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第六章诊法2第二节切脉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44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六章脉诊脉诊脉诊概述脉象形成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诊脉部位寸口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
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其他诊脉部位1.三部九候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
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2.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亦相一致。
在正常情况下,春夏季人迎脉稍大于寸口脉;秋冬季寸口脉稍大于人迎脉。
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二倍、三倍时,疾病由表入里,并说明表邪盛为主,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者名为“外格”,大而数者是危重的证候。
反之,寸口脉大于人迎脉一倍、二倍、三倍时,为寒邪在里,或内脏阳虚,寸口脉四倍于人迎脉者名为“内关”,大而数者亦力危重征象。
3.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
现在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如两手寸口脉象十分微弱,而趺阳脉尚有一定力量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如趺阳脉难以触及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已绝,难以救治。
中兽医学Chinese Traditional Veterinary medicine绪论一、中兽医的基本概念中兽医学即传统兽医学,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征的,由其理、法、方、药、针灸和病证防治技术等部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中兽医学的特点(一)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指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而不是单纯从局部变化着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思想方法。
整体观念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家畜机体的整体性中兽医认为,家畜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主体,通过经络联接而成的有机整体。
家畜各项生理活动的完成,都必须在保持畜体的完整性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一旦家畜机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家畜就会发生疾病。
2.畜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畜体与外界环境必须协调统一,家畜机体才能保持健康;而当这种协调统一的关系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常与外界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二)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指运用中兽医的诊断方法,对家畜复杂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或证候,并根据不同的证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亦称为辨证施治。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前后两个步骤,即“辨证”和“施治”。
1.证:又称为证候,是家畜疾病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机体正邪力量的对比情况)的综合概括。
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想在医学和兽医学上的应用,它是用以说明畜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和指导临床用辨证及病证防治的理论根据。
第一节阴阳学说划分事物的阴阳,要注意条件和相对性,不能绝对化。
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交感相错2.阴阳的对立制约(斗争)3.阴阳的互根互用(依存)4.阴阳的消长平衡5.阴阳的相互转化第二节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即能屈能伸的意思。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木。
2.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中兽医学习题绪论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中兽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念;(2)简答题: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问答:举例说明中兽医学发展史中4个主要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代表性著作、人物和事件等。
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生克制化;(2)解答题:阴阳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相互关系;(3)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脏腑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焦;(2)简答题:脏腑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肢体器官的联系各有哪些六腑及其主要功能各有哪些(3)问答题:五脏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六腑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气血津液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气、气机、血、津液;(2)简答题:气的生成和分类;气的功能;血的功能;津液的功能;气血津液的病理各有哪些(3)问答题: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四章经络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2)简答题: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和流注次序;(3)问答题:举例说明经络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五章病因病机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病因、外感、疾病;正气;邪气;病机;六淫;疫疠;内伤;痰饮;瘀血;(2)简答题:六淫各自的特性及致病特征;病机包括哪几个方面;(3)问答题:内伤分成哪几类,并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正气和邪气各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各类病因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第六章诊法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四诊;四诊合参;望诊;察口色;闻诊;切脉;脉象;(2)简答题:四诊的基本内容各包括哪些察口色的方法及各种病色及其主证;切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六要脉及其主证;(3)问答题:举例说明四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第七章辨证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2)简答题:简述八纲辨证中八纲含义及其主证;中兽医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及其意义;第八章防治法则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正、祛邪、治标、治本、正治、反治、同治、异治、内治八法、三因制宜;(2)简答题:预防的原则包括哪些;治疗的原则包括哪些;内治八法的基本含义;(3)问答题:举例说明中兽医学防治法则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中医脉诊五部曲教你如何来切脉中医看病势必会有把脉,很多人觉得把脉很神奇,在那按按就能看出疾病来,其实这自有一套中医的理论在里面,下面中医专家就教你如何把脉。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
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
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中兽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特制定本大纲(三年制适用)一、课程名称:《中兽医基础》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兽医学是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多采的病症防治技术。
在高等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中,《中兽医学基础》历来都是一门主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作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病证防治的中心,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理解中兽医理论的独特之处,能应用中兽医基础理论理法方药,掌握解决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中要求掌握的部分为重点内容。
