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与杜郎口中学一样,昌乐二中也是靠模式“起家”的,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学习态”。

271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昌乐二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明”了“学习动车组”概念。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与杜郎口的“预习提纲”、兖州一中的“导学案”不同,昌乐二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正如赵校长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校是“学”的校和“学生”的校。

昌乐二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敢于向课堂教学不断“挥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是破解升学和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唯一正途。

(资料来源:教师报,昌乐二中网页)

“271法则”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

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

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昌乐二中课堂模式的成果测评可以是在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同时,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所以,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授课老师逐一批改。不管是课后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作强化训练作业,学生都很主动,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71课堂教学法则”的成功推出,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271)

昌乐二中先进经验得益于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解读和对学校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改革。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全人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现代化。”昌乐二中校长孙丰平如是说。面对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许多学校都纷纷亮出了杀手锏,但大多没有从根本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素质更是无从谈起。而昌乐二中则破解了高考升学的密码,提出了“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是教育的副产品”“让学校成为学生最愿意去的地方”等全新的理念。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把人培养成完整的人。昌乐二中理清了教育的思路,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现代人合作共赢的观念。将教学理解成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有灵魂,有要求,须尊重,要公平地去对待他们,教师要把自己放的低一些,从讲台上走下来。

增强教师的事业心,通过印发材料、开展读书活动使教师逐步形成一个团队,形成统一的主流思想,“没有事业心的人没有人品”,“成功的本质是发展自己”,“把敬业修炼成一种习惯”。

其次是“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强力推行。

“271”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师长”变成“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的转变,教室变成“学室”,讲堂变成学堂。注重学习目标的实现,将学习目标置于黑板右上角,明确其为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271”模式的内涵: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会,70%的知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会,10%的知识由教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20%的学生为特优生,70%的学生为优秀生,10%的学生为待优生。3、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的时间(约10分钟)教师指点点拨、答题,70%的时间(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的时间(约5分钟)学生总结升华,当堂检测。

“271”模式的五个步骤: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通过以上的模式解读不难发现,“271高效课堂模式”是一种对教学环节的全方位改变。除了从不同角度去实现改革外,还着力建设了班级“三驾马车”,即班级行政管理,高效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使学生利用社团、兴趣小组等各种组织,每天对自己进行规划、总结,让学生充满幸福感。“271”模式成为解决目前教育四大矛盾的金钥匙: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矛盾;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矛盾;教书和育人的矛盾;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矛盾。当然昌乐二中的做法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实现的。他们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了国内外很多先进理念,经过反复实践,不断修改,再实践,再修改,逐步运行,是教师和学生逐渐适应,养成习惯,一步一步得来的。

昌乐二中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还完善了评价与反馈过程。课改初期,不仅每位教师都要上达标课,将学案的编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都纳入的高效课堂教学能手的评价标准。

通过观摩公开课和深入教室听课发现,学生早已适应并习惯了这种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课上的积极性、答题的思路、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全面和拓展、教室的文化建设和细节关怀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第三,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改革。

我们不禁要问学生学习积极性来源于何处。昌乐二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他们将学校管理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了ISO9000学校管理体系认证。用全新的理念去理解管理,管理是理,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将工作职责制度化,为管理者定位为服务者,加强民主,将民主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紧抓队伍建设,培训干部,改变思想,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人生境界搭建巨大的平台。

开展师生读书活动,为教师购买图书,并规定每年的读书量,使教师不仅提高了境界,也形成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舆论的营造,使学生乐于读书,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和各种报刊杂志的种类。增加阅读课,使学生能真正遨游书山,泛舟学海。成立丰富多样的社团、兴趣小组,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级管理民主化,学生已经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

实践证明,昌乐二中将服务与民主两大理念置于管理的首位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通过总结发现,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与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都真正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目的。可见,高效课堂的实现、管理的全方位改革在课堂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是势在必行。

