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首尾呼应及点题指导 (1)
- 格式:ppt
- 大小:226.50 KB
- 文档页数:41
【技法点拨】做事情讲究有头有尾,写文章同样如此。
但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头有尾,还应让首尾形成呼应之势,如此文章结构才会显得更加紧密、完整,主题才会更加突出,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
那么,如何设计文章的首尾,让其形成呼应之势呢?一、重复式呼应即在文章的结尾重复文章的开头,从而形成呼应之势。
比如一位同学在作文《难忘的一件事》中是这样开头的:“这件事刻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结尾则写道:“这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我永远也忘不了它。
”虽然首尾意思大体相同,但这种重复,起到了强调作用。
二、答疑式呼应即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疑,结尾时再作出回应,给出答案,从而形成呼应之势。
比如一位同学在作文《爱恨交加》中是这样开头的:“一家人都喜欢表妹,我却对她爱恨交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进行记叙,交代事情原委。
最后在结尾时写道:“如此崇拜我这个表哥,却又不时揭我短处,让我无地自容的表妹,能不让我爱恨交加吗?”首尾一问一答,遥相呼应。
三、叙议式呼应即在文章开头写人记事,结尾针对文章的开头展开议论,提出观点,抒发情感。
比如作文《“吝啬”的妈妈》开篇写道:“有时,我的妈妈太吝啬了,吝啬得让人难以置信。
可有时她又大方无比,大方得让人目瞪口呆。
”结尾则对此进行评论:“妈妈虽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不会说什么教育子女的大道理,却用“吝啬”让我懂得了勤俭持家的道理,用“大方'让我懂得了助人为乐的真谛。
妈妈真是了不起!谢谢您,妈妈!”这样的首尾一叙一议,前后呼应,给人以启迪。
四、情景式呼应即在文章的开头借助景色描写,营造一种氛围,结尾时又回到景色描写上来,这时的景色和氛围可以不变,也可以发生变化。
一位同学在写《忆外婆》这篇作文时是这样开头的:“记得那是个春暖花开的早晨,我和外婆在这条小路上散步····..”结尾则写道:“还是这样的春天、这样的早晨,还是这条开满花丛的小径,如今却唯独不见了我的外婆。
作文的首尾呼应方法指导一、引言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首尾呼应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技巧。
首尾呼应是指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使用相同的语言、主题或观点,以达到增强文章整体效果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运用首尾呼应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文。
二、正文1. 首尾呼应的意义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完整,增强文章的整体效果。
通过首尾呼应,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同时也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此外,首尾呼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如何进行首尾呼应(1)语言层面的呼应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达到语言层面的呼应。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中,开头可以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话语来引出文章主题;结尾则可以用“让我们携手共建美丽家园”这样的话语来总结全文。
(2)主题层面的呼应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使用相同的主题或观点,以达到主题层面的呼应。
例如,在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中,开头可以用“友谊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这样的话语来引出文章主题;结尾则可以用“珍惜友谊,让友谊之花永远绽放”这样的话语来总结全文。
(3)结构层面的呼应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使用相同的结构或模式,以达到结构层面的呼应。
例如,在一篇关于旅游的作文中,开头可以用“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这样的话语来引出文章主题;结尾则可以用“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旅游带来的快乐”这样的话语来总结全文。
3. 如何训练首尾呼应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首尾呼应能力,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文章,特别是那些具有明显首尾呼应特点的文章,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2)让学生多练习写作文,并要求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注意首尾呼应的问题。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特别关注其是否存在首尾呼应不足的情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分享活动,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首尾呼应的方法和技巧。
作文的开头.结尾.点题.拟题——中考作文金手指第一讲作文如何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对于中考作文来说,写好开头尤为重要。
因为老师阅卷时首先看的便是第一段,要写好开头,有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
请看各地中考满分文的开头技巧。
技巧一: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护士只有在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
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
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选自陕西省中考满分文《感受生活之美》)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
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使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
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
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选自广东省中考满分文《我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技巧点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
