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患儿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儿鹅口疮的诊疗及护理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为口腔黏膜感染白色念珠菌而引起的口腔疾病。
因为在病变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块状物,因此又称为“雪口病”。
【主要表现】
(1)症状:轻者可无症状,局部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重者可伴有低热、拒食、吞咽困难等。
(2)体征:口腔黏膜表面可见点或斑块状白色凝乳样物,可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边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渗血;严重者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
(3)辅助检查:显微镜下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
【治疗与护理】
(1)一般治疗:注意哺乳卫生,加强营养,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2。
(2)局部治疗:一般不必口服抗真菌药物。
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或局部涂抹10万~20万单位/毫升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2~3次/日。
(3)护理措施:患儿进奶后给少许温开水冲洗口腔,多吃富含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果汁或水果,如柠檬汁、猕猴桃、苹果、生梨、番茄等。
鹅口疮的家庭护理
出生不久的宝宝,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
此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宝宝的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一定要引起妈妈足够的重视。
家庭护理有以下几个要点:
喂养工具要保持卫生: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母亲均应洗手、洗乳头。
人工喂养者,对用过的奶嘴、奶瓶,应先用4%的苏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时,再清洗、煮沸消毒后备用。
宝宝用具要单独使用:宝宝的洗漱用具(脸盆、毛巾、漱口杯等)和食具均应单独使用,用毕煮沸消毒15分钟。
密切观察随诊: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若发现口腔黏膜上有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均应送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细节提醒:宜给宝宝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免引起疼痛。
同时多喂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外科护理:鹅口疮的护理发病原因:新生儿或久病体弱的婴幼儿,口腔、舌面布满白屑,状如鹅口,俗称“雪口”。
中医认为,本病可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而致。
邪毒蕴积心脾,上熏口舌而发病。
婴儿口腔嫩薄,不耐邪热熏灼,故易于发生鹅口疮,尤以早产儿及久病、久泻、体质疲弱的乳儿较为常见。
鹅口疮的病儿主要有以下特征:本病初起,先在口腔舌上或两颊内侧出现白屑,渐次蔓延于牙龈、口唇、软硬腭等处。
白屑周围绕有微赤色的红晕,互相粘连,状如凝固的乳块,随擦去随时生起,不易清除。
临床表现也轻重不一:轻者,除口腔舌上出现白屑外,并无其它症状表现;重者,白屑可蔓延至鼻道、咽喉、食道,甚至白屑叠叠,壅塞气道,妨碍哺乳,啼哭不止。
如见病儿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啼声不出者,为危重症候。
护理措施(1)注意病儿口腔的清洁,指导喂服,加强个人卫生。
喂乳前后用温水将乳头冲洗干净,喂乳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
用不1∶3银花甘草液等擦洗口腔,每日3次-4次,局部溃破可外涂适量冰硼散或1%龙胆紫。
(2)观察病儿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
若见病儿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吮浮时啼哭,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
发热者,定时测量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
口臭便秘者,在医生指导下用大黄粉1克,开水泡后喂服。
中药汤剂宜采用少量多次温服。
疮面用绿袍散化水以棉签液擦口,再用冰硼散加麻油调敷涂口腔患处,每日3次-5次。
(3)乳母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
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
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XX医院儿科)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实习生,我有幸在XX医院儿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口腔护理实习。
