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导论7 第七章
- 格式:ppt
- 大小:498.50 KB
- 文档页数:5
《批判与创意思考》章节模拟答案《批判与创意思考》第1章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1.思考是有目的的心理活动而且对于这种心理活动,当事人可以进行一些控制。
( )答案:√2.思考的关键是控制。
( )答案:√1.2 什么是思考?1.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问题,有的问题不需要思考,有的问题需要思考。
()答案:√2.思考就是针对特定问题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答案:√1.3 海绵与淘金:两种思考方式1.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哪种方式思考?()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A2.海绵式思考和淘金式思考哪一种是较为常见的思考方式是?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A3.以下哪种思考方式需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A、海绵式B、淘金式答案:B4.海绵式思考是被动接受作者观点与推理但不能评价,淘金式思考是主动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和观念并评价。
()A、正确B、错误答案:A1.4 思考的心理学基础(一)1.在思考过程中,以图像和心像进行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B2.在思考过程中,比较偏向直觉思考的是?()A、左脑B、右脑答案:B3.下面属于右脑功能的是()。
A、艺术B、阅读C、写作D、语言答案:A1.5 思考的心理学基础(二)1.赫曼的全脑模型中,逻辑型属于A象限。
答案:√2.赫曼的全脑模型中,C象限是纪律型。
答案:×3.MQ指的是德性商数。
()答案:√1.6 怎样提高创造力?1.日本创造学家进藤隆夫等人提出的创造力不包括()。
A、活力B、好奇心C、结力D、个性答案:B2.创造力中的智力因素不包括()。
A、创造意识B、一般智能C、特殊才能D、批判性思维3.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答案:√第2章第二章思考的历程2.1 思考的方法1.生物学家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类,并揭示了各类生物间的关系和联系,这属于什么过程?()A、具体化B、系统化C、分类化D、概括化答案:B2.演绎是什么样的推理方法?()A、从特殊到一般B、从一般到特殊答案:B3.在思考方法中,抽象是高级的分析,概括是高级的综合。
法律逻辑学本课程的框架: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第六章推理的概述第七章论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逻辑”一词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某种理论、观点逻辑科学“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概述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
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北京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偶有属性特有属性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儿”、“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二流子”……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老师”与“教员”、“先生”3、同一个语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内涵是什么?“人”的内涵是什么?概念内涵的确立方式:1、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如:四边形鸟2、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第二章1、概念的种类10、人贵有自知之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1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单独概念,集合概念12、书是知识的海洋:普遍概念,集合概念1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人类:单独概念,集合概念2、定义与划分3,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定义过宽,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6,故意杀人罪就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定义过宽,故意非法剥夺)11,“一年分为四季”是一个正确的划分(错误,分解显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二章参考答案第一题1、内涵2、外延3、内涵4、外延(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内涵(阶级压迫的工具)5、内涵6、内涵7、内涵8、内涵(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意思表示)、外延(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9、内涵10、外延第二题1、单独概念,集合概念2、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3、单独概念,集合概念4、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5、单独概念,集合概念6、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7、单独概念,集合概念8、普遍概念,集合概念9、普遍概念,集合概念10、人贵有自知之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1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单独概念,集合概念12、书是知识的海洋:普遍概念,集合概念1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人类:单独概念,集合概念第三题1、全同2、反对3、种属4、属种5、交叉6、反对7、矛盾8、交叉9、属种(刑罚和主刑)、属种(刑罚和附加刑)10、全同第五题1.a与b:属种关系;a与c:交叉关系b与a:种属关系;b与c:交叉关系c与a:交叉关系;c与b:交叉关系2.a与b:交叉关系;a与c:属种关系b与a:交叉关系;b与c:属种关系c与a:种属关系;c与b:种属关系3.a与b:属种关系;a与c:属种关系b与a:种属关系;b与c:交叉关系c与a:种属关系;c与b:交叉关系4.a与b:交叉关系;a与c:交叉关系;a与d:交叉关系;b与c:交叉关系;b与d:交叉关系;c与d:交叉关系第六题1.“非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2.“非导体” “半导体”或“绝缘体”3.“外国律师” “美国律师”4.