这篇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议论打下了基础。
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技巧点拨:中考中,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需要考生追述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
这篇文章的开头就采用了这一方法。
文中先写月色,由溶溶月色引发了“我”的联想,使“我”回忆起同样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
作文开头结尾有修辞方法互相照应篇一:作文的开头、结尾、选材、小标题作文的开头1、开头要注意点题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第二,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
第三,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2、开头要对应主体3、开头要用好修辞用比喻,增强开头的形象用排比,增强开头的气势用引用,增加开头的情韵4、开头要创设情境5、开头要巧设悬念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
因为开头处于文章的醒目处,又好比乐曲定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
一、开头要注意点题写一篇应试作文,时间都比较紧,难以有充分的准备,因而我们在写开头时,要注意点题,以便直接切题,进入主体,这样既不容易离题,也能使作文紧凑些。
在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或倒叙结构的文章时,尤应如此。
那么我们怎样来点题呢?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我们有些同学在点了题后,又扯到不相干的话题上去了,这样不但未达到点题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成为废话。
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第二,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
所谓映衬句,就是为了突出一个事物,故意借用另一个事物予以映衬的句子。
相当于古典诗歌中“兴”的手法。
第三,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这样不容易使主体部分的内容偏离题目。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开头:1、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
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2、转眼间,毕业在即,我却忘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忘不了我们那次不很成熟却很成功的“合作”(《合作》)3、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把爱心带给他人》)4、时间老人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蓦然回首,成长的路上已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
语文作文开头开篇及结尾提分写作技巧1、点题法怎样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理解、领会我们的写作意图,迅速把握作文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思想感情呢?可以在开头紧扣标题中的关键词,委婉地传达情感或意旨,以此使行文的脉络清晰。
名家经典片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解析这一开头,著名作家朱自清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前半句,突出“我”与“父亲”不相见时间之长,达“二年余”,入题快,给读者设下悬念,吸引读者。
后半句,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照应问题,也以“最不能忘记”委婉地传达出了作者对“父亲”强烈四年的感情倾向。
全句虽寥寥数语,却真可谓是精彩的点题点睛之笔。
2、修辞法所谓修辞法,就是在作文开头部分运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问、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或渲染环境,或营造情境,或交代观点,或书法情感,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名家经典片段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泰戈尔《金色花》)解析这一开头以“我”假设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并向妈妈发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从而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统摄下文内容,引人注意,增强了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运用这种设问开头的关键,是尽量先设置设问的情境,切忌让人感觉无端凭空设问,摸不着头脑。
否则,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误判。
3、要素法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叙要素,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全文的主要事情或情节。
名家经典片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莫怀戚《散步》)解析这种开头其实很好用,方便快捷入题,又能给读者带来阅读兴趣。
4、渲染法利用特定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感情。
名家经典片段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写作文的技巧开头中间和结尾1.认真审题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
题目常常是文章的高度浓缩。
一篇文章纵有千言万语,若浓缩成一二百字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若浓缩成几个字就是文章的题目。
离题,是文章的最大毛病。
审题,必须从构成题目的每个词入手,理解题目对文章作了哪些规定和限制。
比如《课余生活给我带来了乐趣》,要抓住课余生活、乐趣这些词2、要有明确中心文章的中心,就体现了我们对某人或事物的认识,表达某种感受,也是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中心要明确。
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应该一目了然,毫不含糊。
中心要正确。
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去描写人和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中心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避免中心过多。