儿科作为一个综合性科室,其护理工作涵盖了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各种疾病。
口腔护理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口腔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内容1. 口腔护理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对口腔护理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
这包括口腔生理结构、口腔常见疾病及护理方法、口腔清洁工具及用品的使用等。
通过学习,我对口腔护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实习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口腔护理实践操作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口腔护理的实践操作。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一些具体操作:(1)口腔清洁:在患儿进食前后,我负责为其进行口腔清洁。
清洁过程中,我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用温水湿润口腔,然后选用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轻轻刷洗牙齿表面及牙缝,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口腔观察:在口腔清洁过程中,我仔细观察患儿的口腔情况,如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腔异味等。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3)口腔护理用品的配置:在口腔护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配置口腔护理用品,如漱口水、口腔护理液、棉签等。
(4)口腔健康教育:在患儿家长面前,我向他们讲解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如何为患儿进行口腔清洁。
3. 口腔护理案例分析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口腔护理案例的处理:案例一:患儿,5岁,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腔内有溃疡。
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首先为患儿进行口腔清洁,然后涂抹口腔护理液,最后用棉签轻轻擦拭溃疡处。
案例二:患儿,8岁,患有鹅口疮。
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首先为患儿进行口腔清洁,然后涂抹口腔护理液,并给予患儿局部喷洒消炎药物。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提高口腔护理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熟练掌握了口腔护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鹅口疮,也被称为温热性口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炎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期。
鹅口疮症状疼痛,常引起婴幼儿食欲下降、哭闹不安等问题,因此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对于婴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鹅口疮的护理常规。
1. 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鹅口疮的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是保持口腔清洁。
护理人员在每次喂奶或辅食后应用温开水或盐水轻轻清洁婴幼儿的口腔,特别是鹅口疮患处。
清洁时应使用柔软的纱布或棉签,切忌使用刷子或其他刺激性物品,以防伤害到口腔组织。
口腔清洁有助于减轻宝宝的疼痛感,促进溃疡的愈合。
2. 维持营养摄入鹅口疮容易导致婴幼儿食欲不振,甚至拒绝进食。
然而,为了保持宝宝的营养摄入,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软食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糊状食品等,以减少刺激。
其次,可以分多次喂食,避免过度饥饿导致哭闹不安。
如果宝宝实在无法进食,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3. 预防感染鹅口疮是由病毒引起的,容易传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婴幼儿衣物、玩具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消毒。
其次,不与其他患有鹅口疮的婴幼儿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家中有其他成员患有疱疹性口炎,应采取措施隔离,避免传染给婴幼儿。
4. 缓解疼痛鹅口疮常伴随疼痛症状,婴幼儿常哭闹不安。
为了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首先,可以给宝宝用冰袋或冰棒轻轻按压患处,以达到镇痛的效果。
其次,可以给宝宝使用指导下的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等,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最后,如果宝宝疼痛严重,影响进食和睡眠,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的建议。