山东省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的课改是从“学情”和“效益”入手,在吸纳杜郎口课改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生成“271高效课堂模式”。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三个含义 1、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也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成果测评。 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这5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讲,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特拟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 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昌乐二中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山东省昌乐二中赵丰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教育是十年后的经济,就是三十年后的社会。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到那时我们现在的教育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否为他们一生成功、幸福提供支撑?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育?这是每一个有教育良知的教育者都应该面对和思考的命题。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却遗憾地看到,有太多的学校把“人的教育”变成了“升学的教育”,变成了“分数的教育”,莘莘学子在求学的黄金年龄,在用最美好的时光换取“一时有用,一世无用”的东西。 让我们回归问题本源:教育是什么?教学是什么?高考考什么? 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我们不是完人,但我们要有一个追求完美的梦想,并且为实现这个梦想奉献整个身心。我们认为教育即成长,就是把人变成人,培养完整的人,张扬伟大人性的光辉才是教育本质所在。教学就是教师教着学生自己去学,学生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萌芽的肥沃田地,教育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只有当老师目中有人,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待,用知识学习的方式成长学生心灵、发展学生生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感悟生命和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是富有人性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我们坚信知识的学习是方式,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育人,生硬霸道、毫无生机的灌输只

会扼杀学生美好的天性。为高考而高考,只为高考而教、只为高考而学,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坚定地提出“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现在的高考是通过知识考能力,考查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品,包括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自我调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眼光和胸怀、心灵的力量、责任感、价值判断和学习能力以及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态度等等。我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产品应该是一个一个个性鲜活、善于学习、富于创造、精神充实、人格饱满、全面发展,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跳出高考看高考,我们的眼光更加理性、更加客观,对高考的理性定位,让我们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全人教育。 一、全人教育:把课堂变成学生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天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没有课堂的根本改变,全人教育便无从谈起。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人教育就必须拒绝课外活动式的小打小闹,就要从核心入手,从课堂入手。 我们认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学习的过程和能力培养的过程才是学习的本身。而传统课堂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一味地压知识,忽视了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和情感,忽视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让教学停留在低层次的单调重复上,高效学习无从谈起。为革除传统弊病,我校突破常规,重建课堂,至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271高效课堂”模式。 “271高效课堂”注重研究学生学习发生的过程,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堂教学活动重新划分,规定课堂上老师的组织教学、评价激励、点评拓展在10分钟左右,学生自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 所谓研究范式是在一定研究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体系。我们主要介绍四种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复杂系统研究范式。这四种研究范式各具优势和弊端。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和辩证化的趋势。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范式”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史家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1958年)一文中首先引用的,后经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的出版而广为流传并逐渐应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中。什么是范式?范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应明确的一个概念。 “‘范式’一词的原文是Paradigm,原意是‘词尾变化’。在语法书中,词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库恩借用语法上的Paradigm这个词来说明范式具有‘范例’、‘模型’、‘模式’等意义。’范式尽管是库恩首创,但他并没有对范式下过定义,但从他的使用上看,这一概念与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密切相关。“范式就是指科学共同体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式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是常规科学研究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简言之,范式代

表了一种近乎固定的问题和解题方法。范式不是理论,但它对理论的形式起着很大的作用。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2)共有的信念;(3)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就是从一种科学研究传统过渡到另一种科学研究传统,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是由范式来指导的,科学革命其实就是范式的“格式塔转换”。虽然库恩有关“范式”的这个概念最初指涉的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对自然科学史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但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借用十分广泛。 (一)科学主义研究范式 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产生于近代。又可称作唯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作为一般的科学研究范式,它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方法。该范式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卓著成就,随之对社会科学产生深刻影响。通过孔德等的努力,科学实证分析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范式。对于教育教学研究来说,则主要通过冯特、桑代克等人在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努力,并取得巨大成就后,而逐渐确立了一种注重实证和分析的研究范式。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271”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一) “271”模式内涵 在昌乐二中听了专家报告,听了两节课,一节是指定观摩,一节是自由选择听课。对“271”课堂模式有了亲身感受。那么什么是“271”呢? (1)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课堂上,要求教师既要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层要通过小组讨论,促进中间部分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10℅的后进生向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消灭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2)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教师点拨学会的。 (3)“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4)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5)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

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二)“271高效课堂”模式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把学生推到前台,自己退到后台,让学生自己跑。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自主、安全的课堂,让学生的主动发展成为现实,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局面。 (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成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堂”,教室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三)“271”模式实施方法 1.“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2.高效学习动力之源。实施组织活动三驾马车,学习小组,行政小组,科研小组。 (1)教师主动力:教师吃透新课标精神和教材及模块精髓,在研究透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学案及学生高效自学过程的指导。 (2)小组长分动力:组织本组高效学习与其它学习小组竞争的分动力。

