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古代文学史 苏秦始将连横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33
苏秦始将连横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古文观止(11)·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秦的生平和《战国策》的背景。
(2)掌握“连横”和“合纵”的基本概念。
(3)学习苏秦的说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苏秦的游说策略。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苏秦的游说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苏秦的智慧和勇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苏秦的生平和《战国策》的背景。
2. “连横”和“合纵”的基本概念。
3. 苏秦的说辞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苏秦的游说策略。
2. 体验苏秦的游说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苏秦的生平和《战国策》的背景。
2. 提出问题:苏秦为何能成为战国时期的著名策士?二、学习内容1. 阅读课文,了解苏秦的游说策略。
2. 讨论苏秦的游说技巧,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3. 分析“连横”和“合纵”的概念及其在战国时期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苏秦的游说策略有哪些特点?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苏秦,进行模拟游说。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苏秦游说策略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1. 分析苏秦的说辞技巧,如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等。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苏秦如何运用说辞技巧来说服秦惠王。
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苏秦的说辞技巧对现代沟通有何启示?2. 写作练习:以苏秦的游说策略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苏秦及其游说策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苏秦的生平和《战国策》的背景,掌握了“连横”和“合纵”的基本概念,学习了苏秦的说辞技巧。
中考文言文《苏秦始将连横》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
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
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
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所依靠。
古文观止(11)·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饰,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以《苏秦始将连横》为例《战国策》是我国著名的國別体史书,杂记了我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军政大事及历史事实。
其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少数为秦汉间人,后来由刘向编校整理而成。
该书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苏秦始将连横》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篇。
下面以此文为例,简要分析《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一、风姿卓然的人物形象。
《战国策》中描写的人物,大抵是一群个性鲜明、风姿卓然的纵横家。
通过对他们的言论、活动的描述,使战国时期各个阶级、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跃然纸上。
他们在政治方面崇尚计策、推举贤才;思想上却也追名逐利、谋求显达。
《苏秦始将连横》开篇即记载谋士苏秦以气势充沛、词锋逼人的“连横”之计来说服秦惠王发动战争,各个击破,以成霸业。
“约纵连横,兵革不藏。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绌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但却因“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而被家人所排挤,后来“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之后使“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后衣锦还乡,家人却各个恭敬无比,继而发出“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的感慨。
二、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战国时代,多昏庸暴君,谋士说客多以比喻及引用寓言、历史事件等手段循序渐进、铺张扬厉的说辞来陈述自己的见解,以达到政治目的。
因此,《战国策》的文辞之妙,历来备受推崇。
《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以秦国地出之便来游说秦王“吞天下,称帝而治”,亲王则“以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伐,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的比喻来表明自己拒绝的态度。
苏秦进而以“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人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引用一连串历史事实来表明战争的必要性,又以排比整句来揭示当今帝王的无知昏聩,再次强调战争的重要性。
简述苏秦始将连横一文的内容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外交家,他在连横一文中提出了“合纵连横”的策略。
该策略通过联合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利益和恩怨,达到合力抵抗强敌的目的。
苏秦认为,只有通过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才能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连横一文包括了诸多的具体策略,如招贤纳士、抚慰官民、扶持弱国、巩固盟友等,这些策略不仅对于当时的战争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后世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苏秦始将连横教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连横之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交手段。
这种手段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都在进行一种争霸的竞争,而连横之术就是在这种竞争中产生的。
连横之术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连横之术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就是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外交家,他是连横之术的创始人。
苏秦的出现,让连横之术发展壮大,并成为中国古代外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苏秦对连横之术的创始和推广有很大的贡献,他的努力使得连横之术得以广泛应用。
苏秦将连横之术系统化、理论化并推广到全国各地。
在他的带领下,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他的连横之术不但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内政上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为了使连横之术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承,苏秦在公元前316年,创建了著名的“连横教”,并举行了一次著名的“连横教案”,以此来宣传连横之术。
这次教案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据史料记载,连横教案是在咸阳召开的,召开地点是在崇山之上。
当时有很多名士和政治家出席了这次教案,其中包括了苏秦的朋友张仪和夏侯婴等人。
教案上,苏秦向大家介绍了连横之术的精髓和应用,他还通过演示和解读篇章等方式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连横之术。
连横教案的成功不仅在于苏秦的表现,同时也在于其他出席者的支持。
在这次教案中,张仪为苏秦提出了很多有关连横之术的问题,并给予了很好的回应。
这些问题涉及到连横之术的理念、技巧等方面,其回答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许。
连横教案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宣传了连横之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外交理念和文化的揭露和扩散。
中国古代外交方面的一些核心思想和理念,如“利刃之下,玉石俱焚”、“天下为一家”等,在连横之术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体现。
因此,连横教案是对中国古代外交文化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苏秦始将连横教案彰显了当时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也与其他文化和思想一样,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文言文翻译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苏秦始将连横》译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文本译文原文文本[1/4]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1/4]《苏秦始将连横》2002/08/15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文本译文原文文本[2/4]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
【《苏秦始将连横》译文】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
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
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
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
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
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辩穿着儒士服装的人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
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
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苏秦始将连横》译文
苏秦始将连横选自《战国策》
[1/4]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
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
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
[1/4]
《苏秦始将连横》2002/08/15。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观后感苏秦始将连横(一)《苏秦始将连横》一文中详细地记叙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的事迹。
从其中折射出纵横家的智慧和人生价值取向。
苏秦学成之后不断地游说各国。
在游说秦王之时,苏秦从秦国的地理,国力,政治方面作出综合性的分析。
条理之清晰,语言之犀利,无不体现苏秦之才能。
但是却遭到秦王的推托。
一般而言,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示意你离开的时候,谁不是一脸沮丧地离开。
而苏秦不然。
他反而以退为进。
他借古喻今,列举了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齐桓等人成就霸业无不是以武力取胜的史实。
由此观之,作为一个纵横家,苏秦具备了智慧与胆识。
但是苏秦最后却趁势说出:“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昏于教,……由此论之。
王固不能行也。
”这话可不是指着秦王鼻子骂王昏庸,于是秦王大怒,其后苏秦几次求见皆不得。
导致苏秦最后失败的原因,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没有揣摩大王的心思。
这和进谏一样,进谏的关键是如何让上司接受。
苏秦无疑是犯了这种错误。
尔后,他师傅鬼谷子也认为苏秦缺少的正是这种能力。
这在后面苏秦游说赵王成功时得到了证明。
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苏秦身上的一个特色。
在游说秦王失败后,苏秦黯然回到家乡。
“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回到家后,苏秦因为失败更受冷落。
他受不住其乡人的冷言相待,“乃夜发书,陈箧数十……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这种拼搏与刻苦精神更为世代读书人津为乐道,引为楷模。
由上观之,作为纵横家,苏秦是成功的。
他的精神确值得人们传诵。
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贯穿苏秦过程的内在动力是其对功名利禄的热衷和追求。
苏秦最为传诵的就是“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
这也是纵横家共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儒家主张舍生取义,羞于言财利,忘怀个人得失,追求品德的高尚;而纵横家却相反。
纵横家重利轻义,渴望个人成功,追求功名利禄,崇尚奇谋权变。
所以历史上,纵横家的下场往往都是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