5. 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对于宝宝的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保证宝宝的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婴幼儿哭闹过度导致休息不好。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睡眠情况,如果存在异常如睡眠质量差、多次夜醒等,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宝宝鹅口疮的家庭护理
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面引起的疾病,该菌寄生在口腔及肠道中,它属于念珠菌类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和别的寄生细菌处于动太平衡中而不致病,但是,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它会大量繁殖,摆脱了控制而造成疼痛的、有刺激性的皮肤或勃膜损害。
偶尔白色念珠菌经肠道传播,并引起肛门周围的皮疹。
症状:。
由于口腔疼痛而不愿意吃东西。
在口腔内两颊、舌头或上愕部位的赫膜上有白色、微高于勃膜面的斑点或斑片,形如奶块,不易揩去
妈妈能做什么:
1、用一条清洁的手帕轻轻地揩掉孩子的口腔内的斑片。
如果难以擦掉,就不要勉强用力擦试,因为如果强力去掉它,将会留下一个疼痛的、易出血的创面。
2、给孩子吃酥软的食物。
如果是人工喂奶的婴儿,要买一个特别软的奶嘴,并要仔细地清洗,并在每次喂奶后都要消毒。
3、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正常喂奶,但要格外注意你的乳头卫生以防感染。
每次喂奶后,不要用肥皂洗,只需要用清水把乳头洗净,也不要载胸罩。
乳房如有疙瘩中发生白色斑点,就要看医生。
4、用淡盐水清洗耳恭听局部,然后涂0.5%龙胆紫药水或用制霉菌素10万单位(加甘油少许)局部涂抹,每日2——3次
5、治疗期间不能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否则不但不利于治疗,还可使病情加重。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要点
一、定义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的皮肤上、肠道、阴道寄生,多由于奶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见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二、评估/观察要点
1评估患儿健康史、喂养情况。
2 .评估患儿口腔黏膜及鹅口疮部位。
三、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勿强行擦拭白斑,防损伤患儿口腔黏膜。
3 .母亲哺乳前要洗净双手及乳头,尤其有手足癣的母亲更应注意避免双手接触患儿的喂奶用具及自己的乳头。
4 .患儿喂奶器具应一用一消毒,每次消毒20〜30分钟。
5 .如有长期服用抗生素的病史,应尽快停用抗生素,以利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抑制真菌生长。
(二)对症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哺乳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6 .局部用药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每日2〜3次。
(三)出院指导
1婴儿进食餐具应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7 .每次喂奶前应注意乳房卫生,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 每次抱婴儿时先洗手。
8 .对于婴儿的被褥要定期拆洗、晾晒,婴儿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9 .合理应用抗生素。
护理鹅口疮,呵护口腔健康导读:鹅口疮是宝宝容易发生的口腔疾病,积极护理宝宝口腔,让宝宝快乐成长~
鹅口疮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最容易发生的口腔疾病。
患有鹅口疮的宝宝会出现爱闹,不愿意吃奶,和老是哭等一些症状表现。
这时候新妈妈一定要多加护理和照顾,注意一些生活的卫生,等就会很快的使宝宝的病情好转。
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护理呢?
一、护理步骤
1、患有鹅口疮以后新妈妈,一定要涂抹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可以很快的使鹅口疮得到治愈。
先用医用的苏打水清洗宝宝的鹅口疮处,清洗完以后,再涂抹一些制霉素甘油。
每天涂个两三次,轻的就会治愈。
重者两天也会好转。
2、其次还要新妈妈及时的清洗乳房。
在每次喂奶前要用温水先把手洗干净,再清洗乳房;喝奶粉的宝宝要把奶瓶进行消毒,这样可以避免细菌进入到宝宝的口中,避免细菌的感染加重口腔疾病。
3、还要在喂完宝宝奶以后,及时的喂一些白开水,要记住喝奶粉的宝宝在每次喂完奶以后,都要喂些温开水,这样一是避免宝宝上火和大便干结,而是可以很好的冲刷口腔,不易于霉菌的生存。
二、注意事项
以上就是患有鹅口疮的宝宝的护理工作。
新妈妈一定要记住
不要怕麻烦,要随时注意养成卫生的好习惯,避免宝宝发生各种疾病的机会。
儿科出科小结秋风卷起落叶,时间在不经意间便从指缝中流逝。
上一秒还沉浸在国庆长假中的我们,下一秒便来到了忙碌的NICU开始了不一样的实习体验。
在NICU实习的这一个月里,小组成员经历了护理对象的重大转变,使得我们对护理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感触。
更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收获满满。