2、掌握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它相关课程的XXX与分工在学生具有了一定《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产科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中兽医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中草药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掌握使用中草药方药来解决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0学时。
六、教学要点1、绪论:《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一套独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观点是认为家畜是完整的统一体,并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上,主要是根据辨证原理以确定治则,并提出方法。
2、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本章主要在于阐述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阴阳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运用。
要求学生掌握阴阳的属性、划分与对立关系;五行的生克乘侮之间的关系;阴阳和五行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脏腑本章主要阐述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的基本概述,脏腑之间的XXX以及脏腑学说在中兽医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五脏之间的资助与制约关系;六腑之间的承接和合作关系;脏腑的表里关系;气血津液对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关系。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目录一丶牛病的诊法(辨证论治)二、猪病的诊法三、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及蜡叶标本制作四、原色药用植物标本制作五丶常用中药炮制方法六、膜剂、栓剂、颗粒剂与片剂的制作七、中药蜜九剂的制备八、双黄连注射液的制备九、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别十、清热药的体外抗菌实验十一、清热药的体内抗菌实验十二、承气汤系列的攻下作用比较十三、杏仁及批把叶的平喘作用十四、大蒜的抑菌作用十五、洋金花制剂的麻醉效果观察十六、牛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七、猪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八、犬常用穴位的取穴法十九、白针疗法二十、血针疗法实验一、辨证施治牛病的诊法(一)目的通过本实习,了解中兽医辨证施治方法,通过牛病临床诊断的基本过程,掌握牛病一般望、闻、问、切法的操作技术,并了解其注意事项及应;(二)准备1.动物牛(奶牛、黄牛、水牛均可)2头。
2.药物5%碘酊,70%酒精棉球。
3.器材牛鼻钳,听诊器,体温计,病历夹,病历表,保定绳。
(三)方法和步骤1.望诊望诊的内容很多,大体可分为望全身、望局部和察口色三个方面。
实习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望全身:精神:精神的好坏在全身很多方面均有所表现,其中突出地反应在眼睛、耳朵、面部表情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上,故望精神应重点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形体:外形、体质的肥瘦强弱,其与五脏相应。
一般说来,五脏强壮的,形体也强健;五脏虚弱的,外形也衰弱。
其中形体变化与脾胃功能更为密切。
被毛:被毛的变化可反映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及家畜气血的盛衰和营养状况,同时也体现着肺气的强弱和有无机械性损伤。
动态:健康牛卧多立少,站立时常低头,休息时常半侧卧,两耳前后搧动或用舌舔鼻或被毛,人一接近即行起立,起立时前肢跪地,后肢先起,前肢再起,动作缓慢。
卧地或站立时,常间歇性反刍。
(2)望局部:眼:眼为肝之外窍,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这说明望眼除了在望神中有重要意义外,还可测知五脏的变化。
具体内容有望眼神、望目形、察眼色等。
中兽医诊法2切脉中兽医诊法2:切脉中兽医诊法一直以来都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切脉诊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动物脉象来判断其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中兽医诊法中的切脉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诊疗方法。
一、切脉的概念切脉是通过手指触摸动物的脉搏,感受脉象的状态,从而了解动物体内的阴阳盛衰和气血流通情况。
中兽医认为,脉搏是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所产生的冲击波,它的形态和特点反映了动物体内脏腑功能的协调和不协调。
根据中医理论,切脉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确定病位、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通过观察脉搏的弦紧、滑数、脉势等变化,可以推测出动物的病情与病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切脉的方法切脉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常用的切脉方法:1.定位:切脉之前需要确定动物的脉搏定位。
一般常用的地方有颈部、前肢内侧、股动脉、后足动脉等。
2.手势:切脉需要正确的手势。
通常是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以掌心贴近动物体表,然后用适当的力度按压脉搏。
3.观察:切脉时需要仔细观察脉搏的形态、速度和力度等。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脉搏的形态和特点可以判定动物的身体状况。
三、切脉的解读1.脉诊的基本要点:切脉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要点。
首先要观察脉搏的形态,如弦脉、数脉、滑脉,以及脉搏的速度,如迟脉、急脉等。
其次要观察脉搏的位置,这可以帮助确定病位。
最后还要观察脉搏的力度,如弱脉、强脉,以及脉搏的韵律,如规律脉、不规律脉。
2.脉象的解读:根据观察到的脉象,可以判断出动物的身体状况和患病情况。
比如,弦脉通常表示气血郁结,数脉则可能预示着火邪炽盛,而滑脉则可能表示寒邪内盛。
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理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3.判断疾病:通过切脉可以初步判断动物的疾病类型和病位。
比如,肝脉弦紧表示可能有肝气郁结,心脉异常可能表示有心阳虚弱。
通过对不同脉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初步推测动物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四、中兽医诊法2切脉的应用中兽医诊法2切脉不仅适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健康养生。
中医脉诊解析——教你如何切脉(二)脉诊是中医的基本技术。
当前的中医脉诊一般是指寸口脉诊,同时多以李时珍归纳的28脉为标准,现今的大学本科教材也多以此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为基础标准。
根据学生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看法,现修校解析如下,也欢迎中医同道批评指正和探讨。
一、脉诊的基本理论1、切脉的意义: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
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①辨别病证的部位: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
②辨别病证的性质:如迟脉、紧脉主寒,数脉、滑脉主热。
③辨别邪正的盛衰:如虚脉主正气虚,实脉主邪气实。
④辨别病证的进退:如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像。
2、中医切脉的特点①中医脉象的构成元素包括脉博的位置、速率、节律、形态、势力(气势力量)五种。
②脉诊学是一门深奥的经验医学知识,具有的技巧很多,必须熟悉理论,然后勤于实践。
③脉象与病症有不相符之处,诊断时要运用从舍方法来处理脉象。
3、脉象的取舍(脉症顺逆与从舍)脉象的取舍是指从脉和症的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和何时取脉或何时取症。
这说明脉象是疾病表现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只能把脉象当作一个方面的信息为诊断作参考,要全面运用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①脉症顺逆脉症顺逆是指从脉症的相对应、不相对应性来判别疾病的顺逆(顺逆是指疾病顺利进展与否,邪气与正气的关系),如:脉症相应——脉与症候相一致:表证见浮脉,热证见数脉为顺。
脉症不相应——脉和症候不一致,如表证见沉脉,热证见迟脉为逆。
脉症相应——暴病、新病见浮、洪、数、实为顺,说明正气充实能抗邪。
久病、旧病见沉、微、细、弱为顺,说明邪衰正复有望。
脉症不相应——新病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已衰。
久病见浮、洪、实为逆,说明正气已衰,邪气不退。
②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症真脉假,症假脉真)症真脉假——舍脉从症,即不考虑脉象的意义,只考虑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