山东省昌乐二中2018届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英语试题(4月份)+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2018届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英语试题2018.4 第I卷(共10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on Saturday? A.Go to work.B.Eat brunch. C.Go to the gym.2.When did the man hurt himself? A.A few weeks ago.B.A few months ago.C.A few years ago.3.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a bookstore.B.In a library.C.In a classroom. 4.How does the woman sound? A.Nervous.B.Sad.C.Angry. 5.Why did they stay up late for the last two nights? A.They studied for the physics exam.B.They didn’t want to go to bed early.C.They had to prepare their breakfas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does the man like most about reusable bags? A.They are free.B.They can be used for more purposes. C.They are lighter and easier to carry.

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71”模式

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71”模式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271"高效课堂模式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老师从滔滔不绝的满堂灌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也不再是填鸭式的被动式学习。 昌乐二中 □领跑高中领着“改”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课改就意味着要敢于否定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教学经验,像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他们难道只有勇气没有顾虑? 赵丰平回答说:“没顾虑是假的。但一味抓升学而‘饮鸩止渴’的应试教育,就好比‘带血的GTP’,学生学得太累、教师教得太苦、升学的成本太大。尤其是那些不择手段就靠挖生源、抢名师堆砌起来的高升学率,对民族、国家、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功德呢?我们宁可不要”,他说教育的良知驱使他在幡然醒悟之后决定课改,因为他坚信,好的教育一定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一定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毕竟有名校的底蕴,一经上路便与众不同。他们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主动“放低”姿态和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因课“结拜”,从此山东教育有了“课改三驾马车”这样的说法。 靠改出来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再一次让昌乐二中成为同行注目的焦点,课改之后的二中升学率受到影响没有?在山东省尚未实行规范办学的2007年,昌乐二中迎来了50年办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升学辉煌。事实佐证了赵丰平的观点,也强力支持了他推行的课

改。更有一大批学校从此铁心跟着二中搞课改,领跑学校成为领着 改的学校。课改,让昌乐二中成为山东省更具教育魅力的学校,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他们这样 评价说,昌乐二中能“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而精彩的人生”! 今天,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如果你再 问高考考什么,他们会这样告诉你: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 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许多名校还在踌躇犹豫着是否需要改的时候,昌乐二中已开始着手研究高效之后怎么办、做什么了。 在昌乐二中假如你看到高一学生每周8节、高二每周6节、甚至连高三学生每周都安排4节阅读课时,你一定不要惊讶,这是他们 的“海量阅读课程”。每逢周末,满校园里全是学生张贴的海报,“我的红学学术报告会”、“试论王熙凤的管理艺术”,在二中, 很多学生都能独立举办自己的“学术”报告,有那么多本书“吃” 进肚子里,什么大学考不上? 把孩子们从题海和时间里解放出来之后,昌乐二中相继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比如65公里远足拉练,比如西瓜大棚嫁接,比如每人掌握一门乐器,比如……二中因而被学生们誉为“诗 意的校园”。 二中的“诗意”无处不在,“连空气中都飘荡着美和惬意”。昌乐二中是中国名校共同体里最有管理特色的学校。走进二中的校园,接近9000人的学校,一切都显得清清爽爽、井然有序。二中总给人 一种气质甚至是气度。很多去过二中的人评价说,二中总有精气神在,让人感觉到阳光、活泼、向上。昌乐二中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 全国五所管理示范学校之一。 □“271”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