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我们所面对的是幼小而脆弱的新生命。
尤其是在NICU,面对的都是一些早产儿和婴儿,他们更是如同花蕊般的弱不禁风,更是让我们深怕自己的操作给他们带来伤害而畏手畏脚。
由于护理对象的改变,我们的护理方式也随之改变,我们不可能完全用护理成人的那些方法来护理他们。
对于这些小婴儿来说,他们无法与我们进行言语的沟通交流,哭闹是他们唯一跟我们表达需求与不适的方法。
故此,迈入科室,充斥耳际的哭闹声也一度成为了我们烦躁的开端……接下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我们怀着坎坷与焦躁的情绪开始了新生儿的护理常规学习。
慢慢的从畏首畏脚到得心应手,从焦急烦躁到耐心安抚,就这样在学习中,我们体会到了父母养育我们的不易,也更进一步的明白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重要,这样的体会来之不易的充斥了我们的心田,也必将成为我们护理道路的奠基石!在这个科室里,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儿科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区别,比如给孩子换尿片,之前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总是觉得多么简单轻松,却在真正的上手操作之际,才发现自己的理解过于的片面和想当然。
要用手提起患儿的双腿,保证不会伤到患儿,用湿纸巾擦臀部应由前到后,以免尿路感染……在此期间还要关注患儿的面色、生命体征等情况和一些注意事项,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此外,我们还跟着带教老师学到了很多儿科特有的专科操作,如给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蓝光治疗、患儿心电监护与成人的区别、患儿臀部护理、给患儿洗澡、抚触、插胃管等等,有相似也有区别。
护理鹅口疮患儿的过程中,每顿给患儿喂完奶之后要用碳酸氢钠和制霉菌素给患儿涂擦口腔,操作下来繁琐的让我觉得恢复的时间应该会很久,但是实际情况告诉这样认真的操作后,一天下来,患儿的口腔情况明显好转,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简单护理十次不如认真护理一次的道理。
鹅口疮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常通过污染的奶具感染,新生儿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临床表现】在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常见于颊粘膜。
其次是舌、齿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
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形似乳凝块,不易拭去,重拭之可伴有溢血。
轻者一般无全身症状,重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蔓延到咽、喉、食管、肠道、"管、肺等,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治疗要点】保持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
二、护理诊断1、口腔粘膜改变与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口腔粘膜变化。
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予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予药物降温,做好皮肤护理。
2、口腔护理每天2次用2%碳酸氢钠清洁口腔,鼓励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食具专用,使用后应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喂奶前应洗手。
3、营养支持多喂水,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对由于口腔粘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在进食前用2%的利多卡因涂局部,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不能进食者,予肠道外营养,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
4、用药护理每天口腔护理后涂制霉菌素10~20万单位,涂药后1h 内不可漱口、饮水进食。
5、健康教育(1)讲解鹅口疮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护理措施。
(2)纠正患儿吮指、不刷牙等不良习惯,年长儿进食后漱口,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4)食具专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如何解决宝宝鹅口疮带来的痛苦宝宝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口腔问题,给宝宝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鹅口疮,也叫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表面的溃疡,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红肿,中央凹陷,溃疡面覆盖着白色或黄色的膜。
宝宝鹅口疮的症状包括口腔疼痛、食欲不振、嘴巴不舒服、流口水等。
那么,如何解决宝宝鹅口疮带来的痛苦呢?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