3、内容和形式要有新意总是跟在别人后面,别人则么些,我也则么写这是最糟糕的。
应为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思考的方式,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可能一样。
写作活动,要求把自己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的东西,通过大脑的特殊加工,租界内成一片全新的文章,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假如总是重复别人写过的内容,习作水平永远不可能提高这种文章也没人想去读,这样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
4、认真写好我的感受有些人写文章时,常常因为所写的内容缺乏切身体验,只重视叙事和状物,不太善于表达感受,忙忙完晨一篇习作,结果总是干巴巴的。
第一,要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对所写的内容经常要问一问自己:“这时候我在想什么?”“我觉得怎么样?”第二,作文要思考怎样把我的感受在文中体现出来第三,初稿写出以后,要反复、认真的修改,看看有没有把我的感受写具体第四,在平时阅读书时,要认真学习哪些优秀反问是怎样表达感受的对文中感人的要多读,边读边体会这是你的在对待作文时心理的态度上的不正确。
不要把写作文当作是一种任务来应付其实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以下两点:首先你的情感是否能够宣泄到极致以至于达到能够感染读者的效果.想要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我认为还是要多去体会思考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悟每一件能使你有所感触的事情。
作文首尾呼应方法指导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这种方法是指结尾与题目或开头遥相呼应,既能紧扣题旨又能给读者一种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是一种最实用的结尾方式。
下面介绍几种首尾呼应的方法:一.方法指导(一)常规写法1.标题结尾法。
用题目做结尾句,使结尾与题目遥相呼应。
题目:《做一片云,真好》开头:做一片云,那感觉真好!结尾:任思绪飞扬,品味有生以来的宁静与淡泊,体验那种种神奇的万象,一切默默地开始,默默地结束,这就是云。
做一片云,真好!2.呼应开头法。
用开头的点题句做结尾句,使文章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
题目:《宽容》开头:父母,宽容我们一些吧!你们总是苛求完美,光看我们的缺点,其实多看看我们的优点,我们会更努力。
结尾:父母,宽容我们一些吧!3.点扣法。
就是开头点题,结尾扣题题目:《校园里的美》开头:当我们用一颗爱心去欣赏校园时,你不难发现——校园处处有美。
结尾:三年精心品读校园这本书,我蓦然发现——校园真美。
4.前因后果法。
指的是文章开头交代某种原因,结尾写出开头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因果呼应,顺理成章。
题目:《身边的感动》开头:在我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
尤其是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人,更令人为之震撼。
结尾:是这位老人的质朴,无私,是他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让我为之感动,并深深地震撼了。
5.一问一答法。
就是开头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结尾才作回答。
题目:《校园里的美》开头:校园呀,你美在哪里?那操场的杂草丛生,那球场只有一个篮球筐?难道这是你的美?结尾:我真正明白了:校园的美,在每个人心灵的深处。
(二)个性创意法1.先叙述后议论法。
文章开头往往客观地对事物进行叙写,不加以任何评论,不表明作者的观点。
而在结尾,针对所写的事物生发议论,表达作者的思想认识和主观情感。
题目:《老师的蜗居》开头:我的老师,一家四口还挤在一间不满15平米的小屋。
作文的首尾呼应方法指导
一、引言部分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首尾呼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
恰当的引言和结尾可以帮助文章更加连贯和有层次感。
下面将介绍一些写作文时的首尾呼应方法。
二、常用的首尾呼应方法
1. 对立呼应法
在引言中提出一个问题或观点,然后在结尾部分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总结结论。
通过对立的呼应,让读者有一种思考和归纳的感觉。
2. 视觉呼应法
利用类比或比喻等手法,通过形象的描述来呼应引言和结尾。
这种方法可以给读者带来直观的感受,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时间呼应法
引言部分可以展示事件的发生,结尾部分可以展示事件的结果或变化。
通过时间的呼应,让文章更加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4. 逻辑呼应法
在引言部分提出一个观点或论点,然后在结尾部分对该观点或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
通过逻辑的呼应,让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三、示例
作文题目: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引言:健康饮食对于我们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健康的饮食习
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能量和营养。
那么,如何保持健康饮食呢?
结尾:综上所述,健康饮食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我们应该
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尽量避免垃圾食品和高热量的食物。
只有保持
健康饮食,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四、总结
在写作文时,正确运用首尾呼应的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有层
次感。
通过对立呼应、视觉呼应、时间呼应和逻辑呼应等方法,可以
让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作文值得题目首尾呼应的开头结尾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作文值得题目首尾呼应的开头结尾一:心法人物动作有先后,一步一步我来表。
巧用动词不重复,恰如其分最为高。
根据主题写动作,一字千金妙妙妙,妙妙妙!我们用了三讲学习作文的三种开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方法,而开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能抓住老师的目光。
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快速入题。
作文的开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和结尾同样重要,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这一讲景物描写收尾法。
