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 格式:doc
- 大小:651.5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室开放实验鱼类的分类识别与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
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养皿、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乳胶手套3、甲醛、酒精、乙酸乙酯、乙醚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一)鱼类外形的观察与测量1、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全长:自问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腮膜)的长度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尾长:由肛门至尾部基部的长度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2、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不规则型3、口式前口式、下口式、上口式4、鳍与鳍式1)奇鳍:背鳍、尾鳍、臀鳍2)偶鳍:胸鳍、腹鳍鳍的结构鳍式:一般用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用罗马数字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
鳍式中的半字线代表鳍棘与鳍条相连,逗号表示分离,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表示范围。
鲻鱼:D.Ⅵ,1-8;AⅢ-8;P.16-17;V.1-5;C,14;5、侧线与鳞式侧线:躯体两侧从腮盖后缘到尾部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鳞式:侧线鳞数与=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二)内部解剖与观察解剖步骤1、将鱼置于解剖盘,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2、使鱼左侧向上侧卧,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前至鳃盖后缘,再至鳃盖后缘剪至下颌。
实验五鲫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一、目的要求1.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鲤鱼(Cyprinus carpio)可作为硬骨鱼类的代表,分布广,标本易得。
通过对鲫鱼的解剖与观察,掌握硬骨鱼类的一般特征。
2.掌握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和解剖鱼类的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新鲜鲫鱼或鲤鱼、鲨鱼浸制标本。
解剖器,解剖镜,蜡盘。
三、解剖与观察1.外形体呈纺锤形,略侧扁,全体分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见图)。
(1)头部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
头部的最前端为口,无须(鲤鱼口两侧有一对口须)。
眼位于头部两侧,无上下眼睑。
鼻孔位于眼前缘,每一鼻孔被鼻瓣分成前后两部分。
眼后为鳃盖,其由四块骨片组成。
鳃盖后缘的膜状部分为鳃膜,鳃膜后的大孔为鳃孔。
(2)躯干部和尾部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椎骨为尾部。
体外覆圆鳞,鳞片呈覆瓦状排列。
身体两侧各有一列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而成的线状结构,称为侧线。
胸鳍和腹鳍各一对,分别位于胸、腹部,背鳍和臀鳍均有硬棘支持。
2.鳞片与年轮在背鳍与侧线之间取数枚鳞片,洗净。
挑选一片环片清楚的鳞片,置解剖镜或鳞片观察仪下观察。
可见每一鳞片有四个区域(图3-1),即埋在皮肤内的基区(前区),露在皮肤外的顶区(后区),以及上下侧区。
鳞片表面一圈圈的隆起称环片,它们以同心圆状绕鳞片中心(即鳞焦)。
鲫鱼的鳞焦偏于鳞片的后区。
在后区,环片不规则,有许多颗粒状突起。
鱼类一年中生长速度不同,因此,环片也随着生长周期出现疏密,即夏季长出的环片稍宽,环片间的距离亦稍大,秋季长出的环片稍窄,环片间的距离亦较密。
疏密两组环片间的分界线,即为年轮。
此外,鲫鱼在侧区与前区以及侧区与后区的交界处,有一些环片开放,并与成环状的环片相切割形成年轮。
3.内部解剖(图3-2)将鱼体左侧向上,用剪刀在肛门前沿与体轴垂直的方向剪一小口,注意避免损伤内脏,然后以剪刀尖插入切口,沿腹中线向前剪至鳃盖下方。
再经切口向背方剪开(详见图示解剖方向),此时,左手持镊子夹住被剪开的体壁肌肉,右手用剪刀由背侧向前剪至头部后方。