昌乐二中 导学案--b10u5知识点

Book 10 Unit5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5个单词,3个重点短语。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灵活运用所学词汇用法。 3.每位学生以极度热情,自动自发、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方法导引】:Study the explanations of the language points, read and write the examples, then finish the exercises. 重难点:approve 、decline 、possess、get round、see through 、stand out 自主预习 I. words 1.approve n. approval 1) vi. 赞成,同意Do you approve of my idea? 2) vt. 批准,通过The committee approved the plan. 2. bargain v. bargain (with sb) (about / over / for sth) (与某人)讨价还价;洽谈成交条件;谈判 n.拓展:It is a bargain. 一言为定,商议好的。It is a deal. 一言为定 a good bargain 赚钱的生意; 便宜货a bad bargain 吃亏的生意 3. discount 1) v: discount sth/ wh-clause ①不重视,不相信,不理会(某人/某物)You can discount what Jack said. ②打折扣,打折出售discounted (discount)prices 打折价 2)n. 折扣,打折at a discount打折扣,减价;不受重视的,不时兴的 He bought a digital camera at a discount of 30%. 他打七折买下了一部数码相机。 4. decline: v. 1) 拒绝(接受某物);谢绝decline an invitation to dinner. 谢绝宴请 She declined to discuss her plans. 2) 变小,变弱,变少;衰弱,下降Her influence declined after she lost the election. 5. possess: 1) 持有;领有(某事物);具有(某品质) Does he possess the necessary patience and tact to do the job well? 2) be possessed of sth 具有(某品质) She is possessed of a wonderfully calm temperament. 她性情非常文静。 3) possession 【u】n.领有;持有;具有sb be in possession (of sth) 占有,控制(某事物)=take possession (of sth ) sth be in the possession of sb. 被某人占有(为某人所有) 联系:possessions/belongings pl. 财产;所有物 II. phrases: 1. get round: 1) She knows how to get round her father. 说服某人同意其原先反对的事情 2) get round/ around sth. 顺利应付,克服 A clever lawyer might find ways of helping him get round the fine .(帮他逃脱罚款)

三大研究范式

解读教育研究三大范式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潘茂明 内容摘要在教育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研究范式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发展。不可否认,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和解释主义这当今教育研究三大范式所着眼于教育的不同角度和层面,它们各自擅长于解决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三大范式的特点,理顺它们的共性,旨在于使读者能理解并合理使用这三大范式。 关键词实证主义批判主义解释主义 一、前言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的教育研究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融于哲学之中到自成体系的风雨历程,在2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研究范式的发展与革新始终是推动教育研究向前迈进的基础动力,而在教育科学日益分化和融合的今天,对教育研究中最基础的构成——研究范式做一番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教育研究范式的界定 “范式”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库恩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即为学科的科学群体所认同,学科的内容和研究要素、过程、方法等须形成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具体科学研究,它的研究范式即是指教育科学的研究群体对本群体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的共同认识。需明确的是,本文所涉及的教育研究范式是与教育研究活动相关的范式,不包含与具体学科内容有关的方面,仅对教育研究过程、方法意义上的范式进行探讨。 (二)当今三大研究范式 毋庸置疑,自西方教育教育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各个时期的关于教育研究范式的观点有很多,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opkewitz(1984)的教育研究科学研究范式分类:经验分析科学、符号科学与批判科学,这是直接受Hanbermas(1968)的认识兴趣分类的启发的结果。当代一些学者则主张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实用主义、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研究教育研究范式。Cohan等人建立在人们的“知识的质疑,认识,获得途径,传播方式的研究”这一认识层面上的,等分化出:实证的,规范的,解释的,自然的及批判的这三个进行科学研究的范式。但若从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及影响范围来看,笔者认为教育研究范式形成至今主要有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个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二、教育研究三大范式的特点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圣西门的学生兼秘书孔德。孔德不仅建立了实证哲学体系,而且致力于将实证的科学精神贯彻到一切知识领域之中。他主张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诸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认为只有将实证精神贯彻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才能为社会改造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证主义的推动下,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也开始引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把自己的理论看成是统摄一切科学的“科学哲学”,主张用实证方法取代抽象思辨,认为可观察的事实是唯一不证自明的知识。这种以追求自然科学化为特征,以应用为目的的研究范式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一大批学者投身于教育实验、教育测量,使得传统的哲学——思辩的理论教育学改变为科学的教育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在本体论上,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与杜郎口中学一样,昌乐二中也是靠模式“起家”的,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学习态”。 271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学前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