鹅口疮会导致宝宝的口腔疼痛,进食时会感到不适,从而导致食欲不振。
因此,在宝宝患上鹅口疮期间,我们需要给予宝宝软糊状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给宝宝吃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
其次,口腔卫生也是解决宝宝鹅口疮痛苦的重要环节。
宝宝的口腔溃疡容易感染,因此我们要保持宝宝口腔的清洁。
每天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为宝宝进行口腔清洁,可以缓解疼痛,并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用纯净水稀释一些酒精,用棉签蘸取后轻轻擦拭宝宝的溃疡部位,有助于消毒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药物治疗。
市面上有一些针对鹅口疮的药物,如口腔溃疡贴膜剂、口腔溃疡喷雾剂等,可以帮助缓解宝宝的口腔疼痛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自然疗法来缓解宝宝的痛苦。
比如,可以用盐水漱口,每天多次漱口,可以减轻宝宝的口腔疼痛。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草药,如金银花、薄荷等,用温水泡洗后,可以用来漱口或者涂抹在溃疡部位,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最后,家长们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抚。
宝宝患上鹅口疮会感到痛苦和不适,容易情绪低落,所以家长们要给予宝宝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可以多陪伴宝宝,给予他们温暖的拥抱和抚摸,用温柔的语言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和支持。
总之,解决宝宝鹅口疮带来的痛苦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
从饮食、口腔卫生、药物治疗到自然疗法,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同时,家长们的关爱和安抚也是非常重要的,给予宝宝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有助于他们更快地度过这段痛苦的时期。
防治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体会
王瑞芝;侯海杰
【期刊名称】《农垦医学》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鹅口疮是救生儿及婴幼儿的常见病.在我院,既往每年均有多例发生,自1994年元月以来,随着开展创三级甲等医院的活动,我们加强并提高了对新生儿的保健护理水平,今年共护理855例新生儿,其中包括51例早产及低体重儿,无一例发生鹅口疮.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王瑞芝;侯海杰
【作者单位】石河子医学院一附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8
【相关文献】
1.克霉唑混合鱼肝油治疗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体会 [J], 王可为
2.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体会 [J], 张颖;夏威;等
3.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及护理 [J], 张莲玉;许开桂
4.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及护理 [J], 张莲玉; 许开桂
5.酮康唑苏打液治疗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体会 [J], 韦统友;王芳;孙秀英;李传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鹅口疮,正确护理很重要鹅口疮患儿口腔、舌上满布白屑。
因状如鹅口,故名。
因其色白如雪片,又称“雪口”。
中医认为,本病可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而致。
邪毒蕴积心脾,上熏口舌而发病。
婴儿口腔黏膜嫩薄,不耐邪热熏灼,故易于发生鹅口疮。
早产儿及久病、久泻、体质羸弱的婴儿更为常见。
现代医学认为,鹅口疮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主要因为乳具消毒不严,喂乳者手指污染,母亲乳头未清洗干净,出生时产妇阴道有念珠菌而受感染。
亦可因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引起。
预防本病发生,乳母一定要注意清洁乳房。
婴儿用的毛巾、食具、吸奶器、奶瓶等要清洗消毒,防止此病反复发作。
中医将本病分为心脾积热和心火上炎两类。
心脾积热治宜清热泻火;虚火上炎治宜滋阴潜阳、引火归元。
栀--7-3克、生石膏10克、黄连1.5克、黄芩3克、生地黄6克、赤茯苓6克、淡竹叶3克、灯芯草3根。
水煎服,每日1剂。
清泄心脾积热。
用于心脾积热型,表现为婴儿口舌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生地黄5克、玄参6克、麦冬6克、天花粉6克、生石膏12克、牛膝3克、沙参6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滋阴潜阳、引火归元,用于虚火上浮型,表现为婴儿口舌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面白颧红,精神疲倦,食欲不振或大便溏。
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
1岁以内婴儿每次3~5毫升,每日3次。
用于心睥积热型。
黄花菜(金针菜)50克,蜂蜜50克。
先用黄花菜煎汤半杯。
再加蜂蜜调匀。
缓缓服用,分数次服完。
