦。
2.炉火纯青的白描手法。
文中的语言言简意赅,简练传神。
第18课《狼》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时间:4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缀.行(zhuì)大窘.(jiǒng)奔倚.(qí)目似瞑.(míng)B.苫.蔽(shàn)少.时(shào)诱.敌(yòu)意暇.甚(xiá)C.并驱.(qū)弛.担(chí)尻.尾(kāo)狡黠.(xiá)D.眈.眈(dān)积薪.(xīn)假寐.(mèi)顷.刻(qīng)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3分)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悟前狼假寐家祭无忘告乃.翁B.其一犬坐于.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一狼径去.太丘舍去.4.请选出与“亦毙之”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复投之.B.久之.C.又数刀毙之.D.禽兽之.变诈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B.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C.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屠/自后/断其股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8.下列各句中描写狼贪婪的句子是()(3分)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9.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8《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参考答案:课文中间的三段写了这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夫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第二次,屠夫背倚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第三次,屠夫暴起杀死两只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参考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前。
2.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3.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引狼入室参考答案:杯盘狼藉狼烟四起豺狼当道虎狼之势驱羊战狼这些成语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狼的排斥。
通过大多数成语可知,“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阴险狡诈、贪婪凶狠的。
“狼”在人们心目中的“恶人”形象,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如对待朋友要摒弃“狼”一般的冷漠无情,对待恶势力则该像“狼”一般的凶狠无比。
五、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
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点拨:本题旨在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熟悉课文,同学们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揣摩一下当时的情境,补充一些细节。
《狼》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06泰州A)(一)(10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
每小题1分)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
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2006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要,完成17~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2)其一犬.坐于前()(3)缀.行甚远()(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一狼径去.()(6)屠暴.起()(7)弛.担持刀()(8)一狼仍从.()(9)一狼洞.其中()(10)狼亦黠.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3.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屠/自后/断其股C.场主/积薪/其中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著名文学家。
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
5.故事中的屠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6.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答:二、课内阅读(2012·南昌中考)阅读《狼》,回答7~11题。
7.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2)屠自后断其股.()9.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1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11.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三、美文品析(2013·湖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猫号刘元卿①齐奄②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③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
《狼》疑难解析
1、在这件事情中屠户的思想性格是有发展变化的。
你能结合文章情节内容具体说一说吗?
析:既是“发展变化”,就要注意其思想性格在前后情节中的不同,在比较中来体会其“发展变化”。
参考答案:屠户开始遇到狼时,对狼一再迁就退让,“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他的害怕和侥幸心理。
但这样做更激起了狼的贪婪。
他不得已才“弛担持刀”,背靠柴堆准备抵抗。
狼仍不肯退去,“犬坐于前”,屠户没有别的选择,抓住时机,刀劈两狼,靠自己的勇敢果断拯救了自己。
2、文言文中常有句子语序异于现代汉语的情况。
试在文中找出一例,并同现代汉语的说法比较一下。
析:文言文中的这种情况叫做“倒装句”,理解这种情况先要对某个文言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想一下,如果这个语序同原文言句子不一样,那这个文言句子可能就是个“倒装句”。
如“投以骨”的意思是“把骨头丢给狼”,比较一下就可看出古今句子的语序的区别了。
(“以”的意思是“把”)参考答案:文中还有一句“一狼洞其中”,用现代汉语说就是“一只狼在其中(柴草堆中)打洞”。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处境十分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夫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又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夫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巧变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一、作者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作《聊斋志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 课狼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困窘.(jǐng)苫.蔽(shàn)尻.尾(kāo)B.狡黠.(xiá)缀.行(zhuì)积薪.(xīn)C.弛.担(chí)眈.眈(dān)目似瞑.(míng)D.假寐.(mèi)禽.兽(qín)少.时(shǎo)2.古今异义(1)盖.以诱敌古义: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今义:几何学3.词类活用(1)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 )(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屠大窘.窘:(2)眈眈..相向眈眈:(3)意暇.甚暇:(4)狼亦黠.矣黠:5.下列各句中,对“其”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不译)D.屠自后断其.股(后狼)6.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语音停顿,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7.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神态的句子是: 。
(2)文中点明狼假装睡觉的目的的句子是: 。
(3)文中描写“径去”之狼动作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
(4)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二、课内精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第18课《狼》同步练习(解析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5单元第20课《狼》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______)窘(_______)苫蔽(_______)(_______)奔倚(_______)数刀毙之(______)隧(______)入尻(______)尾chí(______)担持刀dānd ān(_______)(_______)相向目似míng(______)意xiá(_____)甚狼亦xiá(______)矣假miè(______)【答案】(1).zhuì(2).jiǒng(3).shàn(4).bì(5).yi(6).b ì(7).suì(8).kāo(9).弛(10).眈(11).眈(12).瞑(13).暇(14).黠(15).寐学,科,网...学,科,网...2.填空。