学前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 丁海东 《学前教育》2007年10期 https://www.doczj.com/doc/181333917.html,/user1/6/archives/2007/16260.html 早在20世纪之初,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就提出过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两个范式——科学范式和人文范式的问题:“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另一类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而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1]在现代学前教育研究中,科学范式和人文范式的并存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两条路径:科学范式和人文范式 学前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分别标识着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并各自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科学范式反映的是对于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物”取向和科学实证的思维方式,以一种“事实互动”的视界和价值中立的立场,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外在于人的工具性手段和方法,追求对学前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事实的量化处理、客观描述和因果分析,以为现实性问题直接地提供可操作的教育对策和方法;人文范式反映的是“人”的取向和人文理解的思维方式,强调学前教育的人文性和对于儿童作为“人”的存在的观照和尊重,在以哲学的思辩和理性的逻辑运用于对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的终极把握和宏观思考的同时,并不排除研究者情感意志和主观愿望的个性化表达,甚至以一种设身处地的直觉、体验、感悟,在“价值互动”中来整体综合地获取关于学前教育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刻的意义和内涵。 倘若进一步具体的比较学前教育研究中这两种范式的功能差异,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科学范式指向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是怎样的”或“是什么”的事实分析,并更多的表现出为教育实践中的手段和操作方法提供更直接的客观依据和因素参照,因而常常成为学前教育的应用研究所惯用的思路和手法。诸如关于婴幼儿身心某方面发展的量化评估、不同教养背景或教学方案下的质量差异比较、托幼机构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乃至特定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层面的财政投入等等,这些事实性问题的研究,大体是以科学范式的研究为基本路径,并以寻求问题解决的操作性对策和方法为主要目的。人文范式则指向于学前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或“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判断,从而倾向于为学前教育提供一种理论的构想和通往未来的目的,所以就成为学前教育的基础研究的主导路径。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关于儿童精神与文化、儿童生活与教育、学前教育的目的与属性、学前课程的价值构架、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原理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寻求立足与现代哲学、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历史学、人种学等多学科的思维模式和考察视野,以对于构建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基本理论的努力探索,较为集中地体现着了人文范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路径。应该说,科学范式和人文范式在学前教育的研究中都各具独特的价值和功用,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研究中的“流行语”:对科学范式的推崇与对人文范式的排斥 事实求是地讲,在学前教育的研究领域,的确是流传着类似于以下所举的几种话语的。这些话语大都可以推演和归结到对科学范式的推崇和对人文范式的排斥。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考套题回扣之词汇篇

高考套题回扣之词汇篇 1. through prep.介词1) 直至,一直到(所指时间包括在内)We'll be in New York Tuesday through Friday. 我们从星期二到星期五将一直待在纽约。 2) 自始至终;从头到尾 The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sit through a concert. 这些孩子太小,音乐会没完就坐不住了。 He will not live through the night. 他活不过今天夜里了。 2. profile 1) 面部的侧影;侧面轮廓2) 概述;简介;传略 a job/employee profile 工作╱雇员简介a celebrity profile名人简介 3. Mom worked for the local council on aging as a housekeeper. 妈妈在当地老龄服务机构做管家 council n. 1)委员会2)市政服务机构 4.the real treat 大饱眼福treat n. 乐事;乐趣;款待 5.[阅读A篇] Her first study of animal behavior took place some 20 years earlier, when she, at 5 years old, spent several hours in a henhouse, waiting to see how a hen laid an egg.但她对动物行为

的第一次研究发生在大约20年前,当时她5岁,在鸡舍里待了几个小时等着看母鸡是如何下蛋的。 when 引导定语从句lay--laid--laid下蛋;放置; lie--lay---lain 平躺 6.Sympathy: ①the feeling of being sorry for sb ; showing that you understand and care about sb’s problem ②the act of showing support for or approval of an idea, a cause, an organization.. The seamen went on strike in sympathy with the workers on port. 海员们举行罢工以表示对港口工人的同情。 a letter of sympathy慰问信T7A Plates of Sympathy慰问之盘 7. take in 吸收;理解;领会;欺骗;欺骗;让…进入;改短 [阅读C篇P2] In the latest PISA, which tested 15-year-olds worldwide on academic subjects, fewer than one in ten of the examinees were reported to be able to distinguish fact from opinion. 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测试了世界各地15岁学

昌乐二中学习心得(英语)