西洋参3克莲子10枚、冰糖20克。
碗内加水泡发后,再加冰糖,隔水蒸炖1小时。
喝汤吃连子I肉,新生儿和较小的婴儿可喂汤。
剩下西洋参片次日再加莲子同法蒸炖。
西洋参可连用2次,最后一并吃掉。
适用于虚火上浮型。
一旦发生了鹅口疮,正确护理很重要。
婴儿在哺乳前后要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局部涂1%紫药水或制霉菌素。
涂擦后不要马上进食。
应少量多次喂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口腔清洁。
宝宝鹅口疮如何护理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宝宝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会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形状如“鹅口”,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偶尔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
宝宝患这种病,主要是因为乳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感染所致。
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宝宝也容易患此病。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即可。
宝宝鹅口疮的护理涂抹药物宝宝出现鹅口疮时,新妈妈可用2%苏打水清洗乳宝宝患处,再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每日需坚持3~5次,一般轻症乳宝宝涂药2~3次就可以治愈。
清洗乳房(母乳喂养者)鹅口疮主要通过霉菌传播,新妈妈在喂奶前应用温开水洗乳头,保持乳头卫生。
如为人工喂养,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
口腔清洁注意宝宝口腔卫生,喂奶后,新妈妈可以给宝宝喂些温开水以清洁宝宝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但不要用棉芊或纱布用力去擦宝宝稚嫩的口腔粘膜。
喂奶时间控制宝宝患鹅口疮时,新妈妈要控制自己的喂奶时间,每次喂食时间都不要超过20分钟,同时避免使用安抚奶嘴。
急救处理婴幼儿时期,有的小儿口腔中出现白色膜状或点状物,这是一种口腔粘膜霉菌病,鹅口疮左颊部假膜俗称鹅口疮。
鹅口疮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粘膜,年龄愈小愈容易发病。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于小孩抵抗力低下,如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等造成,也可通过污染上霉菌的食具、奶头、手等侵入口腔造成,故平时应注意喂养的清洁卫生,食具及奶头在喂奶前要清洗干净。
一旦出现鹅口疮,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后,再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在口腔中,每天1~2次。
2、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每天3~4次。
一般2~3天鹅口疮即可好转或痊愈,如仍未见好转,就应到医院儿科诊治。
鹅口疮宝宝如何护理预防如何护理
1.注意患儿口腔的清洁,加强患儿的个人卫生。
2.观察患儿的口腔粘膜、舌面的情况,尤其是鹅口疮数量的增减和宝宝进食量的变化。
3.如果患儿出现烦躁、流涎、便秘、啼哭,吞咽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4.密切注意患儿的体温情况,如果出现体温升高要及时送往医院。
5.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要立即停用抗生素,鼓励宝宝多饮水,适量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
如果宝宝因为疼痛不愿进食,可以用小匙慢慢喂,保证营养。
怎么预防鹅口疮
1.孕妇如患有阴道霉菌病,应先积极治疗。
2.如果是母乳喂乳,喂乳前母亲应先洗手,用温水把乳头冲洗干净,喂乳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
哺乳结束时可以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乳晕,乳汁有抑菌作用,可以避免感染。
3.如果是人工喂养,宝宝的奶瓶、奶嘴、碗勺使用后都要清洗干净,每次使用后要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
擦嘴的小毛巾等也要与成人使用的物品分开,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在太阳下晒干。
4.母亲和宝宝要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所有抱孩子的成人应先洗手。
什么是婴儿鹅口疮?鹅口疮有哪些并发症
5.对于宝宝的被褥、玩具等接触物品要定期拆洗、晾晒。
6.婴儿房要注意隔离和消毒。
7.经常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抵抗力。
8.宝宝在幼儿园的用具不能混用。
9.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使用。
宝宝患上鹅口疮,妈妈如何招架?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口腔内侧有白色的小斑点,甚至舌头上也有的话,那请你用棉签轻轻擦拭。
如果能擦掉的话,白色的小斑点就是奶水的残留物;如果擦不掉的话,那你就要警惕啦!宝宝很可能患上了鹅口疮。
鹅口疮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口腔炎症,妈妈不必过于担忧,但以下这3护理要点必须get!
