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始将连横 ppt
- 格式:ppt
- 大小:328.00 KB
- 文档页数:18
苏秦始将连横——知人论世读古书原文:苏秦始将连横。
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攻战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獘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见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惽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提要】苏秦,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
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
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
【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冲,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秦策》选自《战国策秦策一》刘向整理一、作品及作家介绍《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所记非一时作者已不考所记非时之事,又非涉及国,应非人所作,可之事,又非涉及一国,应非一人所作,可能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纵横策士所记,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
名称各异,有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名称各异有国策国事长长书事《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
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辑西汉末年整理宫中图书成33篇,他认为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
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内有战国纵横家作品27章,无书名和篇名,专家称其帛书《战国策》,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与《史记》,16章属失传己久的佚作,这说明战国时记载的类似资料在当时肯定很多,传于汉时仍为数不少,刘向编订的只是一部分而己。
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免为庶人。
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据《汉书·艺文志》,刘向有辞赋33篇,今还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楚辞》书是刘向辑等书《楚辞》一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人的仿骚作品。
《战国策》(共33篇,486章) 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
《周策》篇分为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
3.《秦策》5篇,分为64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策篇分为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
6.《赵策》4篇,分为66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
9.《燕策》3篇,分为3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
苏秦始将连横苏秦始将连横苏秦当初提倡连横战术,对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有巴、蜀、汉中丰富的物产,北有胡地出产的貉皮、代地出产的良马,南有巫山、黔中险要屏障,东有崤山、函谷关的坚固要塞。
田地肥美,百姓殷实,战车万俩,勇士百万,千里沃野,资源丰富,地处优势,秦国是物产府库,天下强國。
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威猛,兵法的教化,可以兼并诸侯,夺取天下,称帝治理。
希望大王留意一下,允许我奏明强国谋略。
秦王说:“我听人说:鸟儿羽毛不丰满,不能够高飞,政令没形成不能够杀伐,道德不崇高不能够指使民众,政教不合适不能够号令大臣。
如今先生严肃郑重不远千里当廷指教,盛情以后再说。
”苏秦说:“臣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听我的意见。
从前神农攻打补遂部落,黄帝讨伐涿鹿捉拿九黎酋长蚩尤,唐尧逐放欢兜,虞舜攻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文王攻打崇侯,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战争称霸天下。
由此看来,那有不打仗的人呢?虽然古人乘车奔波,口头缔结盟约,纵横商谈联盟,谋求天下统一,但战争还是不息。
辩士说客不断游说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昏乱迷惑,因此各种风波俱起,杂乱不清不知如何处理完善。
规章制度完备,人们又装出虚伪的行动。
文书、籍册繁多浑浊,百姓生活贫困不足。
君臣上下发愁,民众无所依从。
明言彰著之理越多,兵甲战乱越起,壮观儒服辩士越多,战争越是不停。
辩辞繁多杂乱,天下无法治理。
辩士磨破舌头,听者震聋耳朵,却是不见成效,即使做事仁义守信,也无法使天下人友好亲近。
於是废除文治,任用武士,款待敢死之士,穿缀甲胄,磨砺武器,效力战场,争夺胜负。
那些无所事事空想得利的强国,安居静坐希望土地扩大想法,即使是五帝、三王、五伯,明智的君主,贤良的国王,想不用刀兵,坐而待之,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只有用战争才能达到强国的目的。
远距离就俩军相攻击,近距离就短兵相厮杀。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大功。
所以说军队胜于国门之外,政令主张就见诸于国门之内,君主有威望,民众就驯服。
《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秦策》选自《战国策秦策一》刘向整理一、作品及作家介绍《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所记非一时作者已不考所记非时之事,又非涉及国,应非人所作,可之事,又非涉及一国,应非一人所作,可能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纵横策士所记,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
名称各异,有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名称各异有国策国事长长书事《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呼。
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辑西汉末年整理宫中图书成33篇,他认为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
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内有战国纵横家作品27章,无书名和篇名,专家称其帛书《战国策》,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与《史记》,16章属失传己久的佚作,这说明战国时记载的类似资料在当时肯定很多,传于汉时仍为数不少,刘向编订的只是一部分而己。
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
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免为庶人。
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据《汉书·艺文志》,刘向有辞赋33篇,今还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楚辞》书是刘向辑等书《楚辞》一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人的仿骚作品。
《战国策》(共33篇,486章) 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
《周策》篇分为章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
3.《秦策》5篇,分为64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策篇分为章5.《楚策》4篇,分为52章。
6.《赵策》4篇,分为66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8.《韩策》3篇,分为69章。
9.《燕策》3篇,分为3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