“不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第七题a和b是属种关系,b和c是属种关系,c、d、e是全同关系第八题:正确的是第1、10、16小题,其余错误3,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定义过宽,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6,故意杀人罪就是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定义过宽,故意非法剥夺)11,“一年分为四季”是一个正确的划分(错误,分解显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九题1、限制:程序法;扩大:行为规范2、限制:女审判员;扩大:司法人员3、限制:大兴安岭森林;扩大:植物4、不能限制(单独概念);扩大:作家第三章,逻辑推理:命题演算一,复合命题1,负命题2,联言命题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3,相容选言命题: p或者q ,p∨ q4,排斥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p、q二者必居其一,⌝(p↔q)5,假言命题:如果p,那么q,p→ q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6,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p,才q,q→ p无p必无q,有p未必有q7,等值命题:p当且仅当q ,p↔q二,有效式1、排斥选言推理(a)否定肯定式:(p∨q) ∧⌝ (p∧q) ∧⌝p→q(p∨q) ∧⌝ (p∧q) ∧⌝q→p(b)肯定否定式:(p∨q) ∧⌝ (p∧q) ∧p→⌝q(p∨q) ∧⌝ (p∧q) ∧q→⌝p2,二难推理(假言选言推理)①构成式:(p→r) ∧ (q→r) ∧ (p∨q)→r(p→r) ∧ (q→s) ∧ (p∨q)→r∨s②破坏式:(p→r) ∧ (p→s) ∧ (⌝r∨⌝s)→⌝p(p→r) ∧ (q→s) ∧ (⌝r∨⌝s) →⌝p∨⌝q3,反三段论推理:(p∧q → r) → (⌝r∧ p →⌝q )4,PN系统的基本规则(1)前提引入规则(P规则)(2)重言蕴涵规则(T规则)(3)条件证明规则(C.P规则)证明:P120/八/3①p→q∧r P②¬q∨¬r∨s P③¬ (p∧s) P④p P⑤q∧r ①T⑥s ②⑤T⑦¬s∨¬p ③T⑧¬p ⑥⑦T⑨¬p∧p ④⑧T⑩¬p ④⑨R.A.A(4)间接证明规则R.A.A证明:(p→r) ∧ (q→s) ∧ (⌝r∨⌝s) →⌝p∨⌝q①p→r P②q→s P③¬r∨¬s P④¬ (¬p∨¬q) P⑤p∧q ④T⑥r ⑤T⑦s ⑤T⑧r∧s ⑥⑦T⑨¬ (r∧s) ③T⑩(r∧s)∧¬ (r∧s) ③⑨T⑾¬p∨¬q ④⑩R.A.A第三章参考答案第一题(补充:不是…而是…:联言命题)1. 联言命题:P∧q2. 联言命题:P∧q3. 到过现场的并不都是作案人:负命题┐p4. 负命题┐p5. 选言命题p∨q6. 选言命题p∨q7.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必要条件假言¬p→¬q 8.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q→p9. 等值命题p↔q10.某甲和某乙或者都是案犯,或者都不是案犯:选言命题(P∧q)∨(┐p∧┐q)11. 排斥选言:┐(p↔ q)12. 联言:P∧q13. 联言:P∧q∧r14. 联言:p∧(q∧r∧s∧t)15. 科学技术不是上层建筑,而是生产力:联言:P∧q1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联言(p→q)∧(┐p→r)17. 联言:P∧q18. 联言P∧q19. 选言p∨q∨r20. 排斥选言┐(p↔q)21. 假言p∨q→r2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q→p23. 选言p∨q24. 假言p→q25. 这件事情的结局,不会有利于被告,只会有利于原告:联言P ∧q第二题1. (p ∨q )→¬r2. p ∧[┐(q ∨r )∧(¬s ∨¬t )]→¬u3. (p ∨q )∧r →¬s ∧(t ∨u )4. p ∧(q ∨r )∧s →t ∧s5. p ∨q →r6. p ∧q ∧r ∧s ∧t7.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目录第一讲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1关于“逻辑”一词1�2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1�3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2�1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2�2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2�3逻辑学研究的形式化特征第三节逻辑学理论的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逻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3�2逻辑学与思维科学的关系3�3逻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第二讲词项第一节词项概述1�1什么是词项1�2词项的逻辑特征1�3词项与语词、概念第二节词项的种类2�1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2�2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2�3实词项与虚词项2�4正词项与负词项第三节词项之间的关系3�1相容关系3�2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1概括与限制4�2划分4�3定义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概述1�1什么是命题1�2命题的逻辑特征1�3命题与语句、判断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2�1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2�2直言命题的分类2�3直言命题的周延性2�4A、E、I、O之间对当关系2�5传统直言命题的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3�1直言命题推理概述3�2对当关系推理3�3变形推理第四节三段论4�1什么是三段论4�2三段论的规则4�3三段论的格4�4三段论的式4�5非标准形式的三段论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1�1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1�2复合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几种基本形式2�1负命题2�2联言命题2�3选言命题2�4条件命题2�5等值命题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3�1命题公式3�2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关系4�1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4�2几个重要的重言等值式4�3命题公式的相互定义第五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基本的有效推理式1�1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1�2基本的有效推理式第二节推理有效性的形式证明2�1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2�2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2�3基本推导规则与等值替换规则2�4条件证明规则2�5间接证明规则2�6证明重言式第三节无效推理的判定3�1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3�2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的有效与无效3�3证明公式集合的协调性第六讲量化逻辑第一节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1�1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1�2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1�3量化命题公式1�4量化命题公式的真假条件第二节量化命题的形式化2�1A、E、I、O命题的形式化2�2一般简单命题的形式化2�3多重量化命题第三节量化推理规则3�1全称例示规则�简记为U S�3�2存在概括规则�简记为E G�3�3全称概括规则�U G�3�4存在例示规则�E S�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4�1量化公式的真值函项展开式4�2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第七讲规范逻辑初步第一节模态命题1�1模态词与模态命题1�2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第二节规范命题2�1规范命题概述2�2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2�3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三节规范推理3�1规范对当关系推理3�2复合规范命题的推理第八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第一节同一律1�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1�2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1�3同一律的作用第二节矛盾律2�1矛盾律内容和要求2�2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2�3矛盾律的作用第三节排中律3�1排中律内容和要求3�2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3�3排中律的作用3�4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第一讲绪论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