护理要点1:母乳喂养的妈妈请摒弃“重口味”
想必当妈的都知道,母乳喂养期间的宝宝,营养来源全部为妈妈的乳汁。
在宝宝患病期间,妈妈就需要尤其注意自己的饮食,不可以食用辛辣刺激与多脂油腻的食物。
护理要点2:喂奶时间别超过20分钟
在宝宝患婴儿鹅口疮期间,妈妈要注意控制喂奶时间,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同时需要避免宝宝使用安抚奶嘴,防止宝宝再次接触真菌。
护理要点3:宝宝口腔卫生可不能马虎
婴儿鹅口疮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
在宝宝患病期间,妈妈要十分注意喂奶前后的乳头清洁,勤更换内衣;每一次给宝宝喂奶后,妈妈要给宝宝的食具进行彻底地消毒处理,杜绝宝宝痊愈后有再次复发的隐患。
温馨小tips:如果宝宝的鹅口疮反复发作,爸爸妈妈除了要做好以上的护理工作外,还要及时带宝宝去了解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
鹅口疮患儿的护理体会
(湖北省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医院儿科湖北襄阳441004)【关键词】鹅口疮;护理体会【中国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29-01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1]。
临床以口腔舌上布满白屑 , 状如鹅口为特征。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1]。
我科近年来应用 2% 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后给予涂抹医院自制的制霉菌素甘油,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我科 2010 ~ 2011 年患有不同程度鹅口疮的 52 名患儿的护理体
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 ~ 2011 年,我科接诊 52 例鹅口疮患儿,其中男27 例,女 25 例,新生儿 6 例, 1 ~ 18 月患儿 46 例。
所有病例口腔黏膜均可见白色乳凝块样物。
1.2
治疗方法 2% 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抹制霉菌素甘油,因鹅口疮轻重、病程长短不同、疗程时间也不同。
轻度鹅口疮患儿,每日擦洗 2 次,一般 3 ~ 5 天,而重度患儿时间较长,每日擦洗 3 次,平均 7 ~ 10 天。
1 . 3
治疗结果 47 例患儿经过局部给药后,口腔内白色乳凝块样物完全消失, 5 例疗效不明显。
2
护理体会 2.1
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够发达,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和发生局部感染[1]。
鹅口疮是婴幼儿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多由于奶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等所致。
分析 5 例患儿效果不佳原因如下:(1)治疗过程中,患儿哭闹易引起家长紧张担心的情绪,以至于没有按疗程进行擦洗。
(2) 个别年轻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责任心差、工作不仔细,擦洗不彻底,没有使药物充分涂抹口腔各个部位。
(3) 家中有脚廯、手廯或霉菌感染的家属,容易诱发鹅口疮。
(4)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乳房不清洁都可以是反复感染的来源。
2.2
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体会 :(1) 进行护理前,向家长进行宣教,了解鹅口疮疗程及注意事项,消除家长的焦虑,配合治疗。
(2) 对年轻护士以及家长指导鹅口疮擦洗要点,定期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
2.3 使用前摇晃瓶体,使药物充分混匀,制霉菌素在室温中极不稳定[2],使用完毕后放入冰箱。
涂擦过的棉签不要来回使用,应该涂擦一次更换一根,棉签使用完毕后要密封好,以防污染。
碳酸氢钠溶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药液新鲜。
治疗时不予以哺乳或饮水,刚吃完奶后不宜立刻擦洗,容易引起患儿吐奶,可在喂奶半小时后擦洗。
涂擦完毕 30 分钟内避免进食进水,以防冲掉口腔中的药物,影响治疗效果。
患儿口腔护理的同时,也可用 2% 碳酸
氢钠擦洗母亲的乳房。
涂擦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避免呕吐和机械性损伤。
2.4
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母亲均应洗手、洗乳房。
人工喂养者,对用过的奶嘴、奶瓶,应先用水清洗,煮沸消毒后备用。
喂奶后给患儿喂少量水,保持口腔清洁。
患儿的洗漱用具和食具应单独使用,衣物毛巾清洗后开水烫洗,也可经日光照射后使用。
母亲应勤换内衣,保持清洁。
2.5
添加辅食患儿,宜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
同时多喂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母亲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物。
2 . 6
对于家中有脚廯、手廯或霉菌感染的家属,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接触患儿及日常用品,室内要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预防再次感染。
3 结果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在喂奶前用温水清洁乳房,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奶具要及时清洗消毒,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幼儿应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正确抗生素,这样宝宝就不会轻易患鹅口疮了。
参考文献[1]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护理学第 4 版[2]邓梅
制霉菌素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疗效观察
哈尔滨医药 2006.26 ( 5 ): 27—29作者简介: 席运福女 1969
年出生儿科护士长主管护师。