实验十五鱼的形态及解剖结构【实验目的】通过鲤鱼(Cyprinus carpio)或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形态及结构的观察,并与软骨鱼相比较,了解鱼类的结构特征。
【实验材料】新鲜鲤鱼(或鲫鱼),楯鳞、硬鳞、圆鳞、栉鳞的制片,制备好的鲤鱼骨骼标本和脑标本,硬骨鱼的皮肤切片,不同食性的鱼(乌鱼、草鱼、鲢鱼)示消化道的长度和鳃耙(示例),鱼类(麦穗鱼、鳑鲏)的婚装(示例)。
【实验用具】解剖镜。
【实验内容】(一)外形观察鲤鱼体呈纺垂形,略为侧扁。
头的最前端为口,口两侧各有一对口须(鲫鱼无口须)口上有一对鼻孔。
头后两例有宽扁的鳃盖,鳃即位于其内。
背鳍一个,最前端有一硬刺。
尾鳍两叶相等为正形尾。
臀鳍的前端亦有一硬刺,腹鳍已向前移位于胸鳍之后,注意偶鳍与鲨不同,不是向水平展开而是向垂直面展开。
躯干两侧有侧线,位于皮肤下。
肛门开口于臀鳍的基部,泄殖孔紧接其后。
(二)皮肤及鳞片的观察用手抚摸鲤鱼的体表,是否光滑?鲤鱼的体表被以一层上皮组织,并由其分泌大量粘液,在游泳时可以减少鱼身和水的摩擦。
在表皮之下覆盖着一层鳞片,鳞片彼此呈整齐覆瓦状排列。
这种鳞片的发生与鲨鱼的鳞有何不同?取一鳞片置解剖镜下面观察,可见它大致呈圆形,中间有很多同心圆的环纹(露于体表之部分上有很多色素)。
环纹可用作鉴定年龄的依据,这种鳞片叫圆鳞。
再取一被侧线穿过之侧线鳞置解剖镜下观察,即可见有一管道由其中穿过。
观察硬骨鱼的皮肤切片,分清表皮和真皮,表皮和真皮都由多层细胞组成,这是脊椎动物皮肤的共同特点。
注意色素细胞及皮肤腺的分布情况。
示例:观察楯鳞、硬鳞、圆鳞、栉鳞的制片。
区别其结构特点,这些鳞片在发生上各由何胚层形成?(三)内脏器官观察(图15-1)取一条鲤鱼放在解剖盘里,用解剖剪由肛门向前沿腹中线至胸鳍纵形剪开,使鱼体右侧向上,再从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向前至鳃盖后缘剪去一例的体壁,使内脏全部露出。
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肠等,消化腺只有肝胰脏。
实验二鲤鱼(或鲫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属性:验证
开出要求:必开
实验目的:
一、通过对鲤鱼(或鲫鱼)鱼的结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学习和掌握或鲤鱼(或鲫鱼)的解剖方法。
实验内容:
(一) 观察鲤鱼(或鲫鱼)的外形(身体分区、鳍、鳞片以及侧线等)。
(二) 剪去鱼体左侧体壁肌肉,暴露出内脏器官,进行内部解剖与观察。
(三)鱼骨骼系统的观察。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活鲤鱼(或鲫鱼),鱼整体和分散骨骼标本。
解剖镜、解剖器、解剖盘、放大镜、鬃毛、棉花、培养皿。
实验注意事项:
剪开体壁时剪刀尖不要插入太深,而应向上翘,以免损伤内脏;
注意揭开左侧体壁之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分开,以使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不致被损坏,以不致损坏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肾脏和紧靠头后部的头肾;
实验观察及记录应注意顺序性。
(一)外部形态1、体呈梭形, 左右侧扁
2、身体分部
(1)头:(2)躯干:鳍鳞侧线(3)尾
口端位有颌
无触须
鼻孔一对
眼一对
内耳
鳃裂
躯干头
尾
尾鳍
臀鳍腹鳍胸鳍
背鳍
奇鳍偶鳍
•作业与思考:
•1.根据原位观察,绘鲤鱼的内部解剖图,注明各器官名称。
•2.绘鲤鱼(或鲫鱼)的躯椎骨和尾椎骨各1枚,注明各部位的名称。
•3.简述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记录自己的解剖体会。
实验目的:1. 学习鱼类解剖的基本方法。
2. 了解鱼类内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1. 活鱼(如鲫鱼)1条。
2. 解剖盘1个。
3. 解剖剪1把。
4. 解剖镊子1把。
5. 解剖针1根。
6. 麝香草酚1瓶。
7. 纱布或解剖巾。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活鱼放入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鱼鳃盖,观察鳃的呼吸运动。
- 用解剖针轻轻挑开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和形态。
2. 观察鱼体外部结构:- 观察鱼体表颜色、鳞片、鳍条、鳔、鳃盖、口、眼等外部结构。
- 记录观察结果。
3. 解剖鱼体:- 用解剖剪从腹部正中线剪开,注意不要伤及内脏器官。
- 撕开腹壁,暴露内脏器官。
- 用解剖镊子取出内脏器官,依次为:鳔、肝脏、肠、胃、心脏、鳃、肾脏等。
4. 观察内脏器官:- 鳔:观察鳔的大小、形状,了解其功能。
- 肝脏:观察肝脏的颜色、形状,了解其功能。
- 肠:观察肠的长度、颜色,了解其功能。
- 胃:观察胃的大小、形状,了解其功能。
- 心脏: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了解其功能。