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
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 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
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
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
对此,有议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
它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
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
据说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导论》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1.1世界是事实的总体,而不是事物的总体。
1.11世界为诸事实所规定,为它们即是全部事实所规定。
1.12因为事实的总体规定那发生的事情,也规定那所有未发生的事情。
1.13在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
1.2世界分解为诸事实。
1.21每项事情可以发生或者不发生,其余的一切则仍保持原样。
2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
2.01事态是对象(事物)的结合。
2.011事物的本质在于能够成为事态的组成部分。
2.012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出现在一个事态中,那么该事态的可能性必定已经预含于该事物之中。
2.0121 如果一个事物本身能够独立存在,那么后来的适合于它的状况看来就是一种偶然的事情。
如果事物能够出现于事态之中,那么这一可能性必定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于事物之中。
(在逻辑中没有纯粹是可能的事情。
逻辑涉及每一种可能性,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
)正如我们根本不能在空间之外思想空间对象,或者在时间之外思想时间对象一样,离开同其他对象结合的可能性,我们也不能思想一个对象。
如果我能够思想在事态中结合的对象,我就不能离开这种结合的可能性来思想对象。
2.0122 事物就其能够出现在一切可能的状况中而言是独立的,但是这种独立性的形式是一种与事态相联系的形式,即一种依赖的形式。
(词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单独地和在命题中——出现是不可能的。
)2.0123假如我知道一个对象,我也就知道它出现于诸事态中的所有可能性。
(每一个这种可能性必定在该对象的本性中。
)之后不可能发现新的可能性。
2.01231如果我要知道一个对象,虽然我不一定要知道它的外在性质,但是我必须知道它的一切内在性质。
2.0124如果给出所有的对象,那么同时也就给出了所有可能的事态。
2.013每个事物都像是在一个可能事态的空间里。
我可以设想这个空间是空的,但是我不能设想没有这空间的事物。
2.0131空间对象必须处在无限的空间之中。
大学逻辑导论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常项,变项,逻辑常项。
2.“p”、“q”,“如果……那么……”。
二、单项选择题1.B2.B第二章概念一、填空题1.内涵,外延。
2.“定义过窄”。
3.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不相容。
4.“多出子项”,“划分不全”。
5.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6.单独概念,哲学范畴。
7.外延,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根据。
8.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二、单项选择题1.A2.C3.B4.D三、双项选择题1.AD2.CD3.BD4.AD5.BC6.CD7.CD8.AD9.BC10.BC四、多项选择题1.ABCE2.BCE3.ACE4.ACE5.ABCD五、试用本章第三节介绍的图形表示下列各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解 3.解A.文学作品A.劳动模范A.大学毕业生B.古典文学作品B.农民B.青年C.中国文学作品C.共产党员C.先进工作者六、分析下列定义是否正确1.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因为“海洋中的陆地”除了包括岛之外,还包括“珊瑚礁”等。
2.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因为它在给“大国”下定义时用“小国”来说明,按此,在给“小国”下定义时将用“大国”来说明。
4.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以比喻做定义”的逻辑错误。
5.解此定义不正确,犯了“以比喻做定义”的逻辑错误。
七、分析下列划分是否正确1.解此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根据不同一”、“划分不全”、“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因为“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涉及到商品的质量情况,“畅销品”和“滞销品”涉及到商品的销售情况,故犯了“划分根据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因为商品除了包括“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之外,还包括质量情况一般的商品;商品除了包括“畅销品”和“滞销品”之外,还包括销售情况一般的商品。
故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本课程将介绍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命题和推理。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在概念、命题以及推理方面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对逻辑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从而能借助所学的逻辑知识解决相关的逻辑推理和逻辑判断。
本课题应指定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逻辑推理训练,探讨正确推理与谬误的差异,从而增强学生分辨真假命题的能力,完善和提高其逻辑批判性思维。
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劳动的认知基础。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ogics, which including Concept, proposition and reasoning.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ability of logical reasoning and analysis, and to improve the preciseness and logicality of concepts, propositions and reasoning. It makes students to have a mor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logic, so that they can solve the relevant logical reasoning and logical judg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logic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2.设计思路:本课题通过概念、命题以及推理三部分的层次推进,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律,从而在实践推理中准确、恰当地使用逻辑知识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