昌乐二中学习心得 刘家堡乡一中邢红莲 5月19日和20日两天,学校组织全区语数外教师去三中学习昌乐二中专家讲座及课堂教学展示。受益匪浅。通过听讲座、实地听课、与昌乐二中专家交流,我的教学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 通过学习我真正感受到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三力”: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让我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经历,让我自信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让我真正认识到高效课堂的成功之希望,我想我们一中的高效课堂之路会越走越宽,成功指日可待。我们大多数人为着学生着想,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能力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怀疑,我们的保守不仅仅是怀旧,还怀着一颗教育的良心,于是我们常常在改革与因循守旧间徘徊,备受煎熬。 单纯的不负责任的让学生课堂去自学讨论,我也不看好。但在导学案的辅助下落实学生预习,加强对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检查评比,我以为能较有效的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困惑。这是看了导学案之后我的感想。也是我在教学篇中要谈的第二个意思。导学案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导学案提前1—2天下发给学生,课前必须批阅后再下发,学生的预习落到了实处,也得到了检查。课堂要讨论的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条件去查阅资料,独立解决,课堂上的讨论成为思考之后的交流,实效性明显增强。 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呢?这又牵涉到对小组讨论结果的检测评比。C类学生发言得分高于AB类学生,进一步提高了所有学生讨论发言包括后面练习抢答的积极性。昌乐二中的老师在课堂上似乎不大重视对知识系统的讲解,但对每一学习小组每次表现得分却异常重视,不但打出分数,还要做出累加,记录在案,成为评价学生表现的重要依据。(分类原则:一般九组,每组6人,可根据教室大小人数多少做适当调整,每组学生再分ABC三层次,小组呈现时同道题依ABC分数递减,老师抽查时则每组指定某同学回答。最后的分数统计老师记小组得分评出最优组,组长记组员得分评出最优生) 体会很深的是昌乐二中对学生的当堂练习和课后拓展提升都很重视。用我的话总结就是也很在意题海战术。当然他们的导学案中就每一

山东昌乐二中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方案 所谓人生规划,就是指一个人对其步入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人生规划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用目标引领来增强对自己未来负责的主动意识,形成强烈的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一、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具体目标和道路,了解个人发展与人生规划的关系,树立人生奋斗的信心和激情,领悟学习和进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较高的公民素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民主平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规划未来、与人相处、团体协作的能力,正确处理成长困惑、人生挫折,阳光积极,健康成长。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动学习、科学探究、亲自实践,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方法,弘扬伟大的人性。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促进学生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是本课程的任务 随着身心发展、生活领域扩展、思维能力增强,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但是,他们对社会和自我缺乏足够的了解。本课程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解自身的素质和潜能,树立适应社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职业价值观的需要,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 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当代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在升学与就业等方面做好心理、能力准备,是学生进行人生第一次选择前的必修课。 3.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主动探索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本课程把正确的价值导向蕴涵于学生对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进行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三、山东省昌乐二中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 1.学校人生规划课程创新团队: 组长:张祥军

2019-2018年最新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2018年最新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3×10=30分) 1.(3分)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a﹣1>b﹣1 B.1﹣a>1﹣b C.a≈1<b﹣1 D.﹣a>﹣b 2.(3分)已知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a|>|b|B.a+b>0 C.a﹣b<0 D.ab<a 3.(3分)下列多项式不能用平方差分解的是() A.25a2﹣b2B.a2﹣b2 C.﹣a2+25b2D.﹣4﹣b2 4.(3分)我校八年级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抽出50粒种籽进行研究,数据落在37~40之间的频率是0.2,则这50个数据在37~40之间的个数是() A.1 B.2 C.10 D.5 5.(3分)若分式中的m、n同时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两倍B.不变C.缩小两倍D.无法确定 6.(3分)为了了解我市八年级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从全市各区县质量统测卷中共抽取250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C.全市八年级考生是总体 D.2500是样本 7.(3分)乐器上一根弦AB=80cm,两端点A、B固定在乐器板面上,期间支撑点C是AB 的黄金分割点(AC>BC),则AC的长是() A.40﹣40 B.40﹣80 C.120﹣40D.120+40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8.如图,在半径为R的圆形钢板上,冲去半径为r的四个圆,请列出阴影部分面积S的计算式子,并利用因式分解计算当R=6.5,r=3.2时S的值(π≈3.14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解读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解读 教学园地 03-12 0749 :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解读 山东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一、“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 70%学生——中档学生 10%学生——后进学生 3.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 二、“271课堂法则”释义 1.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 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把这5个学生成绩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个优秀学生资源,让他们明白,给别人讲一遍,胜过自己考虑两遍,同时再给他们出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