(1)《狼》的作者_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__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惧狼→(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蒲松龄(2).清(3).《聊斋志异》(4).(2)书斋(5).记述奇异的事(6).(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4)遇狼(8).御狼(9).杀狼【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专题18《狼》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困窘(jǐng)苫蔽(shàn)尻尾(kāo)B. 狡黠(xiá) 缀行(zhuì) 积薪(xīn)C. 弛担(chí) 眈眈(dān) 目似瞑(míng)D. 假寐(mèi) 禽兽(qín) 少时(shǎo)【答案】A【解析】A项,“窘”读音应为“jiǒ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缀行甚远(_____)(2)屠大窘(_____)(3)弛担持刀(_____)(4)眈眈相向(_____)(5)一狼径去(_____)(6)止露尻尾(_____)(7)目似瞑(_____)(8)狼亦黠矣(_____)【答案】 (1). 紧跟; (2). 处境困迫,为难; (3). 放下 (4). 注视的样子 (5). 径直走开 (6). 屁股 (7). 闭眼 (8). 狡猾【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缀”紧跟;“径去”,径直走开;“瞑”,闭眼。
3.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的加点词语。
(1)其一犬坐于前______用作______(2)一屠晚归______用作______(3)一狼洞其中______用作______(4)恐前后受其敌______用作______。
【答案】 (1). 名词; (2). 状语,像狗一样 (3). 动词 (4). 名词,屠户 (5). 名词 (6). 动词,打洞 (7). 名词 (8). 动词,攻击【解析】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包括:(1)名词作动词;(2)动词作名词;(3)形容词作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名词作状语等。
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其用法即可。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7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18狼》课时练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2.填空。
(1)《狼》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____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________→惧狼→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狼不敢前.()4.从下列语句中找出跟“狼不敢前”中的“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B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D .止增笑耳。
5.阅读“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句话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屠眈瞑薪隧(shàn)蔽(chí)担假(mèi)(kāo)尾变(zhà)二、给下列加黑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其字母填入括号中。
1.一狼径去()A.直径B.径直C.小路2.屠暴起()A.急躁B.突然C.凶狠、残酷3.顾野有麦场。
()A.照管B.看C.顾客4.场主积薪其中()A.柴B.薪水5.缀行甚远()A.连接B.紧跟C.装饰6.苫蔽成丘。
()A.苫布B.盖上三、古汉语中,一词多义较多,请正确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四、“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本文中指代A.两狼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
()()3.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五、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按正确顺序将下列各句的序号排列起来。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正确顺序:六、选择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屠惧,以骨投之。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僧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如蜀鄙之僧哉?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妾闻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黑词的用法。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时同步练》(部编版)一、翻译(共12 分)1.古今异义哉(1)禽兽之变诈几何..古义:今义:几何学,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等(2)盖.以诱敌古义: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3)一狼径去.古义: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答案】(1)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2)原来是(3)离开【详解】考查对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②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盖:原来是。
③一只狼径直离开。
去:离开。
2.词类活用(1)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2)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3)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___)(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6)止增笑.耳(动词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2). (2) (名词用作动词,打洞(3). (3) (名词用作动词,胁迫、攻击) (4). (4) (名词作状语,指从通道) (5). (5) (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6). (6) (动词用作名词,笑料)【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中词类活用词语的掌握。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①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
晚: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②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同步练习卷(4)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屠眈瞑薪隧shàn蔽chí担假mèikāo尾变zhà2.试解释加点的字。
(1)缀.行甚远(2)一狼仍从.(3)屠大窘.(4)顾.野有麦场(5)积薪.其中(6)苫蔽.成丘(7)目似暝.(8)又数刀毙.之(9)一狼洞.其中(10)止露尻.尾(11)乃悟前狼假寐..(12)狼亦黠.矣3.“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本文中指代A.两狼B.麦场C.柴堆D.屠户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
(3)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5.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B.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C.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D.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7.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
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第18课《狼》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屠( )眈( )瞑( )薪( )隧( )shàn( )蔽chí( )担假mèi( )kāo( )尾变zhà(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______大窘.______积薪.______苫.蔽______弛.担______径.去______suì入______ 假mèi______yòu敌_____狡xiá______意xiá甚______。
二、选择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一狼洞.其中B.其一犬.坐于前C.目似瞑,意.暇甚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诫子书》是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C.《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D.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
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
《狼》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揣摩语言,理解课文主旨。
)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本题中加点的词语,有的古今义不同(如“顾”),有的用法特殊(如“犬坐”“洞”“隧”),有的生僻难懂(如“苫蔽”“假寐”)。
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回头看。
苫蔽:遮盖。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打洞。
隧: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假装睡觉。
三、展开想像,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这是一道开放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进行思考和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