用景物描写收尾这个方法是写人叙事写作的最常用的笔法。
结尾中的景物描写,绝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而必须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寄托一种情思,可以象征一种情态,可以表达一种含义,可以突现一种情境等。
例1“我抬起头来,幽蓝的天空,辽远而纯净这是春天的晴空啊!一群又一群鸟儿从远方来了,它们欢叫着,抖动着翅膀,划过透明的春天,飞呵,飞呵,飞……”这是赵丽宏的《小鸟,你飞向何方》的结尾。
用小鸟隐喻十年动乱后热爱学习的年轻人,这样的结尾虚实结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例2“床头挂着一串星星,一串蓝色的闪亮的星星,十五颗闪亮的让人感觉静谧的星星。
每每在灯光的照耀下它们那夺目的光芒,总会使我想起一个叫诚实的字眼儿。
”“至今,床头那串星星仍闪着美丽的光亮……”这是《床头,那串善良的星星》的开头和结尾,这优秀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作文荣获全国中小学[微博]生创意作文大赛初中组二等奖。
文章开头写“蓝色的闪亮的星星”时,用“静谧”一词写出了蓝色的纯净给人的感觉。
结尾仍旧用景物描写,不仅达到首尾呼应,而且写出了这件事给小作者的印象深刻,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
例3“哦,又和父母闹别扭了。
”“风渐渐停了,风筝缓缓地落下来,被一双充满温暖的手捧起来,它回家了。
云渐渐散了,露出一片湛蓝的天……”这是范文《风筝》的开头和结尾。
“风筝”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小作者通过对风筝的观察与感受,叙述了自己由“迷惑到明了”由“烦恼到快乐”的经过。
【作文指导初步】学会文章的前后照应和点题考虑好如何照应照应,即前后关照,呼应配合:就是前面说的话,后面有个着落;后面讲的事,前面有所暗示。
就是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要有所预示。
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严谨了,情节就周详、缜密了。
都有哪些主要的照应形式呢?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呢?(1)考虑好文题照应。
文题照应,就是使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就紧扣中心内容,照应题目。
如:题目:这节历史课使我受到了教育开头:小学6年,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其中使我受到教育最深的是一节历史课。
题目:游泳能手——小菊开头:我家屋后有一条河,河面上建着一座水泥拱桥。
我们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在这条河中游泳。
说起游泳能手,可要算我的好邻居——小菊了。
这种照应形式,文章一下笔,就“书归正传”、开宗明义,照应题目,便于把文章写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有助于一下子吸引住读者,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现象。
行文当中,时刻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集中;如果不注意照应题目,就容易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2)考虑好尾题照应。
尾题照应,就是使文章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通常又称“结尾扣题”,即结尾点明文章题目的含义。
如:题目:理发员叔叔真好结尾:理发员叔叔真好,他有一颗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心!题目:我是这样的人结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长得像男孩子,性格也像男孩子。
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照应题目,具有强调中心或画龙点睛的效果,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掌握中心,受到感染;具有收拢全文的作用,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严密紧凑,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考虑好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
如文章开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说明道理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一下,与开头相应和,使文章浑然一体。
写作指导|作文结尾的方法与技巧1导语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作文亦然,尾结得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启发读者深入地思考问题,从中得到教育。
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辞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
要坚持一个原则,即不拖泥带水无话找话,要干净利索。
2结尾的方法与技巧一、首尾呼应,结尾点题。
首尾呼应或结尾点题能给阅卷教师留下中心突出、结构完整的印象,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跑题的缺憾。
例1:成功需要代价一个小女孩去摘玫瑰花,被刺扎破了手指。
她对妈妈说玫瑰园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一朵花下都有刺。
花儿是美丽的,但花下有刺。
要想摘到它,就得冒手指被扎破出血的危险,于是就有人不摘,到头来“无花空摘枝”。
但也有人不怕刺,摘到了花,享受到了成功的欢欣,尽管他的手指滴着血。
摘花如此,干事业何尝不如此?它需要艰辛的劳动和痛苦的代价。
因为在通向成功的路上铺满了荆棘。
有的人被重重困难唬住,面对成功望而却步。
这种人一生只能平淡而过,庸庸碌碌。
而另一种人,他们和那个小姑娘一样,为成功做出了努力,但也因被刺破手指终于没有成功。
还有一种人,他们忍受着被刺的痛苦,在困难中艰苦地前进。
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做了一次次的实验,从不害怕失败,最后,他鲜血淋漓地从炸得粉碎的实验室里跳出来,狂吼着“我成功了!”他终于摘到了那带刺的玫瑰。
成功属于有志者!当前的改革开放,也像摘带刺的玫瑰花一样。
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进入我们的国家,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像毒刺一样危害我们。
我们不能像小姑娘那样,因为有刺就放弃采摘鲜花。
我们应不怕困难,吸取先进的东西,抵制落后的东西,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奥斯特洛夫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我们只有迎击风险,驾驭风险,才能通过勇敢的驰骋为获取成功的果实而登上希望的绝顶。
那个被扎破了手而却步不前的小姑娘,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