教育研究范式

教育研究的范式 范式”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库恩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即为学科的科学群体所认同,学科的内容和研究要素、过程、方法等须形成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具体科学研究,它的研究范式即是指教育科学的研究群体对本群体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的共同认识。 范式决定了准则,人们借此选择和明确探究的问题及研究思路,它以一种返利的形式决定该领域研究者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程序。 随着范式的不断变化发展,范式作为一个介于共同体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相对稳定的有意义的系统,本身具有着丰富的文化涵义。首先,范式建构主导着科学共同体成员心理价值,使他们在探索自然的道路上不断获得成功的同时, 也使自己成为具有共同心理价值意识的群体,成为归有所属的真正的科学家;其次,范式规范着主体行为方式,尤其是规则范式中所具有的一系列规则以其既得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规范着共同成员参与科学活动的行为方式;最后范式对科学家具有示范效应。例如经典著作、典型事例、教科书、已解决的难题等不仅为某种科学研究的出现提供了模型,给科学家从事某项研究提供了榜样,而且教师等做了示范作用。 因此教育研究的示范指导我们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加强对各种示范类型的理解和运用还要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使范式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发展。例如科学和人文是21世纪教学的两大重点,因此在教育范式研究中还要体现时代性,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教育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坚信教育研究能够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规范水平。教育研究人文精神则强调教育研究的人文性质、教育研究成果的价值标准,坚信教育研究只有通过人文途径和方法才能规范化。二者的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日益把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的实情研究结合起来; 坚持把科学研究与哲学分析结合起来, 使事实与价值在研究上获得一致;强调教育研究过程中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结合,无论研究者还是被研究者, 都以完整的“人”进人研究情境和过程,以求研究成果更合乎实际情境中的人。

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解读 所谓“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效果测评。 一、“271“课堂模式的三个含义 1.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 2.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指导帮助这5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习的更好;通过小组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讲,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二、271高校课堂模式要求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太与学生组成的实际,特拟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教室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解答疑。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机制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课堂的佐料。 3.编好用好导学案、训练学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山东省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一、271模式简介 1、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过关”。 2、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3、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4、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5、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6、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二、八环节学习法简介 1、计划导航 走进昌乐二中的教室,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有一个计划本——成长日记,这是专门用来制订日计划用的。从进昌乐二中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人手一本,统一配备,在计划本的扉页上,学生确定自己三年为之奋斗的理想大学,在总目标确立前,班主任老师先介绍某些大学的情况,唤起学生心中的激情与向往。 每日早操后,学生一入教室坐定,先拿出5分钟的时间制订“日计划”。初一的孩子虽然只有13岁,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制订计划的习惯。凡是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都作了非常详细的安排,复习或是预习,阅读或是做题。学生不但要制订计划,还要学会按照计划学习,只要是制订了,就一定要完成。完成一项计划,就在计划本上用对号标出。 学生在每日计划的基础上,要制订每周的计划和学期计划。在制订计划导航过程中,班主任是具体指导者,要帮助和督促学生们,力求制订的计划具有持久性——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下去,直到形成习惯;具有有效性——计划的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具有可操作性——计划忌大忌空,要切实可行,适合学生个性。班主任要不断对学生计划制订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课前预习 昌乐二中规定,学习新课之前,学生要专门拿出时间充分预习,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去预习。 学生在预习中只找出问题还不够,还要养成探究领悟的习惯。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动手解决,可以通过自我研究、查阅资料、同学讨论等种种方式来解除困惑。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得主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3、专心上课 可以说,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所以,在如何上课上,八环节学习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上课的准备要从课间休息时就开始,从心理上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做到精神饱满。 课堂上要以听为主,以思为主,但为了“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的问题,必须记好课堂笔记作为辅助。 充分利用老师留下的3~5分钟时间,做好小结并把课堂疑点记在“备忘录”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