- 鳃:观察鳃的颜色、形态,了解其功能。
- 肾脏:观察肾脏的位置、形状,了解其功能。
5. 处理内脏器官:- 将内脏器官用麝香草酚溶液浸泡消毒。
- 将消毒后的内脏器官放在解剖巾上,进行详细观察。
6. 总结与记录:- 将观察到的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等信息进行总结。
- 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鱼体外部结构:- 鱼体表呈银白色,有细小的鳞片。
- 鳍条完整,背鳍、腹鳍、臀鳍、胸鳍和尾鳍均明显。
- 鳔呈囊状,位于鱼体腹部。
- 鳃盖覆盖着鳃丝,颜色鲜红。
2. 内脏器官:- 鳔:囊状,位于鱼体腹部,具有调节浮力的功能。
- 肝脏:棕红色,位于鱼体左侧,具有代谢和解毒功能。
- 肠:细长,位于鱼体内部,具有消化吸收功能。
- 胃:位于鱼体腹部,具有储存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 心脏:位于鱼体背部,呈红色,具有泵血功能。
鱼类外形特征及解剖结构比较分析生科1401 刘丽 142203115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常见鱼的外部形态。
2、了解鱼体测量及特征描述的方法与技巧。
3、熟悉鱼类内部构造及其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学习和掌握鱼类解剖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动物鲫鱼,鳊鱼,黑鱼,草鱼,鳜鱼,比目鱼,鳙鱼,黄鳝三.实验材料解剖盘、镊子、剪刀、解剖刀、卷尺等四.实验步骤(鲫鱼为例)(一)外部形态的观察1、通过预先查询相关资料了解认识各种常见鱼类,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防止在实验中被某些凶猛的鱼类误伤(如黑鱼)。
2、将鱼放置在解剖盘中,观察外形,辨别体型及鳞片类型,并拍照。
3、用卷尺测量鱼的全长、体长、躯干长、体高、头长、尾长等,数各鳍条数。
(二)鱼的解剖1、握住鲫鱼,使腹面向上,用解剖剪由肛门向前沿腹中线至胸鳍剪开。
(剪刀尖不要深入体腔,以免损坏内脏)眼口鳃盖 背鳍 尾鳍腹鳍臀鳍胸鳍2、再从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向前至鳃盖后缘剪去一侧的体壁,使内脏露出。
3、剪去鳃盖的后半部分,露出鳃。
(三)鱼内部结构的观察1.观察鱼的卵巢(或精巢)、肝脏、胰腺、心脏、肠以及鳃等结构。
2.对不同品种的鱼的内部结构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一)鱼的外部形态结构1.鱼的外部形态(以鲫鱼为例)全长体长躯干尾柄长体高尾柄高头长尾长吻长眼间距眼后头长眼径口裂长26.222.512.8 3.7 12.97 5.8 6.4 1.6 3.4 3.2 1.0 1.5背鳍基长臀鳍基长8.7 3.9体型鳞片类型侧线鳞数||上鳞数/下鳞数背鳍条数尾鳍条数臀鳍条数硬/软腹鳍条数胸鳍条数纺锤形圆鳞30||7/620205/210142.鲫鱼、鳊鱼、黑鱼外部形态的比较鲫鱼鳊鱼黑鱼种类全长体长体高头长躯干长尾长体型鲫鱼26.222.512.9 5.812.8 6.4纺锤形鳊鱼312818.5 6.59.512侧扁菱形黑鱼45.539.38.311.330.5 1.8侧扁形种类背鳍条腹鳍条臀鳍条胸鳍条尾鳍条鲫鱼201071420鳊鱼99261222黑鱼496331620结论:黑鱼比其他两种鱼长,但尾长最短。
鱼的解剖实验报告
简介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鱼的解剖,了解鱼的内部结构和主要器官,并探索鱼类的适应性和生态角色。
方法
1. 实验材料:
- 鱼(选择一种常见的鱼类,如鲤鱼或草鱼)
- 解剖工具(镊子、剪刀、手术刀等)
2. 实验步骤:
- 将鱼放置在解剖板上,用镊子固定住。
- 使用剪刀慢慢剪开鱼的腹部,从肛门一直剪到嘴部。
- 慢慢撕开腹腔,观察内脏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 标注主要器官,如肝脏、心脏、肺、胃等。
- 仔细观察鱼的骨骼结构,特别注意脊椎骨和鳞片。
- 总结观察结果并拍摄照片。
结果
通过解剖观察,我们发现鱼的身体结构由外鳞片、内骨骼和内脏器官组成。
其中,肝脏起着消化和代谢的重要作用,心脏和鳃负责循环和呼吸,肺则用于气体交换。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脊椎骨的灵活性和鳞片的防护功能。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鱼类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
鱼类的适应性和生态角色与其身体结构密切相关,其中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使鱼类能够在水中生活并适应各种环境。
参考文献
无。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1.外形观察(1)鲫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
(2)鱼的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3)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布满毛细血管。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剖析步骤左手握住刚刚处死的鲫鱼头部和背部,使腹面向上。
右手拿剪刀,从肛门插入,沿腹中线由后向前剪开鲫鱼的腹部体壁,直到口的后方为止(剪刀尖不要深入体腔,以免损坏内脏)。
随后把鲫鱼放在解剖盘里,将鲫鱼左侧向上,用镊子提起左侧体壁,并从肛门开始,向背面的方向用剪刀做左侧体壁的横切口,到达侧线就扭转剪刀方向,向前延伸至鳃盖的后缘,再沿着鳃盖后缘,剪到胸鳍的前面的腹中线处,除去切口的体壁。
最后剪去鳃盖的后半部分,露出鳃。
3、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1)观察鲫鱼的呼吸系统它主要位于鳃盖下的鳃腔内,鳃腔与口相通。
咽喉两侧有鲜红色的鳃,每侧各有4 个全鳃,全鳃呈镰刀形。
每个全鳃有2个鳃片,内侧着生在一根细长弯曲的鳃弓上。
取下全鳃用放大镜可以观察,鳃弓的凹面有两行尖齿状的鳃耙,每个鳃片有许多跟鳃弓呈放射状排列的鳃丝组成,鳃丝两侧又生有许多鳃小片,鳃小片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所以,活鲫鱼的鳃是鲜红色的。
在体腔的中上部,有一个充满气体的白色囊状结构,就是鱼膘。
其中部深缢,将膘分成前后相通的两个室。
后室腹面的前端,伸出一条细长的膘管,向前通向食管的背方,它是膘内气体排放的管道。
膘的表面有丰富血管,交织成网状,因此,膘也具有呼吸的功能。
(2)观察鲫鱼的消化系统上颌和下颌没有牙齿。
可用解剖剪除去一侧的鳃片,用食指触摸咽喉下侧,可以找到咽喉齿,仔细观察,它共有4枚,排成一列。
鲫鱼的胃肠分化不明显。
在体腔腹侧,可以看到白色的曲折盘绕的细长的鱼肠,它上连食管,下通肛门。
试用一根筷子从鱼的口腔缓缓插入,可以一直通到肠里。
在鲫鱼的肠和肠之间,分布着红褐色或黄褐色的肝胰脏。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鲫鱼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 掌握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鲫鱼外部形态及其呼吸动作。
2. 解剖鲫鱼,观察内部结构。
3. 观察示范标本:鲤鱼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
三、 实验器材
解剖剪、镊子、解剖盘。
鲜活鲤鱼(或鲫鱼)、脱脂棉等
四、 实验步骤
1. 每人取一条鲫鱼,先观察鲫鱼的外形、鳞式、鳍式,取下一片鳞片观察其结构。
(外形上适应水生生活特征有哪些?)
鳞式:侧线鳞的数目 l 侧线鳞: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 l 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l 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比如鲤鱼的鳞式为34~38 ,就是说鲤鱼的侧线鳞为34~38片,侧
线上鳞为5片,侧线下鳞为8片。
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 5 8
鳍式:D、A、C、P、 V分别代表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鳍棘数目-罗马数字;鳍条数目-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棘与鳍条相连,“,”表示二者分离;“—”表示变化范围。
比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P.Ⅰ,16—18;V.Ⅱ,8—9;A.Ⅲ,5—6;C.20—22。
表示鲤鱼有背鳍一个,棘2个,软鳍条18—19;胸鳍有棘1个,软鳍条16—18;腹鳍有棘2个,软鳍条8—9;臀鳍有棘3个,软鳍条5—6;尾鳍有软鳍条20—22。
2.解剖鲫鱼
外形观察完毕,剪去鲫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观察内脏自然位置。
2.1循环系统
去掉左侧体壁和鳃盖即可看到其心脏,按心脏跳动的顺序可区分:静脉窦、心房、心室,另外还有动脉球。
2.2鳔
位于消化管的背方、体腔的背部呈银白色的囊状结构。
2.3生殖系统
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
精巢白色俗称鱼白,卵巢黄色,生殖导管是生殖腺表面的膜延伸形成的细管。
2.4消化系统
移去左侧生殖腺,观察肝胰脏、肠管、胆囊。
剪开口角,用镊子展开肠,观察上下颌、舌、鳃裂、咽齿、食管、胃、肠、肛门。
2.5排泄系统
除去鳔,观察肾脏(一对,红褐色)、输尿管(一对,)和膀胱(一个)。
2.6鳃
鳃盖、鳃弓、鳃耙、鳃片、鳃间隔。
2.7脑
从两眼眶下沿体长轴剪开头部背面骨骼,再在两端横剪两下,用镊子移去头部骨骼,用棉球吸去发亮的脑脊液,观察脑的结构。
五、作业与思考
1. 写出鲫鱼的鳞式、鳍式。
2. 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